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抚育间伐对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的影响 被引量:173
1
作者 雷相东 陆元昌 +2 位作者 张会儒 张则路 陈晓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5,共8页
以15块人工落叶松纯林演化后形成的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为对象,间伐后12年观测结果,研究间伐对林分和树木生长、树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等因子的影响。间伐强度分为2级:中度(平均为20%)和强度(平均为30%)。结果表明:间伐促进了保留... 以15块人工落叶松纯林演化后形成的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为对象,间伐后12年观测结果,研究间伐对林分和树木生长、树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等因子的影响。间伐强度分为2级:中度(平均为20%)和强度(平均为30%)。结果表明:间伐促进了保留木生长的显著增加,但不同间伐强度间无显著差异。林分及单木的直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均表现相同的趋势即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间伐没有显著地增加12年间的总收获量。伐后对照样地表现为较高的枯损,枯死木主要是落叶松和阔叶树。林分进界株数严重不足,进界的主要树种是云冷杉、阔叶树和红松,以耐荫树种为主。从枯损和进界看,如果能对红松和阔叶树进行保护,这种林分很可能逐渐演化为阔叶红松林。建议对红松和阔叶树进行保护,使林分向阔叶红松林方向发展。各林分的树种组成在12年间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即间伐没有显著地改变林分的树种组成,目前的树种组成即落叶松、其他针叶树(云杉、冷杉和红松)和阔叶树组成比约为6∶3∶1可能是相对稳定的群落。20%和30%的间伐强度没有显著地改变林分的物种多样性、灌草生物量和土壤物理性质,间伐样地的物种多样性略有提高;间伐样地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所改善,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都大于对照;林下灌草生物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 抚育间伐 生长 物种多样性 土壤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混交林直径结构分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梦弢 亢新刚 +2 位作者 郭韦韦 孟京辉 杨英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5-72,共8页
【目的】选择能够正确拟合经过采伐后的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直径结构分布的模型。【方法】以长白山12块经过2~3次采伐的云冷杉过伐林固定样地数据为依据,分别运用负指数、三参数Weibull、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拟合云冷杉混交林的直... 【目的】选择能够正确拟合经过采伐后的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直径结构分布的模型。【方法】以长白山12块经过2~3次采伐的云冷杉过伐林固定样地数据为依据,分别运用负指数、三参数Weibull、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拟合云冷杉混交林的直径分布。【结果】12块样地密度为535~1035株/hm^2,平均胸径变化不大,在20.1~23.9cm;所有样地直径分布偏度为正。除1号、7号样地的直径结构用负指数模型效果较好,2号、4号样地用三参数weihull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外,其余样地均适合用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拟合。【结论】3种分布模型中,负指数模型拟合近似“反J”型曲线时效果较好,而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在拟合不规则直径分布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混交林 直径分布 负指数模型 Weibull模型 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混交林不同针阔比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贺燕 张青 +3 位作者 亢新刚 张梦弢 徐光 杨英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72,共5页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云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线性隶属度函数、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针阔比云冷杉林分土壤养分(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质量分数差异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阔叶树比例的增加...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云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线性隶属度函数、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针阔比云冷杉林分土壤养分(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质量分数差异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阔叶树比例的增加,林分土壤p H增大;林分针阔比与土壤养分存在显著关联,针叶树种增加有利于土壤N和P积累;针阔比为7∶3时,土壤养分综合质量分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混交林 针阔比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树在东北云冷杉混交林地上生物量的主导作用
4
作者 袁帅 刘佳荣 王新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9-53,共5页
为精准评估大型树木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及其重要性,进一步探究森林的碳循环作用。通过对东北金沟岭林场224块固定样地(20 m×20 m)进行每木检尺,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物种多样性、林分密度、大型树木、气候因子... 为精准评估大型树木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及其重要性,进一步探究森林的碳循环作用。通过对东北金沟岭林场224块固定样地(20 m×20 m)进行每木检尺,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物种多样性、林分密度、大型树木、气候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得出,所选因素共解释了地上生物量42.68%的方差,其中大树生物量是森林地上生物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地上生物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林分密度及大树生物量均促进地上生物量生长。考虑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后发现,大树生物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稍大于林分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树 云冷杉混交林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优势高计算方法探究
5
作者 陶然 向玮 +3 位作者 周梦丽 冯垚 许芳泽 倪振鑫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1,共12页
[目的]对比10种不同优势高计算方法,综合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筛选出最适合该地区天然云冷杉针叶混交林的优势高计算方法,为天然云冷杉针叶混交林的优势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吉林省延吉市金沟岭林场的天然云冷杉针叶... [目的]对比10种不同优势高计算方法,综合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筛选出最适合该地区天然云冷杉针叶混交林的优势高计算方法,为天然云冷杉针叶混交林的优势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吉林省延吉市金沟岭林场的天然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6块20 m×20 m天然云冷杉针叶混交林样地调查数据,比较不同优势高估计方法(传统优势高估计法、调整最大树法、U估计法)及不同优势木选择标准(C1:仅选择最粗树、C2:仅选择最高树、C3:结合最粗树和树种差异、C4:结合最高树和树种差异)的优势高计算方法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同时评估林分密度对优势高计算方法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优势高估计值的影响,并检验优势高计算方法和林分主要变量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各种优势高计算方法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各优势高的中值变动范围为14.65(DH10)~20.53 m(DH2)。(2)DH1~DH9这9种计算方法间的相关系数值均较高(0.77~0.98),存在明显的正相关。(3)10种优势高计算方法和林分密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不同,林分密度对优势高估计影响较小或存在线性关系。(4)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各类优势高估算方法的不确定性各异,U估计法和不考虑树种差异且选择最高树为优势木的调整最大树法(DH6)受林分密度影响最小,仅考虑最粗树的传统法(DH2)以及考虑树种差异且选择最高树为优势木的调整最大树法(DH8)受林分密度影响较大。(5)优势高与不同林分主要变量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各优势高计算方法与加权平均高相关性较强,与林分蓄积量、林分生物量以及断面积定期生长量之间存在中度相关。[结论]以最高树为优势木选择标准且不考虑树种差异的调整最大树法(ALT)可作为该地区天然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优势高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针叶混交林 优势高 不确定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因子对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主要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易紫玥 李俊杰 +3 位作者 孙海龙 陈美晴 李爽 向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3,共9页
【目的】为分析气候变化对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影响,揭示针叶混交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经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中的3个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建立3个针... 【目的】为分析气候变化对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影响,揭示针叶混交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经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中的3个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建立3个针叶树种的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分析3个树种的树轮宽度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明确该地区显著限制其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并用层次分割法量化气候因子对各树种树轮宽度变化的贡献率。【结果】在95%的置信区间下,与气候因子相关分析显示:红松和臭冷杉的径向生长同时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与生长季初期气温正相关;鱼鳞云杉的树轮宽度主要受气温影响,与秋冬季节气温负相关,与降水量的整体相关性较低。3个树种均受到上一年气候因子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滑动相关分析表明,本研究3个主要针叶树种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负相关性呈增强趋势。3月平均气温对红松的贡献率最高,为34.56%,4月最低气温对臭冷杉的贡献率最高,为22.29%,对鱼鳞云杉的贡献率为60.89%。【结论】层次分割分析法能够有效量化气候因子对各树种树轮生长的贡献率,分析结果可为制定该地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经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针叶混交林 树轮宽度 针叶树种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营方式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志宇 张忠辉 +6 位作者 杨凯麟 张军 姜润华 吴则甫 王琦 李文华 夏富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29,共6页
为评估不同经营方式的云冷杉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经营方式,传统经营——进行抚育采伐,采伐后郁闭度在0.7以上;目标树经营1——按目标树单株经营进行采伐,保留用材目标树密度100株/... 为评估不同经营方式的云冷杉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经营方式,传统经营——进行抚育采伐,采伐后郁闭度在0.7以上;目标树经营1——按目标树单株经营进行采伐,保留用材目标树密度100株/hm^(2);目标树经营2——按目标树单株经营进行采伐,保留用材目标树密度150株/hm^(2);未经采伐处理的样地作为对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比较不同经营方式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经营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2)采伐增加了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真菌共有OTU数目和特征OTU数目。(3)α多样性分析表明目标树经营1的真菌群落最为丰富,传统经营的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4)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经营措施间的差异显著高于组内差异,说明采伐强度改变了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真菌的优势菌群对干扰的适应程度不同,采伐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经过采伐后土壤真菌的组成更加趋向于营腐生菌群;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经营方式下表现出不同的相似性,与对照经营相比采伐改变了真菌的群落结构,说明采伐后经过短时间的恢复,土壤真菌未趋于稳定,因此,采伐可以短时间内影响土壤真菌,并且采伐有利于土壤真菌群落进行养分循环;从真菌丰度、群落结构、相似度及土壤理化性质综合分析,目标树经营1更接近对照经营,所以目标树经营1优于其他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真菌 云冷杉混交林 森林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幼树树高--胸径模型 被引量:34
8
作者 卢军 张会儒 +2 位作者 雷相东 杨英军 王全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25,共16页
采用长白山林区2013年调查的12块1 hm2固定样地中5个树种的幼树树高-胸径数据,用35个树高曲线经验模型进行模拟、筛选。结果表明,Curtis于1967年提出的三次多项式h=a0+a1d+a2d2+a3d3能够很好地拟合5个树种幼树的树高-胸径模型,决定系数(... 采用长白山林区2013年调查的12块1 hm2固定样地中5个树种的幼树树高-胸径数据,用35个树高曲线经验模型进行模拟、筛选。结果表明,Curtis于1967年提出的三次多项式h=a0+a1d+a2d2+a3d3能够很好地拟合5个树种幼树的树高-胸径模型,决定系数(R2)最高可达0.786 5。用独立样本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表现能力良好,能够适用于本地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幼树树高-胸径模拟。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5个树种的幼树树高生长规律,发现色木幼树树高较大;红松和冷杉幼树树高生长类似;云杉幼树树高初期较小,而后期生长很快。本文提出的幼树树高模型可为抚育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高-胸径模型 冷杉针阔混交林 模型筛选 幼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21
9
作者 姚丹丹 雷相东 +3 位作者 余黎 卢军 符利勇 俞锐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9,共9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森林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和描述森林冠层结构的重要指标。用半球摄影技术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10块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LAI进行测定,采用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法对研究区的...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森林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和描述森林冠层结构的重要指标。用半球摄影技术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10块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LAI进行测定,采用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法对研究区的LAI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块样地的10 m×10 m小样方内以及样地间的LAI离散程度较小,但分布有一定的规律。LAI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不确定性,可由线性、孔状、高斯3种模型有效的描述,空间相关性存在的尺度范围变异大,中等和强空间相关性的影响范围在15—155m之间,10块样地LAI的空间相关性的影响范围平均为65.637m。普通克里格插值结果显示,LAI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和斑块状的梯度变化。LAI与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和林分平均冠长呈显著负相关,与林分平均冠幅、林分密度以及树种个数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尺度云冷杉针阔混交林LAI的估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针阔混交林 LAI 半变异函数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0
作者 宋彦彦 张言 +5 位作者 管清成 徐丽娜 李英爱 隋振环 隋海新 赵慧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0-74,共5页
以长白山地区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3种不同针阔比的云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室内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剖面分布特征,探讨了有机碳与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白山云... 以长白山地区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3种不同针阔比的云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室内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剖面分布特征,探讨了有机碳与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值为38.84g·kg^-1、有机碳密度均值为13.89kg·m^-2;两者的剖面分布特征一致,均具有表聚性,即表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逐渐下降;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也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而土壤密度和土壤pH值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全钾质量分数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针阔混交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43
11
作者 贾秀红 郑小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04,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该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81。说明它是一个由不同树种呈现强度混交结构... 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04,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该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81。说明它是一个由不同树种呈现强度混交结构状态组成的复杂森林群落。针叶树种具有胸径和树高的优势,尤其是红松的直径和树高最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针阔混交林 角尺度 混交度 大小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伐强度对长白山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蔚 杨华 +1 位作者 亢新刚 沈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2,共6页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择伐强度(未择伐、20%、30%、40%)对长白山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择伐强度的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大,30%择伐次之,40%择伐样地平均混交...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择伐强度(未择伐、20%、30%、40%)对长白山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择伐强度的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大,30%择伐次之,40%择伐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小;不同择伐强度对林木大小分化程度影响不是太大:20%择伐样地林木成均匀分布,未采伐样地和30%采伐样地林木成随机分布,40%择伐样地林木成团状分布。总的来说,20%择伐更有利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冷杉针阔混交林 择伐强度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标准树高-胸径模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鑫 王海燕 +1 位作者 雷相东 解雅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8-375,共8页
[目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12块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样地为对象,基于12 953对实测树高-胸径数据,结合林分优势高分树种(组)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标准树高模型。[方法]在确定隐层节点数后经过反复训练得到各树种(组)的适宜模... [目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12块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样地为对象,基于12 953对实测树高-胸径数据,结合林分优势高分树种(组)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标准树高模型。[方法]在确定隐层节点数后经过反复训练得到各树种(组)的适宜模型结构,使用相同的建模数据(8块样地)求解两个传统的树高方程,再利用未参与建模的4块样地分别验证模型。[结果]表明:落叶松、云杉的适宜模型结构(输入层节点数:隐藏层节点数:输出层节点数)为2:5:1;红松、中阔(白桦、大青杨、榆树和杂木)的适宜模型结构为2:4:1;冷杉的适宜模型结构为2:8:1;慢阔(色木、水曲柳、黄檗、紫椴和枫桦)的适宜模型结构为2:7:1。[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BP模型不依赖现存函数,不需要筛选模型形式,而且BP模型各树种R^2高于传统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均小于传统模型,其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均优于传统方程,可以有效地预测树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天然冷杉针阔混交林 标准树高-胸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年龄变动及估测精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云云 亢新刚 +3 位作者 高延 冯启祥 姚景春 王卓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7,共6页
本文采用长白山地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14个皆伐样地数据,分析6个主要树种的径阶年龄变异系数,根据其计算不同精度下外业抽样调查估测林分年龄所需的样本量;采用平均木法估测林分年龄,分析其估测精度随着株数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 本文采用长白山地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14个皆伐样地数据,分析6个主要树种的径阶年龄变异系数,根据其计算不同精度下外业抽样调查估测林分年龄所需的样本量;采用平均木法估测林分年龄,分析其估测精度随着株数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树种的年龄变异系数随着径阶的增加,呈现波动性变化。云杉、冷杉和红松3种针叶树的年龄变异系数随径阶变化差异较小,主要在20%~35%之间变化;紫椴、枫桦和色木槭3种阔叶树则在15%~35%之间变化。采用1~3株平均木估测林分年龄精度较低,一般在30%~60%;随着株数的增加估测精度逐渐提高,一定株数后精度增加变缓,基本在90%以上,随后在最高值处上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针阔混交林 年龄估测 变异系数 样本量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最优竞争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雷 亢新刚 +5 位作者 赵浩彦 黄新峰 李晓彬 王悦山 高祥 徐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94,101,共8页
【目的】基于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的结构特点,构造了与距离有关的新竞争指标——树种耐阴性竞争指数(CIS)。【方法】以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12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将搭配4种竞争木选择方法(M1、M2、M3和M4)的11个竞争指标... 【目的】基于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的结构特点,构造了与距离有关的新竞争指标——树种耐阴性竞争指数(CIS)。【方法】以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12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将搭配4种竞争木选择方法(M1、M2、M3和M4)的11个竞争指标,分别用于拟合林木胸高断面积生长量,利用非线性平方和法检验(F检验)各竞争指标的拟合度。【结果】与距离有关的竞争指标在拟合天然异龄混交林胸高断面积生长量方程上要优于与距离无关的竞争指标。以CIS/M2拟合的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全树种、云杉和冷杉胸高断面积生长方程的减小均方误差均最大,分别为0.462,0.085和0.623。【结论】与其他各类竞争指标相比,CIS/M2的拟合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冷杉针阔混交林 树种耐阴性竞争指数 与距离有关的竞争指标 与距离无关的竞争指标 林木胸高断面积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文力 亢新刚 +1 位作者 董景林 王德胜 《吉林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1-6,10,共7页
如何经营过伐林,使其保持好的林分结构,是林分生态系统在经营情况下正向演替和产生较高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用检查法经营情况下的林分连续14a的结构状况及变化,认为十几年的检... 如何经营过伐林,使其保持好的林分结构,是林分生态系统在经营情况下正向演替和产生较高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用检查法经营情况下的林分连续14a的结构状况及变化,认为十几年的检查法经营实验,调整和改善了林分的径阶和蓄积结构,林分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过伐林区 冷杉针阔混交林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生态功能 被引量:12
17
作者 秦倩倩 王海燕 +4 位作者 李翔 解雅麟 雷相东 郑永林 杨丹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2,共6页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和养分归还量等,从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两方面阐述森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方法]基于等距离网格布点法,在4块1 hm^2样地上采集凋落高峰期前(8月下旬)半分解...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和养分归还量等,从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两方面阐述森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方法]基于等距离网格布点法,在4块1 hm^2样地上采集凋落高峰期前(8月下旬)半分解层的凋落物样品400个,并对其生态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4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样地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均值为19.50 t·hm^(-2);持水量均值为5.56 t·hm^(-2),持水率均值为64.08%;全碳(C)、全氮(N)和全磷(P)的养分浓度均值分别为421.68、18.86和1.26 g·kg^(-1),养分归还量均值依次为8.16、0.36和0.02 t·hm^(-2),养分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为P>N>C。[结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各样地间虽存在差异,但其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等生态功能均较好,林下凋落物分解速度较快,持水性能较好,养分归还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针阔混交林 凋落物 半分解层 持水性能 养分归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WINSPAN分类的天然云冷杉-阔叶混交林发育阶段划分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梦丽 雷相东 +2 位作者 国红 段光爽 阎晓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5,共7页
[目的]提出了基于TWINSPAN双向指示种分析法的发育阶段划分方法。划分天然云冷杉-阔叶混交林的发育阶段,为天然林发育阶段划分和按阶段进行森林经营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省森林资源一类连续清查中的172块云冷杉阔叶混交林... [目的]提出了基于TWINSPAN双向指示种分析法的发育阶段划分方法。划分天然云冷杉-阔叶混交林的发育阶段,为天然林发育阶段划分和按阶段进行森林经营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省森林资源一类连续清查中的172块云冷杉阔叶混交林为对象,采用TWINSPAN双向指示种数量分类法进行初始分类,对各初始类的生长、树种多样性和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划分其生长发育阶段。[结果]TWINSPAN法将云冷杉阔叶混交林分为3类(类1:云杉桦木混交林;类2:冷杉软阔叶混交林;类3:红松云杉硬阔叶混交林)。各类林分直径分布相似,基本均呈倒J形分布;垂直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各类的林分因子、定期生长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高、优势高、优势径、每公顷蓄积的大小排序为:类2<类1<类3;定期生长量的大小排序为:类3<类2<类1。各类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树种丰富度的大小排序为:类2>类3>类1,类2、类3的树种优势度低于类1。[结论]根据TWINSPAN、林分结构和生长分析,云冷杉阔叶混交林的生长发育阶段依次为:冷杉软阔叶混交林、云杉桦木混交林、红松云杉硬阔叶混交林。该方法也可用于其它天然林发育阶段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冷杉-阔叶混交林 生长发育阶段 TWINSPAN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枫桦种子雨时空分布及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程福山 周末 +5 位作者 吴蒙嘉 姜润华 关乃千 王玉文 王硕 夏富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39,共8页
【目的】研究东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枫桦种子雨时空分布规律和种子萌发状况,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设立的9块1 hm2固定样地,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每块样地布设5个(9块样地共布... 【目的】研究东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枫桦种子雨时空分布规律和种子萌发状况,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设立的9块1 hm2固定样地,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每块样地布设5个(9块样地共布设45个)种子收集器收集枫桦种子,采用方差/均值(Cx)、负二项指数(K)、聚集度指标(David和Moore丛生指标,I)、Cassie.R.M.指标(CA)等4种空间分布类型评价方法判别种子雨空间分布状态,此外,从9、10月份收集的种子中,每块样地随机抽取300粒枫桦种子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分别测定种子千粒质量、发芽势和发芽率。【结果】从7−11月份,共收集到69100粒种子;枫桦落种高峰期为10月份;种子分布方差/均值(Cx)达1116.30、负二项指数(K)达4.75、聚集度指标(David和Moore丛生指标,I)达1115.30、Cassie.R.M.指标(CA)达0.41,4个指标均显示种子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9月份与10月份收集的平均种子千粒质量分别为(0.398±0.064)g和(0.353±0.040)g,9月份种子千粒质量显著高于10月份(P<0.01);9月份收集的种子平均发芽率为(29.84±11.68)%,显著高于10月份(23.52±8.23)%(P<0.05)。【结论】在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枫桦种子小结实量大,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种子扩散受到限制,使得枫桦种子呈聚集分布状态。该区域枫桦种源丰富但种子萌发能力差,这些特性将会影响枫桦分布格局,从而影响该地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针阔混交林 枫桦 种子雨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性能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杜雪 王海燕 +2 位作者 耿琦 毛建国 王一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1-368,共8页
以吉林省汪清县林业局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4块具有代表性的1 hm^(2)方形固定样地分别设置0,6.29%,11.22%和21.21%4种采伐强度,测定了各采伐强度下枯落物的现存量,并采用室内浸水法对不同分解阶段枯落物持水能力(最大持... 以吉林省汪清县林业局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4块具有代表性的1 hm^(2)方形固定样地分别设置0,6.29%,11.22%和21.21%4种采伐强度,测定了各采伐强度下枯落物的现存量,并采用室内浸水法对不同分解阶段枯落物持水能力(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有效拦蓄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采伐强度的枯落物总现存量为29.04~35.26 t/hm^(2)。(2)随采伐强度增加,新鲜层和完全分解层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呈现先降低再增加随后又降低的规律,而半分解层枯落物则表现为先增加再降低随后又增加的趋势。(3)采伐强度对枯落物的持水能力无显著影响,而分解阶段对其影响极显著;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采伐强度和分解阶段的交互作用对枯落物持水性能影响显著。(4)回归拟合分析表明,在枯落物持水达到饱和状态前,不同采伐强度下各分解阶段枯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因此,适度的采伐不会对枯落物的持水性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分解阶段则是影响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的重要因素,而二者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枯落物的持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持水特性 冷杉针阔混交林 采伐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