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红豆杉WRKY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1
作者 甘胜美 赵燕波 +3 位作者 李洪非 王勇 王刚 黄雄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共9页
云南红豆杉是天然的抗癌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探索WRKY转录因子在云南红豆杉次生代谢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基于云南红豆杉基因组数据和5个组织(树皮、根、叶、茎、枝皮)的转录组数据,鉴定和分析WRKY基因家族。研究结果表明,共鉴... 云南红豆杉是天然的抗癌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探索WRKY转录因子在云南红豆杉次生代谢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基于云南红豆杉基因组数据和5个组织(树皮、根、叶、茎、枝皮)的转录组数据,鉴定和分析WRKY基因家族。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了25个结构较为保守的WRKY基因,其中编码蛋白的氨基酸为157~726个,分子质量为18079.40~79474.03 u,等电点为5.44~9.51,不稳定数为39.97~64.58,脂肪指数为45.17~80.41,所有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都处于细胞核内;24个TyuWRKY(云南红豆杉WRKY)基因不均衡地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另1个WRKY基因处于ctg100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25个TyuWRKY蛋白被划分为3大类:6个属于Ⅰ类,18个属于Ⅱ类,1个属于Ⅲ类;同一类中TyuWRKY蛋白的Motif分布也大体相同,且成员内含子数量介于1~7个,外显子数量介于2~8个。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除TyuWRKY5基因只在根部表达外,所有TyuWRKY基因都在5个组织中表达;通过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TyuWRKY基因包含多个与激素、胁迫以及生长发育相关的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WRKY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鉴定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高“10-DAB”含量优树家系子代测定及早期选择
2
作者 欧建德 欧家琳 +2 位作者 李永 康永武 章允清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4,共9页
探索云南红豆杉高10-DAB含量优树子代性状变异规律,为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2省7个种源的30个高10-DAB含量优树家系为材料,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评价总体表现,分析3、4年生幼树树冠、分枝、叶10-DAB含量等性状和总体表现的遗传变异,基... 探索云南红豆杉高10-DAB含量优树子代性状变异规律,为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2省7个种源的30个高10-DAB含量优树家系为材料,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评价总体表现,分析3、4年生幼树树冠、分枝、叶10-DAB含量等性状和总体表现的遗传变异,基于总体表现通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选择优良家系。结果表明,2个林龄的家系冠长、冠幅、树冠体积、侧枝数、冠内侧枝密度、叶10-DAB含量等性状变异系数分别介于8.12%~27.73%、12.01%~36.72%,差异均显著;2个林龄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3860~0.8840,0.3715~0.7648。除3年生时叶10-DAB含量与冠内侧枝密度显著正相关外,3年生和4年生的家系树冠体积、冠内侧枝密度、叶10-DAB含量相关性不显著。2个林龄家系综合得分变异系数分别为17.81%、14.67%,家系间的差异显著,家系遗传力均在0.62以上。4年生较3年生增大了家系间性状和综合得分的表型变异系数。除冠长外,3年生较4年生幼树的系列性状和综合得分的家系遗传力增大。3年生和4年生分别入选的优良家系有10个和7个,同时入选的有4个。4年生时7个优良家系在树冠体积、冠内侧枝密度、叶10-DAB含量和综合得分的平均遗传增益为4.71%~13.99%。云南红豆杉家系幼树遗传变异丰富,家系间差异显著,且受中等或中等以上家系遗传控制。家系表型变异、家系遗传力和当选的优良家系因年龄而变化,4年生更宜作为早期选择的林龄。研究显示,4年生时筛选出的7个云南红豆杉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理想,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优树家系 10-DAB 遗传变异 早期选择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萌枝类型云南红豆杉幼树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 被引量:3
3
作者 欧建德 欧家琳 康永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研究不同萌枝类型云南红豆杉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异速生长现象,了解幼树的个体发育规律及适应策略。将福建明溪4年生萌枝云南红豆杉,按萌枝相对高分成3个萌枝高度类型,调查分析不同萌枝类型云南红豆杉幼树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采用标... 研究不同萌枝类型云南红豆杉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异速生长现象,了解幼树的个体发育规律及适应策略。将福建明溪4年生萌枝云南红豆杉,按萌枝相对高分成3个萌枝高度类型,调查分析不同萌枝类型云南红豆杉幼树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法分析其异速生长关系,揭示不同类型幼树的发育规律与适应策略。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幼树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在类型间具有显著差异,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枝叶>茎、根,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低位类型的各器官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茎、枝叶的生物量分配比最大。幼树器官生物量间以及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类型不尽相同。不同类型根生物量与茎生物量间,根生物量、茎生物量与个体大小间有着相同异速生长指数。不同类型幼树同时存在等速生长、异速生长现象。不同萌枝类型间幼树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差异显著,存在着丰富遗传变异。不同类型间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差异是各器官、各器官与枝大小之间异速生长和枝大小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萌枝类型间并不唯一,反映着不同类型幼树生长与适应策略。建议采用低位类型发展云南红豆杉原料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萌枝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云南红豆杉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作用线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敏楠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54-56,共3页
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对云南红豆杉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作用线性变化的影响。该次研究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某红豆杉幼苗苗圃基地进行,选取3年大棚培育红豆杉幼苗为试验对象,在人工干预方式下,设置对照组(正常供水),轻度干旱组、中度干旱... 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对云南红豆杉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作用线性变化的影响。该次研究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某红豆杉幼苗苗圃基地进行,选取3年大棚培育红豆杉幼苗为试验对象,在人工干预方式下,设置对照组(正常供水),轻度干旱组、中度干旱组和重度干旱组,比较不同干旱胁迫水平下对红豆杉幼苗生长特性、叶片光合作用线性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得知,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红豆杉的新梢长度、新梢直径和根冠比均受到影响,对照组的红豆杉幼苗长势良好,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重度干旱胁迫下降趋势最为明显。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3个光合参数呈下降的趋势,对照组的3个光合参数最高,其次是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组间差异显著(P<0.05)。干旱胁迫梯度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明显提升,干旱胁迫梯度越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越高,整体呈现重度干旱>中度干旱>轻度干旱>对照组趋势。对照组的叶片含水量、叶生物量和茎生物量和根生物量最高,和其他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呈递减趋势。因此得出,干旱胁迫对云南红豆杉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干旱胁迫梯度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3个光合参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可通过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植株抗旱能力,减少干旱胁迫对红豆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云南红豆 幼苗 生长特点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PD-HPLC法分析云南红豆杉中的10-DAB Ⅲ和紫杉醇
5
作者 赵倩倩 朱靖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2-1051,共10页
为建立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Ⅲ)和紫杉醇(Taxol)的分析方法,该研究采用基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MSPD-HPLC)对云南红豆杉中的10-DABⅢ及Taxol进行定量分析,探究硅胶、佛罗里硅土、酸性氧化... 为建立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Ⅲ)和紫杉醇(Taxol)的分析方法,该研究采用基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MSPD-HPLC)对云南红豆杉中的10-DABⅢ及Taxol进行定量分析,探究硅胶、佛罗里硅土、酸性氧化铝、中性氧化铝、碱性氧化铝、C_(18)、C_(18)-ME、C_(18)-G1、C_(18)-HC、Diol、Xamide、Xion共12种样品预处理分散剂及各种分散剂的质量、洗脱剂的种类、洗脱剂的浓度、洗脱剂体积对两种成分分析的影响,并对优化后的条件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与超声提取、热回流提取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其有效性。结果表明:(1)12种固相分散剂中,碱性氧化铝具有良好的目标化合物萃取物检出量,并且当碱性氧化铝与样品的质量比为3∶1、6 mL甲醇为洗脱剂洗脱时,10-DABⅢ和Taxol的萃取检出量较高。(2)建立的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DABⅢ和Taxol的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10-DABⅢ和Taxol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介于0.0239~0.0301μg·mL^(-1)和0.142~0.178μg·mL^(-1)之间;各目标分析物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3.6%~109.0%之间。(3)比较分析显示,3种方法对2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萃取检出量基本无差别,但MSPD法溶剂消耗少、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净化效率高,可应用于云南红豆杉原料的快速分析。该研究以碱性氧化铝为分散剂应用于云南红豆杉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萃取,建立了快速、高效的云南红豆杉中10-DABⅢ和紫杉醇的分析方法,为云南红豆杉中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 紫杉醇 基质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种群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被引量:46
6
作者 苏建荣 张志钧 +1 位作者 邓疆 陈智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1-656,共6页
根据14块总面积为5600 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云南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级结构,编制了该种 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结果表 明:云南红豆杉的种群... 根据14块总面积为5600 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云南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级结构,编制了该种 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结果表 明:云南红豆杉的种群数量少,种群发育过程中具波动性,但仍属稳定型种群。云南红豆杉的年龄结构与大小级结构 差异较大,不宜以大小级结构替代龄级结构。云南红豆杉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曲线,该种群的死亡率曲线与消失 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龄级为110-130 a和220-250 a阶段出现第一和第二峰值。生存空间与养分竞争 可能是产生最大第一峰值的主要原因。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云南红豆杉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锐减、后期衰退的 特点。云南红豆杉种群在160-190 a龄级后进入生理衰老阶段,生存率小于5%,累计死亡率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种群 结构 生命表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 被引量:53
7
作者 苏建荣 张志钧 +1 位作者 邓疆 李国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0-515,共6页
在广泛收集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研究植被与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 ira温暖指数、寒冷指数和徐文铎湿度指数,Penm an可能蒸散、干燥度,Thornthwaite可能蒸散和水分指数,Holdridg生命地带分类... 在广泛收集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研究植被与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 ira温暖指数、寒冷指数和徐文铎湿度指数,Penm an可能蒸散、干燥度,Thornthwaite可能蒸散和水分指数,Holdridg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生物温度和可能蒸散率,以及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等单一气象因子,研究了云南红豆杉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讨论了云南红豆杉垂直分布的上限、下限以及北界热量指标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了影响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按作用大小的排序是:低温条件>湿度因子>高温条件>光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地理分布 气候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陈少瑜 吴丽圆 +2 位作者 李江文 项伟 周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8,共8页
采用垂直板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检测了云南红豆杉 (Taxusyunnanensis)雌配子体的 5种等位酶 ,并以 10个基因位点编码的 5个酶系统 ,分析了滇西北 3个云南红豆杉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结果表明 ,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是 0 ... 采用垂直板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检测了云南红豆杉 (Taxusyunnanensis)雌配子体的 5种等位酶 ,并以 10个基因位点编码的 5个酶系统 ,分析了滇西北 3个云南红豆杉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结果表明 ,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是 0 77;群体的平均杂合性观察值是 0 30 2 ;预期值为 0 332 0 ;每个基因位点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是 2 0 5 ;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是 1 46 6。对 10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样性测定表明 ,种群间的分化占 14 6 6 % ,总的基因多样性约 85 %产生于种群内。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等位酶 种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红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云南红豆杉群落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被引量:35
9
作者 李帅锋 刘万德 +2 位作者 苏建荣 郎学东 张志钧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8-576,共9页
在对滇西北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群落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基于2×2联列表的χ2检验、联结系数(AC)的方法,分析了群落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物种的重要值与相对应的生态位宽度存在着极显... 在对滇西北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群落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基于2×2联列表的χ2检验、联结系数(AC)的方法,分析了群落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物种的重要值与相对应的生态位宽度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云南红豆杉、丽江铁杉(Tsuga forrestii)与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的生态位宽度大于其它种群;在1225个种对中有48.16%的生态位重叠值为0,同时χ2统计量中有4%为中性联结,说明群落中木本植物种群间资源利用性竞争较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间往往生态位重叠也较大;云南红豆杉与丽江铁杉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要明显高于与其它种群的,Schoener指数为0.875。χ2检验表明云南红豆杉与其它种群之间表现为无联结。联结系数中显著负联结的种对要多于显著正联结,群落物种受到较大的外来干扰。联结系数与生态位重叠值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并能用Cubic指数建立回归方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种间联结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不同地理种源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8
10
作者 苏建荣 张志钧 邓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9-374,共6页
系统采集了10个龄级和12个地理种源的云南红豆杉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树皮、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其平均值分别为0.0048%、0.0040%和0.0151%,3年生枝和叶的紫杉醇含量相近,差异不显著。树皮的紫杉醇含量与年龄存... 系统采集了10个龄级和12个地理种源的云南红豆杉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树皮、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其平均值分别为0.0048%、0.0040%和0.0151%,3年生枝和叶的紫杉醇含量相近,差异不显著。树皮的紫杉醇含量与年龄存在回归关系:Y=0.0316×e0.0067x;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与树龄不相关,但树龄小于72a时其含量随树龄增加而递增,树龄超过72a和114a后,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逐渐减少。12个云南红豆杉地理种源中,新平、宁蒗和泸水种源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最高,在0.0077%~0.0098%间;兰坪、宁蒗和新平种源3年生小枝紫杉醇的含量最高,在0.0059%~0.0076%间;景东、木里和宁蒗种源树皮的含量最高,在0.0243%~0.0331%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温度因子”、“营养因子”和“光照因子”对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紫杉醇 含量 树龄 地理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云南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帅锋 刘万德 +2 位作者 苏建荣 郎学东 张志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2-799,共8页
利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滇西北兰坪县4个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生长阶段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窗与人为干扰影响4个云南红豆杉种群的龄级结构,小林窗的种群呈稳定型;较大林窗的种群... 利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滇西北兰坪县4个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生长阶段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窗与人为干扰影响4个云南红豆杉种群的龄级结构,小林窗的种群呈稳定型;较大林窗的种群呈进展型;群落结构完整未出现林窗和有较大人为干扰的种群年龄结构均呈衰退型,幼苗、幼树与小树个体缺乏,种群存在一定程度的更新困难,林窗的大小是种群更新的重要因素。(2)人为干扰、自然生境与本身生物学特性影响4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种群1整体及其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均呈聚集分布;种群2和种群4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而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种群3随着空间尺度增大分布格局表现为聚集→随机→聚集趋势。(3)种群2中幼苗、小树和中树在小尺度下表现为聚集分布,其他尺度下表现为随机分布;种群3的小树阶段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皆有出现,中树与大树在不同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种群4聚集分布的强度随生长阶段的增加在减弱。(4)4个种群各发育阶段间皆呈或接近显著正相关,种内竞争弱,有利于种群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年龄结构 点格局分析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对云南红豆杉生长及紫杉烷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苏建荣 臧传富 +2 位作者 刘万德 李帅锋 张志钧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9-424,共6页
将2年生云南红豆杉置于用滤光膜营造白光、黄光、红光和蓝光4种光环境中栽培1 a。栽培期间,测定光合作用,试验期末取样测定植株大小、枝叶特性、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等,以揭示不同光质对云南红豆杉形态、光合作用和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影... 将2年生云南红豆杉置于用滤光膜营造白光、黄光、红光和蓝光4种光环境中栽培1 a。栽培期间,测定光合作用,试验期末取样测定植株大小、枝叶特性、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等,以揭示不同光质对云南红豆杉形态、光合作用和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能提高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光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抑制叶生长,增加第一级枝枝条总数,促进株高生长,提高茎和植株生物量;黄光使Pmax、AQY降低、使LCP和LSP提高,抑制叶生长,提高茎、叶和植株总生物量;蓝光降低Pmax、AQY,提高LSP、LCP、Rd,抑制叶和地径的生长,促进高的生长。不同光质处理下,根、茎、叶中紫杉烷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是对叶中巴卡亭Ⅲ,根中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和7-差向紫杉醇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红光显著抑制叶中巴卡亭Ⅲ合成和积累,提高根中7-差向紫杉醇的含量;黄光显著提高了根中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7-差向紫杉醇的含量;蓝光显著提高根中紫杉醇的含量,但降低叶中巴卡亭Ⅲ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云南红豆 生长 光合作用 紫杉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被引量:38
13
作者 王卫斌 姜远标 +2 位作者 王达明 周云 景跃波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4期33-39,共7页
依据云南红豆杉的前期研究成果,从形态特征、物候学特性、种子特征、生长特性等方面论述了云南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还从地理及垂直分布状况,适生环境条件,主要生态型等个体生态学特性方面阐明了云南红豆杉的生态学特性,为云南红豆杉研... 依据云南红豆杉的前期研究成果,从形态特征、物候学特性、种子特征、生长特性等方面论述了云南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还从地理及垂直分布状况,适生环境条件,主要生态型等个体生态学特性方面阐明了云南红豆杉的生态学特性,为云南红豆杉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其有效发展、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变异及其相关的RAPD分子标记 被引量:19
14
作者 苏建荣 缪迎春 张志钧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20,共5页
从5个云南红豆杉群体中分别选取树龄与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植株各10个,按统一的取样标准采集树皮、小枝和针叶样品测定紫杉醇含量,分析其变异分布式样;同时对所有采样植株进行RAPD分析,开展RAPD标记与不同器官紫杉醇含量的关联分析。结... 从5个云南红豆杉群体中分别选取树龄与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植株各10个,按统一的取样标准采集树皮、小枝和针叶样品测定紫杉醇含量,分析其变异分布式样;同时对所有采样植株进行RAPD分析,开展RAPD标记与不同器官紫杉醇含量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云南红豆杉群体间树皮、小枝和针叶的紫杉醇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树皮、小枝和针叶紫杉醇含量在群体间的变异分别占其总变异的16.22%,33.90%和45.81%。通过RAPD标记与紫杉醇含量的关联分析,分别筛选出与云南红豆杉树皮、小枝和针叶紫杉醇含量相关联的位点11,13,59个,其贡献率依次为7.791%~11.509%,7.853%~24.457%,7.858%~26.729%;同时筛选出了可指示树皮、小枝和针叶低紫杉醇含量的特异标记。云南红豆杉的遗传改良应根据不同器官紫杉醇含量变异的分布特点结合叶用、枝用和皮用等培育目标采取不用的选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紫杉醇含量 变异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人工药用原料林的经营技术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达明 李莲芳 +5 位作者 周云 木崇龙 杨军 李守玉 邵金平 杨永高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8-14,20,共8页
对云南红豆杉人工药用原料林的种植技术及经营方式的研究试验进行了阶段性综合总结,认为云南红豆杉具有喜荫喜湿喜肥,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的特性,提出了可以扩大栽培区域的观点。分析了云南红豆杉最适宜种植的气候土壤条件是:年降雨量在1... 对云南红豆杉人工药用原料林的种植技术及经营方式的研究试验进行了阶段性综合总结,认为云南红豆杉具有喜荫喜湿喜肥,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的特性,提出了可以扩大栽培区域的观点。分析了云南红豆杉最适宜种植的气候土壤条件是:年降雨量在1500mm以上,年干燥度<0 8,黑土层>20cm的肥沃砂壤至轻壤土,作为药用原料林种植地应选择海拔高度为1300~2200mm的温暖及温热气候。研究了"扦插繁殖、密集种植、苗期利用"的原料林种植经营方式,大棚扦插成苗达89 56%,4年生林木生物量产量达到15000~32250kg/hm2(风干含水率11%)。并对采穗圃与苗木更新、人工复合群落等营造技术进行总结和论述,报导了云南红豆杉人工药用原料林的生物量及紫杉醇含量的测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人工造林 药用原料林 经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种子变温层积的萌发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景跃波 王卫斌 +3 位作者 马赛宇 王磊 李勇鹏 耿云芬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对云南红豆杉种子开展了变温层积的萌发效应试验研究,以探讨不同时间的暖温和低温交替配置处理对其沙藏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7个处理中有6个与对照间在种子发芽率上存在α=0.01水平上的极显著差异,说明变温层积显著提... 对云南红豆杉种子开展了变温层积的萌发效应试验研究,以探讨不同时间的暖温和低温交替配置处理对其沙藏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7个处理中有6个与对照间在种子发芽率上存在α=0.01水平上的极显著差异,说明变温层积显著提高了沙藏云南红豆杉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4个月暖温后接4个月低温,6个月暖温接2个月低温,3个月暖温接5个月低温,以及5个月暖温接3个月低温等4种暖、低温配置变温层积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较高,其依次为:49.67%,40.67%,39.67%和38%。另据红豆杉属其他树种的种子休眠研究状况及成果,提出了在云南红豆杉种子休眠方面需要开展的试验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种子 变温层积 萌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T1BF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良群 杨艳光 +2 位作者 曾英 邹澄 赵沛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9-701,共3页
采用色谱技术从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T1BF的PDA平板发酵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α,6α-环氧-24(R)-甲基胆甾-7,22-二烯-3β-醇(1)、醌茜素(2)、苔色酸(3)和间甲基苯酚(4)。化合物... 采用色谱技术从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T1BF的PDA平板发酵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α,6α-环氧-24(R)-甲基胆甾-7,22-二烯-3β-醇(1)、醌茜素(2)、苔色酸(3)和间甲基苯酚(4)。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内生真菌 平板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优树选择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达明 周云 +1 位作者 张裕农 王卫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1-10,共10页
在云南红豆杉天然林分布区,以及3个重点栽培区的云南红豆杉人工林中,经广泛布点调查初选,采集初选林木小枝叶样品,进行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eephalomanine)、10-去乙酰-7-差向紫杉醇(10-D... 在云南红豆杉天然林分布区,以及3个重点栽培区的云南红豆杉人工林中,经广泛布点调查初选,采集初选林木小枝叶样品,进行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eephalomanine)、10-去乙酰-7-差向紫杉醇(10-DAET)、7-差向紫杉醇等6种紫杉烷类含量的检测,并通过扦插繁殖培育出初选优树的扦插苗栽培于立地条件一致的优树汇集区内,经2—2.9年再检测苗木的紫杉烷含量及测定苗木的生物量。以其紫杉烷含量、生物量、紫杉烷产量(紫杉烷含量×生物量)为云南红豆杉优树的评选指标,依此在云南全省的云南红豆杉天然林中评选出优树38株(1级8株、2级11株、3级19株),在云南红豆杉人工林中评选出优树17株(1级4株、2级13株),其选择增益很显著。根据优树的分布,在云南全省寻找到10个云南红豆杉紫杉烷高含量的种源区,这是以林木枝叶紫杉烷的含量为主要选择对象,进行云南红豆杉优树选择的一个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优树 选择 紫杉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光环境下云南红豆杉的构型与叶构件水分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苏磊 苏建荣 +1 位作者 刘万德 李帅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509,共5页
对全光照、林隙、林冠3种光照环境下6年生云南红豆杉的构型和叶水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的构型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存在显著的可塑性变化,叶构件的水分特征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全光环境下的云南红豆杉树体高大、树冠开阔,圆满度为... 对全光照、林隙、林冠3种光照环境下6年生云南红豆杉的构型和叶水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的构型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存在显著的可塑性变化,叶构件的水分特征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全光环境下的云南红豆杉树体高大、树冠开阔,圆满度为0.97(约为林冠下的两倍);全光下的总体分枝率为8.57,显著大于林隙的6.40和林冠下的4.81;全光中的1级枝长度、枝倾角、叶倾角等构型指标都显著大于林隙和林冠下的;3种光环境下各枝级的叶片分配存在明显的差异,全光下枝条的叶片数量是林隙的2.77倍,是林冠下的6.88倍,但它们都是1级枝的叶最多;叶构件的水分饱和亏缺有随着光照强度减弱而增大的趋势,组织密度、相对含水量、干鲜比则随着光照减弱而减小,表明叶片的抗旱保水和抵御水分胁迫的能力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变大。云南红豆杉为适应不同光环境,在形态和生理方面都做出适应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光环境 构件 构型变异 水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人工林萌枝特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苏磊 苏建荣 +1 位作者 刘万德 李帅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300-7308,共9页
萌枝是许多木本植物维持种群稳定和延续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对云南红豆杉人工林萌枝情况的调查,分析了云南红豆杉萌枝特征及其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云南红豆杉萌枝现象明显,萌枝率达到88.1%,萌枝类型有树基萌枝和树干萌枝两种,... 萌枝是许多木本植物维持种群稳定和延续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对云南红豆杉人工林萌枝情况的调查,分析了云南红豆杉萌枝特征及其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云南红豆杉萌枝现象明显,萌枝率达到88.1%,萌枝类型有树基萌枝和树干萌枝两种,其中树基萌枝是最主要的类型,有树基萌枝的个体达到了总株数的80.0%,树干萌枝率仅为39.6%,约为树基萌枝率的一半,两种萌枝都有的比率为31.5%;(2)云南红豆杉的树基萌枝数量与树高呈正相关关系,与地径呈负相关关系,而树干萌枝数量与树高和地径都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总萌枝数量与树高及地径的相关关系与树基萌枝的一样,但相关性略低。(3)树基萌枝和树干萌枝都会影响云南红豆杉枝叶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从植株总体上说,它们对云南红豆杉的枝叶生长量没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 人工林 萌枝 树高 地径 枝叶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