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动仪式链理论下教师跨校交流的困境与改进策略
1
作者 陈鑫艳 王浩允 李国强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28-32,共5页
教师跨校交流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从互动仪式链理论看,交流教师与流入校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就是“互动仪式”,且互动状况直接影响跨校交流效果。针对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教师跨校交流存在的隐性困境,提出健全流入校师... 教师跨校交流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从互动仪式链理论看,交流教师与流入校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就是“互动仪式”,且互动状况直接影响跨校交流效果。针对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教师跨校交流存在的隐性困境,提出健全流入校师资队伍,增加其外出考察机会;营造和谐交流氛围,提升教师身份认同;深入宣传跨校交流的价值,促使教师树立大局观;发挥交流教师榜样作用,提升仪式吸引力,促进积极情感交流等改进策略,以期为教师跨校交流实践提供借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跨校交流 互动仪式链理论 身份认同 情感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姜佩昕 袁勤俭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0-177,共8页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厘清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填补国内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在使用互动仪式链理论过程中的空缺。[方法/过程]本文对国内外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得出互动...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厘清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填补国内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在使用互动仪式链理论过程中的空缺。[方法/过程]本文对国内外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得出互动仪式链在信息系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局限和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目前互动仪式链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化媒体用户行为研究、信息技术服务研究以及知识分享行为研究3个方面,鉴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从研究对象差异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用户群体细分化、研究方向创新4个角度切入,不断丰富互动仪式链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理论 信息系统 信息传播与交互 用户行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价值旨向的启示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贵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6期101-107,共7页
借助互动仪式链的理论分析,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高度仪式性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不断的仪式互动中得以确定和强化,公共文化框架下情感能量的积蓄与交换促成了乡土人对乡村共同体的认同与依赖。这种以仪式互动塑造生活记忆并形... 借助互动仪式链的理论分析,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高度仪式性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不断的仪式互动中得以确定和强化,公共文化框架下情感能量的积蓄与交换促成了乡土人对乡村共同体的认同与依赖。这种以仪式互动塑造生活记忆并形成共同体意识的运作逻辑对现代乡村社区治理具有借鉴意义。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下,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公共文化符号塑造逻辑能否得以改造并运用到现代生活之中,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旨向与运行机制起着重要作用。对照互动仪式链理论及乡土社会的运行分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文化符号嵌入、仪式活动配套、乡民主体参与、互动仪式实效上存在旨向偏离,而在现代社会不断强化文化价值引导、情感能量积蓄、乡民文化参与和集体行动指引,进一步革新和塑造乡村共同体精神,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计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理论 乡土社会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 价值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医学院校典礼仪式的职业精神教育功能探索——以北京大学医学部2020年毕业典礼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仲彧欣 蒋鹏宇 张莉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以北京大学医学部2020年毕业典礼为观察对象,运用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从身体共在、对局外人设限、共同关注点和共享情感体验等维度对其形式、主题以及特色环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医学院校典礼仪式在群体认同、情感能量、群体符号和道... 以北京大学医学部2020年毕业典礼为观察对象,运用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从身体共在、对局外人设限、共同关注点和共享情感体验等维度对其形式、主题以及特色环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医学院校典礼仪式在群体认同、情感能量、群体符号和道德感等方面对低年级医学生的认知、行为和精神产生积极影响,起到了良好的职业精神教育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到启示与思考,以期为后疫情时代医学院校充分发挥典礼仪式的职业精神的教育功能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礼仪式 互动仪式链理论 职业精神教育 医学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
5
作者 康可鑫 邓国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51-53,共3页
网络中的虚拟互动一直是强烈吸引青少年的重要因素,互动仪式链理论围绕人的互动行为,从情感的角度解答互动仪式对个体思维意识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理解青少年沉迷网络虚拟互动的现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发现,... 网络中的虚拟互动一直是强烈吸引青少年的重要因素,互动仪式链理论围绕人的互动行为,从情感的角度解答互动仪式对个体思维意识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理解青少年沉迷网络虚拟互动的现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发现,当前青少年价值取向引导过程中存在着传导受限、引导乏力、发挥不足、影响弱化等相关问题,应从明晰主体需求、优化教育环境、丰富情感倾注、构建价值符号等方面切入,推动青少年价值取向引导活动的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理论 青少年 价值取向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生成机理和纾解路向——基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
6
作者 肖颖 司学源 赵新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82-88,共7页
作为网络媒介、资本与文化消费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传播呈现出求真上离散主流意识形态、向善上冲击道德选择、向美上诱发精神空虚等负面影响。青年是网络文化消费中的主力军,在消费中更注重仪式感。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 作为网络媒介、资本与文化消费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传播呈现出求真上离散主流意识形态、向善上冲击道德选择、向美上诱发精神空虚等负面影响。青年是网络文化消费中的主力军,在消费中更注重仪式感。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视角,青年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机理可以阐发为“前提触达—过程触发—结果触动”。鉴于此,需要在治理网络空间与加强技术规约上实现前期优化,在优化供给质量与提升消费素养上进行过程治理,在重塑价值观念与促进消费正义上达成结果纠偏,从而纾解青年网络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消费主义 青年 互动仪式链理论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博士生与导师的互动类型及其转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罗梦园 杜静 白莹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7,共13页
博士生与导师的互动关系是影响博士生成长的关键要素。要实现博士生培养的目标,博士生与导师之间需要建立稳定、健康、双向的互动关系。主体在场、共同焦点、情感共享、空间界限是互动仪式链建立的基本条件,其中共同关注和情感能量是互... 博士生与导师的互动关系是影响博士生成长的关键要素。要实现博士生培养的目标,博士生与导师之间需要建立稳定、健康、双向的互动关系。主体在场、共同焦点、情感共享、空间界限是互动仪式链建立的基本条件,其中共同关注和情感能量是互动仪式链建立的核心要素。基于对16名博士生访谈资料的编码发现,互动内容和互动情感对导生互动状态具有显著影响。拟合互动仪式链建构的核心要素发现,博士生与导师的互动类型有“高关注—强情感”的双边对话型、“低关注—强情感”的相顾无言型、“低关注—弱情感”的互不干涉型、“高关注—弱情感”的雇佣从属型4种。除双边对话型外,其他3种互动类型容易对博士生与导师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消极的导生互动类型的形成主要缘于博士生与导师的主体身心退场,瓦解了主体际遇情境;共同目标缺失,主体互动内容出现分歧;导生回应反馈不足,导致情感共享失衡;导生互动时空缺失,对外界限模糊。转化消极导生互动类型的举措包括:创新多元互动方式,促进导生身心回归;促进主体对话交融,激发导生情感能量;达成共享目标愿景,实现导生互动双赢;共建良性师门文化,打造群体记忆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生互动 互动仪式链理论 导学关系 博士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品牌危机应对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冉雅璇 卫海英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7-656,共10页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对6家企业个案进行了多案例研究,探讨了企业与消费者在品牌危机应对中的互动内容和互动演化,从而反映了品牌危机应对的"天时地利人和"理念。"天时"指企业应在不同危机阶段选择恰当的应对内容,...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对6家企业个案进行了多案例研究,探讨了企业与消费者在品牌危机应对中的互动内容和互动演化,从而反映了品牌危机应对的"天时地利人和"理念。"天时"指企业应在不同危机阶段选择恰当的应对内容,危机应对阶段包括前期症状阶段、急性时间窗、慢性时间窗和治愈时间窗。"地利"指危机应对阶段的"链"连续效应,即上一阶段的危机应对影响下一阶段的应对方式。"人和"强调了危机应对中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过程,企业—消费者互动经历了"品牌犯错—利益受损"→"急性应对—信息搜寻"→"慢性应对—信息超载"→"治愈应对—品牌接触"的演进。本研究将危机单向视角扩展为危机互动视角、即时沟通延伸为长时过程、危机公关策略上升为企业战略地位,丰富了危机应对理论的内涵,并为企业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危机 危机应对 互动仪式链理论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型领导何以驱动研发人员工作卷入——基于互动能量视角的链式中介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樨樨 郝兴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9-169,174,共12页
在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下,研发人员工作卷入成为企业提升研发创新与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保障。立足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领导范式,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构建平台型领导推动研发人员工作卷入的链式中介模型,进而基于317... 在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下,研发人员工作卷入成为企业提升研发创新与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保障。立足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领导范式,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构建平台型领导推动研发人员工作卷入的链式中介模型,进而基于317名研发人员的问卷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和Bootstrap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平台型领导正向影响研发人员工作卷入;领导成员交换和关系型能量在平台型领导和研发人员工作卷入之间均发挥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和关系型能量共同在平台型领导对研发人员工作卷入的正向影响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上述结论拓展了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研究成果,从员工能量激活角度为企业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型领导 研发人员工作卷入 领导成员交换 关系型能量 互动仪式链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媒体短视频互动仪式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金红 何琪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41-44,共4页
通过新华社短视频平台全国两会报道可以发现,主流媒体短视频要积极探索新形式、新内容,适应用户阅读习惯的变化;注重情感能量的营造,加强互动反馈。达到增强党和政府凝聚力,实现凝聚共识、政治团结、调动集体情感的目的。
关键词 两会报道 新华社抖音号 短视频 互动仪式链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可变式图形下跳五猖数字文创系统设计
11
作者 胡婧婷 倪春洪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225,共13页
目的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要义是保护和传承。如何展开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是重中之重,旨在利用数字传播丰富非遗保护工作的新路径。方法运用互动仪式链理论,结合田野考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基因提取法等方法,归纳跳五猖文化的价值属性,... 目的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要义是保护和传承。如何展开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是重中之重,旨在利用数字传播丰富非遗保护工作的新路径。方法运用互动仪式链理论,结合田野考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基因提取法等方法,归纳跳五猖文化的价值属性,提炼跳五猖在舞蹈造型、民俗色彩等方面的突出特点,总结非遗文化空间的文化认同和连接规律,提出跳五猖创新发展新路径。结论用动态可变式图形与互动仪式链理论融合创新,凝聚共同情感,丰富视觉体验,讲好文化故事,架构非遗良性发展体系,顺应时代要求与新一代消费语境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可变式图形 互动仪式链理论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基层治理的运行机制与风险规避 被引量:10
12
作者 唐任伍 史晓雯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将人工智能嵌入基层治理是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分析人工智能赋能基层治理的运行机制及风险规避具有重要意义。在互动仪式链理论支撑下,社会可以被视为一种信息传播形式,治理过程即为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在共同目标的引导... 将人工智能嵌入基层治理是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分析人工智能赋能基层治理的运行机制及风险规避具有重要意义。在互动仪式链理论支撑下,社会可以被视为一种信息传播形式,治理过程即为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发生的互动。在唤醒信息过程中,人工智能通过革新物理、社会、人文三种情境实现情境再塑,破除治理场域中的壁垒;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人工智能通过强化情绪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实现情感再塑,助推情感持续加能。人工智能嵌入基层治理过程中主要面临数据误用、主体错位、适用偏差、舆情失控四方面风险。因此,需要采取一些风险规避措施:一是要完善法律规制,从法律框架和监管机制入手防范数据滥用和信息泄露;二是要规范科技运用,保持批判性思维,预防技术懒政和行政低效;三是要优化应用场景,充分考虑具体治理场景中人工智能的适用性;四是要加强网络治理,避免舆论风险发酵与滋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基层治理 风险传播 互动仪式链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