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基因促进滞育态七星瓢虫的脂质积累
1
作者 陈俊杰 韩舜达 +4 位作者 董文静 郭鹏辉 刘晓晓 刘照涵 张礼生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2,130,共11页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是一种典型的优良捕食性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领域。该昆虫以滞育态成虫越冬,滞育态雌虫腹部脂质大量积累,存活时间显著延长。脂质积累是昆虫进入滞育状态的主要生理特征之一,积累的脂质...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是一种典型的优良捕食性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领域。该昆虫以滞育态成虫越冬,滞育态雌虫腹部脂质大量积累,存活时间显著延长。脂质积累是昆虫进入滞育状态的主要生理特征之一,积累的脂质为昆虫种群在滞育期和滞育解除后的基本代谢活动提供营养和能量,以应对能量物质匮乏的不利环境,从而确保其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本试验的前期研究发现,滞育态七星瓢虫腹部积累的脂质主要是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O-acyltransferase,DGAT)是TAG合成最后一步的催化酶,也是唯一限速酶。然而,人们对昆虫中的DGAT知之甚少。本研究从七星瓢虫基因组中筛选到了一个注释为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DGAT1)的基因序列。以七星瓢虫为研究对象克隆了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基因(CsDGAT1)的ORF阅读框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分析了该基因在滞育诱导雌虫和非滞育雌虫中的表达特征;利用RNAi技术干扰CsDGAT1基因,测量了干扰后雌虫体内TAG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七星瓢虫CsDGAT1蛋白与异色瓢虫的CsDGAT1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并且含有8个保守的活性组氨酸位点。在非滞育条件下,CsDGAT1基因在雌虫脂肪体和卵巢中表达量较高;在滞育诱导条件下,CsDGAT1在雌虫脂肪体和中肠中表达量较高。与非滞育条件下的雌虫相比,CsDGAT1基因在滞育诱导的雌虫的脂肪体和中肠中表达量显著增加。RNA干扰CsDGAT1基因后,雌虫体内TAG含量显著降低,脂肪积累减少。本研究发现CsDGAT1基因在滞育态七星瓢虫的脂质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探究七星瓢虫滞育的脂肪积累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为开发诱导天敌昆虫滞育等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对推进天敌昆虫在生物防治中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甘油酰基转移1 质积累 滞育 表达特征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PfDGAT1)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雅莉 任文燕 +4 位作者 郝月茹 安茜 段露露 李润植 王计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701-705,共5页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TAG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以晋紫苏1号为材料,采用电子克隆技术获得DGAT1基因(PfDGAT1,AF298815.1),并对PfDGAT1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PfDGAT1基因序列全长为1 964 bp,开放阅读框...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TAG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以晋紫苏1号为材料,采用电子克隆技术获得DGAT1基因(PfDGAT1,AF298815.1),并对PfDGAT1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PfDGAT1基因序列全长为1 964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605 bp,共编码534个氨基酸残基;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紫苏Pf DGAT1蛋白与芝麻、油橄榄的DGAT1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和8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fDGAT1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PfDGAT1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种子中表达量最高,且随种子发育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开花后20 d表达量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甘油酰基转移(dgat)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袁峥嵘 柳小春 +1 位作者 马海明 丁朝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9-294,共6页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Acyl CoA: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 2,DGAT2)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酶,其主要机制是使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辅酶A以共价健结合形成三酰甘油。编码该酶的基因有DGAT2和DGAT1。文章综述了DGAT2基因的...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Acyl CoA: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 2,DGAT2)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酶,其主要机制是使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辅酶A以共价健结合形成三酰甘油。编码该酶的基因有DGAT2和DGAT1。文章综述了DGAT2基因的发现、定位、结构、生物学效应及其遗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酰基转移2(dgat2)基因 甘油酰基转移1(dgat1)基因 甘油(TAG) 肪活性物质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BnPDAT1)表达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谭太龙 冯韬 +3 位作者 罗海燕 彭烨 刘睿洋 官春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8,共7页
为探究甘蓝型油菜中BnaPDAT1基因表达特性与油脂合成之间的关系。选用2个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的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855(49. 72%)和868(35. 06%),以qRT-PCR方法检测BnaPDAT1各拷贝在两品系油菜中的表达规律,同时以薄层层析(TLC)和气相色谱... 为探究甘蓝型油菜中BnaPDAT1基因表达特性与油脂合成之间的关系。选用2个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的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855(49. 72%)和868(35. 06%),以qRT-PCR方法检测BnaPDAT1各拷贝在两品系油菜中的表达规律,同时以薄层层析(TLC)和气相色谱(GC)检测两品系油菜中TAG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授粉后种子中BnaPDAT1基因及其3个拷贝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叶片中均有BnaPDAT1表达,三拷贝表达存在差异,但表现整体调控的特点。两品系油菜叶(Bna A10. PDAT1除外)和授粉后20 d的种子中BnaPDAT1及其3个拷贝表达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其余各时期两品系间表达差异规律不明显,BnaPDAT1在高含油量品系855中授粉后20 d表达量为全生育期最高值(11. 100 9),是868的5. 07倍;叶中表达量8. 858 6,为868的7. 34倍,表达特性与Bna C09. PDAT1相似。两品系油菜种子TAG含量变化均呈S型,授粉20 d后油脂合成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授粉后35 d进入缓慢增长期;授粉后30 d以前TAG含量品系间差异不大,授粉后35 d开始出现差异,授粉后40 d差异进一步扩大并趋于稳定。BnaPDAT1基因表达和种子TAG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但高含油品系中BnaPDAT1基因表达值明显高于低含油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甘油酰基转移(BnaPDAT1) 基因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牛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基因外显子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进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贤慧 常玲玲 +6 位作者 吴正常 李蕊 朱怡慧 毛永江 倪海球 郭娉婷 杨章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17,共4页
为了检测荷斯坦牛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DGAT1)基因外显子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预测分析碱基突变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物种间DGAT1的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PCR-SSCP综合测序... 为了检测荷斯坦牛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DGAT1)基因外显子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预测分析碱基突变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物种间DGAT1的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PCR-SSCP综合测序方法检测DGAT1基因外显子8的SNPs位点,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DGAT1蛋白的基本性质和结构功能,并分析不同物种间DGAT1氨基酸同源性及构建其进化树。PCR-SSCP分析结果显示,DGAT1基因外显子8存在1个双突变位点,即M694和M695;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该双突变不影响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但能引起蛋白质功能域组成发生改变;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荷斯坦牛DGAT1氨基酸序列与绵羊同源性最高(99.1%),与黑猩猩同源性最低(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牛 酰基甘油酰基转移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油量花生品种中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潘丽娟 许静 +6 位作者 王秀贞 姜骁 陈娜 王通 殷祥贞 杨伟强 迟晓元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在植物油脂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低油低油酸品种花育17号、高油高油酸品种花育910和高油低油酸品种花育918为试材,分析了不同含油量花生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中AhDGAT...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在植物油脂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低油低油酸品种花育17号、高油高油酸品种花育910和高油低油酸品种花育918为试材,分析了不同含油量花生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中AhDGAT1-1、AhDGAT1-2和AhDGAT3-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hDGAT1-1基因表达峰值出现在低油低油酸品种和高油高油酸品种的荚果发育初期(下针后30天),而在高油低油酸品种中则出现在荚果发育中期(下针后40天);AhDGAT1-2基因的表达峰值出现在低油低油酸品种的荚果发育初期、高油高油酸品种和高油低油酸品种的籽仁油脂积累快速期;AhDGAT3-3基因在3个花生品种中的表达峰值均出现在荚果发育的中后期。推测AhDGAT1-1、AhDGAT1-2和AhDGAT3-3基因表达量的增加有利于花生油脂的合成与积累,但其起作用的时期存在种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花生高油、高油酸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甘油酰基转移(dgat)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含油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芜猪DGAT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源 姜运良 +2 位作者 武英 魏述东 杨晓慧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4-218,共5页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是催化酰基化的辅酶A和二酰基甘油合成甘油三脂的关键限速酶。莱芜猪具有较强的脂肪沉积能力,可能与DGAT1基因的活性有关。本研究对莱芜猪DGAT1的外显子6-8共476 bp的序列...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是催化酰基化的辅酶A和二酰基甘油合成甘油三脂的关键限速酶。莱芜猪具有较强的脂肪沉积能力,可能与DGAT1基因的活性有关。本研究对莱芜猪DGAT1的外显子6-8共476 bp的序列进行了克隆、测序(GenBank登录号:DQ289596)和多态性分析,分别在外显子6的第27 bp位点和外显子8的第56 bp位点检测到单核苷酸多态(SNP),均属于沉默突变。克隆了莱芜猪5′调控区737 bp的序列,在-241 bp(相对于起始密码子ATG)发现单个碱基的插入,该多态性位点与莱芜猪脂肪沉积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酰基甘油酰基转移1基因(dgat1)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DGAT1基因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邝良德 任永军 +9 位作者 谢晓红 雷岷 李丛艳 郑洁 郭志强 张翔宇 张翠霞 杨超 李勤 陈天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1-44,共4页
采用RT-PCR技术克隆家兔DGAT1部分基因片段,并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其在齐兴肉兔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研究结果获得了DGAT1基因960 bp的编码序列,共编码320个氨基酸。通过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家兔DGAT1基因与其他物种... 采用RT-PCR技术克隆家兔DGAT1部分基因片段,并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其在齐兴肉兔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研究结果获得了DGAT1基因960 bp的编码序列,共编码320个氨基酸。通过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家兔DGAT1基因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在81.7%~89.2%之间;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家兔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牛的最远。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DGAT1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盲肠、淋巴结、背最长肌、皮下脂肪等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皮下脂肪中表达量最高,肺脏组织中表达量最低。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GAT1基因在家兔脂肪代谢中的生理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酰基甘油酰基1(dgat1) 半定量RT-PCR 组织表达 基因序列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AT-1基因K232A突变位点对甘肃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彦男 贺鹏迦 +5 位作者 马永生 董艳娇 朱静 雷赵民 刘哲 吴建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5-840,共6页
为探索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基因多态性与奶牛泌乳性状的相关性,以232头甘肃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为实验材料,利用PCR-SSCP技术并结合测序研究DGAT-1基因K232A位点遗传多态性,采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DGAT-1基因K232A突变位点对305 d产... 为探索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基因多态性与奶牛泌乳性状的相关性,以232头甘肃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为实验材料,利用PCR-SSCP技术并结合测序研究DGAT-1基因K232A位点遗传多态性,采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DGAT-1基因K232A突变位点对305 d产奶量、305 d乳脂量和305 d乳蛋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GAT-1基因K232A位点共存在KK、KA和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086、0.3750和0.1164,等位基因K和A的频率分别为0.6961和0.303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36,实验群体在这一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该位点突变对305 d产奶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305 d乳脂量和305 d乳蛋白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AA和KA型305 d产奶量极显著高于KK型(P<0.01),KK型乳脂量显著高于AA和KA型(P<0.05),AA型乳蛋白量显著高于KK型(P<0.05);A等位基因是提高产奶量和乳蛋白量的优势基因,而K等位基因是高乳脂量的优势基因。DGAT-1基因K232A位点突变对甘肃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其泌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牛 甘油酰基转移(dgat-1)基因 K232A 泌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油料作物油莎豆CeDGAT1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宇 陈莹 +4 位作者 孙岩 王晓清 高慧玲 薛金爱 李润植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831-835,841,共6页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是催化三酰甘油酯(TAG)合成最后一步反应的限速酶,对油料作物种子油脂合成和积累极为重要。油莎豆地下块茎能积累30%的油脂,其块茎油脂生物合成机制还未解析。分析油莎豆块茎转录组数据,结果发现一条编码DGAT...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是催化三酰甘油酯(TAG)合成最后一步反应的限速酶,对油料作物种子油脂合成和积累极为重要。油莎豆地下块茎能积累30%的油脂,其块茎油脂生物合成机制还未解析。分析油莎豆块茎转录组数据,结果发现一条编码DGAT1的cDNA序列(CeDGAT1),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解析了CeDGAT1酶蛋白的理化性质、高级结构及系统发育等特征,通过qRT-PCR检测CeDGAT1的时空表达谱。结果显示,CeDGAT1编码的蛋白长度为50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9.08,属于MBOAT蛋白超家族,是一个疏水性蛋白,含有8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由α-螺旋(46.06%)、无规则卷曲(35.43%)、延伸链(12.40%)和β-折叠(6.10%)组成;油莎豆CeDGAT1蛋白与模式植物拟南芥AtDGAT1的亲缘关系较远,而与禾本科的单子叶植物高粱和野生水稻的DGAT1同源性较高;CeDGAT1主要在发育块茎中高表达,在块茎播种后90 d时达峰值,表明CeDGAT1在油莎豆块茎油脂合成积累中行使重要功能。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解析块茎等营养器官油脂生物合成机制及油莎豆油脂产量和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富油块茎 合成 甘油酰基转移1(dgat1)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河牛DGAT1基因K232A位点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振峰 刘莉莉 +7 位作者 赵国丽 秦春华 杨艳 俞英 吴宏军 刘爱荣 史远刚 王雅春 《中国奶牛》 2014年第3期13-16,共4页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基因K232A位点是一个与奶牛产奶性能有关的重要位点。本研究通过对三河牛K232A位点检测发现,该位点在三河牛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说明没有经过选择。KK基因型个体具有最低的体细胞评分和最高的乳脂率...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基因K232A位点是一个与奶牛产奶性能有关的重要位点。本研究通过对三河牛K232A位点检测发现,该位点在三河牛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说明没有经过选择。KK基因型个体具有最低的体细胞评分和最高的乳脂率;KA基因型个体具有最高的产奶量和乳脂量;AA基因型个体具有最高的乳蛋白量。K等位基因有利于提高乳脂率和乳脂量,同时降低体细胞评分。在三河牛群体中,K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23,利用K位点来提高乳脂率和乳脂量以及降低体细胞评分,存在很大的选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河牛 甘油酰基转移基因(dgat1) K232A 产奶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DGAT1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海霞 托乎提.阿及德 +3 位作者 田可川 玉山江 师培森 热西旦 《草食家畜》 2009年第3期7-11,共5页
酰基辅酶A: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acyl CoA: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酶,其主要机制是使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形成三酰甘油。该酶在泌乳、小肠脂肪吸收、脂蛋白组装和脂肪形成中发挥着重... 酰基辅酶A: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acyl CoA: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酶,其主要机制是使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形成三酰甘油。该酶在泌乳、小肠脂肪吸收、脂蛋白组装和脂肪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文综述了DGAT1基因的克隆、定位、生物学功能及其遗传多态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酰基转移1(dgatl)基因 生物学功能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随子ElDGAT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超超 葛丽萍 +1 位作者 任国鹏 李润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3-960,共8页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是植物三酰甘油(TAG)合成最后一步反应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属于酰基转移酶超家族。为探究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L.)中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对于调控种子油脂合成的作...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是植物三酰甘油(TAG)合成最后一步反应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属于酰基转移酶超家族。为探究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L.)中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对于调控种子油脂合成的作用机理,依据续随子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技术分离和鉴定出一个DGAT1基因(命名为ElDGAT1),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分析,通过qPCR技术研究ElDGAT1基因在续随子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从续随子中克隆获得ElDGAT1基因的cDNA序列,编码区长为1530bp,共编码509个氨基酸;预测ElDGAT1蛋白定位于内质网上,且为疏水性膜结合蛋白;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编码的蛋白含有9个典型的跨膜螺旋区。基于DGAT1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续随子与乌桕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橡胶树和木薯的同源性次之。qPCR检测结果发现,ElDGAT1基因在续随子根中表达量最低,种子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花后15d、30d、45d的表达量呈递增趋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续随子种子油脂合成积累的调控机理及ElDGAT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随子 甘油酰基转移1(dgat1) 基因克隆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种子脂肪酸代谢及关键酶基因调控油脂合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计平 张玲慧 +2 位作者 赵静 王彦尊 李润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5,共5页
为了研究种子油脂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机制,特别是α-亚麻酸的高水平积累,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7个紫苏品种的成熟种子及晋苏1号种子不同发育时期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G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种... 为了研究种子油脂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机制,特别是α-亚麻酸的高水平积累,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7个紫苏品种的成熟种子及晋苏1号种子不同发育时期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G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特性,分析基因表达与脂肪酸及α-亚麻酸合成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苏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18∶1,18∶2,18∶3)含量占总脂肪酸90%以上,种子发育过程中,总脂肪酸含量随着鲜重增加而不断增加,种子形态也经历由多水透明状转变为乳白色或深紫色最后成为褐色;随着种子不断发育,亚油酸含量逐渐降低,而α-亚麻酸含量不断增加,到种子成熟时达总脂肪酸质量的60%以上。晋苏1号作为高含α-亚麻酸的优质品种,α-亚麻酸含量达456.6mg/g,亚麻酸与亚油酸之比为9∶1。Real-time PCR分析结果显示Pf DGAT1和Pf PDAT在紫苏茎和根系中的表达量均很低,而在叶片和种子中高量表达,在种子发育不同时期,Pf DGAT1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花后30 d,表达量最高。Pf DGAT1基因超量表达之后紧接着α-亚麻酸和总油脂快速积累,表明Pf DGAT1在紫苏α-亚麻酸和总油脂积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子油 肪酸 甘油酰基转移基因(dgat1) 甘油酰基转移(PD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PfPDAT1基因序列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雅莉 安茜 +3 位作者 任文燕 李璐 赵静 王计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4-49,共6页
[目的]发掘脂肪酸代谢关键酶基因,了解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探究该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中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特性,为紫苏分子育种提供基因元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获得的紫苏PfPDAT1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 [目的]发掘脂肪酸代谢关键酶基因,了解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探究该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中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特性,为紫苏分子育种提供基因元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获得的紫苏PfPDAT1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并采用qRT-PCR技术研究了不同逆境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PfPDAT1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2 097 bp,包含1 55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17个氨基酸残基,通过预测将PfPDAT1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多序列比对分析显示,PfPDAT1基因编码蛋白与芝麻和油橄榄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和83%;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PfPDAT1基因在‘晋苏1号’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种子中表达量最高;PfPDAT1基因在NaCl、PEG6000和低温胁迫诱导时,其相对表达量有显著差异,且均在胁迫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结论]PfPDAT1基因在紫苏生长发育及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甘油酰基转移基因(PDAT1) 生物信息学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PDAT1参与油脂合成和非生物胁迫应答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苗淑楠 高宇 +5 位作者 李昕儒 蔡桂萍 张飞 薛金爱 季春丽 李润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6,共11页
解析大豆GmPDAT1在油脂合成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功能,为大豆油脂改良和抗逆性分子育种提供新的科学参考。应用组学工具鉴定GmPDAT1,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GmPDAT1在大豆不同组织和3种非生物胁迫的表达模式。使用酵母(Saccharomyces c... 解析大豆GmPDAT1在油脂合成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功能,为大豆油脂改良和抗逆性分子育种提供新的科学参考。应用组学工具鉴定GmPDAT1,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GmPDAT1在大豆不同组织和3种非生物胁迫的表达模式。使用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TAG缺陷型突变体H1246检测GmPDAT1酶活性。结果表明,全基因组鉴定获得6个大豆GmPDAT1基因家族成员(GmPDAT1-A-GmPDAT1-F),除GmPDAT1-F具有8个外显子,其余5个GmPDAT1基因含6个外显子。GmPDAT1启动子区存在多个逆境胁迫响应顺式元件。GmPDAT1编码的蛋白序列长度介于582-668 aa,等电点(pI)为5.91-8.59。GmPDAT1蛋白均具有PLN02517超家族蛋白结构域,为膜结合蛋白,二级结构主要元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6个GmPDAT1蛋白聚类分为3个亚组,分别与花生AhPDAT1、小桐子JcPDAT1和蓖麻RcPDAT1-2亲缘关系较近。GmPDAT1基因家族成员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特性,其中GmPDAT1-B在不同组织均表达,且在发育种子表达量最高。推测GmPDAT1-B可能参与大豆种子TAG合成。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TAG缺陷型突变体H1246进行功能互补测试证明,GmPDAT1-B具有催化TAG合成的酶活性。在低温、干旱和盐胁迫处理下,GmPDAT1基因家族成员呈现了不同的表达模式,预示它们可差异化参与大豆不同胁迫应答。尤其是GmPDAT1-B可介导3种不同逆境胁迫的响应。GmPDAT1-B可能具有促进大豆油脂合成和胁迫抗性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甘油酰基转移1(PDAT1) 表达分析 TAG合成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随子ElPDAT1基因生物信息学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国鹏 葛丽萍 +1 位作者 孙超超 唐露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710-714,718,共6页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PDAT1)是不依赖于脂酰-CoA催化二酰甘油(DAG)合成三酰甘油(TAG)的关键酶,在种子油脂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了研究ElPDAT1基因在续随子种子油脂合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对ElPDAT1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PDAT1)是不依赖于脂酰-CoA催化二酰甘油(DAG)合成三酰甘油(TAG)的关键酶,在种子油脂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了研究ElPDAT1基因在续随子种子油脂合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对ElPDAT1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RT-PCR技术研究了该基因在续随子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ElPDAT1基因c DNA全长2 968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2 037 bp,共编码678个氨基酸,预测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5.94,75.38 ku。ElPDAT1蛋白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是α-螺旋(34.81%)和无规则卷曲(43.95%)。ElPDAT1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续随子与同科植物蓖麻、木薯、麻疯树的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研究发现,ElPDAT1基因在各个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种子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器官;ElPDAT1基因在种子发育中期表达量达到最大,其表达量为叶的5.82倍,说明ElPDAT1基因可能在续随子种子油脂合成过程中起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揭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全面解析续随子油脂合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随子 :甘油酰基转移1 生物信息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佩兰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大鼠肝脏DGAT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何百川 薛超 +2 位作者 韩一益 章清华 吴深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7-610,共4页
目的:研究佩兰中药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探讨中药佩兰对大鼠肝脏DGAT2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加尾静脉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28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合并脂代谢紊乱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 目的:研究佩兰中药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探讨中药佩兰对大鼠肝脏DGAT2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加尾静脉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28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合并脂代谢紊乱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佩兰中药颗粒组、吡格列酮组每组9只,另设空白对照组10只。佩兰中药颗粒组予佩兰中药颗粒按3 g/(kg·d)灌胃给药,吡格列酮组0.3 mg/(kg·d)灌胃,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持续给药5周后,检测血清甘油三酯(serum triglyceride,TG)、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并计算HOMA-IR评估大鼠胰岛素抵抗水平。应用RT-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DGAT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治疗后,佩兰中药颗粒组大鼠的血清TG、TC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肝脏DGAT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下调。结论:佩兰可以改善由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病大鼠脂代谢紊乱,其机制与中药佩兰下调大鼠肝脏中DGAT2基因与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兰 dgat2(甘油酰基转移2) 2型糖尿病 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特异启动子的DGAT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19
作者 李群 王学英 +2 位作者 李贺 刘野 阮成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8-561,共4页
利用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基因组DNA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DNA中分别扩增种子特异启动子napin和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基因片段,并将它们依次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90的多克隆位点处,构建了... 利用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基因组DNA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DNA中分别扩增种子特异启动子napin和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基因片段,并将它们依次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90的多克隆位点处,构建了种子特异启动子napin驱动的DGAT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1390ND,冻融法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EHA105和AGL1中,PCR检测结果证明,重组质粒p1390ND已成功导入农杆菌细胞。该载体可应用于油料能源植物种子含油量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PIN 甘油酰基转移(dgat) 载体构建 种子含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DGAT3基因响应冷胁迫应答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军平 李晓旭 +6 位作者 文利超 蒲文宣 李伟 郭永峰 孙圣娜 杨爱国 文柳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是催化三脂酰甘油(TAG)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普通烟草品种K326中克隆得到NtDGAT3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组...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是催化三脂酰甘油(TAG)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普通烟草品种K326中克隆得到NtDGAT3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组织中和低温胁迫下NtDGAT3的表达规律。同时,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作NtDGAT3敲除植株,对其耐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tDGAT3在烟草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叶部表达量最高;NtDGAT3受冷胁迫强烈诱导,说明该基因可能对冷胁迫有响应。低温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敲除突变体ntdgat3对冷敏感,突变体叶片离子渗漏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野生型烟草;在ntdgat3中,膜脂代谢关键基因PLDα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烟草,而PLDδ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烟草。以上结果表明,NtDGAT3基因通过PLDα1和PLDδ的表达参与调节植物低温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甘油酰基转移 冷胁迫 基因敲除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