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分析
1
作者 闫情情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6期31-33,共3页
《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19世纪的法国社会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政治状况与社会风貌。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村青年,怀揣着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踏上了波澜壮阔的政治舞台。于连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角... 《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19世纪的法国社会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政治状况与社会风貌。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村青年,怀揣着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踏上了波澜壮阔的政治舞台。于连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角色,他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本文将通过对于连形象的分析,探讨他在小说中的角色定位、性格特点以及对现代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司汤达 于连形象 社会风貌 社会底层 角色定位 政治舞台 矛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实现与悲剧人生——析《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社会隐喻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成芳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本文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视角,审视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主人公于连的艺术形象.文章认为:于连形象集中地体现了司汤达的社会观、人文观与文艺观;作家以于连的悲剧人生对当时的法国社会作了深刻的解读与批判,充分肯定... 本文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视角,审视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主人公于连的艺术形象.文章认为:于连形象集中地体现了司汤达的社会观、人文观与文艺观;作家以于连的悲剧人生对当时的法国社会作了深刻的解读与批判,充分肯定于连崇尚自我、实现人性的人文主义精神;于连生理生命的悲剧性毁灭,正标志其精神生命的辉煌诞生与永恒,从而预示了压抑人性的黑暗时代必然行将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于连形象 悲剧 自我实现 社会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特征及现代启示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孔伟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8Z期50-51,共2页
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作者根据现实社会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给后世批判文学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在众多读者的心目中,于连是一个拥有矛盾性格的人,作者将于连的各种生活经历描述出来,让读者身临其境去感受于连的心理变化... 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作者根据现实社会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给后世批判文学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在众多读者的心目中,于连是一个拥有矛盾性格的人,作者将于连的各种生活经历描述出来,让读者身临其境去感受于连的心理变化,从而将于连所代表的人物形象深深印在读者脑海里,以深刻启示当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于连形象 特征 现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汤达的精神世界在其作品《红与黑》中的投射——从司汤达的不幸童年看于连的极度自尊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素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99-101,共3页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读者和外国文学评论界研究关注的焦点。人们已经对这部小说所描绘的社会内容、主人公于连的性格、形象、爱情、红与黑的象征意义等层面展开过多层次、多角...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读者和外国文学评论界研究关注的焦点。人们已经对这部小说所描绘的社会内容、主人公于连的性格、形象、爱情、红与黑的象征意义等层面展开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讨论。司汤达的精神世界在《红与黑》中的投射也是一个较有创意的研究角度,于连的极度自尊即是作者主体童年的不幸经历而导致的敏感、多疑、自尊的性格在作品中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于连 童年 自尊 精神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与黑》强烈的政治倾向——兼谈于连悲剧的社会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龙怀珠 王彩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37-40,共4页
《红与黑》是一部有强烈倾向的政治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于连短短一生的悲惨遭遇以及他跟敌对上层阶级进行的顽强战斗 ,全面揭露了复辟王朝的反动、黑暗 ,深入描写了自由党和保皇党势力之间所展开的剧烈斗争。于连短短的一生经历说明 ,... 《红与黑》是一部有强烈倾向的政治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于连短短一生的悲惨遭遇以及他跟敌对上层阶级进行的顽强战斗 ,全面揭露了复辟王朝的反动、黑暗 ,深入描写了自由党和保皇党势力之间所展开的剧烈斗争。于连短短的一生经历说明 ,贵族社会决不允许像于连这样一个平民出身的青年挤身于上层社会的行列。于连的失败 ,不仅表现在他的希望的破灭 ,更重要的表现在他人格的自我歪曲和对自己信念的背叛。虽然他献出了昂贵代价 ,仍逃不脱被统治阶级毁灭的命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于连 政治倾向 悲剧 社会意义 法国 小说 司汤达 文学评论 批判现实主义 社会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连的悲剧人生——《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 被引量:3
6
作者 冀慧颖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0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雄心与野心、虚伪与正直等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思想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在于连的生命中,他经常痛苦地徘徊在道德情感的怪圈之中。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 《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雄心与野心、虚伪与正直等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思想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在于连的生命中,他经常痛苦地徘徊在道德情感的怪圈之中。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誉的诱惑,常常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物欲世界泯灭了于连的正直和善良,毁灭了于连的人性之美。于连短短一生的经历,说明了在森严的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和僵死的门阀观念面前,下层青年无论才华多么出众,其向上爬的野心决不会得逞,等待他们的只有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连 悲剧 雷纳 主人公 《红与黑》 贵族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否定之否定人生道路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少芬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3Z期34-35,共2页
司汤达的著作《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索雷尔的一生是曲折的,也是牵动人心的,也正是如此,才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视角,用否定之否定的哲学思维来审视于连这个人物形象的人生道路,探讨其社会意义及其留给我们... 司汤达的著作《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索雷尔的一生是曲折的,也是牵动人心的,也正是如此,才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视角,用否定之否定的哲学思维来审视于连这个人物形象的人生道路,探讨其社会意义及其留给我们后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连 有理想 红与黑 否定之否定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际突围 奋斗人生 守望回归——于连和高加林悲剧文化心理之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彩萍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102-103,共2页
于连和高加林作为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边际人”,他们在奋斗方式、爱情观、追求自由及其失败的悲剧归宿等方面都存在着异同,这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转型期两种异质文明的碰撞和中西传统文化的不同心理决定的。
关键词 边际人 文化心理 于连 高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殊途同归话涅槃——论盖茨比与于连精神幻灭后的相同抉择
9
作者 杨俊光 叶玮玮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63-68,共6页
《伟大的盖茨比》和《红与黑》是西方文学史上两部重要小说,作品分别以美国爵士时代和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为背景,描绘出世态炎凉的社会百态。作者菲茨杰拉德和司汤达分处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却不约而同地塑造出有着相似命运的主人公... 《伟大的盖茨比》和《红与黑》是西方文学史上两部重要小说,作品分别以美国爵士时代和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为背景,描绘出世态炎凉的社会百态。作者菲茨杰拉德和司汤达分处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却不约而同地塑造出有着相似命运的主人公—盖茨比和于连。两位主人公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却殊途同归、凛然赴死。通过对比两位主人公时代背景、个性特征、爱情经历的相似性,以及对作品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可见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主人公的情感失意、梦想破灭具有客观必然性,也说明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平民实现梦想的几率几乎为零,主人公最后只能以死谢幕,从精神上达到涅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茨比 于连 时代特性 意象 精神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影像“于连”与影视文化反弹
10
作者 刘进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2期145-148,160,共5页
关键词 影视作品 文化反弹 于连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女主播的故事》 中国电视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于连和杜洛阿──兼论《红与黑》与《俊友》的鲜明政治色彩
11
作者 龙怀珠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57-60,92,共5页
《红与黑》和《俊友》从表面上看似乎都是写男女秘事的言情小说,实质上都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红与黑》中的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一种典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的悲剧是一个出身贫贱的人在贵... 《红与黑》和《俊友》从表面上看似乎都是写男女秘事的言情小说,实质上都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红与黑》中的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一种典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的悲剧是一个出身贫贱的人在贵族复辟时代无以发挥才能、不能实现理想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俊友》中的杜洛阿是一个十足的流氓和恶棍的典型。他不学无术,纯粹靠投机钻营来生活。他是集一切贪婪无耻、卑鄙下流之大成的资产阶级流氓和恶棍的化身,是社会腐败和罪恶的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俊友》 于连 杜洛阿 政治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连悲剧的现代意义
12
作者 张婧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2-34,共3页
于连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集自尊而又自卑、勇敢而又妥协、积极而又优柔寡断等多种性格于一身的风度翩翩的知识青年。他在过度自尊中迷失了自我;又因野心极度膨胀而使理想成为虚妄;他利用了爱情因而与幸福无缘。他悲剧... 于连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集自尊而又自卑、勇敢而又妥协、积极而又优柔寡断等多种性格于一身的风度翩翩的知识青年。他在过度自尊中迷失了自我;又因野心极度膨胀而使理想成为虚妄;他利用了爱情因而与幸福无缘。他悲剧的人生源于他多重的性格和所处的时代,对当下青年人怎样定位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于连 悲剧 现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剧的战斗者与战斗者的悲剧——邓一群和于连合论
13
作者 李仲凡 《安康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38-40,共3页
邓一群和于连都企图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命运 ,并为此承受了其中的悲壮与孤独。男权社会、等级社会异化了他们。
关键词 邓一群形象 悲剧 于连形象 小说 《红与黑》 《欲望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与黑》于连的奋斗史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新文 崔晓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2Z期48-49,共2页
司汤达的长篇代表作《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已经突破小说文字的束缚,成为世界文坛中不朽的艺术形象,他很有代表性地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极为饱满丰富,令人捉摸不透,在一千个人眼中产生一千个于连。因此,本文也将... 司汤达的长篇代表作《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已经突破小说文字的束缚,成为世界文坛中不朽的艺术形象,他很有代表性地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极为饱满丰富,令人捉摸不透,在一千个人眼中产生一千个于连。因此,本文也将从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入手,对小说进行解读,从主人公的奋斗历程,来谈其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于连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者的人生悲剧——于连与盖茨比的性格对比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劲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2-64,共3页
本文通过对于连和盖茨比行为与心理的分析 ,对这两大著名文学人物的性格进行三方面的比较 ,揭示出两者的个性差异 。
关键词 于连 盖茨比 性格对比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观于连和高加林的共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文敏 肖锦龙 李晓卫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74-77,共4页
在对于连和高加林这两个原本差别很大的人物比较研究时,将于连自卑贪婪的性格加在高加林身上,以及将高加林的环境封闭、于连的爱情虚假在二人间对等化,都是错误的。此二人的环境并不都是封闭的,性格并不都是自卑的,追求并不都是贪婪的,... 在对于连和高加林这两个原本差别很大的人物比较研究时,将于连自卑贪婪的性格加在高加林身上,以及将高加林的环境封闭、于连的爱情虚假在二人间对等化,都是错误的。此二人的环境并不都是封闭的,性格并不都是自卑的,追求并不都是贪婪的,爱情并不都是虚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连 高加林 法国 司汤达 《红与黑》 中国 路遥 《人生》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连与拉斯蒂涅的性格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玲 《艺术科技》 2013年第1期89-90,共2页
当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范围和认识水平放眼世界,试图探求文学的共同规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差异,自然要通过比较研究来寻求共识。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和巴尔扎克分别在其代表作《红与黑》和《高老头》中塑造的于连、拉斯蒂涅形象,成... 当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范围和认识水平放眼世界,试图探求文学的共同规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差异,自然要通过比较研究来寻求共识。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和巴尔扎克分别在其代表作《红与黑》和《高老头》中塑造的于连、拉斯蒂涅形象,成为资产阶级个人奋斗形象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从于连、拉斯蒂涅的性格着手,研究二者在相似的时代背景之下对金钱、地位、爱情的态度异同来探究他们不同的命运曲线及他们背后所隐现的社会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连 拉斯蒂涅 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变异学中的阐释变异研究——以弗朗索瓦·于连的“裸体”论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46,共6页
阐释变异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的一种研究类型,它是对平行研究的包容性传承与发展,其创新在于:将平行研究的类同比较转向阐释比较,又将阐释比较的聚合模式转向变异模式,通过学理层面的双重分离与双重整合,继而形成阐释变异的方法论体系。从... 阐释变异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的一种研究类型,它是对平行研究的包容性传承与发展,其创新在于:将平行研究的类同比较转向阐释比较,又将阐释比较的聚合模式转向变异模式,通过学理层面的双重分离与双重整合,继而形成阐释变异的方法论体系。从实践路径来看,它分为错位、对位与移位三种形态,其中移位阐释变异又包含现象变异与他国化结构变异两种情形,前者是局部话语变异,后者是通过本国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等适应性改造,滋生出理论新质并转化为本国文学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体推进话语规则层面的他国化结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变异学 阐释变异 于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被引量:2
19
作者 黎心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6年第5期116-120,共5页
【正】 自从公正的舆论摘掉了司汤达头上“二流作家”的帽子,确定了他在法国文学、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正确位置以来,他的一部《红与黑》更是倍受世人阅读和称赞。然而,这部杰作中作家的正面英雄于连,却一直被人毁誉不一。这似乎已经成... 【正】 自从公正的舆论摘掉了司汤达头上“二流作家”的帽子,确定了他在法国文学、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正确位置以来,他的一部《红与黑》更是倍受世人阅读和称赞。然而,这部杰作中作家的正面英雄于连,却一直被人毁誉不一。这似乎已经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马拉松案”。这椿公案,在我国已作过结论。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义 正确位置 贵族阶级 作家 于连 思想行为 平民 公案 统治者 阶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众笑了,契诃夫哭了 关于连台戏《海鸥》《让我牵着你的手……》的三人谈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沭文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7,共4页
当赖声川的《海鸥》、《让我牵着你的手……》落下帷幕,关于戏的争论却在舞台下拉开序幕,本刊采访了几位戏割界人士,说一说他们眼中的契诃夫和赖声川所呈现的契诃夫。
关键词 《海鸥》 契诃夫 观众 于连 序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