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银市干旱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二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1
作者 郭有琴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第15期36-38,46,共4页
在白银市会宁县丁沟乡荔峡村半干旱区开展了二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参试的10个玉米新品种都能够在当地成熟,全生育期为139~142 d,株高为261~302 cm,较先玉335(CK_(1))、郑单958(CK_(2))均增产的有3个品种,分别为敦玉735、... 在白银市会宁县丁沟乡荔峡村半干旱区开展了二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参试的10个玉米新品种都能够在当地成熟,全生育期为139~142 d,株高为261~302 cm,较先玉335(CK_(1))、郑单958(CK_(2))均增产的有3个品种,分别为敦玉735、长单511和中单105,适宜于白银市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二膜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双垄沟播 二膜 玉米 品种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马铃薯三膜和二膜覆盖栽培比较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海波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8期112-112,共1页
随着早春早熟栽培马铃薯的面积逐年扩大,采用三膜或四膜覆盖栽培投资差异较大,为探索实现马铃薯早熟、高产、高效的最佳种植模式,特安排本试验。
关键词 马铃薯 二膜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棚沙白瓜上二膜栽培经验
3
作者 李桂英 《河北农业》 2001年第10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沙白瓜 二膜 栽培技术 春季 大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3)-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聚偏二氟乙烯膜电导率的影响
4
作者 李欢 周继承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19,共6页
以FeCl_(3)和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改进熔融盐法制得高导电的FeCl_(3)插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FeCl_(3)-GICs);将其作为导电填料,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基体,制备了具有各向异性导电的FeCl_(3)-GICs/PVDF复合导电膜。利用多种表征方法对... 以FeCl_(3)和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改进熔融盐法制得高导电的FeCl_(3)插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FeCl_(3)-GICs);将其作为导电填料,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基体,制备了具有各向异性导电的FeCl_(3)-GICs/PVDF复合导电膜。利用多种表征方法对所制备的FeCl_(3)-GICs填料及复合导电膜进行结构分析和性能评测。结果表明,FeCl_(3)-GICs产品层间距从石墨原料的0.335 nm增加至0.94 nm;其粉末电导率从石墨原料的2.86×10^(4) S/m提高到9.09×10^(4) S/m,导电性能提高3倍以上。以FeCl_(3)-GIC为导电填料制备的复合导电膜不仅可以将PVDF膜的水平方向电导率提高10个数量级,且具有电导率分布的各向异性;此外,复合导电薄膜表现出极好的柔性与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l_(3)-石墨层间化合物 石墨高分子复合导电 电导率 各向异性 聚偏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聚乙烯亚胺对共沉积后界面聚合制备的聚偏二氟乙烯复合疏松纳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陈淑怡 张晨 +2 位作者 张琪 蒋淑红 王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0,共8页
复合纳滤膜染料废水处理中染料和盐分的分离是一项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开发对染料具有较高截留率而对盐具有高渗透性的新型复合疏松纳滤膜。文中使用哌嗪(PIP)、聚乙烯亚胺(PEI)与多巴胺(DA)代替PEI/DA共沉积体系进行共沉积后与均苯酰氯(T... 复合纳滤膜染料废水处理中染料和盐分的分离是一项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开发对染料具有较高截留率而对盐具有高渗透性的新型复合疏松纳滤膜。文中使用哌嗪(PIP)、聚乙烯亚胺(PEI)与多巴胺(DA)代替PEI/DA共沉积体系进行共沉积后与均苯酰氯(TMC)进行界面聚合,制备了复合聚偏二氟乙烯(PVDF)疏松纳滤膜,探讨了PIP/PEI对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结构与性能及其对模拟RB5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IP/PEI质量比的增加,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表面结节和粗糙度均增加,选择层厚度和PEG800截留率先减小后增大,纯水和染料废水的通量先增大后减小。当PIP/PEI质量比为50/50时复合纳滤膜性能最佳,此时纯水通量和染料废水通量分别为26.6 L/(m^(2)·h)和17.1 L/(m^(2)·h),较单一胺共沉积体系分别增加了70.5%和119.2%,RB5和NaCl的截留率分别为96.3%和1.7%。上述结果表明,用PIP/PEI/DA代替PIP/DA做共沉积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的通量和NaCl的透过率,同时保证较高的染料截留率,使染料和盐得到较好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复合疏松纳滤 哌嗪/聚乙烯亚胺 共沉积与界面聚合法 RB5模拟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太阳能海水淡化复合膜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6
作者 郭艳艳 宋程燕 +2 位作者 苏海建 李媛欣 马准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技术因其高效性与环保性成为海水淡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基于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的Janus结构设计,通过化学改性、真空抽滤与涂覆工艺制备了聚偏二氟乙烯炭黑聚二甲基硅氧...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技术因其高效性与环保性成为海水淡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基于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的Janus结构设计,通过化学改性、真空抽滤与涂覆工艺制备了聚偏二氟乙烯炭黑聚二甲基硅氧烷(PVDF CB PDMS)复合光热膜。系统研究了炭黑(CB)用量、PVDF膜浸泡时间及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用量对蒸发速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炭黑用量0.51 g、#PVDF膜浸泡时间19.7 min、PDMS用量0.20 g。在此条件下,界面光热蒸发速率预测值为2.87 kg/(m^(2)·h),实验值为2.87 kg/(m^(2)·h),二者高度吻合。微观表征显示,炭黑的均匀分散显著提升了光吸收率(>99%),而PDMS疏水层有效抑制了盐分结晶。本研究为低成本、高稳定性太阳能海水淡化膜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蒸发 海水淡化 碳基材料 聚偏氟乙烯复合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多级ZnO-PMIA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武思敏 胡祖明 +2 位作者 于俊荣 王彦 李娜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621,共15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oly(m-phenylene isophthalamide),PMIA)纳米纤维膜,创新性地在耐高温PMIA纳米纤维膜上引入了亲锂材料ZnO纳米片,成功构筑了一种多级微纳结构的纳米纤维复合隔膜.ZnO纳米片能够原位形成Li...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oly(m-phenylene isophthalamide),PMIA)纳米纤维膜,创新性地在耐高温PMIA纳米纤维膜上引入了亲锂材料ZnO纳米片,成功构筑了一种多级微纳结构的纳米纤维复合隔膜.ZnO纳米片能够原位形成Li-Zn合金层,定向促进锂的均匀沉积,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借助这一设计,制备的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y,LIB)用ZnO-PMIA复合隔膜实现了高离子电导率(0.750 mS/cm)和低界面阻抗(244Ω).ZnO-PMIA-0.1M复合隔膜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在0.5 C下表现出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00次循环后,电池比容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128.5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隔 静电纺丝 聚间苯甲酰间苯胺纳米纤维 ZnO纳米片 锂枝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布一膜改良路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岳祖润 赵玉成 +1 位作者 刘尧军 孙铁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53-856,共4页
利用二布一膜的隔水防渗特性,铺设在路基基床表层,改良路基填料。通过室内试验、现场动、静载试验和防渗测试证明,改良措施是可靠的,能够有效地保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工程造价。同时还提出一种二布一膜原位受力和变形有效监测方法。
关键词 布一 改良 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撑)二甲基膜的化学气相沉积(CVD)聚合 被引量:7
9
作者 孙霞容 浦鸿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4-56,53,共4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聚合工艺制备的对苯撑二甲基聚合物可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军工、电子、生物医学工程、控制系统、文物保护、纳米材料和磁性材料等诸多领域。综述了聚对苯(撑)二甲基系列膜的化学气相沉积聚合工艺和原理,介绍了...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聚合工艺制备的对苯撑二甲基聚合物可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军工、电子、生物医学工程、控制系统、文物保护、纳米材料和磁性材料等诸多领域。综述了聚对苯(撑)二甲基系列膜的化学气相沉积聚合工艺和原理,介绍了底物温度和沉积舱压力等主要因素对膜沉积率的影响和膜的一些主要性能,并讨论了典型的Parylene N膜的光氧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撑甲基 化学气相沉积 CVD 光氧降解性能 化学结构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至增膜汤对IVF-ET失败患者不良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志云 高修安 +2 位作者 马文敏 韦德湛 刘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二至增膜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薄”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选取62 例此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 例.治疗组行二至增膜汤治疗3 个周期,对照组休息3 个月经周期,再行IVF-ET 常规方案胚... 目的探讨二至增膜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薄”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选取62 例此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 例.治疗组行二至增膜汤治疗3 个周期,对照组休息3 个月经周期,再行IVF-ET 常规方案胚胎移植.观察前后2 个周期hCG 注射日的子宫内膜血流、子宫动脉血流、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在hCG 注射日的子宫内膜血流及子宫动脉血流指数RI、PI 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至增膜汤能改善子宫内膜血流,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提高临床妊娠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增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子宫内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倾斜壁面下降的蒸发/冷凝降膜二维表面波的线性稳定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叶学民 阎维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29,46,共6页
基于边界层理论和完整的边界条件 ,采用Collocation方法 ,推导出了沿倾斜璧面下降的在蒸发、等温和冷凝状态下普遍适用的二维降膜表面波扰动时域演化方程 ,并分析了不同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 :蒸发不利于稳定 ,冷凝有利于稳定 ,在蒸发... 基于边界层理论和完整的边界条件 ,采用Collocation方法 ,推导出了沿倾斜璧面下降的在蒸发、等温和冷凝状态下普遍适用的二维降膜表面波扰动时域演化方程 ,并分析了不同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 :蒸发不利于稳定 ,冷凝有利于稳定 ,在蒸发状态下 ,热毛细力导致其失稳 ,在冷凝状态下 ,则促进其稳定 ;表面张力有促进流动稳定的作用 ,液膜的稳定性随倾角和雷诺数的增大逐渐减小 ,随Ka数的增大逐渐加强 ;在小雷诺数下 ,液膜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蒸汽压力和热毛细力的变化 ,在高雷诺数下 ,则取决于惯性力 ;流体物性和壁面倾角在整个雷诺数范围内对液膜的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 冷凝 线性稳定性 维降表面波 时域演化方程 壁面倾角 雷诺数 液体薄 边界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生长法制备高分离性能的PHI分子筛膜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文辉 常然然 +1 位作者 刘晓晨 李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93-2498,共6页
通过二次生长法在α-Al_2O_3支撑体表面合成了PHI分子筛膜,考察了晶种合成方式、二次生长合成温度及时间对形成PHI分子筛膜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合成出了PHI分子筛;二次... 通过二次生长法在α-Al_2O_3支撑体表面合成了PHI分子筛膜,考察了晶种合成方式、二次生长合成温度及时间对形成PHI分子筛膜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合成出了PHI分子筛;二次生长法合成出的PHI分子筛膜连续、致密,膜厚约为20μm.利用渗透汽化技术对甲醇、乙醇、异丙醇和叔丁醇等不同分子尺寸的醇/水体系进行分离性能的研究,同时考察原料液中水含量对所制备的PHI分子筛膜的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I分子筛膜对几种醇水体系都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随着水含量的增加,水的渗透通量呈增大趋势,乙醇和甲醇的理想分离因子有所降低,异丙醇和叔丁醇的理想分离因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分子筛:次生长法:渗透汽化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室双极膜电渗析器在低浓度二氧化硫净化工艺中应用的可行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保积庆 张启修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36,共5页
介绍了双极膜电渗析器在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净化中的应用 ,用国产双极膜和阴、阳离子交换膜组成二室双极膜电渗析器 ,考察了双极膜的性能 ,得出在高电流密度 96 .0 9mA/cm2 和 1.2~ 1.7V的膜电压下 ,能获得较高的电流效率 (80 %~ 10 0... 介绍了双极膜电渗析器在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净化中的应用 ,用国产双极膜和阴、阳离子交换膜组成二室双极膜电渗析器 ,考察了双极膜的性能 ,得出在高电流密度 96 .0 9mA/cm2 和 1.2~ 1.7V的膜电压下 ,能获得较高的电流效率 (80 %~ 10 0 % )和较快的转化速率 .提出了国产双极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双极 电渗析器 低浓度氧化硫 净化工艺 应用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环状低聚物的二维有序单分子膜结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贲腾 陈春海 +9 位作者 孙辉 曹晖 于坤千 刘新才 王兴 裘赫 吴忠文 张万金 夏清涛 危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428-1430,共3页
The spreading behavior of new type of chiral and achiral rigid cyclic oligomer on the water 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the surface pressure(π) area( A ) isotherms, with the aim of comparison of new type LB... The spreading behavior of new type of chiral and achiral rigid cyclic oligomer on the water 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the surface pressure(π) area( A ) isotherms, with the aim of comparison of new type LB films of chiral and achiral rigid cyclic oligomers. Molecular resolutio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images of the Langmuir Blodgett(LB) film was observed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ir two dimensional crystals on the basal plane of mica was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 AFM 有机纳米功能材料 刚性环状低聚物 结构 维有序单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刮膜法制备处理石化污水聚偏氟乙烯复合膜
15
作者 杨丽 魏昕 +1 位作者 杨永强 奚振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3-137,共5页
研究了一次刮膜形成偶联层的涂覆液组成与刮膜厚度以及二次刮膜铸膜液的配方与成膜工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制备的膜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首先通过聚合物共混相容性实验筛选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研究了一次刮膜形成偶联层的涂覆液组成与刮膜厚度以及二次刮膜铸膜液的配方与成膜工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制备的膜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首先通过聚合物共混相容性实验筛选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支撑层聚酯无纺布与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之间的偶联层聚合物,确定一次刮膜涂覆液中PMMA的质量分数为12%,刮膜厚度为20μm;然后优化确定了二次刮膜铸膜液配方NMP/PVDF/PMMA/PVP质量比为74/16/4/6。经二次刮膜法制备的聚偏氟乙烯平板复合超滤膜机械强度高,抗反洗能力强,主体材料为PVDF,在0.1 MPa条件下纯水通量稳定在628.1 L/(h·m^2),接触角为53.7°,用于实际石化废水处理运行1个月膜平均产水通量约为68.3 L/(h·m^2),产水浊度基本稳定在0.2~0.6 NTU之间,膜表面污染物较少,抗污染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平板复合 次刮 亲水性 增强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静电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膜分层结构的形成分析
16
作者 王宏 徐阳 +2 位作者 宋明玉 杜泽静 魏取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熔体静电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膜具有明显的分层行为。利用高速摄影观察纺丝过程中PET熔体射流末梢沉积位置的变化,测量各圆形分层薄膜的半径、质量及纤维分布,借助扫描电镜探讨各层纤维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由于沉积纤... 熔体静电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膜具有明显的分层行为。利用高速摄影观察纺丝过程中PET熔体射流末梢沉积位置的变化,测量各圆形分层薄膜的半径、质量及纤维分布,借助扫描电镜探讨各层纤维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由于沉积纤维膜中电荷的积累,PET射流间隔性地在纤维膜中心与边缘往返沉积,在纤维膜间形成具有分离作用的"束缚层"纤维,从而纤维膜形成分层结构;90min所纺纤维膜由内及外可自由分成13层同心圆薄膜,各纤维薄膜层半径线性增加,而质量波动性分段增加,且外层纤维膜表现为"中心薄、边缘厚";各层薄膜内纤维平均直径约为2μm且分布均匀,由内及外各层薄膜纤维平均直径因电势差减小而略有增加,内层薄膜中纤维因面积较小且较厚,散热时间短而形成粘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静电纺 聚对苯甲酸乙酯纤维 束缚层 分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聚(2,5-二甲氧基苯胺)膜的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一婷 何云游 +3 位作者 戴李宗 Rakotoartsoa Tahina Gal Jean-Yves 吴辉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915-1919,共5页
聚 ( 2 ,5 -二甲氧基苯胺 )含有对称的环取代基 ,其电化学活性可与 PAni相比拟 .该聚合物具有三种氧化态 ,即完全还原态 ( L)、半氧化态 ( E)和完全氧化态 ( P) ,在伏安曲线上分别于 0 .1 9和 0 .5 1 V处出现 L/E和 E/P转变峰 .掺杂态... 聚 ( 2 ,5 -二甲氧基苯胺 )含有对称的环取代基 ,其电化学活性可与 PAni相比拟 .该聚合物具有三种氧化态 ,即完全还原态 ( L)、半氧化态 ( E)和完全氧化态 ( P) ,在伏安曲线上分别于 0 .1 9和 0 .5 1 V处出现 L/E和 E/P转变峰 .掺杂态聚合物和本征态聚合物的氧化还原分别经历 L EH P和 LH EH P路径 ,其中 E/P转变峰电位随 p H升高而发生负移 .铂化的聚合物电极对异丙醇的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且随着扫描时间延长 ,氧化电流逐渐提高 ;聚合物与铂微粒相互作用 ,改变铂微粒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 ,使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抗中毒能力 .在 p H=4.7的缓冲溶液中 ,该修饰电极对异丙醇氧化仍具有催化活性 .聚合物在空气中存放太久 ( 3年 )会发生降解 ,从而影响其电化学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 5-甲氧基苯胺) 电化学 电催化性质 氧化还原行为 异丙醇催化氧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静电纺的电场分布对三维自组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膜形貌的影响
18
作者 王宏 杜泽静 +2 位作者 颜奥林 徐阳 魏取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熔体静电纺可自组装三维锥状纤维膜。借助ANSYS软件模拟熔体静电纺反纺工艺不同参数(纺丝电压、接收距离、接收板面积)条件下的电场分布,探讨电场分布对熔体静电纺三维自组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膜几何结构与纤维形貌的影响。... 熔体静电纺可自组装三维锥状纤维膜。借助ANSYS软件模拟熔体静电纺反纺工艺不同参数(纺丝电压、接收距离、接收板面积)条件下的电场分布,探讨电场分布对熔体静电纺三维自组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膜几何结构与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喷嘴-平板结构模型中,提高电压将整体增强空间电场强度,同时电场不均匀性也被放大,所纺三维PET纤维膜尺寸(底面积、厚度、质量)有所增加,纤维膜锥角变小,纤维直径明显下降;接收距离的改变对接收板表面的电场影响显著,随着接收距离的增加,纤维膜尺寸有所减小,当接收距离较小时,纤维膜顶端锥角仅为56°,而纤维直径变化不大;接收板面积的缩小可以改善喷嘴与接收板间及接收板表面电场分布的均匀性,纤维膜尺寸增加,纤维膜锥角逐渐变小,纤维膜表面的镂空现象明显,所纺纤维平均直径稍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静电纺 电场分布 三维自组装 聚对苯甲酸乙酯纤维 几何结构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2B二号保鲜膜剂对苹果的贮藏保鲜效果
19
作者 龙从霞 董恩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4期38-40,共3页
应用京2B二号保鲜膜剂进行了苹果的贮藏保鲜效果试验。通过对果实腐烂率、水分损耗、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实外形和风味的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京2B二号保鲜膜剂保鲜效果优于对照处理(1∶5000倍2,4D),使用浓... 应用京2B二号保鲜膜剂进行了苹果的贮藏保鲜效果试验。通过对果实腐烂率、水分损耗、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实外形和风味的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京2B二号保鲜膜剂保鲜效果优于对照处理(1∶5000倍2,4D),使用浓度在1∶10~1∶30,以1∶20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2B号保鲜 苹果 贮藏保鲜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聚偏二氟乙烯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冬 杨凯棣 +2 位作者 贾彤彤 李旭华 贾顺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7,共10页
选择性透过膜用于油水分离具有能耗低、装置简便、易操作、效率高的特点,其核心在于采用过滤效率高及使用寿命长的膜材.本文采用了高压静电纺丝工艺,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原料,制备一种超疏水、结构可调控的电纺PVDF膜(EPVDF膜).利用... 选择性透过膜用于油水分离具有能耗低、装置简便、易操作、效率高的特点,其核心在于采用过滤效率高及使用寿命长的膜材.本文采用了高压静电纺丝工艺,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原料,制备一种超疏水、结构可调控的电纺PVDF膜(EPVDF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等对EPVDF膜进行了形貌成份的表征,采用水接触角(WCA)对膜材表面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电纺PVDF膜的油水分离效率可达95%以上,对三种油水混合物均可实现30次以上的有效分离,其最大油通量可达到5 300 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EPVDF) 聚偏氟乙烯(PVDF) 静电纺丝 油水分离 油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