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野生稻抗褐飞虱评价及其抗性基因鉴定 被引量:5
1
作者 邢佳鑫 陈玲 +3 位作者 李维蛟 张敦宇 钟巧芳 程在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91-2398,共8页
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从野生稻中发掘抗虫基因,有利于培育具有抗虫能力强的水稻新品种。该研究通过对云南野生稻进行温室和大田抗虫鉴定以及9个已知抗褐飞虱基因的PCR鉴定,发现云南野生稻对褐飞虱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 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从野生稻中发掘抗虫基因,有利于培育具有抗虫能力强的水稻新品种。该研究通过对云南野生稻进行温室和大田抗虫鉴定以及9个已知抗褐飞虱基因的PCR鉴定,发现云南野生稻对褐飞虱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尤其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对褐飞虱表现出高抗,可作为抗虫基因发掘的优良抗源材料;不同褐飞虱抗性的云南野生稻中含有的抗褐飞虱基因差异很大,3种野生稻中均不含Bph1和Bph18(t)抗病基因,景洪普通野生稻和元江普通野生稻可能含bph2基因,东乡普通野生稻可能含bph2、Bph15和Bph27(t)基因,疣粒野生稻中可能含bph2和bph19(t)基因,药用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宽叶型)中可能含bph2和Bph6基因,药用野生稻F1中可能含bph2、Bph14和bph20(t)基因,药用野生稻F2中可能含bph2和Bph27(t)基因或者其同源基因。该研究为快速发掘利用云南野生稻中的抗虫基因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野生稻 抗褐飞虱 连锁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3种野生稻的花药离体培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丁玉梅 殷富有 +2 位作者 王玲仙 程在全 黄兴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1023-1027,共5页
云南3种野生稻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差别较大,疣粒野生稻花药最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3%。其次是景洪普通野生稻为2.1%;元江普通野生稻再次之,为1.2%;药用野生稻诱导率最低,仅为0.8%。疣粒稻花药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云南3种野生稻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差别较大,疣粒野生稻花药最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3%。其次是景洪普通野生稻为2.1%;元江普通野生稻再次之,为1.2%;药用野生稻诱导率最低,仅为0.8%。疣粒稻花药愈伤组织植株再生能力最强,再分化率在37.4%~52.6%,普通野生稻再分化率为19.2%~26.3%。本试验建立了疣粒野生稻、景洪类型和元江类型普通野生稻的花药培养离体无性系,为长期保存云南野生稻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野生稻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资源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药用野生稻BIBAC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侯思名 张薇 +3 位作者 翟书华 岑晓江 黄兴奇 程在全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1,共5页
云南药用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和有利基因,其CC基因组的优良基因很难通过有性杂交转移到栽培稻(AA基因组)上,但可以通过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BIBAC)以大片段的形式转化到栽培稻中。利用BIBAC2载体构建了云南药用野生稻基因组DNA文库,... 云南药用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和有利基因,其CC基因组的优良基因很难通过有性杂交转移到栽培稻(AA基因组)上,但可以通过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BIBAC)以大片段的形式转化到栽培稻中。利用BIBAC2载体构建了云南药用野生稻基因组DNA文库,该文库包含53 760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76 kb,保存在140块384孔板中,其库容相当于药用野生稻基因组的5.8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药用野生 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 基因组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药用野生稻BIBAC文库混合克隆池制备及筛选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艳平 程在全 +5 位作者 殷富有 余腾琼 张敦宇 郭怡卿 张薇 黄兴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在已构建完成的云南药用野生稻BIBAC(binary bacterial artificial chomosome)文库的基础上,将文库制备成一、二、三级混合克隆池,各级混合池的数量分别为3 360、140和14个。根据Xa21抗病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利用4步PCR法对文库混... 在已构建完成的云南药用野生稻BIBAC(binary bacterial artificial chomosome)文库的基础上,将文库制备成一、二、三级混合克隆池,各级混合池的数量分别为3 360、140和14个。根据Xa21抗病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利用4步PCR法对文库混合克隆池进行逐级筛选,初步确定了3个抗病基因阳性克隆。为今后以PCR法高效利用云南药用野生稻BIBAC文库挖掘其优异基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药用野生 BIABC文库 混合克隆池 PCR筛选 XA2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高效分离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越 王玲仙 +10 位作者 付坚 陈玲 肖素勤 柯学 钟巧芳 赵才美 余腾琼 王波 张敦宇 殷富有 程在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65-2272,共8页
【目的】为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的培养、细胞融合、细胞再分化成植株奠定基础。【方法】测定不同酶解组合及浓度、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浓度下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同时筛选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较... 【目的】为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的培养、细胞融合、细胞再分化成植株奠定基础。【方法】测定不同酶解组合及浓度、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浓度下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同时筛选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较优条件。【结果】优化后建立云南疣粒野生稻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周期可缩短至45~60 d;在纤维素酶1.5%+果胶酶0.3%+甘露醇0.6 M+MES 5 mM+CaCl(2)5 mM条件下酶解2 h,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的产量为1.45×10^6个/g·FW,活力达到90.17%,制备出的原生质体在固液培养下得到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结论】建立了一套快速高效分离培养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的体系,对研究重要植物资源、种质创新和发掘其优良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疣粒野生 原生质体 制备 悬浮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疣粒野生稻部分cDNA片段的分离和注释 被引量:1
6
作者 史冬燕 程在全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6-89,共4页
从疣粒野生稻cDNA扩增文库中随机挑取500个噬菌斑,通过载体环化,选择120个菌样进行测序,获得的95条序列,分别采用Blast、ORFfinder、UniGene和EntrezGene系统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为:与栽培稻日本晴序列比较匹配碱基数>400 bp的占... 从疣粒野生稻cDNA扩增文库中随机挑取500个噬菌斑,通过载体环化,选择120个菌样进行测序,获得的95条序列,分别采用Blast、ORFfinder、UniGene和EntrezGene系统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为:与栽培稻日本晴序列比较匹配碱基数>400 bp的占27.37%;确定可阅读框(>100 bp,具有起始和终止密码子)的占90%;与拟南芥的功能基因比较,相似性大于60%的有46个;确定功能、代谢过程和编码蛋白部位的cDNA片段分别有34个、31个和3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疣粒野生 CDNA文库 SMARTTM技术 序列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式指数法和InDel分子指数法对云南元江稻属资源籼粳分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越 付坚 +2 位作者 张敦宇 李婷婷 陈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5-192,共8页
【目的】研究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及其后代的籼粳属性及籼粳分化程度,为探索普通野生稻的起源演化、遗传分化及育种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程式指数法和InDel分子指数法从表型到分子水平对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目的】研究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及其后代的籼粳属性及籼粳分化程度,为探索普通野生稻的起源演化、遗传分化及育种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程式指数法和InDel分子指数法从表型到分子水平对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栽培稻合系35号及354份渗入系后代进行粳籼属性分析。【结果】程式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总分11分,为偏籼型;合系35号总分24分,为粳型;354份渗入系中有籼型材料179份、偏籼型76份、粳型25份和偏粳型74份;经InDel分子指数法鉴定发现:普通野生稻和合系35号的籼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32和0.04,分别属于偏粳型和典型粳稻;在354份渗入系中有典型籼稻113份、籼稻84份、偏籼36份、中间类型29份、偏粳21份、粳稻24份和典型粳稻47份。综合程式指数法和InDel分子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拟合度高达92.42%,仅普通野生稻及26份渗入系的籼粳类型划分结果存在偏差。【结论】程式指数法和InDel分子指数法鉴定稻属资源籼粳属性的结果基本一致,2种方法结合应用可有效分析普通野生稻及其渗入系后代的籼粳属性;普通野生稻籼粳属性在表型和分子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普通野生稻籼粳分化不彻底有关。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后代的籼粳类型丰富、分化明显,是重要的育种材料,也是研究普通野生稻起源、进化及分类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 渗入系 籼粳属性 程式指数法 InDel分子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