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nSAR技术在相山铀矿山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煜峰 张明 +1 位作者 臧德彦 鲁铁定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97-300,共4页
针对目前热门的D-InSAR高效率监测手段,对收集到的相山铀矿山ALOS PALSAR的L波段卫星影像数据,采用二轨法进行差分处理,得到矿区沉降信息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InSAR技术克服了传统的监测手段困难的问题,能够获取该矿区地表面状... 针对目前热门的D-InSAR高效率监测手段,对收集到的相山铀矿山ALOS PALSAR的L波段卫星影像数据,采用二轨法进行差分处理,得到矿区沉降信息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InSAR技术克服了传统的监测手段困难的问题,能够获取该矿区地表面状的形变场,大大提高传统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技术 二轨法 矿区沉降 沉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SAR技术用于采空区上方桥梁沉陷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炳乾 姜敏 +1 位作者 任耀 邓喀中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文章介绍了D-InSAR技术原理,利用日本的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运用二轨差分方法对江苏省境内大刘煤矿采空区上方附近的大桥进行了沉陷监测,获取了2007年到2009年该大桥的沉降情况,测量结果与实测水准数据结果吻合,证明了该技术在矿山开... 文章介绍了D-InSAR技术原理,利用日本的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运用二轨差分方法对江苏省境内大刘煤矿采空区上方附近的大桥进行了沉陷监测,获取了2007年到2009年该大桥的沉降情况,测量结果与实测水准数据结果吻合,证明了该技术在矿山开采桥梁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沉陷监测 二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的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同震形变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久东 田辉 周春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3,共5页
基于DORIS软件和欧空局提供的ENVISAT数据,结合美国NASA的高精度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以二轨差分方法获取了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同震形变场的差分干涉图。结果表明,该区域在往西南方向上的弧后扩张是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驱动力,地震造成了... 基于DORIS软件和欧空局提供的ENVISAT数据,结合美国NASA的高精度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以二轨差分方法获取了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同震形变场的差分干涉图。结果表明,该区域在往西南方向上的弧后扩张是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驱动力,地震造成了该地区在卫星雷达视线方向上隆起了25.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奎拉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 二轨法 地震同震形变场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米林滑坡形变监测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洁慧 谢谟文 王立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7-12,共6页
滑坡灾害在中国具有多发特征,能有效的对滑坡灾害进行监测预警是减少危害的主要手段之一。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能够获得面式数据、成本低等优势。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能满足滑坡早期识... 滑坡灾害在中国具有多发特征,能有效的对滑坡灾害进行监测预警是减少危害的主要手段之一。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能够获得面式数据、成本低等优势。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能满足滑坡早期识别及动态监测的目的。以3景ALOS-2卫星PALSAR-2数据为数据源,采用二轨D-InSAR技术对米林滑坡进行形变监测,获得滑坡形变值。并最终得到米林滑坡灾前形变趋势,达到了发现变动,监测趋势的目的,形变趋势与实际结果一致,证明了D-InSAR技术用于滑坡早期识别与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在广域地质灾害监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滑坡灾害 形变监测 二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的黑山峡地区地表沉降监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慧群 王炳亮 万思思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2期258-263,共6页
由于黑山峡地区极易发生地质灾害,选用该区域2020年的三期Sentinel-1卫星数据,利用D-InSAR技术进行了处理。通过比较两期形变,由此得到了黑山峡地区在三期数据的1-2、2-3时间间隔内的地表平均形变量分别为[-106.685,175.724]和[-81.773,... 由于黑山峡地区极易发生地质灾害,选用该区域2020年的三期Sentinel-1卫星数据,利用D-InSAR技术进行了处理。通过比较两期形变,由此得到了黑山峡地区在三期数据的1-2、2-3时间间隔内的地表平均形变量分别为[-106.685,175.724]和[-81.773,112.659],2个时段数据的结果比较表明:此区域的沉降分布通常是一致的,并且范围有显著的收缩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山峡 D-INSAR 二轨法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