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蓝果树的种群状况及生态习性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伟 史富强 +2 位作者 杨文忠 周云 陈宏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19,61,共4页
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为中国特有极度濒危一级保护植物。为深入研究云南蓝果树濒危机理并开展种群的有效保护,详细调查了云南蓝果树种群状况并初步分析了其生态学习性。结果显示:云南蓝果树目前仅存2个天然种群,共计8... 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为中国特有极度濒危一级保护植物。为深入研究云南蓝果树濒危机理并开展种群的有效保护,详细调查了云南蓝果树种群状况并初步分析了其生态学习性。结果显示:云南蓝果树目前仅存2个天然种群,共计8株,物种濒临灭绝;云南蓝果树分布区狭窄、对生境要求高,是其种群规模极小而呈现濒危状态的生物生态学原因,而生境破坏和片段化是导致云南蓝果树濒临灭绝的人为因素。基于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开展云南蓝果树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极度濒危种 种群状况 生态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AMF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珊珊 康洪梅 +1 位作者 杨文忠 向振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850-6862,共13页
采用盆栽试验与称重控水法,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100%、91.68%、82.85%、60.00%、41.86%和21.28%,并在这6个不同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条件下,分别设添加苯菌灵(杀真菌剂)(低AMF)和不添加苯菌灵(高AMF)处理,研究干旱... 采用盆栽试验与称重控水法,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100%、91.68%、82.85%、60.00%、41.86%和21.28%,并在这6个不同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条件下,分别设添加苯菌灵(杀真菌剂)(低AMF)和不添加苯菌灵(高AMF)处理,研究干旱胁迫下AMF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揭示云南蓝果树濒危的微生物学机制,为云南蓝果树保护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添加苯菌灵处理显著降低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的AMF侵染率,说明试验中AMF处理的实生苗在生长和光合特征上的差异是苯菌灵处理下侵染率下降导致的;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云南蓝果树幼苗的根部AMF侵染率显著降低、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和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参数都发生显著变化;高AMF处理可以显著增加水分充足和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云南蓝果树幼苗的大部分生长指标和光合参数,而对重度胁迫下的云南蓝果树幼苗没有显著影响,说明重度干旱胁迫对其影响大于AMF的影响;另外,整合了可塑性指数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两种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云南蓝果树幼苗基本上无法通过调节形态和光合能力来适应水分环境的变化,但是高AMF处理可使云南蓝果树幼苗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更强的抗旱性。实验结果为云南蓝果树的科学保育及种苗繁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干旱胁迫 生长指标 光合特征 云南蓝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自毒效应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珊珊 向振勇 +1 位作者 康洪梅 杨文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2-507,共6页
云南蓝果树为中国特有极度濒危一级保护植物,为探讨云南蓝果树濒危机理并进行有效保护,通过野外原位实验和室内受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蓝果树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是否有自毒效应。结果表明:野外条件下,云南蓝果树的种子萌发受... 云南蓝果树为中国特有极度濒危一级保护植物,为探讨云南蓝果树濒危机理并进行有效保护,通过野外原位实验和室内受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蓝果树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是否有自毒效应。结果表明:野外条件下,云南蓝果树的种子萌发受野外枯枝落叶和自身种皮的显著抑制;室内受控实验发现,云南蓝果树的根、茎、叶和种皮浸提液对种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抑制作用,其中,根的抑制作用最强(80.90%),种皮的抑制作用最弱(13.59%),而且云南蓝果树的根、茎、叶浸提液和根际土壤对幼苗生长(株高、叶片数和生物量)也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极度濒危种 自毒效应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袁瑞玲 向振勇 +1 位作者 杨文忠 张珊珊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388,共5页
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又名毛叶紫树,为蓝果树科蓝果树属落叶大乔木,主要生长于热带北缘季雨林,阳光较充足的溪边沟谷地段,为中国热带北缘的特有种[1],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IUCN极度濒危种[3],目前仅在云南... 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又名毛叶紫树,为蓝果树科蓝果树属落叶大乔木,主要生长于热带北缘季雨林,阳光较充足的溪边沟谷地段,为中国热带北缘的特有种[1],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IUCN极度濒危种[3],目前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文镇发现2个天然种群(共8株)和1个人工种群(18株)HJ。野外考察发现,云南蓝果树天然种群植株生长良好,现存8株中的3株挂果丰硕,但林下无幼苗和幼树,自然繁殖更新能力严重衰退,种子散落后不能萌发是导致云南蓝果树天然更新困难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极度濒危 种子休眠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嫩枝扦插繁殖试验 被引量:11
5
作者 邱琼 杨德军 +2 位作者 王磊 钟萍 张树仙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以1年生云南蓝果树幼树的嫩枝作插穗,试验了不同扦插基质、不同ABT1浓度和不同枝条部位对云南蓝果树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沙基质对云南蓝果树插穗生根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其生根效果,生根率最高达64%,生根数为8.0条;选用ABT1... 以1年生云南蓝果树幼树的嫩枝作插穗,试验了不同扦插基质、不同ABT1浓度和不同枝条部位对云南蓝果树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沙基质对云南蓝果树插穗生根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其生根效果,生根率最高达64%,生根数为8.0条;选用ABT1号500 mg/L处理穗条的生根率最高,比对照提高了7.5%;以带顶梢的插穗生根较好,与不带顶梢的插穗扦插的生根率、平均根长和生根数差异极显著;云南蓝果树嫩枝扦插以皮部生根为主,属于皮部生根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嫩枝扦插 基质 生长激素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凋落物对其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珊珊 向振勇 +1 位作者 康洪梅 杨文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为了探讨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濒危机理,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云南蓝果树凋落物对其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野外条件下,去除凋落物处理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率和幼苗都有显著的影响。室内受控... 为了探讨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濒危机理,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云南蓝果树凋落物对其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野外条件下,去除凋落物处理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率和幼苗都有显著的影响。室内受控实验发现,凋落物厚度和凋落物位置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质量分数的凋落物浸提液,显著影响云南蓝果树的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的生长,抑制程度随浸提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受限与其根部丛枝菌根真菌被浸提液抑制有关。因此,云南蓝果树凋落物对其天然更新具有物理阻碍作用和化感作用,应定期对天然林合理地清理林下凋落物,以促进云南蓝果树的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凋落物 天然更新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中国首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建设实践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文忠 李永杰 +5 位作者 张珊珊 余昌元 康洪梅 史富强 陈勇 张快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49-154,共6页
设立保护小区开展就地保护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的首选对策。基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建设实践,详细介绍了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规划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保护小区建设的内容及其工程指标要求,以及保护小区管理的机... 设立保护小区开展就地保护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的首选对策。基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建设实践,详细介绍了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规划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保护小区建设的内容及其工程指标要求,以及保护小区管理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保护小区规划遵循"针对性、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包括功能区划、保护管理工程、恢复措施、监测方案等内容,分组建队伍和准备工作、组织考察和汇总资料、分析问题和初步设计、再次考察和落实保障、完善规划和评审实施5个步骤完成;保护小区建设主要包括保护工程、管理工程、种群恢复工程等内容;保护小区管理则涵盖保护管理、监测巡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内容。强调了保护小区的规划建设不仅要突出有效保护现存种群的重点,还要为种群恢复重建预留空间,方法上不仅要依托种群生态学研究结果和包含3S在内的先进技术,还要注重当地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作为对全国首个建成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总结,本文为制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建设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就地保护 植物保护小区 云南蓝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水杨酸浸种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生理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珊珊 康洪梅 杨文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4-39,共6页
利用不同质量浓度(0、0.25、0.50、0.75、1.00 g·L^(-1))的水杨酸(SA)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和利用不同质量分数(0、5%、10%、15%)的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模拟的水势分别为0、-0.1、-0.2、-0.4 MPa),研究干... 利用不同质量浓度(0、0.25、0.50、0.75、1.00 g·L^(-1))的水杨酸(SA)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和利用不同质量分数(0、5%、10%、15%)的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模拟的水势分别为0、-0.1、-0.2、-0.4 MPa),研究干旱胁迫下水杨酸浸种处理对云南蓝果树早期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SA浸种处理时,随着PEG-6000质量分数的增加,云南蓝果树早期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Pro)、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降低,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升高。随着SA质量浓度的升高,SOD、POD、CAT活性,Pro、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升高,而MDA质量摩尔浓度显著降低,意味着水杨酸对云南蓝果树种子的预处理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早期幼苗的抗旱性。因此,水杨酸浸种可减轻干旱胁迫对云南蓝果树早期幼苗的伤害。而且,云南蓝果树早期幼苗在水杨酸质量浓度高于0.75 g·L^(-1)、水势低于-0.1 MPa时,防御作用较强。建议育苗前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进行SA预处理,最适质量浓度为0.75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聚乙二醇-6000 云南蓝果树幼苗 生理指标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基因组技术的云南蓝果树群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珊珊 康洪梅 杨文忠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9-907,共9页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是国家和云南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的代表性物种。为有效保护其遗传资源,本研究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其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开发一批特异性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分析现存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是国家和云南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的代表性物种。为有效保护其遗传资源,本研究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其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开发一批特异性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分析现存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经过遗传变异检测,本次研究中共获得SNP位点98498个,通过样品最低测序深度>2,样品缺失率<0.5,次要基因型频率(MAF)>0.05筛选以后,得到有效SNP位点6309个。基于过滤后的SNP,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云南蓝果树完成了群体的遗传分析,其中:系统进化树分析将云南蓝果树划分为3大类,研究分析了云南蓝果树各分类的私人等位基因数目(Private)、平均观测杂合度(H o)、平均期望杂合度(H e)、核苷酸多样性(π)和平均近交系数(F IS)5个遗传多样性参数;群体结构和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云南蓝果树现存植株之间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具有很高的遗传资源保存价值。本研究结果将为基于遗传管理的云南蓝果树就地保护、遗传资源保存和种群重建等保护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简化基因组测序 SNP 群体遗传分析 遗传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的云南蓝果树保护措施探索 被引量:6
10
作者 向振勇 张珊珊 +1 位作者 杨文忠 康洪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4-669,共6页
保存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是成功拯救保护濒危物种的关键。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极度濒危野生植物,也是国家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的目的物种。为了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采用ISSR... 保存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是成功拯救保护濒危物种的关键。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极度濒危野生植物,也是国家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的目的物种。为了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64株极度濒危物种云南蓝果树子代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7个稳定、清晰的条带。其中58个为多态性条带,物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L)变动范围为50.00%-87.50%,平均值为(74.65±0.01)%;等位基因观察值(Na)为1.7532;有效等位基因观察值(Ne)为1.580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206,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动范围为0.15-0.44,平均值为0.27±0.01;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随着样本数的增加而升高,但当样本数达到24及以上时,Shannon's指数的数值基本不再变化。基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地质历史原因和人为干扰因素等方面对云南蓝果树的濒危机制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云南蓝果树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濒危机制 科学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AMF对云南蓝果树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珊珊 康洪梅 +1 位作者 杨文忠 向振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65-1274,共10页
苯菌灵为杀真菌剂,在土壤含水量为32.32%、29.63%、25.86%、19.39%、12.93%和6.46%的条件下,分别添加苯菌灵和不添加苯菌灵,形成"低AMF"和"高AMF"处理。该研究以云南蓝果树幼苗叶片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 苯菌灵为杀真菌剂,在土壤含水量为32.32%、29.63%、25.86%、19.39%、12.93%和6.46%的条件下,分别添加苯菌灵和不添加苯菌灵,形成"低AMF"和"高AMF"处理。该研究以云南蓝果树幼苗叶片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云南蓝果树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苯菌灵处理显著降低了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AMF侵染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剧,云南蓝果树幼苗根部的AMF侵染率显著降低。轻度胁迫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29.63%),叶片解剖结构参数未发生显著变化;土壤含水量低于25.86%,云南蓝果树幼苗表现出较高的抗旱性,苯菌灵处理可以显著影响叶片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上表皮厚度等7个叶片结构指标,证明了高AMF可以增强代表云南蓝果树幼苗叶片抗旱性的结构性状。土壤含水量为25.86%、19.39%和12.93%时苯菌灵处理的效果较土壤含水量为6.46%时更显著,这是因为6.46%的土壤含水量严重抑制AMF的侵染,说明AMF侵染程度会影响云南蓝果树幼苗的抗旱性。进一步用隶属函数值法对10个叶片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高AMF处理可增强云南蓝果树幼苗的抗旱性。该研究结果为AMF在濒危物种云南蓝果树保护过程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濒危植物 干旱胁迫 叶片解剖结构 丛枝菌根真菌 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容器苗分级标准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邱琼 杨德军 +1 位作者 钟萍 陈勇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62,共4页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苗龄210 d的云南蓝果树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进行探讨。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得出了云南蓝果树3级苗木的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26.4 cm,地径≥0.44 cm;Ⅱ级苗:26.4>苗高≥19.4...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苗龄210 d的云南蓝果树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进行探讨。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得出了云南蓝果树3级苗木的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26.4 cm,地径≥0.44 cm;Ⅱ级苗:26.4>苗高≥19.44 cm,0.44 cm>地径≥0.37 cm;Ⅲ级苗:苗高<19.44 cm,地径<0.37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容器苗 苗木分级 逐步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浸种处理对干旱胁迫下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珊珊 康洪梅 杨文忠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8-14,共7页
利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0g/L、0.25g/L、0.5g/L、0.75g/L、1g/L)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和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0、5%、10%、15%)模拟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研究水杨酸浸种处理对干旱胁迫下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 利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0g/L、0.25g/L、0.5g/L、0.75g/L、1g/L)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和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0、5%、10%、15%)模拟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研究水杨酸浸种处理对干旱胁迫下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SA浸种处理时,轻度干旱胁迫就显著抑制了云南蓝果树种子的萌发,且随着PEG-6000胁迫浓度的增加,云南蓝果树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长、根冠比以及根干重、根鲜重、子叶鲜重和子叶干重都显著下降。SA溶液浸种后(SA溶液浓度范围为0.25~1.0g/L),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PEG-6000浓度为5%~15%),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根干重、根鲜重、子叶鲜重和子叶干重都显著高于对照,并随着SA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SA浓度为0.75g/L时,增加幅度最显著。因此,云南蓝果树对干旱环境具有非常差的耐受性,但是SA的浸种处理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建议育苗前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进行SA预处理,最适浓度为0.75g/L。本研究为水杨酸在云南蓝果树保育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聚乙二醇6000 云南蓝果树 天然更新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气候因子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康洪梅 张珊珊 +1 位作者 史富强 杨文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27,共5页
为探讨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的濒危机理,运用解析木的原理,结合1979—2009年的气象数据,对两株云南蓝果树风倒木进行研究,分析主要气候因子对云南蓝果树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的径向、高度和年轮宽度的... 为探讨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的濒危机理,运用解析木的原理,结合1979—2009年的气象数据,对两株云南蓝果树风倒木进行研究,分析主要气候因子对云南蓝果树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的径向、高度和年轮宽度的年增长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材积年生长量呈上升趋势。云南蓝果树生境自1979—2009年年平均气温缓慢地升高,年总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值呈总体减少趋势;年均径向、高度生长量和年轮宽度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年均材积生长量与年均气温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云南蓝果树 树木生长量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的种群资源及分布现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娅萍 侯昭强 +3 位作者 陈中华 肖思烨 马晨晨 杜凡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26-30,共5页
云南蓝果树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布零星,数量极少,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本项目基于1995年以来的多次调查,结合历史文献及标本记录,研究云南蓝果树目前的种群及群落分布现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前,发现的采集点均在西双版纳州,共... 云南蓝果树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布零星,数量极少,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本项目基于1995年以来的多次调查,结合历史文献及标本记录,研究云南蓝果树目前的种群及群落分布现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前,发现的采集点均在西双版纳州,共发现8株;20世纪90年代后,在德宏州发现云南蓝果树的新分布点,见于盈江芒允、瑞丽南畹河边及陇川龙江,先后发现6株。其中,仅瑞丽南畹河的分布点位于保护区内。云南蓝果树不仅数量稀少,而且主要分布在林缘、沟边、耕地边等人为利用程度高、干扰大的生境,林下更新幼苗极少,种群结构不连续,野外灭绝风险很高。因此,应加大云南蓝果树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极小种群物种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树种云南蓝果树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琼 杨德军 +1 位作者 钟萍 陈勇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66-68,共3页
对云南蓝果树的种子采集处理、育苗试验和对苗木生长观测调查,初步研究了云南蓝果树的育苗技术、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种子无休眼期,宜随采随播,播种1周后开始萌动,25 d出土,种子贮藏方式以混沙贮藏为好。培育的云南蓝果... 对云南蓝果树的种子采集处理、育苗试验和对苗木生长观测调查,初步研究了云南蓝果树的育苗技术、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种子无休眼期,宜随采随播,播种1周后开始萌动,25 d出土,种子贮藏方式以混沙贮藏为好。培育的云南蓝果树容器苗210 d即可出圃造林,1 a生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过程,其幼苗的生长高峰为6月~7月,这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 云南蓝果树 育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树种云南蓝果树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邱琼 杨德军 +1 位作者 钟萍 陈勇 《山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
对云南蓝果树的种子采集处理、育苗试验和对苗木生长观测调查,初步研究了云南蓝果树的育苗技术、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种子无休眼期,宜随采随播,播种1周后开始萌动,25天出土,种子贮藏方式以混沙贮藏为好。培育的云南蓝果... 对云南蓝果树的种子采集处理、育苗试验和对苗木生长观测调查,初步研究了云南蓝果树的育苗技术、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种子无休眼期,宜随采随播,播种1周后开始萌动,25天出土,种子贮藏方式以混沙贮藏为好。培育的云南蓝果树容器苗210天即可出圃造林,1年生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过程,其幼苗的生长高峰为6~7月,这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 云南蓝果树 育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和土壤含水量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珊珊 杨文忠 +1 位作者 康洪梅 诺苏那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23,共8页
采用盆栽室内受控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光强水平(100%光照、60%光照和20%光照)和不同土壤含水量(100%WHC、91.68%WHC、82.85%WHC、60.00%WHC、41.86%WHC和21.28%WHC)(田间持水力,WHC)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采用盆栽室内受控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光强水平(100%光照、60%光照和20%光照)和不同土壤含水量(100%WHC、91.68%WHC、82.85%WHC、60.00%WHC、41.86%WHC和21.28%WHC)(田间持水力,WHC)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云南蓝果树幼苗的叶片数目、叶总面积、株高、地下部分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都显著降低。高光强水平(100%光照)和深度遮阴(20%光照)均不利于云南蓝果树幼苗的生长及光合作用,适度遮阴(60%光照)最利于幼苗的个体发育。而且,当土壤含水量充足时,光合指标在不同光强水平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当土壤干旱时,不同光强水平处理间的差异显著,其中60%光照处理下其光合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种光强水平处理。综合评价得分结果表明,60%光照和土壤含水量充足条件下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都最大,进一步证明了适度遮阴可以促进云南蓝果树的幼苗生长,而光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建立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表明,对于云南蓝果树生长指标来说,土壤含水量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的影响要高于光强的影响;而对于云南蓝果树光合指标来说,光强的贡献率更高。因此,充足的土壤含水量(100%WHC)和中等光强水平(60%光照)最适合云南蓝果树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云南蓝果树 光强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35
19
作者 原晓龙 康洪梅 王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31,124,共7页
以云南蓝果树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采用Codon W 1.4.2等软件,通过分析云南蓝果树叶绿体基因组52个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探究影响密码子使用偏性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Codon W和CUSP软件分析显示密码子第3位碱基GC含量为28.40%,... 以云南蓝果树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采用Codon W 1.4.2等软件,通过分析云南蓝果树叶绿体基因组52个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探究影响密码子使用偏性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Codon W和CUSP软件分析显示密码子第3位碱基GC含量为28.40%,ENC值>45的基因有39个,说明密码子偏好以AT结尾,且存在较弱偏性。2)中性绘图分析显示,GC12与GC3的相关系数为0.1612,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密码子第1、第2位与第3位碱基组成存在显著差异。3)ENC绘图结合ENC比值频率表显示,大部分基因距离标准曲线较远,说明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选择的影响。4)PR2-plot分析显示密码子第3位碱基使用频率方面,T>A,G>C,说明密码子偏好性受多重因素影响。5)确定UUG、UCA、GCU、AAU、GAU和GGA为最优密码子。综上所述,云南蓝果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主要受选择的影响,受其他如突变等因素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选择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云南蓝果树幼苗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罗婷 杨文忠 张珊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62,共9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条件下云南蓝果树的抗旱性生理特征,建立云南蓝果树幼苗最佳施肥技术方案,为其种苗繁育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其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方法】以云南蓝果树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根据"3414"... 【目的】为了解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条件下云南蓝果树的抗旱性生理特征,建立云南蓝果树幼苗最佳施肥技术方案,为其种苗繁育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其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方法】以云南蓝果树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根据"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云南蓝果树幼苗可溶性蛋白(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6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除丙二醛外,其余测定指标在施肥处理条件下的值均高于不施肥处理,整体表现为不施肥(N0P0K0)<缺氮(N0P2K2)<缺钾(N2P2K0)<缺磷(N2P0K2),说明云南蓝果树幼苗抗旱性生理指标对氮肥的依赖性最强,其次是钾肥和磷肥;氮磷钾配施时,中氮中磷低钾(N2P2K1)水平下的值最优;根据拟合的一元二次方程,云南蓝果树幼苗的试验理论最佳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5.28、0.99和2.97 g/株;肥效的发挥还受到三者彼此间互作的影响,在中氮、低钾(N2K1)水平时利于磷肥肥效的发挥,中氮、中磷(N2P2)水平时利于钾肥肥效的发挥,中磷、低钾(P2K1)水平利于氮肥肥效的发挥,这与中氮中磷低钾(N2P2K1)水平下云南蓝果树抗旱性指标最优是一致的。【结论】适当施肥会增强云南蓝果树幼苗的生理生化过程,中氮、中磷、低钾水平处理下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14”施肥试验 云南蓝果树 生理指标 抗旱性 极小种群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