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偶然的意义生成:信息演算与互动创造张力下的新媒体美学 被引量:5
1
作者 邱志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97,共6页
在互动装置类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大量使用信息科技,创作者亦透过计算机本身无法抓取、弹性的特质,结合作品中的互动特质,链接参与者、作品与艺术家三者之互动,藉此达到参与者与创作者对作品思维的流通。因此,本研究将聚焦于新媒体互动美学... 在互动装置类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大量使用信息科技,创作者亦透过计算机本身无法抓取、弹性的特质,结合作品中的互动特质,链接参与者、作品与艺术家三者之互动,藉此达到参与者与创作者对作品思维的流通。因此,本研究将聚焦于新媒体互动美学,探究处于"必然且严谨的信息演算"与"偶然不确定的互动"张力之间的(非)偶然的意义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互动美学 信息演算 (非)偶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艺术演进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6
2
作者 马立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4,共10页
数字艺术滥觞至今已经历了以CGI艺术为标志的1.0阶段和以互动型数字艺术为标志的2.0阶段,目前正处在以AI艺术为标志的3.0阶段。数字艺术同时经历了以奇观美学、互动美学到算力美学的演进过程。但当下的AI艺术并没有显现出与其技术优势... 数字艺术滥觞至今已经历了以CGI艺术为标志的1.0阶段和以互动型数字艺术为标志的2.0阶段,目前正处在以AI艺术为标志的3.0阶段。数字艺术同时经历了以奇观美学、互动美学到算力美学的演进过程。但当下的AI艺术并没有显现出与其技术优势相匹配的审美优势,更没有显现出如同前两代那样不可替代的强大审美竞争力。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不在于AI技术本身,也不在于时间问题,而在于其研发者所采用的偏颇的技术线路。未来更具竞争力的AI艺术系统,首先应学会体验人类生活,掌握生活逻辑和人性逻辑;其次应将低碳美学和低碳艺术原理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遵循,并实现这一美学法则的可计算化;此外,还应整合兼容前两代数字艺术和一切原子艺术的审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艺术 计算美学 CGI艺术 奇观美学 数字艺术 互动美学 低碳美学 低碳艺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