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半球夏季热带和副热带昼间云粒子有效半径廓线特征的分析
1
作者
吴振豪
傅云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1-2044,共14页
云粒子有效半径是云微物理中的重要参数,准确获取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分布特征对分析云形成、降水及灾害性天气预报、地气辐射收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8~2012年6~8月(夏季)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 Measuring Mission,简称TRMM)...
云粒子有效半径是云微物理中的重要参数,准确获取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分布特征对分析云形成、降水及灾害性天气预报、地气辐射收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8~2012年6~8月(夏季)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 Measuring Mission,简称TRMM)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扫描仪(Visible and Infrared Scanner,简称VIRS)的探测资料,分析了夏季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云粒子有效半径的空间分布和廓线特征。结果表明云粒子有效半径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粒子尺度分布在5~30μm之间,局部尺度可达30μm以上,并且洋面的云粒子有效半径相比陆面的云粒子有效半径更大;标准差多分布在2~10μm之间,但局部可达10μm以上。不同区域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垂直廓线分布表明,随着亮温的降低,云粒子有效半径先增后减;对于小的云粒子有效半径,洋面比陆面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廓线大,且北半球副热带比南半球副热带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廓线大;对于大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各区域间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廓线差异较小;云粒子有效半径标准差廓线分析表明,小粒子、适中粒子和大粒子的标准差大值分别位于冰云、混合云和水云区。本研究结果为模式模拟热带和副热带区域云中粒子有效半径分布特征提供了观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粒子有效半径
垂直廓线
热带测雨卫星(TRMM)
可见光/红外扫描仪(VIRS)
云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地区夏季云粒子尺寸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杨大生
王普才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3-443,共11页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2006~2008年中国地区夏季月平均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垂直和区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在对流层低层达到最大,并随高度增加而减小。30°N纬度带的水云相对以南及以北纬度带的粒子有效半径偏...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2006~2008年中国地区夏季月平均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垂直和区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在对流层低层达到最大,并随高度增加而减小。30°N纬度带的水云相对以南及以北纬度带的粒子有效半径偏大。6月水云粒子有效半径较大,应与梅雨季节有密切联系。对于中国北部和中部,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在西部较东部偏大,而在南部地区,东西部差异不明显。不同纬度带上的冰云粒子有效半径相类似,在冰云下边界最大,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水云和冰云的云粒子尺度的年际变化不明显。对上述特征的成因分析表明,高原地形以及东亚夏季风对月平均云粒子有效半径具有明显影响。所揭示的云粒子有效半径特征为天气和气候模式改进、人工影响天气及云—辐射—气候相互作用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粒子有效半径
垂直分布
区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MODIS云产品对安徽不同地区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曹亚楠
周述学
+1 位作者
袁野
吴林林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3,共11页
针对不同区域云特性的差异,利用2006—2015年MODIS云产品MYD06_L2,对安徽淮北和江淮地区云相态、云粒子有效半径、云光学厚度和云顶高度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地区云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两地区夏季水云发生概率>冰云&...
针对不同区域云特性的差异,利用2006—2015年MODIS云产品MYD06_L2,对安徽淮北和江淮地区云相态、云粒子有效半径、云光学厚度和云顶高度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地区云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两地区夏季水云发生概率>冰云>晴空>混合相云,秋冬季则水云>晴空>冰云>混合相云。夏季两地区水云粒子有效半径相当,在14μm左右。淮北地区四季冰云粒子有效半径略高,夏季年际变化小,两地区逐年在24μm左右。春冬季江淮地区云光学厚度相对淮北地区较高。夏季冰云和混合相云云顶高度相对较高。研究结果为安徽省不同地区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
相态
云粒子有效半径
云
光学厚度
云
顶高度
江淮地区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庆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
20
4
作者
廖向花
周毓荃
+1 位作者
唐余学
李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56-1564,共9页
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8年6月5日发生在重庆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超级单体是在典型的"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大气垂直结构下产生的,产生风雹的区域正好位于低空急流出口区及...
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8年6月5日发生在重庆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超级单体是在典型的"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大气垂直结构下产生的,产生风雹的区域正好位于低空急流出口区及中低层风速辐合区;多普勒雷达观测表现为典型钩状回波、低层有界弱回波区和"穹隆"、中气旋、阵风锋等超级单体特征;垂直累积液态水(VIL)的突然跃增比冰雹降落时间提前2~3个体扫,对冰雹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卫星反演的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大值区与冰雹落区较为一致;云中粒子半径〉36μm的粒子越多,所占比重越大,降雹的可能性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冰雹
超级单体
中气旋
阵风锋
VIL跃增
云粒子有效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FY-2C静止气象卫星红外通道辐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
9
5
作者
刘香娥
王广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7,共9页
FY-2C静止气象卫星中红外通道(3.5~4.0μm)比较特殊,在该通道,地球长波辐射和太阳短波入射辐射的强度基本相同,因此在应用时需要同时考虑大气的散射和热发射两种过程。作者对这两种过程进行了分析,用SBDART辐射传输模式模拟计算了FY-2...
FY-2C静止气象卫星中红外通道(3.5~4.0μm)比较特殊,在该通道,地球长波辐射和太阳短波入射辐射的强度基本相同,因此在应用时需要同时考虑大气的散射和热发射两种过程。作者对这两种过程进行了分析,用SBDART辐射传输模式模拟计算了FY-2C中红外通道接收的总辐射、热辐射及散射辐射,分析了它们的特性及对云滴粒子有效半径的敏感性,并提出从该通道接收总辐射中扣除地面及云热辐射贡献项的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通道
云粒子有效半径
辐射传输模式
经验关系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半球夏季热带和副热带昼间云粒子有效半径廓线特征的分析
1
作者
吴振豪
傅云飞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1-2044,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837310、42275140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4。
文摘
云粒子有效半径是云微物理中的重要参数,准确获取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分布特征对分析云形成、降水及灾害性天气预报、地气辐射收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8~2012年6~8月(夏季)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 Measuring Mission,简称TRMM)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扫描仪(Visible and Infrared Scanner,简称VIRS)的探测资料,分析了夏季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云粒子有效半径的空间分布和廓线特征。结果表明云粒子有效半径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粒子尺度分布在5~30μm之间,局部尺度可达30μm以上,并且洋面的云粒子有效半径相比陆面的云粒子有效半径更大;标准差多分布在2~10μm之间,但局部可达10μm以上。不同区域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垂直廓线分布表明,随着亮温的降低,云粒子有效半径先增后减;对于小的云粒子有效半径,洋面比陆面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廓线大,且北半球副热带比南半球副热带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廓线大;对于大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各区域间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廓线差异较小;云粒子有效半径标准差廓线分析表明,小粒子、适中粒子和大粒子的标准差大值分别位于冰云、混合云和水云区。本研究结果为模式模拟热带和副热带区域云中粒子有效半径分布特征提供了观测依据。
关键词
云粒子有效半径
垂直廓线
热带测雨卫星(TRMM)
可见光/红外扫描仪(VIRS)
云
参数
Keywords
Effective radius of cloud particle
Vertical profile
TRMM(Tropical Rain Measuring Mission)
VIRS(Visible and Infrared Scanner)
Cloud parameters
分类号
P412.2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地区夏季云粒子尺寸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杨大生
王普才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3-443,共11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0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5030
文摘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2006~2008年中国地区夏季月平均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垂直和区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在对流层低层达到最大,并随高度增加而减小。30°N纬度带的水云相对以南及以北纬度带的粒子有效半径偏大。6月水云粒子有效半径较大,应与梅雨季节有密切联系。对于中国北部和中部,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在西部较东部偏大,而在南部地区,东西部差异不明显。不同纬度带上的冰云粒子有效半径相类似,在冰云下边界最大,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水云和冰云的云粒子尺度的年际变化不明显。对上述特征的成因分析表明,高原地形以及东亚夏季风对月平均云粒子有效半径具有明显影响。所揭示的云粒子有效半径特征为天气和气候模式改进、人工影响天气及云—辐射—气候相互作用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关键词
云粒子有效半径
垂直分布
区域分布
Keywords
cloud particle effective radius, vertical distribution,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分类号
P42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MODIS云产品对安徽不同地区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曹亚楠
周述学
袁野
吴林林
机构
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3,共11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7Z016)
安徽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RC201610)。
文摘
针对不同区域云特性的差异,利用2006—2015年MODIS云产品MYD06_L2,对安徽淮北和江淮地区云相态、云粒子有效半径、云光学厚度和云顶高度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地区云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两地区夏季水云发生概率>冰云>晴空>混合相云,秋冬季则水云>晴空>冰云>混合相云。夏季两地区水云粒子有效半径相当,在14μm左右。淮北地区四季冰云粒子有效半径略高,夏季年际变化小,两地区逐年在24μm左右。春冬季江淮地区云光学厚度相对淮北地区较高。夏季冰云和混合相云云顶高度相对较高。研究结果为安徽省不同地区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云
相态
云粒子有效半径
云
光学厚度
云
顶高度
江淮地区
淮北地区
Keywords
cloud phase
cloud effective radius
cloud optical thickness
cloud top height
Jianghuai region
Huaibei region
分类号
P48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26.5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
20
4
作者
廖向花
周毓荃
唐余学
李轲
机构
重庆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气象局气候中心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56-1564,共9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2006BAC12B07)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CSTC.2008AB0015)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8年6月5日发生在重庆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超级单体是在典型的"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大气垂直结构下产生的,产生风雹的区域正好位于低空急流出口区及中低层风速辐合区;多普勒雷达观测表现为典型钩状回波、低层有界弱回波区和"穹隆"、中气旋、阵风锋等超级单体特征;垂直累积液态水(VIL)的突然跃增比冰雹降落时间提前2~3个体扫,对冰雹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卫星反演的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大值区与冰雹落区较为一致;云中粒子半径〉36μm的粒子越多,所占比重越大,降雹的可能性就越大。
关键词
重庆
冰雹
超级单体
中气旋
阵风锋
VIL跃增
云粒子有效半径
Keywords
Chongqing
Hail
Supercell
Meso-cyclone
Gust front
Abrupt increase of VIL
Effective particle radius of cloud
分类号
P458.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FY-2C静止气象卫星红外通道辐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
9
5
作者
刘香娥
王广河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7,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12B04)
文摘
FY-2C静止气象卫星中红外通道(3.5~4.0μm)比较特殊,在该通道,地球长波辐射和太阳短波入射辐射的强度基本相同,因此在应用时需要同时考虑大气的散射和热发射两种过程。作者对这两种过程进行了分析,用SBDART辐射传输模式模拟计算了FY-2C中红外通道接收的总辐射、热辐射及散射辐射,分析了它们的特性及对云滴粒子有效半径的敏感性,并提出从该通道接收总辐射中扣除地面及云热辐射贡献项的经验关系式。
关键词
中红外通道
云粒子有效半径
辐射传输模式
经验关系式
Keywords
mid-infrared channel
particle effective radius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empirical relationship
分类号
P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半球夏季热带和副热带昼间云粒子有效半径廓线特征的分析
吴振豪
傅云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地区夏季云粒子尺寸的时空分布特征
杨大生
王普才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用MODIS云产品对安徽不同地区云特性的研究
曹亚楠
周述学
袁野
吴林林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重庆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综合分析
廖向花
周毓荃
唐余学
李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FY-2C静止气象卫星红外通道辐射特性研究
刘香娥
王广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