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气流是成云致雨的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利用河北省2017年5月一次层积混合云的机载云物理探测系统测量资料,研究了云中上升气流速度分布,云微结构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中上升气流速度随高度呈抛物线型分布,云底部较小(0.7...上升气流是成云致雨的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利用河北省2017年5月一次层积混合云的机载云物理探测系统测量资料,研究了云中上升气流速度分布,云微结构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中上升气流速度随高度呈抛物线型分布,云底部较小(0.75±0.52 m s^(−1)),云中部最大(3.64±2 m s^(−1)),云顶部最小(0.32±0.29 m s^(−1));发现随高度增加,云中上升气流区内冰粒子形状依次以片状、针状、柱状为主;暖云上升气流区中,上升气流速度与液态含水量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强垂直气流条件下云滴数浓度、最大云滴尺度大于弱垂直气流相应的数值,强垂直气流云粒子谱更符合Г函数分布。展开更多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v3.7.1模式对2010年湖北省冬季一次冻雨积冰过程开展数值研究。研究发现,该次积冰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云微物理结构及降水形成的云物理机制相似,均通过过冷暖雨过程形成。利用由WRF模式模拟得到...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v3.7.1模式对2010年湖北省冬季一次冻雨积冰过程开展数值研究。研究发现,该次积冰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云微物理结构及降水形成的云物理机制相似,均通过过冷暖雨过程形成。利用由WRF模式模拟得到的积冰期间气象场及云降水微物理资料,采用积冰厚度预报模型对该次冻雨过程中积冰厚度的时间变化进行计算。与实际积冰厚度的观测结果对比发现,积冰厚度预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报该次过程中电线积冰厚度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展开更多
文摘上升气流是成云致雨的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利用河北省2017年5月一次层积混合云的机载云物理探测系统测量资料,研究了云中上升气流速度分布,云微结构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中上升气流速度随高度呈抛物线型分布,云底部较小(0.75±0.52 m s^(−1)),云中部最大(3.64±2 m s^(−1)),云顶部最小(0.32±0.29 m s^(−1));发现随高度增加,云中上升气流区内冰粒子形状依次以片状、针状、柱状为主;暖云上升气流区中,上升气流速度与液态含水量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强垂直气流条件下云滴数浓度、最大云滴尺度大于弱垂直气流相应的数值,强垂直气流云粒子谱更符合Г函数分布。
文摘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v3.7.1模式对2010年湖北省冬季一次冻雨积冰过程开展数值研究。研究发现,该次积冰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云微物理结构及降水形成的云物理机制相似,均通过过冷暖雨过程形成。利用由WRF模式模拟得到的积冰期间气象场及云降水微物理资料,采用积冰厚度预报模型对该次冻雨过程中积冰厚度的时间变化进行计算。与实际积冰厚度的观测结果对比发现,积冰厚度预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报该次过程中电线积冰厚度随时间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