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及其时序分异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于明洁 郭鹏 王文越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43,共10页
以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2008年我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应用协同学理论测算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显著提高,其中,东部地区提高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2... 以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2008年我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应用协同学理论测算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显著提高,其中,东部地区提高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2)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度的地区间差异不断扩大,反映创新的地理集中态势日益明显;(3)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北京作为Ⅰ类地区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上海作为Ⅱ类地区属于中度协调发展类,广东作为Ⅲ类地区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由部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构成的Ⅳ类地区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由部分中部和西部地区构成的Ⅴ类地区属于中度失调衰退类.最后,分析了各类型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特点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二象对偶理论 超效率DEA 因子分析 协调发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演进规律研究——二象对偶理论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朝均 呼若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9-54,共6页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从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两个维度构建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PPE-Malmquist-CDG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利用核密度估计探寻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演进规律。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工业绿色创...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从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两个维度构建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PPE-Malmquist-CDG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利用核密度估计探寻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演进规律。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刚进入中等协同发展阶段,且该状态并不稳定;从演化规律看,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波动式演进趋势,整个核密度分布曲线"波宽"呈现"发散-收敛-发散"特征,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特征,极化趋势比较显著。长期来看,各地区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均衡、良性、协同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创新系统 协同演进规律 二象对偶理论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基于二象对偶理论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冯志军 明倩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9-160,共12页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与系统演化视角,在完全空间下将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视为一个由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组成的二象系统。在分别运用基于微粒群算法的评价模型和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制造业绿色创新二象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协...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与系统演化视角,在完全空间下将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视为一个由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组成的二象系统。在分别运用基于微粒群算法的评价模型和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制造业绿色创新二象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分析2009-2015年间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绿色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中国制造业绿色创新二象子系统发展水平偏低,具有较大提升空间。(2)中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发展”;考虑行业异质性,相对清洁型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度明显优于污染密集型制造业。(3)从绿色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时序演变特征来看,制造业整体和相对清洁型制造业步调一致,呈现出明显的倒“N”型,而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总体趋于平稳;具体到细分行业,纺织业等5个行业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而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等5个行业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象对偶理论 协调发展度 绿色制造 创新系统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象对偶与熵权法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测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建中 王纯旭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4-167,共4页
从区域产品技术创新系统与区域工艺技术创新系统视角,将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基于协同理论和二象对偶理论,将区域产品(工艺)技术创新系统划分为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其中前者代表的是创新绩效情况,后者代表的是创新... 从区域产品技术创新系统与区域工艺技术创新系统视角,将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基于协同理论和二象对偶理论,将区域产品(工艺)技术创新系统划分为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其中前者代表的是创新绩效情况,后者代表的是创新资源协同情况。并根据子系统进一步阐述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二象特征,构建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黑龙江省2007—2014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活动数据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进行协同度测量。实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并不高,尤其是工艺创新系统有序度一直偏低,可以通过提升工艺创新资源协同水平等方式,达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系统 协同度 二象对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研究——基于二象对偶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田里 钟宏伟 宋俊楷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30,共11页
利用丽江古城景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统计数据,借鉴系统学二象对偶理论,建立影响方向和强度评价模型,就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5种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得出,旅游劳工移民的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为规模型促进性影响,社会影响、文化影响... 利用丽江古城景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统计数据,借鉴系统学二象对偶理论,建立影响方向和强度评价模型,就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5种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得出,旅游劳工移民的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为规模型促进性影响,社会影响、文化影响和管理影响则为零散型抑制性影响,案例地目前尚处于旅游劳工移民影响的"红利期",旅游劳工移民的积极影响相对明显,但需要警惕负面影响的增强和扩散。应当按照强化促进性影响和调控抑制性影响的思路,建立综合影响管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象对偶理论 旅游劳工移民 迁入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二象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彭建国 郭鹏 于明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1,共5页
以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系统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以系统二象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应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因子分析模型测算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系统和状态系统发展水平,并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 以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系统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以系统二象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应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因子分析模型测算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系统和状态系统发展水平,并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经过研究,从研发创新系统协调发展角度可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为4种主要类型,为其分类治理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二象对偶理论 研发创新 协调发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