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iWrite2.0构建读后续写互动评价模式
1
作者 宋颖超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71,75,共6页
读后续写自2016年10月成为浙江省英语高考写作新题型以来,因其分值大、得分率低,成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一大瓶颈。传统的读后续写教学模式是"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课堂讲解-例文赏析",这种模式下的续写评价,教师起主导作用,评... 读后续写自2016年10月成为浙江省英语高考写作新题型以来,因其分值大、得分率低,成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一大瓶颈。传统的读后续写教学模式是"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课堂讲解-例文赏析",这种模式下的续写评价,教师起主导作用,评价形式单一,学生不知所"错",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低,教学效果甚微。因此,教师函需探索有效的续写评价方式以提升读后续写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评价 得分率 课堂讲解 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考写作 教学效果 读后续写 新题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多维互动组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武 洪开荣 潘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73-176,共4页
为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带来的价值损失进行系统、均衡的评价,文章从项目主体效用的视角设计具有多维、互动、组合特征的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全面评价项目风险带给项目主体的多重效用损失,不仅包括客观价值损失,还包括主观心理负效用。... 为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带来的价值损失进行系统、均衡的评价,文章从项目主体效用的视角设计具有多维、互动、组合特征的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全面评价项目风险带给项目主体的多重效用损失,不仅包括客观价值损失,还包括主观心理负效用。首先,构建项目风险效用函数;然后运用直觉模糊区间、数理统计分析、情景调查等方法对主要项目风险参数进行评价,再对单项风险效用进行组合加权计算,得到项目分类风险和整体风险效用;最后,结合代表性案例进行算例分析,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效用 主观效用 异质信念 互动评价 组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程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程雪 张庆普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17-124,共8页
知识互动程度评价对改善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及知识互动程度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从知识互动深度、互动广度、互动时间3个维度建立知识互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采用三... 知识互动程度评价对改善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及知识互动程度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从知识互动深度、互动广度、互动时间3个维度建立知识互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采用三角模糊权重、熵权和模糊积分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知识互动程度评价模型。最后,选取一所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进行实例分析,验证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可为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程度评价提供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创新团队 知识互动 知识互动评价 三角模糊权重 模糊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侧管理中面向居民用电的互动化评价模型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毅 贾孟扬 +1 位作者 陆俊 孙辰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62-69,共8页
智能用电的核心是通过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以实现需求响应,文中提出了一种面向需求侧管理的居民用电互动化评价模型及其实现方法。首先构建居民用电互动化评价模型,模型涵盖需求侧管理中的负荷优化、用户需求响应和通道理想解排序法(TO... 智能用电的核心是通过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以实现需求响应,文中提出了一种面向需求侧管理的居民用电互动化评价模型及其实现方法。首先构建居民用电互动化评价模型,模型涵盖需求侧管理中的负荷优化、用户需求响应和通道理想解排序法(TOPSIS)互动化评价在内的完整过程。然后在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最优用电策略和价格弹性指数计算用户需求响应策略基础上,阐述模型的实现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评价居民用电互动化效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评价模型 需求响应 智能用电 用电策略 需求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化与风险投资互动效率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淑文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93,共4页
本论文以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高技术产业化与风险投资互动效率,构建了两者互动效率评价模型,建立了互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评价模型,对美、中两国高技术产业化与风险投资互动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效率差异的主要环节,为促进我国... 本论文以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高技术产业化与风险投资互动效率,构建了两者互动效率评价模型,建立了互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评价模型,对美、中两国高技术产业化与风险投资互动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效率差异的主要环节,为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化与风险投资形成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 产业化 风险投资 互动效率评价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困境与破解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甲 龙宝新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5,共11页
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强调身体在场、局外人设限、共同关注的焦点、共享情感等互动仪式四大要素,对于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堂教学评价可看作微观教育场景中评价主客体之间展开的互动仪式。运用互动仪式... 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强调身体在场、局外人设限、共同关注的焦点、共享情感等互动仪式四大要素,对于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堂教学评价可看作微观教育场景中评价主客体之间展开的互动仪式。运用互动仪式链理论透视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过程机制,可以发现一些内隐性问题,即课堂教学评价功能异化导致共同关注的焦点离散,评价主客体“假性”参与导致身体在场不足,评价主客体互动不良导致积极情感共享缺失,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化导致评价效果难以得到认同。通过聚焦核心功能让评价回归“为了教师的评价”初衷,实现身临其境来营造评价主客体真情参与的环境,加强良性互动以激发评价主客体产生积极的情感能量,内化评价标准来引导评价主客体达成价值共识等路径,有效破解课堂教学评价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主客体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间性”的精品课程评价系统及其构建 被引量:7
7
作者 韩艺 陶珊珊 郭鹏飞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12,共8页
精品课程评价是一个多主体间参与互动并协同增效的"主体间性"过程。"主体间性"视角不但为洞悉传统精品课程评价存在的一元主体主导、师生参与不足、协商交流不够、评价与改进脱节等问题提供了分析透镜,而且为构建... 精品课程评价是一个多主体间参与互动并协同增效的"主体间性"过程。"主体间性"视角不但为洞悉传统精品课程评价存在的一元主体主导、师生参与不足、协商交流不够、评价与改进脱节等问题提供了分析透镜,而且为构建起有效的精品课程评价系统提供了可行路径。为此,在构建"主体间性"的精品课程教学评价系统SPR模型的基础上,文章形成包括4个评价维度、15个评价基面、44个评价影响因子的指标体系,经Delphi法确定指标权重后,基于AHP层次分析的实证过程,在证明了指标信度和效度的同时,得出各层级指标的总排序权重,反映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中的对话沟通、"教学方法"中的"互动式教学"备受重视,"主体间性"评价需求提升。文章基于实证研究结论的省思可得,"主体间性"的课程教学评价系统的践行离不开理念、制度、机制和平台等条件的构建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课程评价 主体间性 互动评价 SP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晓梅 刘玉彬 刘振天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4-178,共5页
大连民族学院探索出一种全新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实现了监控全程化和全校评价向教师全开放,体系的运行发挥出建设性、鼓励性、研究性、师生与师师交流性、学教研管四维互动性等积极作用;具有与教学同步、过程严谨、环节相扣、注重研... 大连民族学院探索出一种全新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实现了监控全程化和全校评价向教师全开放,体系的运行发挥出建设性、鼓励性、研究性、师生与师师交流性、学教研管四维互动性等积极作用;具有与教学同步、过程严谨、环节相扣、注重研究、真实性强、时效突出等特点,为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推动了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的持续深入改革,带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 全程质量监控 互动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建设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叶文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4,共2页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在不断加强,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教育热点。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建设需要顺应网络时代的技术特征和自身教学发展需要,...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在不断加强,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教育热点。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建设需要顺应网络时代的技术特征和自身教学发展需要,搭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设置丰富多彩的网络课程内容,灵活安排网络课程的课外作业,构建科学、便捷的网络互动评价系统,为大学生健美操运动的随时学习与训练提供便利,对高校健美操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形成有效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健美操网络课程 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 课外作业 互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