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珠江口盆地云开低凸起形成演化及构造分区作用
1
作者
秦阳
刘池洋
+5 位作者
彭光荣
黄雷
李洪博
梁超
吴哲
杨丽华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2-443,共22页
云开低凸起位处两个富烃凹陷之间,油气勘探前景好,且其在理解珠江口盆地东、西部差异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深度域3D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生长地层特征、构造演化剖面和沉降史模拟结果,重点论述了低凸起的地质结构构造、断裂特...
云开低凸起位处两个富烃凹陷之间,油气勘探前景好,且其在理解珠江口盆地东、西部差异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深度域3D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生长地层特征、构造演化剖面和沉降史模拟结果,重点论述了低凸起的地质结构构造、断裂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分析了构造演化动力环境及其构造分区作用。云开低凸起由北至南可分为3段,各地段结构形态不同,不同地段间及其与洼陷间多以断裂接触。生长地层特征分析及低凸起与两侧洼陷的隆-降响应特性模拟结果揭示云开低凸起不同部位的隆升速率存在时空差异。新生代裂陷期与裂后期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有别,且由早至晚断裂走向发生顺时针旋转。基底内幕可识别出具有挤压或压扭性质的两期晚中生代断裂体系,其对新生代断裂具有明显制约作用。整体上,低凸起晚中生代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NW向和晚白垩世早—中期近SN向的两期挤压变形。新生代经历了始新世的快速隆升、晚始新世—早中新世的缓慢隆升和中新世至今的整体沉积-沉降深埋3个主要形成阶段。综合分析认为,云开低凸起作为两侧凹陷间的构造转换带,在位置上与NW向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南段深浅叠置,调节凹陷差异构造变形及盆地差异演化。云开低凸起所在的NW向构造转换带具有重要的深部动力学背景,该特性造成盆地新生代NE向优势构造的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形成演化
构造分区
云开低凸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开低凸起--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
4
2
作者
钟锴
张功成
+3 位作者
侯国伟
贺洪钟
沈怀磊
郭瑞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1期15-17,27,共4页
剖析了云开低凸起的结构特征,明确了云开低凸起与白云凹陷的接触关系。分析了云开低凸起的石油地质条件,对主要目的层(即T5层)的构造圈闭进行了初步评价。云开低凸起上长期发育的4个向白云凹陷倾伏的次级低凸起,可能成为将凹陷内部油气...
剖析了云开低凸起的结构特征,明确了云开低凸起与白云凹陷的接触关系。分析了云开低凸起的石油地质条件,对主要目的层(即T5层)的构造圈闭进行了初步评价。云开低凸起上长期发育的4个向白云凹陷倾伏的次级低凸起,可能成为将凹陷内部油气运移到云开低凸起有利构造圈闭的构造脊,是油气运移的潜在"高速公路";发育于Ⅱ、Ⅲ、Ⅳ号构造脊上的一系列构造圈闭,构成云开低凸起油气勘探的3个有利区带,其中构造圈闭A、B天然气资源量均超过1 000亿m3,是重点勘探目标,建议对其进行精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云开低凸起
油气勘探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口盆地云开低凸起形成演化及构造分区作用
1
作者
秦阳
刘池洋
彭光荣
黄雷
李洪博
梁超
吴哲
杨丽华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石油深圳分公司
出处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2-443,共2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30815,42272148,42202124)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技术部专项(201210142)。
文摘
云开低凸起位处两个富烃凹陷之间,油气勘探前景好,且其在理解珠江口盆地东、西部差异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深度域3D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生长地层特征、构造演化剖面和沉降史模拟结果,重点论述了低凸起的地质结构构造、断裂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分析了构造演化动力环境及其构造分区作用。云开低凸起由北至南可分为3段,各地段结构形态不同,不同地段间及其与洼陷间多以断裂接触。生长地层特征分析及低凸起与两侧洼陷的隆-降响应特性模拟结果揭示云开低凸起不同部位的隆升速率存在时空差异。新生代裂陷期与裂后期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有别,且由早至晚断裂走向发生顺时针旋转。基底内幕可识别出具有挤压或压扭性质的两期晚中生代断裂体系,其对新生代断裂具有明显制约作用。整体上,低凸起晚中生代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NW向和晚白垩世早—中期近SN向的两期挤压变形。新生代经历了始新世的快速隆升、晚始新世—早中新世的缓慢隆升和中新世至今的整体沉积-沉降深埋3个主要形成阶段。综合分析认为,云开低凸起作为两侧凹陷间的构造转换带,在位置上与NW向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南段深浅叠置,调节凹陷差异构造变形及盆地差异演化。云开低凸起所在的NW向构造转换带具有重要的深部动力学背景,该特性造成盆地新生代NE向优势构造的分区。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形成演化
构造分区
云开低凸起
珠江口盆地
Keyword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structural partition
Yunkai low uplift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分类号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开低凸起--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
4
2
作者
钟锴
张功成
侯国伟
贺洪钟
沈怀磊
郭瑞
机构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1期15-17,27,共4页
文摘
剖析了云开低凸起的结构特征,明确了云开低凸起与白云凹陷的接触关系。分析了云开低凸起的石油地质条件,对主要目的层(即T5层)的构造圈闭进行了初步评价。云开低凸起上长期发育的4个向白云凹陷倾伏的次级低凸起,可能成为将凹陷内部油气运移到云开低凸起有利构造圈闭的构造脊,是油气运移的潜在"高速公路";发育于Ⅱ、Ⅲ、Ⅳ号构造脊上的一系列构造圈闭,构成云开低凸起油气勘探的3个有利区带,其中构造圈闭A、B天然气资源量均超过1 000亿m3,是重点勘探目标,建议对其进行精细评价。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云开低凸起
油气勘探
有利区带
Keywords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area
Yunkai Low Uplift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favorable play
分类号
P618.130.8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珠江口盆地云开低凸起形成演化及构造分区作用
秦阳
刘池洋
彭光荣
黄雷
李洪博
梁超
吴哲
杨丽华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云开低凸起--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新领域
钟锴
张功成
侯国伟
贺洪钟
沈怀磊
郭瑞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