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浅析
1
作者 范嘉 雷吉琴 +2 位作者 易祥波 符义宏 林昌杰 《森林防火》 2025年第3期45-49,共5页
森林火灾是对森林资源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绝大部分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人为活动的频繁程度直接影响森林火灾发生率。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人口密集。通过对该保护区近年来森林防火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该保护区森林... 森林火灾是对森林资源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绝大部分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人为活动的频繁程度直接影响森林火灾发生率。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人口密集。通过对该保护区近年来森林防火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该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措施,旨在提升该保护区森林防火能力,有效保护云贵高原地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维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火灾 防火现状 存在问题 措施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双赢探索
2
作者 马海妮 雷吉琴 +2 位作者 范嘉 赵永丽 王永才 《绿色科技》 2025年第5期161-166,228,共7页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含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在开发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剖析乌蒙山保护区的现状,包括资源特色与开发现状,揭示其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规划建设滞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进...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含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在开发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剖析乌蒙山保护区的现状,包括资源特色与开发现状,揭示其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规划建设滞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制定科学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参与度、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以及强化生态教育宣传等策略,旨在达成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的双赢局面,为乌蒙山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资源保护 发展策略 双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管视域下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产业发展研究
3
作者 彭建仙 陈波 陶冠臣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64-69,共6页
实施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发展社区经济,是缓解保护与发展矛盾,提高生态保护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通过野外调查,采用参与式二手资料收集分析法,分析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产业发展情况、内外部环境,研究保护区建设与社区产... 实施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发展社区经济,是缓解保护与发展矛盾,提高生态保护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通过野外调查,采用参与式二手资料收集分析法,分析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产业发展情况、内外部环境,研究保护区建设与社区产业发展关系,提出加强调查研究,合理布局及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发展产业意识,推进科技创新,拓宽资金渠道,注重多部门参与社区管理等社区产业发展对策,从而增加社区居民收入,引导群众积极、主动、有序地参与到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为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共建共管 社区产业 资源优势 林下种植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4
作者 雷吉琴 范嘉 +1 位作者 符义宏 王永才 《南方农业》 2025年第5期233-239,共7页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还是世界筇竹的集中分布中心,全国唯一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天然野生毛竹遗传种质资源基地,同时也是天...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还是世界筇竹的集中分布中心,全国唯一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天然野生毛竹遗传种质资源基地,同时也是天麻的原生标本模式产地。保护区内有大量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其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不仅是自然的瑰宝,也为森林资源管理带来了特殊的责任与挑战。通过介绍乌蒙山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剖析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 管护现状 对策 云南乌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燕 王平 +2 位作者 孟月 李伟 尹正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1,共9页
【目的】探究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珙桐林生态系统养分元素状况和生长限制因子。【方法】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设置4个样地,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 【目的】探究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珙桐林生态系统养分元素状况和生长限制因子。【方法】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设置4个样地,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珙桐林叶片-凋落物-土壤3种组分C、N、P含量及其比值的差异性、相关性,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响应因子。【结果】珙桐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520.97、22.73、1.43 g/kg,凋落物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59.87、10.96、1.35 g/kg,土壤C、N、P平均含量分别为74.81、7.94、0.79 g/kg,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平均含量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不同样地同一组分间土壤C、N、P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Ⅳ>Ⅲ>Ⅱ>Ⅰ(Ⅰ:58.47±1.88、5.73±0.41、0.06±0.02 g/kg;Ⅱ:64.45±2.29、6.82±0.19、0.61±0.08 g/kg;Ⅲ:75.94±1.32、7.88±0.16、1.11±0.06 g/kg;Ⅳ:100.39±1.24、11.32±0.25、1.36±0.10 g/kg),叶片、凋落物差异不显著;同一样地不同组分间C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N、P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样地同一组分、同一样地不同组分间C∶N、C∶P、N∶P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比值间相关性显著;海拔、非毛管孔隙度和坡度、毛管孔隙度、粉砂粒含量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林不同海拔样地间土壤C、N、P含量及其比值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凋落物差异不明显,根据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表明样地Ⅳ珙桐生长受P元素限制,海拔、非毛管孔隙度、坡度、毛管孔隙度、粉砂粒含量是影响珙桐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生态化学计量 叶片-枯落物-土壤 环境因子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燕 王平 +2 位作者 孟月 李伟 尹正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0,105,共8页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供给状况。结果表明:(1)6种植被类型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方竹林较高,次生林和草甸次之,原生林最低,土壤C和K的质量分数较高,N和P的质量分数较低;...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供给状况。结果表明:(1)6种植被类型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方竹林较高,次生林和草甸次之,原生林最低,土壤C和K的质量分数较高,N和P的质量分数较低;各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及比值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强度变异,其中,土壤P、K的变异系数小于C、N,土壤w(C)∶w(P)和w(N)∶w(K)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w(C)∶w(N)、w(P)∶w(K)。(2)土壤C、N、P、K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土层、不同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质量分数整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原生常绿阔叶林土壤P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整体增加,其他植被类型土壤P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整体逐渐减少;除方竹林和草甸外,其他植被类型土壤K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3)土壤C、N、P质量分数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土层中变化规律各异,除土壤w(N)∶w(K)外,各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之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受植被类型影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土层间养分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P元素质量分数和w(C)∶w(N)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N和P质量分数是6种植被土壤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比 植被类型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工程对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解开宏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3期87-91,共5页
为准确评价天然气输送管道工程建设对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程度及其可控性,全面调查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文中重点阐述了建设项目对评价区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栖息地)、物种(种群)、主要保护对象和... 为准确评价天然气输送管道工程建设对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程度及其可控性,全面调查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文中重点阐述了建设项目对评价区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栖息地)、物种(种群)、主要保护对象和生物安全的影响评价。评价结果认为,拟建的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为"较小影响",并针对项目建设实际提出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培训,聘请生态监理,施工结束后恢复当地原有森林植被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影响评价 天然气管道工程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林群落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孙茂盛 曹安江 +9 位作者 杨科 李伟 王娟 谷中明 李茂彪 易祥波 覃家理 和世钧 杜凡 杨宇明 《竹子学报》 2019年第3期19-27,共9页
毛竹是刚竹属中国特有种,是竹类中秆形最高大的散生竹种,也是中国人工栽培最广的竹种和竹产业最主要的笋材原料,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毛竹野生种群至今仅发现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海子坪乡的湿性常绿阔叶林山... 毛竹是刚竹属中国特有种,是竹类中秆形最高大的散生竹种,也是中国人工栽培最广的竹种和竹产业最主要的笋材原料,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毛竹野生种群至今仅发现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海子坪乡的湿性常绿阔叶林山地,是目前唯一发现的一片天然野生毛竹群落。由于毛竹野生种群携带重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资源,对于人工毛竹经济性状改良和抗性选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因此,保护好并深入调查研究毛竹野生种群的结构特征与演变趋势,对于毛竹新品种培育与人工林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首次对迄今唯一发现的野生毛竹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野生毛竹群落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伴生物种主要为地带性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建群树种,且多为起源古老的木本蕨类—桫椤、木兰科、樟科、茶科和壳斗科等树种,显示了野生毛竹群落的古老性与原生性;目前林分秆龄结构严重老化,易导致毛竹单优势的退化,显示出向竹—木混交的湿性常绿阔叶林演化的趋势;最后在对海子坪天然毛竹林资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对野生毛竹群落保护与复壮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毛竹群落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永丽 杨科 +1 位作者 陈婷 李伟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152-154,共3页
该研究分析了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工作存在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专业科研人员缺乏、科研水平不高和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针对目前保护区的科研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优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 该研究分析了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工作存在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专业科研人员缺乏、科研水平不高和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针对目前保护区的科研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优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人才建设、强化项目储备和找准保护区定位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研现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背景下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关系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科 吴霞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4期99-102,共4页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一直是影响保护管理成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程度,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方面。文章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绿色发展的视角,提出保护区社区实施绿...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一直是影响保护管理成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程度,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方面。文章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绿色发展的视角,提出保护区社区实施绿色发展的对策措施,如扭转自然资源低及利用方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社区产业结构升级,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等,以扭转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生态良好"与"经济贫困"的不和谐状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社区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顺强 杨科 +4 位作者 吴银梅 黄朝富 杨成翠 唐忠艳 李柒玉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119-120,154,共3页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种植大球盖菇、竹荪、羊肚菌和猴头菇,4种食用菌鲜菇产量分别达18784.80、2363.70、2625.00 kg/hm^(2)和0.95 kg/袋;采用“管护局+当地高校+种植户”的推广种植模式,通过管护局...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种植大球盖菇、竹荪、羊肚菌和猴头菇,4种食用菌鲜菇产量分别达18784.80、2363.70、2625.00 kg/hm^(2)和0.95 kg/袋;采用“管护局+当地高校+种植户”的推广种植模式,通过管护局的组织管理、当地高校的技术支撑和种植户的积极参与,保障了项目的有序、高效推进;食用菌栽培资源化利用了1000余t农林业废弃物。该项目促进了周边社区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协调统一,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社区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乌蒙山 社区发展 食用菌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巡护体系及巡护模式分析——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2
作者 范嘉 雷吉琴 +1 位作者 符义宏 王永才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5期40-43,48,共5页
资源巡护是保护区最基础的工作,是收集了解保护区内各种相关信息的重要措施,巡护所收集的数据是制定保护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巡护体系、巡护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 资源巡护是保护区最基础的工作,是收集了解保护区内各种相关信息的重要措施,巡护所收集的数据是制定保护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巡护体系、巡护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旨在为其他同类型自然保护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护员 资源巡护 巡护体系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利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筇竹资源刍议
13
作者 杨科 易详波 李伟 《云南林业》 2018年第7期68-71,共4页
1保护区概况1.1保护区基本情况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13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以国办发([2013]111号)文件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内,海拔范围905~2450m,由朝天马(彝良、盐滓、大关三县结合部)、... 1保护区概况1.1保护区基本情况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13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以国办发([2013]111号)文件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内,海拔范围905~2450m,由朝天马(彝良、盐滓、大关三县结合部)、三江口(大关、永善、盐津三县结合部)、海子坪(彝良和威信两县结合部)三个片区组成,总面积26186.65公顷(其中:朝天马片区15004.06公顷、三江口片区8386.98公顷、海子坪片区面积2795.61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 合理利用 蒙山 竹资源 结合部 三江口 公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竹笋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包刘媛 杨科 +4 位作者 环颜平 杨成翠 韩多 张永至 杨顺强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测定分析了乌蒙山方竹春季笋和秋季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与春季发笋的筇竹笋和秋季发笋的永善方竹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蒙山方竹笋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纤维素含量均高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可溶性糖含量低于筇竹笋、略高... 测定分析了乌蒙山方竹春季笋和秋季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与春季发笋的筇竹笋和秋季发笋的永善方竹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蒙山方竹笋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纤维素含量均高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可溶性糖含量低于筇竹笋、略高于永善方竹笋,可食率高于筇竹笋但低于永善方竹笋;乌蒙山方竹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有明显的差异,且与永善方竹笋的差异小于与筇竹笋的差异。总体而言,乌蒙山方竹笋的营养品质相对较好,且春季笋品质优于秋季笋。研究结果可为探明乌蒙山方竹的亲缘关系及其笋营养价值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方竹 筇竹 永善方竹 营养成分 亲缘关系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昭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大中型兽类和雉类多样性初探 被引量:5
15
作者 尹光华 覃忠义 +12 位作者 罗文富 卢立雄 李函 高文俊 徐萍 李乾恩 尹存全 李根会 张志强 李育武 刘东 蒋学龙 李学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为了解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大中型兽类和雉类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情况,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在保护区内按照1 km×1 km网格布设了153台红外相机,开展系统调查与监测,累积59623个相机工作日,收集到野生动物独立有... 为了解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大中型兽类和雉类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情况,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在保护区内按照1 km×1 km网格布设了153台红外相机,开展系统调查与监测,累积59623个相机工作日,收集到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数9309张,记录到大中型兽类动物5目14科23种,雉类1目1科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在监测到的物种中,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5种动物分别是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RAI=7.52)、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2.43)、野猪(Sus scrofa,RAI=2.39)、猕猴(Macaca mulatta,RAI=2.26)和马来豪猪(Hystrix brachyura,RAI=2.16)。种-多度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赤麂、野猪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在云南哀牢山楚雄州片区多度秩排序前三位,累积相对多度占所有物种相对多度的65%。此外,还在保护区内拍摄到大量放牧等人类活动,显示保护区内存在一定的人为活动干扰。本次系统调查与监测结果完善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范围内大中型兽类和雉类本底信息,填补了区内大中型兽类和雉类的研究空白,为保护区后续的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栖大中型兽类 雉类 红外相机监测 相对多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OS DEM的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伟 王平 +4 位作者 丁智强 李鹏映 廖正杭 华红莲 李玉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90-1399,共10页
以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融合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ALOS DEM数字地形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阐述区内地形分异、地貌格局与发育演化等特征。结果表明:1)保护区基本地貌类型以大起伏中山(57.45%)为主,其次为大起伏亚高山(30.66%)和... 以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融合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ALOS DEM数字地形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阐述区内地形分异、地貌格局与发育演化等特征。结果表明:1)保护区基本地貌类型以大起伏中山(57.45%)为主,其次为大起伏亚高山(30.66%)和中起伏中山(11.17%),海拔、起伏度、坡度、面积-高程积分值等定量地形指标的平均值从三江口片区至朝天马、海子坪片区逐渐降低,夷平剥蚀面级数逐渐减少;2)保护区及附近地区共发育7级夷平剥蚀面,其中Ⅰ~Ⅲ级为山顶面和残余夷平面,Ⅶ级为金沙江侵蚀阶地面,Ⅳ~Ⅵ级为剥蚀面,与区域3次构造旋回相对应;3)保护区面积-高程积分值在0.197~0.815之间,平均为0.503,超过80%的区域处于地貌演化的壮年阶段,表明区域地表侵蚀动力较强,在人类活动增强背景下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未来的保护规划应考虑各个基本地貌类型区的地表动力差异。综合而言,独特、丰富的地貌结构使得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所依附的生态环境要素得以保存,加强地貌多样性研究有助于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实现保护区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地貌类型 面积-高程积分 地形剖面 ALOS DEM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施俊美 王有兵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6期78-82,共5页
基于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及GIS技术,对该区域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林地资源丰富,占比高达97.17%,林地分布均匀,且利用率较高;有林地占绝对优势,森林覆盖率高达92.25%;森林以... 基于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及GIS技术,对该区域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林地资源丰富,占比高达97.17%,林地分布均匀,且利用率较高;有林地占绝对优势,森林覆盖率高达92.25%;森林以天然林为主,面积占比达91%以上,优势树种主要为云南松和栎类,其中天池片区云南松林面积占比高达73.30%;活立木蓄积量较大,公顷蓄积量高达300 m3/hm2,天池片区林木公顷蓄积明显大于龙马山片区;天池片区林地生产力正处于顶峰阶段,近熟林和成熟林比重过大,林地生产力趋于减缓,龙马山片区林地生产力正处于旺盛阶段,具较大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评价 地类结构 优势树种 公顷蓄积 龄组结构 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段的保护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05年第2期53-57,共5页
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段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完整而原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以及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打雀山"等方面,论述了该区域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及科学研究、观测场所等... 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段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完整而原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以及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打雀山"等方面,论述了该区域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及科学研究、观测场所等方面具有的重要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价值 哀牢山 云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森林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动植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地理位置 鸟类迁徙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极小种群物种商香砂仁
19
作者 石蕊(文/图) 陈楠(文/图) 《云南林业》 2024年第8期92-92,共1页
日前,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监测人员在开展重点保护植物调查工作时,发现一种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茴香砂仁。茴香砂仁(Etlingera yunnanense)为姜科茴香砂仁属的直立草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仅在云南少数地区分布。
关键词 重点保护植物 监测人员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西双版纳 茴香砂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现桃花水母
20
作者 陈忠林 陈向清 丰紫阳(图) 《云南林业》 2024年第5期96-96,共1页
2024年4月2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管护所工作人员在保护区水域开展巡护监测时,发现水中出现大量透明伞状的水生物。经专家查看鉴定,该水生物为国家危动物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桃花水母。
关键词 桃花水母 极危物种 红色名录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西双版纳 水生物 巡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