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咯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唐伟方 尤启冬 +2 位作者 李志裕 张陆勇 孙丽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8-405,共8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吡咯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并测定其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活性。方法:根据他汀类药物的构效关系,设计了一类(3R,5R)-7-[2-(4-氟苯基)-3-芳基-4-芳氨甲酰基-5-环丙基-1-吡咯基]-3,5-二羟基庚酸钠化合物(Ia~Im),通过测... 目的:设计并合成吡咯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并测定其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活性。方法:根据他汀类药物的构效关系,设计了一类(3R,5R)-7-[2-(4-氟苯基)-3-芳基-4-芳氨甲酰基-5-环丙基-1-吡咯基]-3,5-二羟基庚酸钠化合物(Ia~Im),通过测定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的降低速率,得到化合物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设计并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3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和HR-ESIMS确证。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测试,有5个化合物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Ie的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阿托伐他汀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coa还原酶抑制 吡咯 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进展与合理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石革 干小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818-820,共3页
关键词 羟甲戊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 高脂血症 研究进展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噻唑烷二酮类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及分子对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常美佳 罗盛 +3 位作者 杨旭曙 张一鸣 孙成 王连生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40,共10页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多元醇通路中醛糖的还原而有希望成为治疗慢性糖尿病的新药,这促进了新型醛糖还原酶(ALR2)抑制剂的研制.本文采用两种3D-QSAR方法,即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 MFA)和比较相似性指数分析(Co MSIA)方法,研究2,4-噻唑...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多元醇通路中醛糖的还原而有希望成为治疗慢性糖尿病的新药,这促进了新型醛糖还原酶(ALR2)抑制剂的研制.本文采用两种3D-QSAR方法,即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 MFA)和比较相似性指数分析(Co MSIA)方法,研究2,4-噻唑烷二酮类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采用原子契合(相同骨架结构)、场契合和基于分子对接3种分子叠合方式构建Co MFA和Co MSIA模型.基于原子契合方式构建的模型为最佳预测模型(Co MFA r2=0.922,q2LOO=0.707;Co MSIA r2=0.917,q2LOO=0.762).此模型进一步通过12个化合物组成的样本外测试集进行验证,结果由Co MFA和Co MSIA模型得到的测试集外部验证系数(r2pred)分别为0.824和0.883.Co MFA和Co MSIA的力场系数等高图的分析结果与分子对接的结果一致.Co MFA和Co MSIA方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有助于揭示抑制剂与醛糖还原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活性的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这些为新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理性设计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烷 醛糖还原酶抑制 3D-QSAR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离比较法构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药效团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建华 张燕玲 乔延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目的:考察不同模板分子对距离比较法(DIStance COmparison,DISCO)构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药效团模型的影响。方法:以MDDR数据库中作用于大鼠肝细胞的13个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训练集,将活性最高的6个活性分子逐一作为模板分子,用DISC... 目的:考察不同模板分子对距离比较法(DIStance COmparison,DISCO)构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药效团模型的影响。方法:以MDDR数据库中作用于大鼠肝细胞的13个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训练集,将活性最高的6个活性分子逐一作为模板分子,用DISCO方法构建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三维药效团模型和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进行分析。结果:最优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药效团模型包含两个氢键受体和两个疏水中心,其模板分子的刚性和活性适中。结论:利用DISCO方法构建药效团模型时,合理选择模板分子是保证药效团可靠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coa还原酶抑制 药效团 距离比较法 模板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5
作者 叶金朝 《医药导报》 CAS 1990年第5期35-37,共3页
血胆固醇或更确切地说是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已有较深刻的认识。在过去的10年里,前瞻性研究证明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将减少继发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虽然限制饱和脂肪及胆固醇饮食是最基本的治疗,但经最大... 血胆固醇或更确切地说是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已有较深刻的认识。在过去的10年里,前瞻性研究证明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将减少继发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虽然限制饱和脂肪及胆固醇饮食是最基本的治疗,但经最大的努力LDL胆固醇水平仍高于或等于190mg/dl应考虑接受药物治疗。此外,确立为冠心病(CHD)或有两种或多种危险因素(男性是危险因素之一)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酶抑制 coa HMG 高胆固醇血症 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 药物治疗 临床应用 载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m-DAP/赖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DapE生物学功能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6
作者 胡雪芳 杨长彬 +2 位作者 林淼 方国康 黄迎春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3,共11页
dapE编码的琥珀酰二氨基庚二酸脱琥珀酰基酶(N-succinyl-L,L-diaminopimelic acid desuccinylase,DapE)是一种具有金属依赖性的水解酶,是细菌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iaminopimelic,m-DAP)/赖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N-琥珀酰-L,L... dapE编码的琥珀酰二氨基庚二酸脱琥珀酰基酶(N-succinyl-L,L-diaminopimelic acid desuccinylase,DapE)是一种具有金属依赖性的水解酶,是细菌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iaminopimelic,m-DAP)/赖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N-琥珀酰-L,L-二氨基庚二酸水解形成L,L-二氨基庚二酸和琥珀酸,对于细菌进一步合成肽聚糖和赖氨酸至关重要。敲除dapE阻断赖氨酸合成途径可能阻止大多数细菌细胞壁/蛋白合成所需的m-DAP/赖氨酸,影响细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由于哺乳动物没有赖氨酸合成途径,靶向DapE抑制剂可能对细菌具有选择性毒性,对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则影响甚微。本文对DapE在细菌m-DAP/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性、三维结构、活性位点、催化机理和靶向抑制剂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靶向DapE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农药活性分子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酰氨基庚酸脱琥珀酰基酶(DapE) 细菌m-DAP/赖氨酸合成途径 晶体结构 杀菌靶点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晶晶 高枫 +3 位作者 闻洁曦 郝洪军 郭晶 黄一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573-575,共3页
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自身抗体,与他汀类调脂药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免疫学标志物。本文拟就该抗体的发现、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羟甲基戊酰基coa还原酶 免疫测定 降血脂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有效成分及体外抑制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志 熊大玺 +2 位作者 修孟雪 王东 崔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9-804,共6页
本文为研究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Harms)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活性。刺五加用75%乙醇提取,经硅胶、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 本文为研究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Harms)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活性。刺五加用75%乙醇提取,经硅胶、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赤式-愈创木基丙三醇-β-O-4′-二羟基松柏醇(1)、(E)-3-(2,2-dimethyl-2H-chromen-6-yl)prop-2-enal(2)、7′E-4,9-dihydroxy-3,3′,5′-trimethoxy-8,4′-oxyneolign-7′-en-9′-al(3)、5-甲氧基去氧双松柏醇(4)、去氧双松柏醇(5)、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6)、5,5′-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7)、(7′S,8′S)-4′-O-甲基黄花菜木脂素(8)、(+)-9′-O-(Z)-阿魏酰-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9)、(+)-9′-O-(E)阿魏酰-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10)、大豆苷(11)和3′-甲氧基大豆苷(12)。其中化合物1~3和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7、9和10对DGAT1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范围在81.5±1.2到123.2±1.1μ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化学成分 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为靶标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长春 胡萍 马增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7,共3页
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溶解血管中沉积的纤维蛋白,从而促进血栓溶解。纤溶酶原激活物具有启动和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则抑制纤溶反应的发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PAI-1的动态平衡对纤溶系... 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溶解血管中沉积的纤维蛋白,从而促进血栓溶解。纤溶酶原激活物具有启动和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则抑制纤溶反应的发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PAI-1的动态平衡对纤溶系统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近年,PAI-1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已经被阐明,PAI-1升高不仅是血栓前状态的重要标记物,也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以PAI-1为靶标,对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血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 雌激素替代疗法 羟甲基戊 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降血糖药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血清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磊 赵学凌 +3 位作者 李彪 刘劲松 李溪 龚跃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观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imethyloxalglycine,DMOG)对无血清培养引起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影响及其对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股骨及胫骨骨髓腔中的单个核细胞,传代后应用流式... 目的观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imethyloxalglycine,DMOG)对无血清培养引起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影响及其对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股骨及胫骨骨髓腔中的单个核细胞,传代后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检测和三系分化以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TUNEL法观察DMOG作用于细胞后对细胞无血清培养凋亡的对抗作用,Westerm blot检测DMOG对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所获的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细胞表型鉴定和三系分化鉴定证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无血清造模组相比,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能明显降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缺血清导致的凋亡率(P<0.05),并上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蛋白表达(P<0.05),抑制凋亡促进蛋白Bax蛋白表达(P<0.05)。结论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DMOG能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缺血清培养引起的凋亡。对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表达的调控可能是DMOG对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羟化酶抑制 甲基乙酰基甘氨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强 李浪 +3 位作者 黄伟强 周游 王江友 文伟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CD4T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我院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组(负荷剂量组,术前2d给予20mg/d,术后10mg/d)46例...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CD4T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我院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组(负荷剂量组,术前2d给予20mg/d,术后10mg/d)46例和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组(常规剂量组,术前2d、术后均10mg/d)46例。采用免疫磁珠法筛选出CD4T淋巴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PDCD4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DCD4蛋白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与PCI前比较,负荷剂量组PCI后PDCD4mRNA和PDCD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CI后常规剂量组较负荷剂量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14.62±2.45)ng/L vs(9.51±1.93)ng/L,P<0.05]。结论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CD4T淋巴细胞PDCD4的表达,从而减少PCI术后心肌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CD4阳性T淋巴细胞 细胞死亡 降血脂药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军 李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10、20和40mg/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脂调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各组患...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10、20和40mg/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脂调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其中以20mg/d组和40mg/d组下降最为显著(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10、20和40mg/d组均显著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各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10、20和40mg/d)进行调脂治疗安全有效,推荐以20mg/d作为适宜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脑梗塞 脂类 降血脂药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聪 陈红利 +1 位作者 张学平 孙利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血脂和肝肾功能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108例,根据简单化随机法分为他汀组54例和联合组(阿托伐他汀... 目的探讨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血脂和肝肾功能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108例,根据简单化随机法分为他汀组54例和联合组(阿托伐他汀+依洛优单抗)54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蛋白(a)]、心绞痛[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分]、肝肾功能[肌酐、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液相关生化指标[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药物不良反应及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他汀组(94.4%vs 81.5%,P<0.05)。2组治疗前后肌酐、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TC、LDL-C、脂蛋白(a)、内皮素1、PCSK9、s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AQ评分、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TC、LDL-C、脂蛋白(a)、内皮素1、PCSK9、sICAM-1水平明显低于他汀组,SAQ评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vs 9.3%,P>0.05)。联合组治疗后1年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他汀组(3.7%vs 16.7%,P<0.05)。结论依洛尤单抗用于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调脂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脂代谢、心绞痛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预后结局,安全性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CSK9抑制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胆固醇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18
14
作者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5-258,共4页
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是指血管内途径应用含碘对比剂后出现的急性肾功能损害。随着心脏介入诊治技术的日益普及,CIAKI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围术期并发症防治研究的热点。CIAKI临床危害极大,可增加肾衰竭和死亡风险,并造成... 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是指血管内途径应用含碘对比剂后出现的急性肾功能损害。随着心脏介入诊治技术的日益普及,CIAKI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围术期并发症防治研究的热点。CIAKI临床危害极大,可增加肾衰竭和死亡风险,并造成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但其发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对介入术后患者进行连续的肾功能监测有助于提高CIAKI的检出率。介入术前进行CIAKI的风险评估并对高危患者给予适当的预防措施,可望减少CIAKI的发病率。根据目前已有的临床证据,水化治疗对预防CIAKI明确有效,但其他药物治疗的疗效并不确切。一项由国内53家医院参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心血管介入诊疗围术期患者接受短期他汀治疗可有效减少CIAKI的发生率,为他汀预防高危患者CIAKI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 肾功能不全 急性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脂治疗对认知功能和出血性脑卒中影响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候越 刘梅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5-1128,共4页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大量证据表明,积极降低LDL-C水平可降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大量证据表明,积极降低LDL-C水平可降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血运重建风险,且基于他汀类药物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LDL-C降幅越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越低[1]。然而,大脑是人体胆固醇含量最丰富的器官,胆固醇作为细胞膜和髓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和神经元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调脂治疗是否会导致脑功能异常,研究结果存在争议[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认知 出血性卒中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抑制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及机制探讨
16
作者 赵蓓 王海昌 +4 位作者 张荣庆 魏丽萍 刘毅 尹志勇 张存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22-725,共4页
目的观察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荆辛伐他汀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表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抑制作用,探讨辛伐他汀在早期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炎性病变中的保护机制。方... 目的观察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荆辛伐他汀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表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抑制作用,探讨辛伐他汀在早期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炎性病变中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培养的CMECs用辛伐他汀预孵育6 h,加入400mg/L的外源性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共培养72 h,分为AGEs组和BSA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McP-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ICAM-1的表达;RT-PCR法测定糖基化终产物特异性受体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内皮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RAGE)蛋白表达。结果与BSA对照组比较,AGEs组MCP-1、ICAM-1、RAGE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预孵则显著抑制AGEs诱导的MCP-1、ICAM-1的表达,并在mRNA及蛋白水平下调RAGE蛋白的表达。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AGEs-RAGE信号途径来发挥对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内皮细胞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炎症趋化因子类 细胞粘附分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内皮细胞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侯英健 韩艳梅 +2 位作者 史小琴 李大海 田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表达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给予多种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和(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与激活剂处理细胞,利用实时定...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表达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给予多种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和(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与激活剂处理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内皮细胞中TFPI表达的变化。结果 TNF-α下调内皮细胞中TFPI的的表达水平,而这一作用被瑞舒伐他汀所阻断。而且,瑞舒伐他汀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上调TFPI的mRNA与蛋白水平。AMPK抑制剂———Compoud C则可逆转瑞舒伐他汀对TFPI表达的上调作用,而AMPK激动剂———Aicar则具有与瑞舒伐他汀相似的上调TFPI的作用。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激活AMPK途径上调血管内皮细胞中TFPI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血栓 羟甲基戊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中一种抗菌物质三甲氧苄二氨基嘧啶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强 陈钧辉 +4 位作者 张冬梅 包燕雏 张海燕 麻亚锋 王新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0-282,共3页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special antibiotic activity of urine,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separate and purify the key component from the healthy male urine. The structure of purified component w...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special antibiotic activity of urine,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separate and purify the key component from the healthy male urine. The structure of purified component was identified by mass spectrometry and NM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bstance separated from the male urine was trimethoprim.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rimethoprim separated from ur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 抗菌物质 三甲氧苄氨基嘧啶 分离 纯化 鉴定 氢叶酸还原酶 抑制 化学药物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取代苯硫基-2,4-二氨基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酶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19
作者 仉文陞 李仁利 +1 位作者 张俊东 Martin Poe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年第10期1029-1034,共6页
本文报道8个5-(取代苯硫基)-2,4-二氨基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测定了对E.coliMB1428 DHFR的抑制活性。对16个本类化合物进行Hansch分析表明,本类化合物对E·coli DHFR的抑制作用与3′,4′,5′-位取代基限制数值的立体参数呈线性关系,... 本文报道8个5-(取代苯硫基)-2,4-二氨基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测定了对E.coliMB1428 DHFR的抑制活性。对16个本类化合物进行Hansch分析表明,本类化合物对E·coli DHFR的抑制作用与3′,4′,5′-位取代基限制数值的立体参数呈线性关系,与取代基的疏水性参数呈双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取代苯硫基)-2 4-氨基嘧啶类化合物 QSAR 氢叶酸还原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希坤 李晖 +2 位作者 曾子键 吴旋 王凯鑫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04-2108,共5页
慢性肝病是肝脏由炎症、纤维化,向肝硬化、肝癌进展的“魔鬼三部曲”,是全球肝病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他汀类药物自问世以来,在心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其同样显示出在慢性肝病中具有改善肝脂肪变性、抗炎、... 慢性肝病是肝脏由炎症、纤维化,向肝硬化、肝癌进展的“魔鬼三部曲”,是全球肝病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他汀类药物自问世以来,在心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其同样显示出在慢性肝病中具有改善肝脂肪变性、抗炎、调节肝星状细胞表型、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肝脏微循环等关键环节的重要潜力。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在慢性肝病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为慢性肝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肝纤维化 肝硬化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