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亚热带地区主要林地类型土壤碳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巧巧 赵筱青 +6 位作者 黄佩 普军伟 周世杰 冯严 顾泽贤 石小倩 储博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目的]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土壤有机碳变化对全球碳循环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探究不同林地类型森林土壤碳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森林碳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澜沧县桉树人工林、思茅松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 [目的]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土壤有机碳变化对全球碳循环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探究不同林地类型森林土壤碳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森林碳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澜沧县桉树人工林、思茅松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Duncan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法,探究3种林地类型在0~20 cm、20~40 cm及40~6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碳氮比(C/N)水平及垂直分布变化规律,并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0~60 cm土层,3种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其变化范围为14.89~22.05 g·kg^(-1),高于全国森林土壤有机碳水平,以常绿阔叶林最高(22.05g·kg^(-1));有机碳密度处于3.42~4.12kg·m^(−2)之间,以常绿阔叶林最高(4.12kg·m^(−2));土壤C/N在12.99~13.82之间,以桉树人工林最高(13.82);(2)随着土层加深,3种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和C/N均呈下降趋势,以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下降趋势最明显;(3)3种林地类型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主要受土壤密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全磷影响,环境和地形因子影响较小;土壤C/N主要影响因子为有机质、p H和坡向,环境因子对其影响较小。[结论]常绿阔叶林和桉树人工林土壤在碳汇方面具有优势,而思茅松纯林碳汇功能较弱。土壤碳含量变化受土壤理化指标影响较大,而受环境和地形因子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桉树引种区 林地类型 土壤碳 影响因素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