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阶功准则的岩质滑坡准静态-动态转化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吕谦 张云 +2 位作者 李兆华 陶志刚 何满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91-1099,共9页
地质不连续带的破坏往往对岩质边坡的失稳起控制性作用。二阶功破坏准则可以分析除振颤失稳外的所有材料失稳问题,因此,利用该准则分析了岩体不连续带的材料失稳破坏问题。首先从数学上解释了使用二阶功分析二维地质不连续带的优势;而... 地质不连续带的破坏往往对岩质边坡的失稳起控制性作用。二阶功破坏准则可以分析除振颤失稳外的所有材料失稳问题,因此,利用该准则分析了岩体不连续带的材料失稳破坏问题。首先从数学上解释了使用二阶功分析二维地质不连续带的优势;而后将二阶功破坏准则引入FLAC有限差分计算软件,并根据相关监测数据对南芬铁矿岩质滑坡进行了二维数值分析。滑坡是一个准静态到动态的转化过程,动能的突然爆发标志着准静态-动态转化的发生。二阶功和二阶动能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据此关系估算出的南芬铁矿岩质边坡动能演化曲线可以证明二阶功对岩土材料失稳破坏判别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质不连续带 准静态-动态转换 分岔失稳 动能 二阶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功准则的NPR锚索支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杰 何满潮 +2 位作者 李兆华 冯吉利 肖勇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70-1877,I0005,共9页
NPR锚索因其具有恒定工作阻力和较大变形量的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巷道的加固和监测预警中。为了研究NPR锚索在露天矿山边坡中的支护效果,首先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中的锚索单元开发出NPR锚索单元,并通过数值拉伸试验验证了NPR锚索比... NPR锚索因其具有恒定工作阻力和较大变形量的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巷道的加固和监测预警中。为了研究NPR锚索在露天矿山边坡中的支护效果,首先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中的锚索单元开发出NPR锚索单元,并通过数值拉伸试验验证了NPR锚索比普通锚索具有更优异的吸能特性;之后引入二阶功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准则,并将其植入显式动力学算法中,详细讨论了其合理性和可靠性;最后,以浩尧尔忽洞金矿西采场北帮开挖诱发的滑坡为研究对象,对现有普通矿用锚索和NPR锚索支护体系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知,NPR锚索支护体系下的边坡稳定性明显优于普通矿用锚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R锚索 安全系数 边坡稳定性 二阶功 失稳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体静态液化失稳理论预测 被引量:17
3
作者 吕玺琳 赖海波 黄茂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9-1333,1339,共6页
通过在屈服准则和剪胀性方程中引入材料状态参数,建立了一个与材料状态相关的本构模型,用于模拟不同初始孔隙比和围压下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二阶功理论,建立了饱和土体静态液化失稳理论判别准则。通过预测一系列饱和松砂三轴不排... 通过在屈服准则和剪胀性方程中引入材料状态参数,建立了一个与材料状态相关的本构模型,用于模拟不同初始孔隙比和围压下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二阶功理论,建立了饱和土体静态液化失稳理论判别准则。通过预测一系列饱和松砂三轴不排水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本构模型及判别预测准则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静态液化发生于土体硬化阶段,静态液化触发伴随着剪应力达到峰值,其后剪应力降低且孔隙水压力持续增长。进一步地,模拟了充分降解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在不排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特性,并预测到了潜在失稳线及静态液化触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城市固体废弃物 材料状态 静态液化 二阶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料含量土石混合料塑性行为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涛 朱俊高 刘斯宏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5-1084,I0005,共11页
土石混合料是指由大粒径的块石和作为填充成分的细粒土组成的二元混合料,其塑性行为与细料含量密切相关.目前对细粒含量如何影响土石混合料塑性行为及其细观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为此本文开展了不同细料含量土石混合料的二维离散元数值模... 土石混合料是指由大粒径的块石和作为填充成分的细粒土组成的二元混合料,其塑性行为与细料含量密切相关.目前对细粒含量如何影响土石混合料塑性行为及其细观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为此本文开展了不同细料含量土石混合料的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基于二阶功失稳准则与细观力学理论,探究了细料含量对石料骨架土石混合料失稳特性与非关联流动特性的影响,并揭示了细料含量影响土石混合料塑性力学行为的细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细颗粒可通过限制集合体塑性变形从而起到促进集合体整体稳定的作用;细颗粒控制颗粒集合体塑性变形的方向(即塑性势面法方向),随着细料含量增大,土石混合料的塑性势面法方向和屈服面法方向之间的夹角减小,非关联流动性减弱,材料分岔失稳区域变窄;尽管加入到石颗粒中的部分细颗粒与石颗粒共同承担骨架作用,但是细颗粒的加入不影响颗粒集合体的力学状态,不改变材料屈服面法方向.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建立考虑细料含量的土石混合料弹塑性本构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细料含量 离散单元法 失稳 非关联流动 二阶功 屈服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ll稳定条件的条形锚板抗拔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舒恒 但汉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313-3318,共6页
基于虚功原理的Hill稳定条件可较为明确地判定岩土材料的局部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当地基系统的局部二阶功小于0时,材料点局部潜在失稳;当地基的整体二阶功小于0时,地基系统达到极限状态,整体潜在失稳。对ABAQUS进行了二次开发,使Hill稳... 基于虚功原理的Hill稳定条件可较为明确地判定岩土材料的局部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当地基系统的局部二阶功小于0时,材料点局部潜在失稳;当地基的整体二阶功小于0时,地基系统达到极限状态,整体潜在失稳。对ABAQUS进行了二次开发,使Hill稳定条件与有限元法相结合,求解胶结钙质土地基中条形锚板的抗拔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条形锚板在摩擦型岩土材料中的抗拔承载力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Hill稳定条件,能较好地预测地基失稳范围和潜在失稳区域,失稳判据明确,易于确定极限荷载,并能较为准确地描述锚板的承载力系数及其随埋深的变化规律。利用有限元法结合Hill稳定条件求解承载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和力学理论基础,应用方便,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并应用于较为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锚板 极限承载力 二次开发 Hill稳定条件 二阶功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偏应力剪切条件下砂土失稳模式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洋 樊猛 晏洲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7-475,共9页
松砂在不排水条件下会发生分散性的液化失稳,失稳点在破坏线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砂土在完全排水条件下也会发生分散性失稳,可用常偏应力剪切(CSD)试验来研究。在CSD试验中,控制偏应力的误差是得出正确结果的关键。采用离散元数值方法... 松砂在不排水条件下会发生分散性的液化失稳,失稳点在破坏线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砂土在完全排水条件下也会发生分散性失稳,可用常偏应力剪切(CSD)试验来研究。在CSD试验中,控制偏应力的误差是得出正确结果的关键。采用离散元数值方法模拟了砂土试样在不同剪应力水平下的CSD试验,实现了偏应力的较精准控制。根据模拟结果,采用Hill的二阶功准则,结合失稳时的应力与变形特征,详细分析了CSD试验中发生的Ⅰ型和Ⅱ型两种失稳模式,讨论了在CSD加载路径下初始孔隙比和剪应力水平对砂土失稳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松散试样发生了Ⅰ型失稳,而密实试样发生了Ⅱ型失稳,且初始孔隙比越大越易失稳;剪应力水平越高,失稳发生的越快。结合三轴不排水和排水剪切模拟结果,讨论了失稳线(IL)斜率与初始孔隙比之间的关系,并将模拟结果与室内多种砂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砂土失稳的排水与不排水统一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失稳 离散元 常偏应力剪切试验 二阶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袋抗土体静态液化机制探讨
7
作者 沈超敏 刘斯宏 +2 位作者 史丽雯 邓刚 严俊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50-55,共6页
土体在特定的应力路径条件下会发生静态液化问题,将易液化土体放入土工袋内,可以增加土体的抗液化稳定性.现有的文献对土工袋如何增强土体的强度已经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但对其抗静态液化的机制却鲜有报道.为此,基于Hill二阶功失稳判... 土体在特定的应力路径条件下会发生静态液化问题,将易液化土体放入土工袋内,可以增加土体的抗液化稳定性.现有的文献对土工袋如何增强土体的强度已经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但对其抗静态液化的机制却鲜有报道.为此,基于Hill二阶功失稳判据,在弹塑性本构理论框架内讨论了土体静态液化的模式与土体屈服、硬化以及剪胀性的关系;并分别在等周和等张力假设条件下,探讨了土工袋的抗静态液化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的静态液化触发条件可以通过Hill二阶功失稳判据识别,但液化后为暂态液化或完全液化与土体的剪胀特性有关;土工袋通过限制土体的应变路径,约束了袋内土体静态液化的发展,从Hill二阶功准则看,土工袋对袋内土体提供的附加二阶功恒为正,有助于降低土体的静态液化风险;土工袋抗静态液化的效果与袋体的模量正相关、与袋子尺寸呈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袋 静态液化 失稳 弹塑性 二阶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Wind Turbine Torque Controller with Second‑Order Integral Sliding Mode Based on VGWO Algorithm 被引量:3
8
作者 MA Leiming XIAO Lingfei +1 位作者 SATTAROV Robert R HUANG Xinhao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1年第2期259-270,共12页
A robust control strategy using the second-order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SOISMC)based on the variable speed grey wolf optimization(VGWO)is proposed.The aim is to maximize the wind power extraction of wind turbin... A robust control strategy using the second-order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SOISMC)based on the variable speed grey wolf optimization(VGWO)is proposed.The aim is to maximize the wind power extraction of wind turbine.Firstly,according to the uncertainty model of wind turbine,a SOISMC torque controller with fast convergence speed,strong robustness and effective chattering reduction is designed,which ensures that the torque controller can effectively track the reference speed.Secondly,given the strong local search ability of the 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and the fast convergence speed and strong global search ability of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the speed component of PSO is introduced into GWO,and VGWO with fast convergence speed,high solution accuracy and strong global search ability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parameters of wind turbine torque controller.Finally,the simulation is implemented based on Simulink/SimPowerSystem.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trategy under both external disturbance and model uncertain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l sliding mode second-order sliding mod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ind turb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Maximum Transmit Power Limit on the First-Order and Second-Order Performance of Cognitive Opportunistic Relaying
9
作者 JIA Xiangdong DENG Pengfei +2 位作者 ZHOU Ming YANG Longxiang ZHU Hongbo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75-85,共11页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irst-or- der and second-order performance of dual-hop underlay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with oppor- tunistic relaying (UCR-OR) over indepen- dent and non-identically distributed ...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irst-or- der and second-order performance of dual-hop underlay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with oppor- tunistic relaying (UCR-OR) over indepen- dent and non-identically distributed (i.ni.d)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For the UCR-OR systems, the tolerable maximum interference power (TMIP) Q at primary users (PUs) and the allowable maximum transmission power limit (AMTP) P at secondary users (SUs) ar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 We first obtain the closed-form solutions to the first-order performance such as outage probability, ave- rage symbol error ratio (SER), and ergodic capacity (EC). Secondly, we investigate the second-order statistical performance, i.e., ave- rage outage rate (AOR) and average outage duration (AO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that in practice implementation the receiver perfor- mance is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the signal- to-noise ratio (SNR) (not the signal envelope), the second-order statistical performance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instan- taneous end-to-end SNR. Finally, we present the detailed performanc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UCR-OR systems by defining a random variable ,μ=Pmax/Q.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μ on the first-order and second-or- der performances is different greatly. For the first-order performance, the perlbrmance gap is negligible when the value of// is relatively large. However, for the second-order one, the gap is distin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ve radio opportunistic relaying outage probability average outage rate average outage du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