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六届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征集论文
1
作者 本刊记者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6-336,共1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届会议主...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届会议主题为:互动语言学与文明交流互鉴。本届会议鼓励基于互动语言学视角,对国家通用语言、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以及世界语言进行跨方言、跨语言研究,深入揭示人类语言和文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研究 文明交流互鉴 互动语言学 国家通用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语言学对修辞学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大津 谢朝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36,共6页
近十几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的互动语言学针对语言静态研究方法的缺陷 ,提倡通过对真实口头言语交际的动态分析 ,考察和研究人们日常真实互动过程中的语言使用情况 ,探讨语言结构及其运用模式与互动交流的相互影响。我们认为 ,“互动”有... 近十几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的互动语言学针对语言静态研究方法的缺陷 ,提倡通过对真实口头言语交际的动态分析 ,考察和研究人们日常真实互动过程中的语言使用情况 ,探讨语言结构及其运用模式与互动交流的相互影响。我们认为 ,“互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修辞意义产生于表达者与接受者的互动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语言学 修辞学 启发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语法研究的互动语言学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锋 张京鱼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4期63-72,共10页
本文首先揭示互动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和汉语语法研究在研究范式上存在的共性,进而指出当前汉语语法研究存在的过渡依赖结构主义视角、语料规模小代表性不足、过于注重语法规则表层现象挖掘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互动研究视... 本文首先揭示互动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和汉语语法研究在研究范式上存在的共性,进而指出当前汉语语法研究存在的过渡依赖结构主义视角、语料规模小代表性不足、过于注重语法规则表层现象挖掘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互动研究视角、会话分析研究方法和理论构建三个层面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方法论启示。本文指出,汉语语法研究应以互动语言学的“互动”核心研究理念为主线,采用“基于自然口语语料”的会话分析方法,结合微观层面上的单个分析和宏观层面上的整体探讨对汉语语法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研究 互动语言学 互动研究视角 会话分析研究方法 理论构建研究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语言学视角下普通话儿童指别标记语的发展
4
作者 邹立志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本文基于互动语言学的视角,考察了普通话儿童1-5岁指别标记语的发展。研究发现儿童指别标记语的发展有如下特点:(1)儿童的指示代词先于话语标记用法习得;(2)儿童指别标记语的发展可以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稳定期四个阶段;(3)儿... 本文基于互动语言学的视角,考察了普通话儿童1-5岁指别标记语的发展。研究发现儿童指别标记语的发展有如下特点:(1)儿童的指示代词先于话语标记用法习得;(2)儿童指别标记语的发展可以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稳定期四个阶段;(3)儿童跟成人一样,都是“那”组数量占绝对优势,只是儿童是“那个>那”,成人是“那>那个”;(4)儿童指别标记语的话语功能分布跟成人相反,是“话隙填充>话题转换>话题延续”;(5)儿童指别标记语的使用频率跟成人输入并不成正比,而是呈现出鲜明的互动性关系。文章对儿童指别标记语发展的互动交际机制作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语言学 普通话儿童 指别标记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互动语言学研究——兼与郑娟曼商榷
5
作者 于国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2-106,133,共16页
近年来,互动语言学已成为国内颇受瞩目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它根植于会话分析研究,与会话分析有着最直接、最紧密且难以剥离的关系。遗憾的是,许多研究者对互动语言学没有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掌握,从而不能正确开展实证研究。为了呈现互动... 近年来,互动语言学已成为国内颇受瞩目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它根植于会话分析研究,与会话分析有着最直接、最紧密且难以剥离的关系。遗憾的是,许多研究者对互动语言学没有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掌握,从而不能正确开展实证研究。为了呈现互动语言学的真实面貌、推进互动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开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互动语言学的学科基础、研究目的、研究工具等内容,然后以《从互动交际看“好吧”的妥协回应功能》一文为例,指出该研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以展示互动语言学视角下实证研究的正确做法,并提倡同行严格遵守互动语言学的学科规训,开展客观、科学、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语言学 会话分析 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实践中的意义互动与磋商——互动社会语言学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立华 孙炬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第6期42-48,共7页
话语实践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话语实践中交际双方的话语互动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身份的建构、磋商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交际双方的主体身份被建构起来。本研究在建构主义话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分析框架,探讨了话语... 话语实践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话语实践中交际双方的话语互动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身份的建构、磋商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交际双方的主体身份被建构起来。本研究在建构主义话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分析框架,探讨了话语实践中交际双方的意义互动过程。研究认为,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以及权力与亲近度是话语互动的基础。对话语互动的研究能更好地揭示话语背后不同社会机制的运作过程,同时也能帮助我们观察不同文化间个体或是机构身份的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互动 互动社会语言学 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与序列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文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4,共9页
文章在互动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应用行为与序列这些核心概念。在语言点讲解时,要特别强调其在序列中的典型位置。在从行为表达角度进行语言交际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该行为是否需要预序列或者后扩展。文章认为语法教... 文章在互动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应用行为与序列这些核心概念。在语言点讲解时,要特别强调其在序列中的典型位置。在从行为表达角度进行语言交际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该行为是否需要预序列或者后扩展。文章认为语法教学需要基于行为的语法阐释。在大语法观下,应实施“行为+序列+场景”的互动教学法,秉承“基于使用”的理念,突出重点,有效地将真实发生的自然口语对话转化为教材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序列 大语法 国际中文教育 互动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使用”的国际中文语法阐释
8
作者 李先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文章在前贤对国际中文语法阐释反思的基础上,在互动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基于使用”的语法阐释新构想。从“基于使用”的指导理念、场景化的阐释路径、真实性的配例和简洁性的语言四个方面说明“基于使用”的语法阐释如何实现。
关键词 基于使用 语法阐释 国际中文教育 场景化阐释 互动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潜藏
9
作者 李先银 王博雅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4,共12页
本文以柜台对话中的非疑问式直接请求为例,考察自然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潜藏现象。文章认为,话语潜藏不是省略,而是口语交际中基于语言框架性的一种话语设计,通过对话语元素的征选、对备选表达形式的选择和对征选元素的排序,实现因人因地... 本文以柜台对话中的非疑问式直接请求为例,考察自然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潜藏现象。文章认为,话语潜藏不是省略,而是口语交际中基于语言框架性的一种话语设计,通过对话语元素的征选、对备选表达形式的选择和对征选元素的排序,实现因人因地因事的潜藏设计,以满足多样性的表达需求和实现丰富性的表达效果。话语潜藏的运作机制包括说话人征选机制和场景补偿机制,说话人在话语元素征选频次和长短形式的使用频次上有现实的使用偏好,反映出说话人设计的语用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潜藏 说话人设计 场景补偿 互动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互动角度看“啊”的话语标记功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咸慧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70,共8页
本文从互动语言学的视角,以会话语料为分析对象,借助实验语音学的测量方法,考察占据独立语调单位的"啊"在交际中的语音特征及其功能。在互动过程中,"啊"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它与相邻韵律单位的对比音高是影响互动... 本文从互动语言学的视角,以会话语料为分析对象,借助实验语音学的测量方法,考察占据独立语调单位的"啊"在交际中的语音特征及其功能。在互动过程中,"啊"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它与相邻韵律单位的对比音高是影响互动功能的因素之一。高平调"啊"是言者意图进入话语的提示性符号,功能在于凸显话语的施为性;低平调"啊"可视为交际驱动下的音高回升或持续现象,体现出交际参与者对话轮的把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啊" 互动语言学 对比音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方法:实践指南》述评
11
作者 王寰 赵蓉晖 《语言战略研究》 2017年第1期92-96,共5页
一、引言 语言政策与规划(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LPP)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该领域在产生之初就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散落于各学科的相关研究方法,在不断充实LPP理论与实践的同时,也需要收集、汇总和提炼。
关键词 研究者 语言政策 LPP 语言意识形态 互动社会语言学 实践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声话语:自然口语对话回应中的一种设计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文贤 李先银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9,共13页
回声话语是互动交际中说话人做回应时的一种话语设计方式。在重新定义回声话语的基础上,文章对自然口语对话中286例回声话语进行了分析。从形式上看,不仅非答案性回应,答案性回应也可以归入回声话语的研究范围。答案性回声话语可以分为... 回声话语是互动交际中说话人做回应时的一种话语设计方式。在重新定义回声话语的基础上,文章对自然口语对话中286例回声话语进行了分析。从形式上看,不仅非答案性回应,答案性回应也可以归入回声话语的研究范围。答案性回声话语可以分为长式与短式。非答案性回声话语有完全回声、缩减回声、增补回声和混合回声四种类型。其中,混合回声使用频率最高。从行为上来看,答案性回声话语用于确认,非答案性回声话语用于确认、求确认、评价、同意与认同、修复、否定或者反驳等。对回声话语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时间管理、受话人设计以及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声话语 序列 行为 回应 互动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