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云-边-端协同的区域级风电场大数据中心数据管理框架及优化运行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扬帆 王玙 +2 位作者 李阳 沈小军 梁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51-5163,共13页
区域级风电场大数据中心面临运行能效低、交互性差、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难以满足数字化特征凸显的新型电力系统对数据实时计算、绿色计算的需求。该文系统性梳理了风电场大数据中心典型数字化业务的类别、算力敏感性特征和可调节潜力,... 区域级风电场大数据中心面临运行能效低、交互性差、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难以满足数字化特征凸显的新型电力系统对数据实时计算、绿色计算的需求。该文系统性梳理了风电场大数据中心典型数字化业务的类别、算力敏感性特征和可调节潜力,构建了基于云-边-端协同技术的数据管理架构,从数据交互、业务执行、资源调度和质量治理4个维度提出了大数据中心优化运行方法。算例仿真分析了所提架构在数据传输、存储和能耗等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集中式架构,云-边-端协同可为大数据中心云服务器节约350%的存储容量,降低21.04%的能耗,验证了所提架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级风电场 大数据中心 数字化业务 云-边-端协同 数据管理架构 优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物联网5G云–边–端协同框架与资源调度方法 被引量:64
2
作者 周振宇 王曌 +2 位作者 廖海君 汪洋 张慧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41-1651,共11页
分布式能源、可调负荷及储能装置大规模接入配电网运行带动“源-网-荷-储”调控模式的转变,配电网与分布式资源之间频繁双向互动对通信网全面感知与广域传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电力物联网与5G的融合通过云-边-端多层级资源的深度协同提... 分布式能源、可调负荷及储能装置大规模接入配电网运行带动“源-网-荷-储”调控模式的转变,配电网与分布式资源之间频繁双向互动对通信网全面感知与广域传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电力物联网与5G的融合通过云-边-端多层级资源的深度协同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现有云-边-端协同技术在电力物联网与5G融合应用面临的与电力业务需求适配性不足、异构资源调度协同性差、数据隐私安全难以保障等挑战,文章提出电力物联网5G云-边-端多级协同框架,支撑分布式资源与配电网的协同互动;在此基础上,基于联邦深度Q学习,提出基于半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云-边-端协同资源调度方法,在高可靠低时延约束下实现端侧任务卸载、功率控制与云侧/边侧计算资源分配的协同优化;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该技术在能耗、时延、吞吐量等方面的性能优势,同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深度Q学习的边缘网络任务卸载算法(distribution offloading algorithm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deep Q network,AHP-DQN)和能量感知边缘计算移动管理算法(energy-aware mobility management algorithm for mobile edge computing,EMM)相比,平均吞吐量分别提高15.29%和23.87%,总排队时延分别降低53.35%和62.20%,能够满足电力物联网业务差异化通信需求,支撑分布式资源接入配电网双向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物联网 5G-边-多级协同框架 协同资源调度 高可靠低时延 联邦深度Q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边-端构建高含沙灌区雷达测流智慧服务平台
3
作者 韩芙蓉 郝星耀 +3 位作者 李晶晶 郑文刚 林萍 郭瑞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3期320-330,共11页
探讨了高含沙灌区雷达测流智慧服务平台的构建和应用,设计并搭建了基于云-边-端的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了灌区信息化和高效化管理。在架构中,终端设备负责在灌区现场实时采集水位、流量、流速等关键水情数据;边缘计算节点靠近数据源,实时... 探讨了高含沙灌区雷达测流智慧服务平台的构建和应用,设计并搭建了基于云-边-端的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了灌区信息化和高效化管理。在架构中,终端设备负责在灌区现场实时采集水位、流量、流速等关键水情数据;边缘计算节点靠近数据源,实时分析和传输数据,有效降低传输延迟和带宽消耗;云端则集中处理边端和终端数据,提供数据存储、深入分析及可视化等服务功能。平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市安集海镇的巴音沟河灌区进行了实际应用,展示了本平台在水情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以及分析等方面的有效性,为高含沙灌区的水情监测、水资源合理调配、防洪减灾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对推动高含沙灌区水利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沙灌区 云-边-端协同服务平台 雷达-视觉融合监测技术 水情实时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谐波溯源关键技术 被引量:22
4
作者 孙媛媛 许庆燊 +3 位作者 马钊 丁磊 王同勋 李可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9,共16页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行业推动“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伴随多类型电力电子设备大规模接入系统,源网荷储谐波源交互影响,谐波污染加剧且复杂多变,呈现全局化特征,影响了电力系统优质可靠供电。文中聚焦多类...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行业推动“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伴随多类型电力电子设备大规模接入系统,源网荷储谐波源交互影响,谐波污染加剧且复杂多变,呈现全局化特征,影响了电力系统优质可靠供电。文中聚焦多类型谐波源交互作用下的谐波来源追溯,深度融合先进数字技术在数据资源和智能协作的优势进行主导源头辨识和谐波贡献评估。首先,围绕谐波溯源概念,分析其在数字化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然后,阐述了谐波溯源研究现状,指出关键技术的发展新需求。基于此,利用数字电网技术架构设计了云-边-端协同溯源策略。针对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电力系统,阐述了谐波源确定在数据采集、机理分析、协同应用等方面的主要技术。最后,展望了未来数字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灵活发展的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双碳 数字化 谐波溯源 电能质量 云-边-端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恐战术云:中心云在反恐战术边缘的延伸 被引量:1
5
作者 单南良 崔翛龙 高志强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0-135,共6页
为了应对在战术边缘环境中遂行反恐处突任务所面临的设备接入受限、动态连续决策能力弱、信息融合处理能力匮乏、指挥通信时延过大等问题,创新地设计了全层级服务体系,提出了反恐战术云概念,将中心云的服务能力下沉到战术边缘,以期为反... 为了应对在战术边缘环境中遂行反恐处突任务所面临的设备接入受限、动态连续决策能力弱、信息融合处理能力匮乏、指挥通信时延过大等问题,创新地设计了全层级服务体系,提出了反恐战术云概念,将中心云的服务能力下沉到战术边缘,以期为反恐战术边缘提供机动灵活的数据处理和连续决策能力,适应反恐部队对感知、协同、决策、时延、能耗方面的特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恐战术 战术边缘 -边-”一体化协同计算 移动边缘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结合的低延时工业机器人监控调试系统 被引量:2
6
作者 禹鑫燚 应皓哲 +2 位作者 郑坤 王犇 欧林林 《高技术通讯》 CAS 2022年第12期1273-1282,共10页
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监控系统监控手段单一、监控信息不全面、故障排查困难、远程监控延时高等问题,开发了一种虚实结合的低延时工业机器人监控调试系统。基于远程过程调用(RPC)框架和快速UDP互联网连接(QUIC)协议,实现了“云-边-端”协... 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监控系统监控手段单一、监控信息不全面、故障排查困难、远程监控延时高等问题,开发了一种虚实结合的低延时工业机器人监控调试系统。基于远程过程调用(RPC)框架和快速UDP互联网连接(QUIC)协议,实现了“云-边-端”协同的分布式监控系统,能够跨语言跨服务器地调用资源并降低系统延时。利用Beego框架和Vue以前后端分离的方式开发人机交互良好的Web监控系统。在后端对多类机器人的通信协议和多种数据库接口封装,实现机器人数据的采集和存储。通过采集的实时数据驱动前端的虚拟模型,以虚实结合的模式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在人机安全方面,基于YOLO目标检测算法以虚拟围栏的形式为机器人划定三维的工作空间,实时检测人机的空间位置关系,保障人身安全。为保证远程控制的安全性,采用虚拟调试技术预先对机器人的运行动作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仿真,通过仿真验证安全性后生成离线文件下发给机器人执行,保证远程调试的安全。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端协同 远程监控 虚实结合 QUIC协议 虚拟围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