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XGBoost-SHAP模型的滇中典型区采矿损毁地植被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1
作者 何思璇 杨杰皓 +3 位作者 张国有 朱大明 王冲 胡官兵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5,共8页
云南省滇中地区采矿损毁地分布众多,开展其植被恢复研究有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本文以安宁市、弥勒市及曲靖市马龙区等采矿损毁集中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GEE平台处理2000-2022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运用年均kNDVI指数表征植... 云南省滇中地区采矿损毁地分布众多,开展其植被恢复研究有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本文以安宁市、弥勒市及曲靖市马龙区等采矿损毁集中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GEE平台处理2000-2022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运用年均kNDVI指数表征植被覆盖特征;并结合2023年县域采矿损毁地空间分布数据,综合运用XGBoost-SHAP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Theil-Sen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变异系数和Hurst指数等方法,系统分析采矿损毁地植被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发现,研究区内采矿损毁地植被变化呈现严重退化趋势、稳定性较差,且具有正向持续性特征;地形因子(高程、坡度)是植被演变的主导因素,土壤化学性质因素(氮、磷、钾)次之,土壤物理性质因素(孔隙率、黏土含量)影响较小。本文提出的基于XGBoost-SHAP模型的驱动因子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区域植被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为类似区域的生态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损毁土地 云南省滇中区域 植被覆盖率 XGBoost-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