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木蠹象成虫虫粪挥发性成分
1
作者 杨燕 郑延丽 +1 位作者 杨再华 杨茂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0-615,共6页
【目的】探明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成虫虫粪挥发物的组分,为应用信息素防控该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云南木蠹象成虫取食云南松后产生的新鲜虫粪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 【目的】探明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成虫虫粪挥发物的组分,为应用信息素防控该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云南木蠹象成虫取食云南松后产生的新鲜虫粪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共检测出萜烯类、醇类、酮类、酯类、烷烃类、含氮化合物等2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大(46.19%),醇类物质(15.56%)、酮类物质(15.48%)和倍半萜类物质(6.87%)含量次之。就具体物质而言,相对含量最大的是α-蒎烯(33.80%),樟脑(8.51%)、柠檬烯(5.87%)和马鞭草烯酮(5.02%)含量次之。【结论】云南木蠹象成虫虫粪挥发性成分中,单萜类、醇类及酮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虫粪 固相微萃取 挥发物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燕 杨茂发 +3 位作者 杨再华 张恒 黄吉勇 余金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4,171-174,共7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云南木蠹象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感器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木蠹象成虫触角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7个亚节组成。在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存在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脚形感器、芽形感器、端指... 利用扫描电镜对云南木蠹象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感器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木蠹象成虫触角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7个亚节组成。在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存在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脚形感器、芽形感器、端指形感器和腔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端指形感器的数量较多;此外,雌成虫触角还有双芽形感器,雄成虫触角上还有耳形感器。与端指形感器、脚形感器、双芽形感器结构相同的感器在鞘翅目已有的研究资料中还未见报道,是新发现的昆虫触角感器。对云南木蠹象触角不同种类感器的形态、分布以及雌雄间触角感器的分布和数量差异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的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宏瑞 叶辉 +1 位作者 徐长山 吕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云南木蠹象PissodesyunnanensisLangoretZhang是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森林蛀干害虫。该虫在云南西北部的丽江地区一年发生一代。成虫于 6月下旬开始产卵 ,产卵部位为当年生或头年生枝梢。 7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 ,幼虫有 4个龄期。11... 云南木蠹象PissodesyunnanensisLangoretZhang是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森林蛀干害虫。该虫在云南西北部的丽江地区一年发生一代。成虫于 6月下旬开始产卵 ,产卵部位为当年生或头年生枝梢。 7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 ,幼虫有 4个龄期。11月中旬后 ,幼虫开始在受害枝内越冬 ,次年 2月中下旬恢复活动。 3月下旬至 5月上旬为蛹期 ,4月中旬开始羽化。该虫主要危害云南松幼树 ,常造成受害树长势下降和树干畸形 ,连续危害 2~ 3年可导致树木干枯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云南 生活史 生物学 幼虫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雌雄虫气味化合物比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超英 杨燕 +3 位作者 刘正忠 郑红军 杨茂发 闫凤鸣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用正已烷提取处于交尾期的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sis)雌雄虫胸、腹部的气味物质进行GC-MS分析,发现雌虫气味物质多于雄虫,而且雌雄虫气味化合物种类有明显差异.在从雌虫抽提物中鉴定出的43种化合物中,多数为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各... 用正已烷提取处于交尾期的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sis)雌雄虫胸、腹部的气味物质进行GC-MS分析,发现雌虫气味物质多于雄虫,而且雌雄虫气味化合物种类有明显差异.在从雌虫抽提物中鉴定出的43种化合物中,多数为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各种醇类,其中有14种与其寄主植物云南松的挥发性成分相同;而在从雄虫抽提物中鉴定出的22种化合物中,多数为甲苯类和正构烷烃类,只有3种与寄主植物成分相同.在雌雄虫气味化合物中还发现了3种其它昆虫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即:顺7-12碳乙酸酯、顺9-14碳乙酸酯和顺11-16碳乙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云南 气味化合物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蛹室在云南松树内的分布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宏瑞 叶辉 徐长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4-688,共5页
云南木蠹象是我国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云南松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云南木蠹象蛹室在被害云南松树木上的分布规律,反映了该虫幼虫和蛹在树木上的危害与分布。研究表明,云南木蠹象蛹室主要分布在云南松树木主干的中上部,其蛹室数量占主干蛹... 云南木蠹象是我国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云南松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云南木蠹象蛹室在被害云南松树木上的分布规律,反映了该虫幼虫和蛹在树木上的危害与分布。研究表明,云南木蠹象蛹室主要分布在云南松树木主干的中上部,其蛹室数量占主干蛹室量的76 99%;同时,云南木蠹象蛹室集中于树木主干,主干上的蛹室数占全树蛹室数的70 26%。云南木蠹象蛹室在轮枝上的分布多集中在中上部轮枝,即第1~3轮轮枝。在这些轮枝上的蛹室数目是所有轮枝蛹室数目的87 69%。从生长年龄而言,蛹室主要分布在1~2年生的主干和侧枝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蛹室 云南 分布 蛀干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酸水溶液对云南木蠹象幼虫拒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代艳梅 吴伟 +2 位作者 刘德波 文灿 张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037-5039,共3页
[目的]为防治云南木蠹象找到无公害的新型药剂。[方法]按内比法将90%壬酸配成所需浓度,用非选择性拒食法测定药剂的拒食作用,以幼虫校正死亡率为指标评价拒食效果。[结果]保湿饲养法的死亡率回归方程为y1=4.883+0.292x,相关系数为0.408,... [目的]为防治云南木蠹象找到无公害的新型药剂。[方法]按内比法将90%壬酸配成所需浓度,用非选择性拒食法测定药剂的拒食作用,以幼虫校正死亡率为指标评价拒食效果。[结果]保湿饲养法的死亡率回归方程为y1=4.883+0.292x,相关系数为0.408,LC50=2.517 7 mg/L,其拒食率回归方程为y2=4.562+0.337x,相关系数为0.423,AFC50=19.952 6 mg/L。喷枝保湿饲养法的死亡率回归方程为y3=4.388+0.793x,相关系数为0.373,LC50=5.915 6 mg/L,其拒食率回归方程为y4=5.175+0.274x,相关系数为0.420,AFC50=0.229 6 mg/L。2 000 mg/L壬酸水溶液的初始死亡率和最高死亡率最高,达到最高死亡率的时间最佳,1 000 mg/L次之。2 000mg/L壬酸水溶液的致死中时间最短,为6.9 d,而对照的致死中时间最长,为53.7 d。[结论]2 000和1 000 mg/L壬酸水溶液的拒食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壬酸 拒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成虫外部形态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燕 杨茂发 +3 位作者 杨再华 王超英 黄吉勇 余金勇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6,共4页
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et Zhang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木蠹象属Pis-sodes,是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et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详细记述了云南木蠹象雌、雄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首次用扫描... 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et Zhang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木蠹象属Pis-sodes,是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et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详细记述了云南木蠹象雌、雄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首次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它们的头部及前翅的细微结构。电镜下可见雌、雄成虫头部额区具圆刻点并具毛,复眼无显著差异,复眼中部的小眼面皆呈六边形,前翅背面有3类毛形附属物,其中1类为灰色,另2类为白色;雌、雄成虫在前翅腹面端部有很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成虫 触角 复眼 前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新民 韩秀 +1 位作者 熊忠平 刘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7期101-104,共4页
云南木蠹象是近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的一种危害云南松幼林的重要的钻蛀性害虫,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其寄主专一,因其在西南地区危害云南松而得名。目前仅发生在云南、四川和贵州地区,其他省区暂未见报道,属于典型的区域分布型物种,在我... 云南木蠹象是近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的一种危害云南松幼林的重要的钻蛀性害虫,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其寄主专一,因其在西南地区危害云南松而得名。目前仅发生在云南、四川和贵州地区,其他省区暂未见报道,属于典型的区域分布型物种,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危险等级为中度。该虫主要通过危害树干和枝梢的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心部,导致受害的植株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危害严重时导致幼树死亡。为了深入研究该害虫,探讨合理的治理策略,该文对国内外有关云南木蠹象的形态学、生物学、适生性、危险性和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明确了该害虫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发生和危害的历史过程,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展望,以期为云南木蠹象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蛀干害虫 危害特征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对云南松幼树的危害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长山 张宏瑞 +2 位作者 张珍荫 黄松 叶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5-45,共1页
该文研究了云南木蠹象PissodesyunnanensisLonger对云南松的危害特征 ,探讨了云南木蠹象在云南松幼树上的虫口密度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形态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酸对云南木蠹象成虫的拒食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悦 张真 +2 位作者 吴伟 马兰 杨春莹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5,9,共4页
研究了壬酸对云南木蠹象的拒食活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壬酸在24,48 h的拒食效果更为稳定。在田间试验中,2%壬酸酒精溶液拒食效果较好,平均拒食率为54.34%。而0.5%,8%浓度的壬酸酒精溶液表现为促食作用,平均拒食率分别为-56.56%和-19.57%。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壬酸 拒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健康株与受云南木蠹象危害株挥发物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学炯 姚本文 +2 位作者 杨茂发 杨燕 郭建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年第6期526-529,共4页
云南木蠹象是云南松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寻找对该虫具有引诱活性的寄主挥发性成分,本研究开展了对云南木蠹象寄主植物云南松健康株与受害株挥发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云南松健康株挥发物质组分有12种,受害株挥发物质组分有2... 云南木蠹象是云南松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寻找对该虫具有引诱活性的寄主挥发性成分,本研究开展了对云南木蠹象寄主植物云南松健康株与受害株挥发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云南松健康株挥发物质组分有12种,受害株挥发物质组分有20种。其中α-蒎烯、β-蒎烯、β-水芹烯和莰烯4种成分在健康株和受害株中的相对含量均较高;在相同组分中,受害株除α-蒎烯、三环萜、莰烯等3种组分的相对含量较健康株有所上升外,其余组分的相对含量均表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 云南木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的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徐长山 张宏瑞 张珍荫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32,共3页
根据云南木蠹象Pissodesyunnanensis的生物学特性 ,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 (PestRiskAnalysis,简写PRA)方法 ,从该虫的分布状况、潜在危险性和寄主的经济重要性等方面 ,对其进行了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结果表明
关键词 有害生物 云南木蠹象 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刻点木蠹象与云南木蠹象雌雄成虫区分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斌 张真 +3 位作者 和云松 和武 李坤 李红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5,共3页
粗刻点木蠹象和云南木蠹象的雌雄成虫在外部形态上相似度很高,难以区分。文章介绍了2种区分方法。一是在解剖镜下通过观察象虫腹部背板末节上的特征准确区分活体雌雄成虫;二是通过肉眼观察象虫腹部第1节中间部位的特征快速区分活体雌雄... 粗刻点木蠹象和云南木蠹象的雌雄成虫在外部形态上相似度很高,难以区分。文章介绍了2种区分方法。一是在解剖镜下通过观察象虫腹部背板末节上的特征准确区分活体雌雄成虫;二是通过肉眼观察象虫腹部第1节中间部位的特征快速区分活体雌雄成虫,可作为1种简便的野外区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刻点 云南木蠹象 雌雄区分 活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和华山松木蠹象大面积防治实用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瑆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36,共3页
作者总结了云南木蠹象和华山松木蠹象大面积防治和药物筛选试验的成功经验 ,提出了一套包括防治思路、防治策略、药物防治、蠹害木清理和危害木处理在内的大面积防治技术。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华山松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虫体的挥发物成分
15
作者 杨燕 杨再华 杨茂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6-751,共6页
采用100μm PDMS萃取头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GC-MS)的方法对云南木蠹象各发育阶段虫体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比较了其组分数量和相对含量的异同.结果表明,该虫气味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烯类、醇类、酯类、酮类和烷烃类等23种.不同发育... 采用100μm PDMS萃取头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GC-MS)的方法对云南木蠹象各发育阶段虫体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比较了其组分数量和相对含量的异同.结果表明,该虫气味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烯类、醇类、酯类、酮类和烷烃类等23种.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气味挥发物种类有明显差异,幼虫、蛹、雌成虫和雄成虫分别鉴定出21、12、8和5种成分.幼虫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大的是反式-石竹烯(28.68%),蛹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大的是α-蒎烯(41.95%),雌成虫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大的是反式-石竹烯(24.71%),雄成虫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大的是桃金娘烯醇(2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固相微萃取 虫体挥发物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和华山松木蠹象大面积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瑆 《云南林业》 2004年第5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华山松 松林 蛀干性害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云南木蠹象人工除治存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梅 刘正忠 《贵州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63-64,62,共3页
云南木蠹象于2002年5月首次在威宁县海拉乡发现,由于云南木蠹象是蛀干害虫,个头小,隐蔽性强,除了采用人工清理外,目前尚无很好的防治方法,本文就云南木蠹象人工清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人工除治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作者 李正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9-629,641,共2页
从云南木蠹象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瓶颈入手,论述了其危害特性及规律,并结合实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危害特点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扑杀防治云南木蠹象试验初报
19
作者 余金勇 吴跃开 +3 位作者 程绍传 吕梅 訾永贵 周健 《贵州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10-13,共4页
云南木蠹象是鞘翅目象甲科的一种蛀干害虫,危害健康云南松。2002年在贵州威宁暴发危害,当时除了人工清理枯死枝条、枯死植株外,无有效防治措施。在羽化期喷施1000倍40%速扑杀乳油两次后,云南木蠹象的危害指数平均下降11.08,防治效果可达... 云南木蠹象是鞘翅目象甲科的一种蛀干害虫,危害健康云南松。2002年在贵州威宁暴发危害,当时除了人工清理枯死枝条、枯死植株外,无有效防治措施。在羽化期喷施1000倍40%速扑杀乳油两次后,云南木蠹象的危害指数平均下降11.08,防治效果可达50.6﹪。通过试验,我们认为速扑杀可用在虫源地控制虫口密度,连续2 ̄3年使用可以抑制虫害蔓延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速扑杀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及其天敌昆虫的潜在分布区及其适生性
20
作者 张炎 黄导 +2 位作者 谢华 唐绍荣 李宗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0期125-133,共9页
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 and Zhang)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并导致其大量死亡,对当地森林生态建设及生物安全造成威胁。依据收集的云南木蠹象及其主要天敌昆虫——茧蜂的有效地理分... 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 and Zhang)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并导致其大量死亡,对当地森林生态建设及生物安全造成威胁。依据收集的云南木蠹象及其主要天敌昆虫——茧蜂的有效地理分布数据,结合气候、地形、植被、人类活动因子,利用Biomod2组合物种分布模型,分析云南木蠹象及茧蜂在当前(1970—2000年)及未来(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气候情境下的潜在分布区及其适生性变化。结果表明:云南木蠹象在当前气候背景下的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横断山脉周边的滇西北山区、滇中高原、贵州毕节、四川盆地周边山区丘陵以及西藏东南部,茧蜂则以滇中高原为中心,覆盖除川西高原外的云、贵、川、渝大部分区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云南木蠹象的适宜分布区将明显向西部高海拔地区扩张,茧蜂则由原有适生区向四周扩张。两者的适生重叠区面积不断萎缩,且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增高而大幅度降低。全球气候变化及人为活动明显改变云南木蠹象及其天敌昆虫的适生分布区,尤其是西部高海拔生态脆弱区,建议在这些地区开展云南木蠹象的普查和防控工作,加强检疫,以应对害虫扩散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茧蜂 组合物种模型 潜在分布区 适生重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