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物质组分对成因的指示 被引量:26
1
作者 高翔 方勤方 +4 位作者 姚薇 彭强 董娟 秦红 邸迎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9-536,共8页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古代固体钾盐矿床。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该矿床为海源陆相成因,也有人提出成矿物质还有其他来源,但并未给出确凿的证据。为了查明该矿床的物源及成因,本文采用XRD、ICP-MS、电子探针(EPMA...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古代固体钾盐矿床。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该矿床为海源陆相成因,也有人提出成矿物质还有其他来源,但并未给出确凿的证据。为了查明该矿床的物源及成因,本文采用XRD、ICP-MS、电子探针(EPMA)和显微镜等方法对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物质组分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进行剖析,指出成矿物质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为海水。微量元素Br在勐野井组盐层中的均值为578×10-6,远大于200×10-6,指示海源;同时在底板扒沙河组石英砂岩中存在少量海相矿物——海绿石。二为深部热液。勐野井组灰绿色泥岩中存在大量富含钴镍的黄铁矿;其次,盐层裂隙的充填物出现含钴镍的羟碳钴镍石;同时在扒沙河组砂岩中普遍见到含铜矿物——蓝铜矿和孔雀石等。由于该矿床地处强烈构造活动带,这些富含Cu、Co、Ni的矿物指示,Cu、Co、Ni等金属元素来源于深部热液。因此,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除海水提供成矿物质外,深部热液亦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深部热液 海水 勐野井钾盐矿床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兰坪盆地白秧坪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薛伟 薛春纪 +3 位作者 池国祥 石海岗 高炳宇 杨寿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73-1784,共12页
白秧坪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北部,是著名三江成矿带内新近发现的重要矿床之一。碳酸盐矿物染色法岩相学和矿相学研究表明白秧坪多金属矿床成矿期早阶段共生组合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白云石+石英±含Ag矿物... 白秧坪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北部,是著名三江成矿带内新近发现的重要矿床之一。碳酸盐矿物染色法岩相学和矿相学研究表明白秧坪多金属矿床成矿期早阶段共生组合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白云石+石英±含Ag矿物±含Cu矿物,方解石主要为成矿期晚阶段产物。闪锌矿及与其共生脉石矿物(白云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多呈米粒状、椭圆状、负晶形以及不规则状,以孤立产出的原生包裹体为主。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H2O-NaCl-CaCl2流体体系,盐度峰值范围为22.00%~25.00%NaCleqv,成矿温度多数集中在110.0~180.0℃之间,密度大于1.00g.cm-3。该矿床属于低温、高盐度、中等密度热液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床成矿压力介于28.02~70.64MPa之间,成矿深度范围在1.04~2.62km,形成深度较浅。成矿流体始终处于相对还原环境,金属离子和还原硫可能共存于同一流体系统,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发生沉淀而形成矿床。结合矿床产出背景、矿质来源、控矿构造等因素,白秧坪多金属矿床具有密西西比河谷型(MVT)成矿流体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白秧坪多金属矿床 云南兰坪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