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庄晓东 高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34-140,共7页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得出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网民在网络使用上的特殊性,以及在互联网使用中存在的媒介素养问题、硬件设施问题、信息霸权问题和信息环境问题。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网民 互联使用情况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双语关系的新特点 被引量:4
2
作者 蒋颖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48-53,共6页
本文概括了云南少数民族及其语言分布的特点,揭示了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双语关系的3个新特点:青少年本族语水平出现下降趋势。这在词汇上的表现最为突出,在语音、语法上也有所表现;兼用汉语的水平普遍较高;在双语关系上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本文概括了云南少数民族及其语言分布的特点,揭示了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双语关系的3个新特点:青少年本族语水平出现下降趋势。这在词汇上的表现最为突出,在语音、语法上也有所表现;兼用汉语的水平普遍较高;在双语关系上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解释了形成新特点的主要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兼用语汉语在社会生活中强势的价值取向;通用语强大的传媒力量。最后对如何认识、应对这些新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少数民族 青少年 双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青少年品德形成研究(1980—2001)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世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4,共5页
在1980—1981年对云南 西双版纳克木人、基诺族、哈尼族和拉祜族四个民族青少年品德形成调查的基础上,又于20 00—2001年对上述四个民族的青少年品德进行了调查及横向、纵向的比较研究。历时20年的 调查研究表明... 在1980—1981年对云南 西双版纳克木人、基诺族、哈尼族和拉祜族四个民族青少年品德形成调查的基础上,又于20 00—2001年对上述四个民族的青少年品德进行了调查及横向、纵向的比较研究。历时20年的 调查研究表明,1.四个民族对青少年的品德形成具有卓有成效的共同经验:(1)榜样;(2) 宗教;(3)组织;(4)舆论;(5)教育。2.四个民族对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实践性。3.个人的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木人 基诺族 哈尼族 拉祜族 青少年 品德形成 比较研究 舆论 教育 云南 西双版纳地区 少数民族 榜样 宗教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等教育要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服务 被引量:1
4
作者 尤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8-11,共4页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充满唯物论和辩证法,其中所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切中实质,是实事求是的典范。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贯穿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充满唯物论和辩证法,其中所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切中实质,是实事求是的典范。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贯穿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开手脚、大胆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 民族教育 云南 少数民族地区 高新科技 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民族院校教育投资效益分析
5
作者 汤吉柱 龙子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73-78,共6页
要发展教育,必须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在商品经济存在的社会条件下,则表现为教育经费。教育内部如何更好地利用和消费有限的教育经费,达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目的,这就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研究我国... 要发展教育,必须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在商品经济存在的社会条件下,则表现为教育经费。教育内部如何更好地利用和消费有限的教育经费,达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目的,这就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研究我国少数民族院校教育投资效益状况,我们最近调查了贵州、云南、广西、湖北等几所民族学院,现将调查整理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广西 教育投资 效益分析 贵州 少数民族院校 教育经费 教职工 投资效益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西农民军抗清斗争事迹
6
作者 王纲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101-106,123,共7页
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发展起来的大西农民军,从1644年在张献忠领导下进军四川,建立大西农民政权开始,到1662年李定国病逝于云南为止,与西南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密团结,进行了长达十八年的抗清斗争,充分表现了大西农民军与西南各族人民团... 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发展起来的大西农民军,从1644年在张献忠领导下进军四川,建立大西农民政权开始,到1662年李定国病逝于云南为止,与西南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密团结,进行了长达十八年的抗清斗争,充分表现了大西农民军与西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反抗满族统治阶级的革命斗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定国 抗清斗争 孙可望 张献忠 云南 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 清军 统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