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博物馆藏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玉器的谱学分析及新发现 被引量:1
1
作者 谷娴子 郑昕雨 +2 位作者 张跃峰 裔传臻 丘志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89-2295,共7页
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玉器面世近70年来一直缺乏科学测试分析。针对上海博物馆藏13件北阴阳营玉器,进行了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OM)观察和红外光谱(FTIR)、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激光拉曼光谱(LRS)无损测试分析。谱学结果确认其材质包... 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玉器面世近70年来一直缺乏科学测试分析。针对上海博物馆藏13件北阴阳营玉器,进行了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OM)观察和红外光谱(FTIR)、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激光拉曼光谱(LRS)无损测试分析。谱学结果确认其材质包括云母质玉、石英质玉和符山石玉。结合前人感性鉴定结果,证实北阴阳营文化时期使用透闪石玉的比例确实较低。此外,拉曼谱学分析首次发现北阴阳营云母质玉中含金红石、独居石和红磷铁矿等特殊矿物包裹体,且有高铝低铁的化学成分特征,指示其为中酸性火山岩的热液蚀变产物,其母岩形成于较高温富Ti的地球化学环境。鉴于长江下游地区有较多中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分布,有产生中低温热液蚀变云母类岩其母岩石的可能,且史前多处遗址有云母质玉器的考古发现,推测其原料有较大可能为就近取材,但确切的结论仍需进一步科学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阴阳营 云母质玉 谱学分析 矿物包裹体 玉料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