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进制对称信道的极化码研究
1
作者 胡恒铭 刘尉悦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81,共4页
现有极化码构造方案仅适用于二进制删除信道和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为此,研究极化码在二进制对称信道(BSC)的构造方案。分析BSC中的极化码构造方式和编译码算法原理,利用连续删除译码算法对极化码在BSC中的纠错效率进行测试。仿真结果表... 现有极化码构造方案仅适用于二进制删除信道和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为此,研究极化码在二进制对称信道(BSC)的构造方案。分析BSC中的极化码构造方式和编译码算法原理,利用连续删除译码算法对极化码在BSC中的纠错效率进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蒙特卡罗法构造的极化码相对于巴氏参数法构造的极化码具有较好的纠错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极化码 二进制对称信道 蒙特卡罗 巴氏参数 连续删除译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部分失真定理的信道最优矢量量化器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天昊 余松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1-764,共4页
提出了一个使用进化算法、引入部分失真定理 (渐进划分理论 )的信道最优矢量量化器( COVQ)的设计算法 .采用该算法 ,在给定信道状态模型和存在信道噪声的情况下 ,可有效地提高矢量量化器的性能 ,实现了 COVQ的设计 .该算法利用进化策略... 提出了一个使用进化算法、引入部分失真定理 (渐进划分理论 )的信道最优矢量量化器( COVQ)的设计算法 .采用该算法 ,在给定信道状态模型和存在信道噪声的情况下 ,可有效地提高矢量量化器的性能 ,实现了 COVQ的设计 .该算法利用进化策略调整各码矢所确定区域的子误差 ,从而进一步改善期望误差 .与常用的码书设计算法相比较 ,该算法能较好地调整各区域的子误差 ,获得比传统算法更高的性能增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最优矢量量化器 设计 部分失真定理 进化算法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 二进制对称信道 无线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信道中基于进化算法的矢量量化器的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天昊 余松煜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3-39,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进化算法的信道最优矢量量化器(COVQ)设计算法。该算法在给定信道状态模型和存在信道噪声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提高矢量量化器的性能,实现了信道最优矢量量化器的设计。与目前常用的码书设计算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进化算法的信道最优矢量量化器(COVQ)设计算法。该算法在给定信道状态模型和存在信道噪声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提高矢量量化器的性能,实现了信道最优矢量量化器的设计。与目前常用的码书设计算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获得比传统算法更高的性能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信道 矢量量化 VQ 进化算法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 信道最优矢量量化器 二进制对称信道 COVQ JS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全局最优的多感测器检测融合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英坤 冯新喜 +1 位作者 党宏刚 潘平俊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在实际检测中,由于带宽、信道衰落和信道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从本地检测器至融合中心的信道通常无法保证为理想传输信道,另外由于本地检测器和融合中心的距离比较远,会加剧信道的非可靠性和增加信道的传输能量,于是就在本地检测器和融合... 在实际检测中,由于带宽、信道衰落和信道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从本地检测器至融合中心的信道通常无法保证为理想传输信道,另外由于本地检测器和融合中心的距离比较远,会加剧信道的非可靠性和增加信道的传输能量,于是就在本地检测器和融合中心之间增加中继节点。然后利用贝叶斯规则对所有节点的判决规则进行联合最优化。最后通过仿真对系统的检测性能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风险 二进制对称信道 全局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误码率时短信息帧的CRC漏检率定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炳昊 董俊超 阮秋琦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北京S1线车地通信的信息帧仅有128 bit,需在消耗尽量少校验位的同时,拥有较高的信息检错能力。首先介绍了CRC漏检原理;其次基于BSC信道,针对包含数据位、校验位在内的128 bit信息帧,采用概率方法,对CRC-24(0x1974f0b)与IEEE 802.3中CRC-... 北京S1线车地通信的信息帧仅有128 bit,需在消耗尽量少校验位的同时,拥有较高的信息检错能力。首先介绍了CRC漏检原理;其次基于BSC信道,针对包含数据位、校验位在内的128 bit信息帧,采用概率方法,对CRC-24(0x1974f0b)与IEEE 802.3中CRC-32(0x104c11db7)的检错能力,进行了定量对比;最后使用误码率的离散点进行分析计算,用极限运算证明了分析结论在低误码率时均成立。理论分析和实验均表明:在128 bit信息帧场景下,若BSC信道误码率低于2.83841×10-5,CRC-24(0x1974f0b)不但比CRC-32(0x104c11db7)少消耗8 bit校验位,同时还能提供更优的检错能力,且误码率越低优势越显著。因此,在实践中选择CRC生成多项式时,应综合考虑信道误码率、数据位bit数、以及对检错能力的要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冗余校验-24 循环冗余校验-32 漏检率 二进制对称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