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芳香二脒类化合物合成及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廉应江 陈安良 +1 位作者 冯俊涛 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5-48,共4页
以4-氰基苯酚与α,ω-二溴烷烃为原料,合成了15个芳香二脒类化合物A2~A6,B2~B6和C2~C6,其结构均经1H-NMR和MS确定。初步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10mg/L时,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br... 以4-氰基苯酚与α,ω-二溴烷烃为原料,合成了15个芳香二脒类化合物A2~A6,B2~B6和C2~C6,其结构均经1H-NMR和MS确定。初步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10mg/L时,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sicae)和苹果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等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特别是对番茄灰霉病菌,在10mg/L质量浓度下有8个化合物对其抑制率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烷 芳香二脒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小沟结合二脒:水分子的识别作用
2
作者 马国正 求亚芳 +1 位作者 南俊民 肖信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17-1921,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DB921-DNA复合物,通过7ns的模拟研究表明:DB921一端的氨基氮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形成氢键,同时,水分子又与DNA的5位A碱基的氮原子形成一个氢键.水分子在DB921与DNA小沟结合中起了桥连的作用,使得直线型的芳香二脒化合...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DB921-DNA复合物,通过7ns的模拟研究表明:DB921一端的氨基氮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形成氢键,同时,水分子又与DNA的5位A碱基的氮原子形成一个氢键.水分子在DB921与DNA小沟结合中起了桥连的作用,使得直线型的芳香二脒化合物DB921通过水桥与DNA小沟结合,水分子诱导DB921分子与DNA的小沟域构型相适应,与DNA小沟域的AATTC碱基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了DB921与双螺旋DNA相互作用的结构及复合物的动态变化情况,指出水分子在DNA小沟结合二脒化合物中的识别作用,为设计出更高生物活性的DNA小沟结合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沟结合 二脒 水分子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脒那秦在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中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
作者 周康 殷音 +1 位作者 彭毅 杨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40,共7页
目的探究二脒那秦(DIZE)对肺动脉高压(PAH)模型大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左肺叶切除联合野百合碱(MCT)腹壁皮下注射建立PAH大鼠模型,10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IZE对照组(B组)、PAH模型组(C组)、DIZE处理... 目的探究二脒那秦(DIZE)对肺动脉高压(PAH)模型大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左肺叶切除联合野百合碱(MCT)腹壁皮下注射建立PAH大鼠模型,10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IZE对照组(B组)、PAH模型组(C组)、DIZE处理PAH模型组(D组)和(DIZE+C-16)处理PAH模型组(E组),利用活性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血清IL-6及IL-8水平,并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 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计算中膜厚度与肺动脉外径的比例(WT)、内膜增生评分,并通过弹力纤维染色分析肺血管病变。结果 RVHI、ACE2酶活性、WT及内膜增生评分比较:与A组比较,C组、D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个组在各个指标整体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脒那秦可以提高ACE2酶活性,并有效降低m PAP、RVHI和WT,同时减轻肺动脉中膜肥厚,并抑制肺小动脉内膜增生。该研究结论为二脒那秦治疗人类PAH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脒那秦 野百合碱 肺动脉高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喃二脒抗寄生虫衍生物的3D_QSAR研究
4
作者 马国正 罗东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63,共4页
应用分子场分析法(MFA)对一系列呋喃二脒类抗寄生虫衍生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模,得到了一个良好的统计模型,r2=0.963,r2cv=0.940.利用该模型对随机选取的4个化合物组成的测试集进行了预测,外在预测的r2pred... 应用分子场分析法(MFA)对一系列呋喃二脒类抗寄生虫衍生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模,得到了一个良好的统计模型,r2=0.963,r2cv=0.940.利用该模型对随机选取的4个化合物组成的测试集进行了预测,外在预测的r2pred值达到0.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呋喃二脒 分子场分析法 偏最小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脒那秦激活ACE2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线粒体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亚峰 朱斌 +1 位作者 马畅 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95-3904,共10页
旨在通过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研究二脒那秦(DIZE)激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9只大鼠饲喂普通饲料作为对照... 旨在通过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研究二脒那秦(DIZE)激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9只大鼠饲喂普通饲料作为对照组(CON组),其余大鼠饲喂高脂饲料进行造模,4周后,随机各取1只进行处理,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成功建立NAFLD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组)和二脒那秦组(DIZE组)(每组8只),MOD组继续饲喂高脂饲料同时灌胃3 mL·d^(-1)生理盐水,DIZE组饲喂高脂饲料并灌胃15 mg·(kg·d)^(-1)DIZE,CON组继续饲喂普通饲料并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试验至第10周,采集大鼠血清和肝组织样品进行试验:1)检测血清中TG、TC含量;2)ELISA法测定肝组织中AngⅡ和Ang1-7含量;3)Western blot法检测ACE2,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OPA1),分裂蛋白(Fis1、Drp1)及解偶联蛋白1(UCP1)的蛋白表达水平;4)RT-qPCR法检测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大鼠HE染色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沉积,成功建立NAFLD模型;2)与CON组相比,MOD组大鼠血清中的TG、TC含量显著升高(P<0.05),DIZE组则较MOD组显著降低(P<0.05);3)与CON组相比,MOD组ACE2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AngⅡ/Ang1-7比值显著升高(P<0.05),DIZE组则较MOD组ACE2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AngⅡ/Ang1-7比值极显著降低(P<0.01);4)与CON组相比,MOD组线粒体融合、分裂及UCP1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DIZE组则较MOD组极显著升高(P<0.01);5)与CON组相比,MOD组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和Ⅲ基因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DIZE组则较MOD组极显著或显著上调(P<0.01或P<0.05)。综上表明,DIZE能够激活ACE2继而缓解由高脂饮食引起的对线粒体生物发生、融合、分裂以及呼吸链相关指标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NAFLD的效果。本研究为DIZE治疗NAFLD提供新思路,DIZE作为老药新用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脒那秦(DIZE)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 线粒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脒那秦内源性激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对细胞脂质沉积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曹西月 付亚丽 +2 位作者 谢娜娜 张亚峰 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29-2738,共10页
旨在通过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转分化为3T3-L1脂肪细胞,探讨二脒那秦(DIZE)内源性激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 2)对细胞脂质沉积的抑制效应及机制。对3T3-L1前脂肪细胞转分化,将分化成功的3T3-L1脂肪细胞分为对照组、DIZE组(12.5、25μmo... 旨在通过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转分化为3T3-L1脂肪细胞,探讨二脒那秦(DIZE)内源性激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 2)对细胞脂质沉积的抑制效应及机制。对3T3-L1前脂肪细胞转分化,将分化成功的3T3-L1脂肪细胞分为对照组、DIZE组(12.5、25μmol·L^(-1)处理),siACE2组和siACE2+DIZE组(siACE2干扰后+25μmol·L^(-1)DIZE),作用48h,取上清和细胞进行试验:1)测定细胞上清中三酰甘油和葡萄糖含量;2)油红O染色细胞,并进行定量分析;3)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ACE2和脂肪酸合成关键酶或因子FAS、ACC和SREBP-1c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与氧化分解关键酶C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成功诱导得到了3T3-L1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诱导至第14天,有95%以上细胞内出现脂滴;2)确定了DIZE作用浓度为12.5和25μmol·L^(-1),处理时间为48h,并用该药物浓度及时间处理3T3-L1脂肪细胞,细胞上清中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降低(P<0.05),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25μmol·L^(-1)DIZE处理组细胞脂滴减少,siACE2组无显著变化,siACE2+DIZE组脂滴蓄积介于对照组和DIZE组之间;25μmol·L^(-1)DIZE组ACE2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iACE2组显著下调(P<0.05),siACE2+DIZE组较siACE2组无明显变化;3)与对照组相比25μmol·L^(-1)DIZE组细胞中FAS、ACC和SREBP-1c蛋白表达下调,siACE2组和siACE2+DIZE组则表达均上调;4)与对照组相比,25μmol·L^(-1)DIZE组GLUT4和C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siACE2组和siACE2+DIZE组则均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DIZE处理通过介导脂肪细胞ACE2的内源性激活改善了脂肪细胞的脂肪沉积。其机理:一方面抑制脂质合成;另一方面促进葡萄糖摄取和氧化代谢,两方面协同减少了脂肪沉积。结果提示,ACE2或DIZE可作为防控脂肪沉积发生和发展的潜在靶点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脒那秦(DIZE)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脂质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脒那秦通过内源性激活ACE2抑制AngⅡ-TGF-β1通路缓解小鼠肺纤维化
7
作者 曹西月 纪晓霞 +3 位作者 张崇昊 张亚峰 陈雨涛 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1-2640,共10页
本试验通过博来霉素诱导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损伤模型,探究二脒那秦(diminazene aceturate,DIZE)内源性激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对小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缓解作用。将24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 本试验通过博来霉素诱导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损伤模型,探究二脒那秦(diminazene aceturate,DIZE)内源性激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对小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缓解作用。将24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MOD组)和二脒那秦处理组(DIZE组)。除CON组外,其余2组小鼠一次性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5 mg·kg^(-1))建立肺纤维化损伤模型。造模1 d后,DIZE组小鼠给予DIZE[15 mg·(kg·d)^(-1)]灌胃处理,CON组和MOD组小鼠同等剂量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8 d,采血后,处死所有小鼠,取肺组织,进行如下试验:(1)肺组织称重,计算小鼠肺系数;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病理组织学变化;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2)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AngⅡ和Ang 1-7含量;(3)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纤维化相关因子基因和蛋白等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MOD组小鼠肺系数及羟脯氨酸含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变化,主要表现肺泡塌陷,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充血、增厚,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经DIZE处理后肺系数及羟脯氨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2)与CON组相比,MOD组小鼠肺组织中ACE2蛋白表达下调,血清中AngⅡ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Ang 1-7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DIZE处理逆转了以上变化;(3)与CON组相比,MOD组小鼠肺组织中Col1a1和Col3a1基因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α-SMA及TGF-β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极显著上调(P<0.01),上皮细胞的特征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与MOD组相比,DIZE组缓解了以上变化。一次性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28 d后可成功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损伤,高水平的AngⅡ可能协同TGF-β1参与了小鼠的肺纤维化;DIZE可能通过内源性激活ACE2,降低AngⅡ的高水平,对小鼠的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二脒那秦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ngⅡ-TGF-β1通路 肺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脒基脲二硝酰胺盐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愆 王伯周 +2 位作者 张志忠 朱春华 廉鹏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9-31,共3页
以盐酸脒基脲为原料,通过水解、复分解反应,合成了N-脒基脲二硝酰胺盐(GUDN),总收率可达79%。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鉴定了其结构;测试了GUDN的密度、摩擦感度和撞击感度,并与ADN的性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GUDN不吸潮... 以盐酸脒基脲为原料,通过水解、复分解反应,合成了N-脒基脲二硝酰胺盐(GUDN),总收率可达79%。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鉴定了其结构;测试了GUDN的密度、摩擦感度和撞击感度,并与ADN的性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GUDN不吸潮,热稳定性好,感度低,相容性较好,能与RDX,HM X等火炸药常用组分相容。应用试验表明,GUDN可用于改性双基推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N-基脲硝酰胺盐(GUDN)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的合成新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志勇 程原 +1 位作者 李蕾 张巧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90-1794,共5页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原料,通过碱催化法合成了一种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讨论了偶氮二异丁腈甲醇溶液的浓度、甲醇钠用量、氯化铵用量、第一和第二反应时间对终产物产率的影响。研究了其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并通过红外光...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原料,通过碱催化法合成了一种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讨论了偶氮二异丁腈甲醇溶液的浓度、甲醇钠用量、氯化铵用量、第一和第二反应时间对终产物产率的影响。研究了其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并通过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将此引发剂用于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制得了聚乙酸乙烯酯,并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乙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分解反应级数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测定其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a为67.39kJ/mol,制得的聚乙酸乙烯酯聚合度为4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催化 偶氮异丁盐酸盐 热分解动力学 聚乙酸乙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甲基丙烯酰胺接枝真丝纤维的反应性及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青 沈一峰 +1 位作者 王景景 杨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8-812,共5页
对真丝织物接枝增重是改善其抗皱性和耐水洗性能的方法之一。采用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将单体甲基丙烯酰胺(MAA)接枝到真丝纤维上,研究接枝的反应性及工艺因素对真丝织物接枝增重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引发剂AIBA... 对真丝织物接枝增重是改善其抗皱性和耐水洗性能的方法之一。采用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将单体甲基丙烯酰胺(MAA)接枝到真丝纤维上,研究接枝的反应性及工艺因素对真丝织物接枝增重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引发剂AIBA引发单体MAA接枝真丝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是:MAA浓度0.31 mol/L,AIBA浓度2.95 mmol/L,浴比1∶30,反应液pH 9,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 min。当单体MAA和引发剂AIBA的浓度分别为0.31 mol/L、2.95 mmol/L时,真丝纤维的活性基团与单体、引发剂之间的反应性(表观反应速率)Rg=K[MAA]1.58[AIBA]0.21,由此得出单体MAA在水相中接枝真丝纤维的表观活化能为148.46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丝纤维 接枝增重 偶氮异丁盐酸盐 甲基丙烯酰胺 工艺条件 表现反应速率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氧化硫脲制备二硫甲脒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小玲 周鸿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8-60,共3页
本文提出了用硫脲电化学制备二硫甲脒的新方法.采用具有隔膜的夹套H型三电极体系的电解池,工作电极为筒型铂网,辅助电级为铂片,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阳极区是含硫脲的稀硫酸溶液,辅助电极区只是稀硫酸,控制温度10℃,工作... 本文提出了用硫脲电化学制备二硫甲脒的新方法.采用具有隔膜的夹套H型三电极体系的电解池,工作电极为筒型铂网,辅助电级为铂片,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阳极区是含硫脲的稀硫酸溶液,辅助电极区只是稀硫酸,控制温度10℃,工作电极电位控制在+0.3V(vs.S.C.E.)电解制备了二硫甲脒.反应时间为7h;产率36.0%,电流效率22.6%,研究表明工作电极电位0.3V时,硫脲开始缓慢电氧化,随即生成二硫甲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 硫甲 电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感高能材料N-脒基脲二硝酰胺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雷永鹏 阳世清 +1 位作者 徐松林 张彤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9-293,共5页
概述了新型钝感高能材料N-脒基脲二硝酰胺盐(GUDN,亦称FOX-12)的理化性能和爆轰性能,并讨论了其相关应用。GUDN能量较高(接近RDX)、感度低(接近TATB)、热稳定性好、相容性好,适用于推进剂、气体发生剂和钝感炸药。
关键词 有机化学 N-基脲硝酰胺盐 性能 推进剂 气体发生剂 钝感炸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甲脒盐酸盐的合成及热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新红 顾荷霞 彭秉成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8期580-582,590,共4页
以双氧水氧化硫脲与盐酸反应,制备了二硫甲脒盐酸盐,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在温度为3℃,酸度为4mol/L时,产率最高达61.93%;用IR,UV表征了产物。测定了产物的燃烧热为3181.75kJ/mol,解释了反应过程中的强放热现象。二硫甲脒盐酸盐... 以双氧水氧化硫脲与盐酸反应,制备了二硫甲脒盐酸盐,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在温度为3℃,酸度为4mol/L时,产率最高达61.93%;用IR,UV表征了产物。测定了产物的燃烧热为3181.75kJ/mol,解释了反应过程中的强放热现象。二硫甲脒盐酸盐的TG-DTA-DTG曲线说明,产物首先发生了两次一级分解反应,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5.71kJ/mol和36.12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甲盐酸盐 合成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脒基脲二硝酰胺盐(FOX-12)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通辉 何金选 张海林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6-37,共2页
以二硝酰胺铵(ADN)和双氰胺为原材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备出新型有机二硝酰胺盐-N 脒基脲二硝酰胺盐(FOX 12),并鉴定了其结构,测定了其熔点、感度、吸湿性等性能。
关键词 N-基脲硝酰胺盐 含能材料 FOX-12 合成 吸湿性 结构 硝酰胺盐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取代吡唑基-N′,N′-二取代甲脒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卫强 任军 +3 位作者 付煜 肖静波 杨淑珍 金桂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21,共7页
采用原甲酸三乙酯法合成了 2 9个吡唑脒类化合物 ,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以及元素分析确认。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
关键词 吡唑 类化合物 合成 生物活性 农药 N-取代吡唑基-N′ N′-聚代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脒基脲二硝酰胺放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行为(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红旭 张海 +6 位作者 赵凤起 胡荣祖 马海霞 徐抗震 仪建华 徐司雨 高茵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3-458,共6页
用DSC和微热量仪研究了N-脒基脲二硝酰胺(GUDN)的放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行为和比热容,计算得到程序升温下GUDN主放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自加速分解温度(TSADT)、绝热条件下达到最大分解反应速率的时间(tTMRad)和... 用DSC和微热量仪研究了N-脒基脲二硝酰胺(GUDN)的放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行为和比热容,计算得到程序升温下GUDN主放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自加速分解温度(TSADT)、绝热条件下达到最大分解反应速率的时间(tTMRad)和至爆时间(tTIad).结果表明,在非等温DSC条件下,GUDN的热分解过程可用经验级数自催化动力学方程dα/dt=1018.49exp(-195500/RT)(1-α)0.81+1018.00exp(-177000/RT)α1.29(1-α)0.71描述.热分解转热爆炸的临界温升速率为0.1236K·h-1.所得的TSADT、tTMRad和tTIad值分别为473.95K、2.24s和3.51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基脲硝酰胺 自催化分解 动力学参数 临界温升速率 热爆炸 非等温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二异丁基盐酸脒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无皂乳液聚合 被引量:6
17
作者 麻明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1-873,共3页
采用偶氮二异丁基盐酸脒(AMPMDHC)为引发剂,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单分散性PMMA微球,合成粒径为500nm的单分散PMMA微球的聚合条件是:MMA/H2O=20∶100(ml),温度为70℃,AMPMDHC用量为0.06g,反应时间为1.5h。实验结果表明:(1)引发剂用量越... 采用偶氮二异丁基盐酸脒(AMPMDHC)为引发剂,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单分散性PMMA微球,合成粒径为500nm的单分散PMMA微球的聚合条件是:MMA/H2O=20∶100(ml),温度为70℃,AMPMDHC用量为0.06g,反应时间为1.5h。实验结果表明:(1)引发剂用量越多,PMMA微球粒径越小,但对微球粒径分布影响较小;(2)反应温度升高,微球粒径增大,单分散性降低;(3)微球的粒径随着水的用量增大而降低,当MMA/H2O小于1/6时,微球粒径趋于18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偶氮异丁基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脒基脲二硝酰胺盐晶体形貌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宁 周诚 +2 位作者 舒远杰 王伯周 王文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31-2237,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正侧(NVT)系综下研究了N-脒基脲二硝酰胺盐(FOX-12)在溶剂中的晶体形貌.通过构建溶剂分子层-晶面的界面吸附模型模拟其动力学平衡构型,计算溶剂与晶体表面间的结合能,进而对真空附着能进行修正并获得溶剂条件下的...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正侧(NVT)系综下研究了N-脒基脲二硝酰胺盐(FOX-12)在溶剂中的晶体形貌.通过构建溶剂分子层-晶面的界面吸附模型模拟其动力学平衡构型,计算溶剂与晶体表面间的结合能,进而对真空附着能进行修正并获得溶剂条件下的晶貌.使用自然冷却法在水和水/甲醇中培养FOX-12晶体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真空条件下决定FOX-12晶貌的6个重要晶面为(110),(200),(201),(011),(002)和(111);FOX-12在水溶液条件下的主要晶面为(110)和(011),在水/甲醇溶液条件下的主要晶面为(200)和(011),预测的晶体形貌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对水分子和FOX-12的(110)面间的径向分布函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水分子和晶面间的分子间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基脲硝酰胺盐 晶体形貌 分子动力学模拟 修正附着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双(二硝甲基)-1,2,4-三唑的双脒基脲盐的合成与性能(英文)
19
作者 霍欢 翟连杰 +3 位作者 郭涛 毕福强 王子俊 王伯周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1-804,共4页
以3-偕二硝甲基-5-乙酸乙酯基-5,5-二硝基-1H-1,2,4-三唑为原料,通过硝化、水解和离子交换反应设计并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3,5-双(二硝甲基)-1,2,4-三唑的双脒基脲盐(DMDNMT);采用红外光谱、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等对中间... 以3-偕二硝甲基-5-乙酸乙酯基-5,5-二硝基-1H-1,2,4-三唑为原料,通过硝化、水解和离子交换反应设计并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3,5-双(二硝甲基)-1,2,4-三唑的双脒基脲盐(DMDNMT);采用红外光谱、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等对中间体及最终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DMDNMT的密度和生成焓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利用EXPLO5 6.04软件对DMDNMT的爆轰性能进行了计算,其密度为1.81 g·cm^-3,爆速为8624.8 m·s^-1,爆压为29.2 GPa;利用DSC和TG-DTG验证了DMDNMT的热稳定性,DMDNMT的分解点为17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双(硝甲基)-1 2 4-三唑的双基脲盐(DMDNMT)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附性聚多巴胺@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向荣 郭清泉 +1 位作者 汤仲标 赵海山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18,共9页
为提高去屑剂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HD)在湿润环境下的黏附性能,以W_(1)/O/W_(2)双重乳液为模板,合成具有黏附性的聚多巴胺@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微胶囊(PDA@HD微胶囊),并对其形貌结构、载药性能、缓释性能、黏附性能及斑马鱼胚胎急性... 为提高去屑剂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HD)在湿润环境下的黏附性能,以W_(1)/O/W_(2)双重乳液为模板,合成具有黏附性的聚多巴胺@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微胶囊(PDA@HD微胶囊),并对其形貌结构、载药性能、缓释性能、黏附性能及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DA@HD微胶囊外观呈球状,有明显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353 nm;通过提高双重乳液W_(1)相中HD的质量浓度,可以显著提升PDA@HD微胶囊中HD的搭载率,当HD质量浓度为18 mg/mL,其搭载率为17.1%;HD在PDA@HD微胶囊中的释放表现出明显的pH依赖性,偏酸性环境更有利于HD的释放;PDA@HD微胶囊的黏附力提高明显,其平均黏附力(8.42 nN)约为HD(2.89 nN)的3倍;PDA@HD微胶囊的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有所降低,当PDA@HD微胶囊内的HD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斑马鱼胚胎发育至96 hpf仍无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磺酸盐 聚多巴胺 微胶囊 黏附性能 去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