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守护人之本性——再论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 被引量:10
1
作者 蔡昱 龚刚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7,共15页
本文区分了人性和人之本性。其中,人之本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不随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性则由社会制度与环境塑造,常为人之本性的异化。人之本性可概括为"互慈和创",它是人的本真生命活动,是人的"实在的自... 本文区分了人性和人之本性。其中,人之本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不随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性则由社会制度与环境塑造,常为人之本性的异化。人之本性可概括为"互慈和创",它是人的本真生命活动,是人的"实在的自由",体现了"整体关联"这一人之存在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独立性、个体性、意义感、尊严感和安全感的来源,是人的生命之源,是善的体现。人之本性也容易因既定的生活模式和社会环境而被遮蔽、扭曲和异化,原因在于人类有其弱点,即文中讨论的两个"死亡恐惧"。本文还揭示了资本主义是如何通过"人本性自私"的假设和鼓吹"自由竞争"而打碎人类互慈和创的社会基础,塑造"形象自我"和"经济人"的人性,并利用人之弱点而奴役大众。因此,我们提出,人类文明急需再启蒙,其宗旨是守护和回归人之本性。由此,我们提出以人之本性为基础、尺度与归依的"本真的(彻底的)人本主义"。最后,我们以此再次阐明"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这一守护人之本性的社会是消除人之本性普遍异化的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慈和创 实在的自由 “经济人”的人性 本真(彻底)的人本主义 形象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性”和“人之本性”——兼论中国文化激励下的“最美逆行者” 被引量:11
2
作者 蔡昱 龚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9,共9页
“逆行者”是否违背“人性”?首先从西方人性观的演变史出发,论证西方近代“自利”的人性观并非自古就有,而是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制造的结果。其后,以马克思“人之本质”理论为基础,从“人的本真存在方式”出发区分了“人性”和“人之... “逆行者”是否违背“人性”?首先从西方人性观的演变史出发,论证西方近代“自利”的人性观并非自古就有,而是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制造的结果。其后,以马克思“人之本质”理论为基础,从“人的本真存在方式”出发区分了“人性”和“人之本性”,其中,后者是“互慈和创”,其承载者是区别于“原子式个体”的“超个体的个体”。儒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两大支柱,它们汇通于对人的本真存在方式的正确理解之上,帮助我们超越狭隘的私利。因此,抗疫中的“最美逆行者”正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当代中国文化激励下的人之本性的呈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之本性 互慈和创 本真存在方式 逆行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个体的个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视域中的医患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蔡昱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58,共6页
先由"畏死的恐惧"这一人之弱点引申出人之本真需要的一体两面性和人之本真存在的一体两面性,提出人之本性为"互慈和创-实在的自由"。其后,提出"本真的人"、"异化的人"和"人-质料"的... 先由"畏死的恐惧"这一人之弱点引申出人之本真需要的一体两面性和人之本真存在的一体两面性,提出人之本性为"互慈和创-实在的自由"。其后,提出"本真的人"、"异化的人"和"人-质料"的概念,讨论强壮的"超个体的个体"对弱小恐惧的"原子式个体"的超越与拯救,论述"超个体的个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是一种"本真的人本主义",是人类文明再启蒙的重要内容,并提出本真的医患关系是"互慈和创的医患共同体"。讨论了异化的医患关系的原因与特征;阐释了本真医患关系的特征,举例介绍适合它的机制;并提出了医生的自我救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慈和创 实在的自由 超个体的个体 医患共同体 再启蒙 人一质料 本真的人 异化的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