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理论基础、历史源流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作为新时代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性概念“,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就理论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形塑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共同体导向,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奠定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概念形成逻辑,习近平... 作为新时代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性概念“,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就理论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形塑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共同体导向,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奠定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概念形成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决定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理论内核。伴随着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为的发展脉络,各民族在互嵌式发展的历史源流中得以共创中华、参与再塑中华,并在新时代里共同复兴中华。对于区域层次、各民族层次和中华民族整体层次而言,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价值意蕴在于,它既是促进东西部之间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创新举措,亦是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更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模式探索。当前,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实践推进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主体结构,有效规范和科学调节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矛盾纠纷,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历史经验的汲取借鉴。最终,使得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路径与创新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地区 东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体育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欣 陈偲锦 陈莉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以嵌入性理论、共同体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框架,探讨传统体育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学机制。通过“主体-空间-行动”的分析维度,揭示传统体育如何通过关系互嵌、认知互嵌、文化互嵌与结构互嵌,积极推动多民... 以嵌入性理论、共同体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框架,探讨传统体育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学机制。通过“主体-空间-行动”的分析维度,揭示传统体育如何通过关系互嵌、认知互嵌、文化互嵌与结构互嵌,积极推动多民族社区从“物理共存”向“情感共生”的跃迁。研究发现,传统体育的实践形成“身体规训—符号共享—惯习调适”的动态循环:在主体层面,通过代际传承与跨族群协作重构文化资本;在空间层面,以物质设施、精神符号与社会网络的三维作用建构社区认同;在行动层面,借助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激活治理韧性。然而,民族互嵌式社区传统体育面临主体断裂、空间分异与制度悬置的三重困境,通过“身体赋权-空间融合-多元共治”的优化路径实现文化再生产与共同体形构。研究凸显传统体育作为“活态文化载体”的社会功能,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治理现代化提供可行的学理参照与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 民族互嵌式社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进路——以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为例
3
作者 苟爽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1,153,154,共14页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如何在民族互嵌式共同体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下的重要关注。进入多元互嵌的各个族群,通过结构互嵌中的交往交流交融突破传统民族关系的缔造,在“四个与共”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寻找互嵌价值进...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如何在民族互嵌式共同体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下的重要关注。进入多元互嵌的各个族群,通过结构互嵌中的交往交流交融突破传统民族关系的缔造,在“四个与共”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寻找互嵌价值进而升华共同体意识,在家国同构的文化传承中激活与建构人们潜意识的共同体情感,为新时代各个民族互嵌式社区实现深度有效互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一种文化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式社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与路径选择——以四川成都三个社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罗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微观场域。文章聚焦多民族移民混居社区普遍面临的三大治理困境,即公共利益分散化、邻里关系陌生化、社区文化碎片化,选取四川成都市三个典型社区为个案,构建了“利益—结构”“关系... 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微观场域。文章聚焦多民族移民混居社区普遍面临的三大治理困境,即公共利益分散化、邻里关系陌生化、社区文化碎片化,选取四川成都市三个典型社区为个案,构建了“利益—结构”“关系—网络”“情感—文化”三维互嵌分析框架,系统考察其从多民族混居到互嵌式社区共同体形成的治理创新实践及路径。研究发现,政府引导介入下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通过整合行政力量、市场、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辖区单位及各民族居民等治理主体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治理网络,突破了传统由行政单一主导的治理方式,有助于推动形成多元主体共治、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民族互嵌式治理共同体,也为多民族移民社区面临的治理困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民族互嵌式社区 社区治理 多元主体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范与联合:清中期芒市土司的互嵌式社会结构与共同体样态
5
作者 刘建莉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6,共7页
通过对清中期芒市土司境内资源和权力分配问题的探讨,进而揭示土司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共同体样态。在资源和权力分配过程中,“波竜”和“山头人”成为土司、头目防范与联合的对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土司社会结构有关。土司境内存在三... 通过对清中期芒市土司境内资源和权力分配问题的探讨,进而揭示土司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共同体样态。在资源和权力分配过程中,“波竜”和“山头人”成为土司、头目防范与联合的对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土司社会结构有关。土司境内存在三类社会结构,不同族群通过加入社会组织,获得参与竞争的成员资格。每一类结构,都是多元族群的结合体,因而是互嵌式社会结构。不同组织结构的成员,与土司关系不同,“波竜”成为合作与竞争的对象,而“山头人”则成为既防范又联盟的对象。这种方式塑造了共生与互惠的族际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构成传统时期共同体的样态,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西南边地的一种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期 芒市土司 互嵌式社会结构 共同体 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情感治理研究——以广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例
6
作者 韩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19,共7页
近年来,情感治理在宏观边疆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统一战线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和微观社区治理(基层党组织“以心换心”“走群众路线”“干部驻村”等情感治理实践的好传统)方面的作用引起了学界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情... 近年来,情感治理在宏观边疆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统一战线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和微观社区治理(基层党组织“以心换心”“走群众路线”“干部驻村”等情感治理实践的好传统)方面的作用引起了学界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情感治理延伸和拓展了学界关于党建引领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理论空间。基于对广西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情感路径研究发现,党建引领是情感关系生成的根本,社区建设是情感关系建立的基础,社区服务是情感关系生成的保障,社区活动是情感关系生成的途径。这些发现揭示了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情感治理何以可能和何以可为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 社区治理 情感治理 党建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嵌式竞合:理解地方政府间复杂决策关系的一个新视角
7
作者 锁利铭 贾小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3,228,229,共13页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复杂性日益突出。通过以成渝地区“一城多园”科技创新实践为案例,借助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ICA)以及嵌入性理论构建互嵌式竞合府际关系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地方政府在区域科技创新治理中...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复杂性日益突出。通过以成渝地区“一城多园”科技创新实践为案例,借助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ICA)以及嵌入性理论构建互嵌式竞合府际关系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地方政府在区域科技创新治理中的复杂决策过程。总体上看,纵向协调、网络地位与政策网络分别从构建竞合制度背景、竞争中的合作以及合作中的竞争三个层面影响政府间关系的策略过程。在此之下,更深层次的隐性机制在于关系要素中的动机、行为与效应形成了“竞争动机-合作行为”下合作嵌入竞争以及“合作行为-竞争效应”下竞争嵌入合作的对称性特征。政府间关系逐步实现了由竞合二分、竞合共现到竞合互嵌的演化,最终涌现互嵌式竞合形态。不同于传统竞合关系,互嵌式竞合耦合了科层、市场与共同体逻辑的角色动机,划分了竞争性与合作性连接的连接模式,适配了集体性收益与选择性收益的双向协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关系 互嵌式竞合 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 入性 “一城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路径--以贵州省为例
8
作者 李永皇 赵潜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6,共14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而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的重要制度安排与实践路径。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流动加快与文化多样性凸显的背景下,互嵌式社区治理通过促进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而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的重要制度安排与实践路径。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流动加快与文化多样性凸显的背景下,互嵌式社区治理通过促进多民族群体的共居共建、共事共学、共乐共享,回应了资源配置不均、文化融合受限与心理认同弱化等现实问题。以贵州省互嵌式社区为例,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与心理五个维度分析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空间治理通过优化社区布局与智慧赋能,促进各民族融合共居;文化治理通过文化符号共享与实践创新,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经济治理通过产业协作与利益联结,夯实多民族经济共生基础;社会治理通过多元协商机制与社会力量参与,提升治理效能;心理治理通过教育引导与支持机制,强化情感归属与价值认同。多维路径不仅克服了族际交往中的结构性隔阂与认同差异,而且在制度创新与实践转化中实现从结构融合到情感认同的协同转化,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互嵌式社区 治理 全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以呼和浩特民族互嵌式社区三顺店治理为例
9
作者 李雪玲 白晓梅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67-70,共4页
乡村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部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枫桥经验”作为一种成功的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对于我国乡村振兴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治理现实来看,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涣散、村民参与度不高... 乡村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部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枫桥经验”作为一种成功的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对于我国乡村振兴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治理现实来看,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涣散、村民参与度不高、乡村文明建设滞后是当前乡村治理的突出问题,只有构建自上而下的沟通协调机制与自下而上、村民自治的实施机制联动相融的治理体系,才能保证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彰显着中国基层治理特色的“枫桥经验”为乡村社会治理创建完备的治理体系。近年,呼和浩特作为多民族共居的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按照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思路,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在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走出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径。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率,需更好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乡村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枫桥经验 呼和浩特 民族互嵌式社区 三顺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竞生走向共生:六堡茶传承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互嵌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四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郝国强 李星莹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5,共13页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结晶。六堡茶是岭南地区的特色茶,体现了瑶族与汉族饮食文化的共生之美。在六堡茶文化的变迁过程中,通过“舜帝南巡”“茶箩娘”等民间叙事,岭南先民对中华文化的...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结晶。六堡茶是岭南地区的特色茶,体现了瑶族与汉族饮食文化的共生之美。在六堡茶文化的变迁过程中,通过“舜帝南巡”“茶箩娘”等民间叙事,岭南先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得到延承;通过制茶技艺从瑶族内部家族传承到各民族间师徒传承方式的转变,区域社会中的族际关系从竞生最终走向共生。同时,当前六堡茶从“侨销茶”向“畅销茶”的发展转向有助于多民族互嵌式的产业共同体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六堡茶已成为一种富有情感共鸣和精神认同的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竞生 共生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互嵌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互嵌式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长德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8,共11页
推动经济互嵌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各民族和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着眼点和切入点。从经济上看,互嵌式发展是不同民族之间通过市场和非市场的经济交易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且经济互嵌发展对于各类... 推动经济互嵌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各民族和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着眼点和切入点。从经济上看,互嵌式发展是不同民族之间通过市场和非市场的经济交易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且经济互嵌发展对于各类资本积累、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民族八省区在经济发展、贫困减缓、城镇化、受教育程度、就业结构、空间分布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经济互嵌程度,而且各地区经济互嵌程度已有了显著提升,但互嵌程度和水平也受到一些因素的约束。因此,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互嵌式发展,还要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互嵌水平,持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各种成本,持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深度对接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协调发展中推进经济互嵌式发展,利用动态比较优势的变化,提升产业的嵌入性和融合发展水平,互嵌导向型的对口支援与合作政策,着力提高民族地区互嵌式发展的内生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经济互嵌式发展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嵌式发展路径——基于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互嵌式发展是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的重要路径,有利于本地民众与外来社会力量实现资源互补,在动态发展中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推动共同现代化进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究共同现代化进程中民... 互嵌式发展是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的重要路径,有利于本地民众与外来社会力量实现资源互补,在动态发展中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推动共同现代化进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究共同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互嵌式发展内涵,剖析互嵌式发展优势和需求。以本地民众与外来社会力量的共同性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是互嵌式发展的有效路径,即共同就业创业实现资源互补、共同承担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责任、共同分享发展红利、共同接受政府的服务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旅融合 互嵌式发展 共同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改土归流与土司地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演进
13
作者 马亚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土司地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形成发展史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铸史是紧密相关的,但是西南地区由于“流土”壁垒的存在,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发展相对缓慢。清朝通过改土归流,将流官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治理模式推行于原土司地... 土司地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形成发展史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铸史是紧密相关的,但是西南地区由于“流土”壁垒的存在,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发展相对缓慢。清朝通过改土归流,将流官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治理模式推行于原土司地区,促进了改土归流地区人口的迁徙融居和互嵌式社会结构的迅速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进程明显加快。可以说,清朝改土归流的历史就是一部推动土司地区各民族居住地域互嵌、经济生活互嵌、文化习俗互嵌、历史轨迹互嵌的中华民族凝铸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改土归流 土司地区 互嵌式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多民族互嵌式家园
14
作者 陈娅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2期67-69,共3页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建立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重要形式。因此,以“如何构建乡村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协同治理机制”问题为引导,对现阶段完善乡村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协同治...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建立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重要形式。因此,以“如何构建乡村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协同治理机制”问题为引导,对现阶段完善乡村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协同治理制度面临的教育问题、各主体协同治理合力不足、智能化程度低的困境展开探索性研究,并针对形成困境的原因提出可行措施,以期促进乡村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式社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协同治理 加强民族团结 主体协同 可行措施 治理合力 探索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小个专”法人互嵌式发展的武汉实践——基于空间正义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俊 李安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7,共11页
正义的城市空间是流动人口互嵌式发展的客观条件,城市空间正义的持续发展也是互嵌式发展的结果。以武汉市西部“小个专”法人的互嵌式发展实践为例,城市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开放、接纳、支持其发展的城市空间,同时也随着群众发展的需求而... 正义的城市空间是流动人口互嵌式发展的客观条件,城市空间正义的持续发展也是互嵌式发展的结果。以武汉市西部“小个专”法人的互嵌式发展实践为例,城市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开放、接纳、支持其发展的城市空间,同时也随着群众发展的需求而逐渐完善着城市的发展规划。在正义的城市空间,西部“小个专”法人的发展能够互嵌于社区生活、居民结构与城市现代化发展之中。然而,流动人口所派生出的深化互嵌式发展需求,对城市规划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者间发展节奏的差距形成张力,解构着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认同。夯实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客观基础,发挥流动人口互嵌式发展的主体能动性,在完善城市空间正义中将满足群众更高的互嵌式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流动人口 “小个专” 空间正义 城市民族工作 互嵌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榫卯联结: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传统文化根基 被引量:4
16
作者 红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1,共9页
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是当前基层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北京市古北口河西村、西城区牛街社区和云南郑家庄进行调研和观察,认为民族互嵌式社区的自发形成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从社会结构和心理认同上与中华... 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是当前基层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北京市古北口河西村、西城区牛街社区和云南郑家庄进行调研和观察,认为民族互嵌式社区的自发形成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从社会结构和心理认同上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榫卯结构的文化精髓有异曲同工的相似表达。“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和谐共存与互补共生”“中和思想与以柔克刚”“和而不同与守正创新”的理念成为各民族互嵌生活的认知和遵循。榫卯联结的传统文化思想,其核心在于各元素既独立存在,又相互支撑,形成稳定与和谐的整体。这一思想理念在河西村、牛街和郑家庄千百年的存续中得到了较为鲜明的体现,可以从经济生产互嵌、生活环境互嵌、乡村管理互嵌、文化交融互嵌、心理相依互嵌五个维度来梳理和实证。在新时代,民族互嵌式社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路径主要从文化内容维度、文化传播维度和文化创新维度展开,包括榫卯联结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建设和谐共生、充满活力的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文化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卯联结 传统文化思想 民族互嵌式社区 和谐共生 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城市多民族社区互嵌式治理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卢爱国 陈洪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6-151,共6页
"互嵌式社区治理"是新形势下拓展民族团结新局面的重要途径。从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纬度,深入分析城市多民族社区互嵌式治理的理论内涵、基本经验、现实困境及对策建议。面对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城... "互嵌式社区治理"是新形势下拓展民族团结新局面的重要途径。从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纬度,深入分析城市多民族社区互嵌式治理的理论内涵、基本经验、现实困境及对策建议。面对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社区族群流动化、民族多样化、文化多元化挑战,尽管通过结构互嵌、关系互嵌和文化互嵌当前已基本建构了"三个格局",但仍面临着"六化困境",亟需秉承"三个理念"来构建"三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社区 互嵌式治理 结构 关系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招好棋--为什么要建设民族互嵌式社区 被引量:13
18
作者 袁淑玉 王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76-77,共2页
邻里之间由于日常接触的便利性,使得各族居民之间形成关系联结成为可能。这也为社区建设以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为抓手,协调各民族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结,创建各族居民之间的利益联结,进而为实现社区各族居民精神领域的交融提供了一种途径。
关键词 邻里关系 民族互嵌式社区 交融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外现代学徒制经验的校企互嵌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沈澄英 张庆堂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56-59,共4页
现代学徒制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国外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成熟模式。我国在吸收国外学徒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正在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文章分析了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实施校企互嵌人才培养模式过... 现代学徒制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国外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成熟模式。我国在吸收国外学徒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正在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文章分析了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实施校企互嵌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校企互嵌式 人才培养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研究 被引量:61
20
作者 来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3-42,324,共10页
"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正在成为我国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求的具体实现路径。本文对城市多民族互嵌式居住模式进行了学理层面的思考;从城市社区的民族居住模式去观察民族关系问题;对当前选择多民族互嵌式... "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正在成为我国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求的具体实现路径。本文对城市多民族互嵌式居住模式进行了学理层面的思考;从城市社区的民族居住模式去观察民族关系问题;对当前选择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居住模式的价值、该模式与其他已有的民族居住模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定分析;还就当前进行相关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民族互嵌式 社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