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塔北、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及其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景贵
郑建京
+2 位作者
刘文汇
陈国俊
孟自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48-353,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四口井 (库南 1井 ,轮南 4 6井 ,塔中 12井和塔参 1井 )寒武 -奥陶系 12个碳酸盐岩烃源岩 (泥灰岩 ,泥质灰岩和云岩 )岩芯样品抽提物芳烃组分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组成和丰度变化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 :Ⅰ二苯...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四口井 (库南 1井 ,轮南 4 6井 ,塔中 12井和塔参 1井 )寒武 -奥陶系 12个碳酸盐岩烃源岩 (泥灰岩 ,泥质灰岩和云岩 )岩芯样品抽提物芳烃组分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组成和丰度变化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 :Ⅰ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型 ;Ⅱ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 +三甲基芴混合物型 ;Ⅲ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型。研究的塔北、塔中隆起 11个海相油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分布类型均为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型 ,和海相烃源岩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第Ⅲ种分布类型完全相同。据此推断 :塔北隆起 8个海相油可能主要来源于塔北轮南地区下奥陶统 ;塔中隆起 3个海相油可能来源于塔中地区中 -上奥陶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原油
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油源对比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定量分析深度加氢脱硫柴油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明星
李颖
刘泽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3-1109,共7页
利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深度加氢脱硫柴油中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DBTs)的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GC-QQQ-MS/MS)测定方法。以5种DBTs混合标样绘制标准曲线,对深度加氢柴油中的C0~C4烷基取代二苯并噻...
利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深度加氢脱硫柴油中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DBTs)的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GC-QQQ-MS/MS)测定方法。以5种DBTs混合标样绘制标准曲线,对深度加氢柴油中的C0~C4烷基取代二苯并噻吩((C0~C4)DBTs)进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避免柴油中其他化合物的干扰,快速准确测定深度加氢脱硫柴油中(C0~C4)DBTs的含量,而且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96,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0006~0.0017mg/L和0.002~0.006mg/L范围,回收率在98.23%~114.59%范围。该方法适用于深度加氢脱硫柴油中DBTs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
柴油
选择反应监测
深度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原油油源解析:基于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分子比值与浓度定量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谷元龙
张仲达
+3 位作者
于双
靳军
李二庭
潘长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8-310,共13页
通过对玛湖凹陷中部(西斜坡)24个原油样品饱和烃组分、芳烃组分、二苯并噻吩(DBT)、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s)、二苯并呋喃(DBF)和甲基二苯并呋喃(MDBFs)等化合物定量分析及正构烷烃单体C同位素组成分析,将油样分为Ⅰ、Ⅱ两类。与Ⅱ类原油...
通过对玛湖凹陷中部(西斜坡)24个原油样品饱和烃组分、芳烃组分、二苯并噻吩(DBT)、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s)、二苯并呋喃(DBF)和甲基二苯并呋喃(MDBFs)等化合物定量分析及正构烷烃单体C同位素组成分析,将油样分为Ⅰ、Ⅱ两类。与Ⅱ类原油相比,Ⅰ类原油具有:①相对较高的Pr/n-C17、Ph/n-C18值和较低的Pr/Ph值;②相对较高的伽马蜡烷/(C30藿烷+伽马蜡烷)值;③相对较高的C29甾烷异构化比值、三环萜烷/(三环萜烷+C30藿烷)值、三芳甾烷TA(Ⅰ)/(TA(Ⅰ)+TA(Ⅱ)值和甲基二苯并噻吩比值4-MDBT/1-MDBT;④相对较高的二苯并噻吩(DBT)和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s)含量、较低的二苯并呋喃(DBF)和甲基二苯并呋喃(MDBFs)含量和较高的DBT/(DBT+DBF)和MDBTs/(MDBTs+MDBFs)值。其中,两类原油MDBFs含量和DBT/(DBT+DBF)、MDBTs/(MDBTs+MDBFs)值差异比较显著。此外,Ⅱ类原油正构烷烃单体C同位素分布型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倒转”,即随碳数增加δ^(13)C值先变轻,至n-C25达到最低值,之后变重,而Ⅰ类原油不具有“倒转”特征。Ⅰ类原油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Ⅱ类原油来源于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与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的原油组分混合产物。Ⅰ类原油比Ⅱ类原油分布于相对较深的储层,两类原油具有不同的运聚通道和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西斜坡
砾岩大油区
单体烃C同位素
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二
苯并呋喃
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北、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及其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景贵
郑建京
刘文汇
陈国俊
孟自芳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48-353,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知识创新工程重大 (重要方向 )项目 (KZCX2 - 1 1 1 )资助
文摘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四口井 (库南 1井 ,轮南 4 6井 ,塔中 12井和塔参 1井 )寒武 -奥陶系 12个碳酸盐岩烃源岩 (泥灰岩 ,泥质灰岩和云岩 )岩芯样品抽提物芳烃组分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组成和丰度变化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 :Ⅰ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型 ;Ⅱ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 +三甲基芴混合物型 ;Ⅲ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型。研究的塔北、塔中隆起 11个海相油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分布类型均为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型 ,和海相烃源岩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第Ⅲ种分布类型完全相同。据此推断 :塔北隆起 8个海相油可能主要来源于塔北轮南地区下奥陶统 ;塔中隆起 3个海相油可能来源于塔中地区中 -上奥陶统。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原油
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油源对比
塔里木盆地
Keywords
Tarim basin, carbonate rocks, crude oils, dibenzothiophene, oil-source rock correlation
分类号
P59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TE122.11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定量分析深度加氢脱硫柴油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明星
李颖
刘泽龙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出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3-1109,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224800)基金资助
文摘
利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深度加氢脱硫柴油中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DBTs)的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GC-QQQ-MS/MS)测定方法。以5种DBTs混合标样绘制标准曲线,对深度加氢柴油中的C0~C4烷基取代二苯并噻吩((C0~C4)DBTs)进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避免柴油中其他化合物的干扰,快速准确测定深度加氢脱硫柴油中(C0~C4)DBTs的含量,而且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96,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0006~0.0017mg/L和0.002~0.006mg/L范围,回收率在98.23%~114.59%范围。该方法适用于深度加氢脱硫柴油中DBTs的测定。
关键词
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
柴油
选择反应监测
深度加氢脱硫
Keywords
dibenzothiophenes
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diesel
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
deep hydrodesulfurization
分类号
O657.6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原油油源解析:基于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分子比值与浓度定量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谷元龙
张仲达
于双
靳军
李二庭
潘长春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
出处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8-310,共13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401010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2017ZX05008-002-030)联合资助。
文摘
通过对玛湖凹陷中部(西斜坡)24个原油样品饱和烃组分、芳烃组分、二苯并噻吩(DBT)、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s)、二苯并呋喃(DBF)和甲基二苯并呋喃(MDBFs)等化合物定量分析及正构烷烃单体C同位素组成分析,将油样分为Ⅰ、Ⅱ两类。与Ⅱ类原油相比,Ⅰ类原油具有:①相对较高的Pr/n-C17、Ph/n-C18值和较低的Pr/Ph值;②相对较高的伽马蜡烷/(C30藿烷+伽马蜡烷)值;③相对较高的C29甾烷异构化比值、三环萜烷/(三环萜烷+C30藿烷)值、三芳甾烷TA(Ⅰ)/(TA(Ⅰ)+TA(Ⅱ)值和甲基二苯并噻吩比值4-MDBT/1-MDBT;④相对较高的二苯并噻吩(DBT)和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s)含量、较低的二苯并呋喃(DBF)和甲基二苯并呋喃(MDBFs)含量和较高的DBT/(DBT+DBF)和MDBTs/(MDBTs+MDBFs)值。其中,两类原油MDBFs含量和DBT/(DBT+DBF)、MDBTs/(MDBTs+MDBFs)值差异比较显著。此外,Ⅱ类原油正构烷烃单体C同位素分布型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倒转”,即随碳数增加δ^(13)C值先变轻,至n-C25达到最低值,之后变重,而Ⅰ类原油不具有“倒转”特征。Ⅰ类原油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Ⅱ类原油来源于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与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的原油组分混合产物。Ⅰ类原油比Ⅱ类原油分布于相对较深的储层,两类原油具有不同的运聚通道和分布规律。
关键词
玛湖凹陷西斜坡
砾岩大油区
单体烃C同位素
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二
苯并呋喃
类化合物
Keywords
Western slope of Mahu Sag
giant oil province of a conglomerate
compound-specific carbon isotopes
dibenzothiophene
dibenzofuran
分类号
P59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塔北、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及其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李景贵
郑建京
刘文汇
陈国俊
孟自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定量分析深度加氢脱硫柴油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刘明星
李颖
刘泽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原油油源解析:基于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分子比值与浓度定量分析
谷元龙
张仲达
于双
靳军
李二庭
潘长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