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羟基苯甲酸铜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裕 刘有智 郭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81-1682,1688,共3页
以二羟基苯甲酸和硫酸铜为原料通过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二羟基苯甲酸铜催化剂。采用TEM、XRD、TG、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洗涤影响最终粒子形状,乙醇溶剂洗涤处理得到二羟基苯甲酸铜球形粒子,平均粒径20... 以二羟基苯甲酸和硫酸铜为原料通过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二羟基苯甲酸铜催化剂。采用TEM、XRD、TG、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洗涤影响最终粒子形状,乙醇溶剂洗涤处理得到二羟基苯甲酸铜球形粒子,平均粒径20~25nm。纯水处理后得到二羟基苯甲酸铜片状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羟基苯甲酸铜 反应沉淀法 纳米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铜的制备及其催化RDX热分解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雷若辰 柳宛彤 +2 位作者 张明 金红晓 金顶峰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5-840,共6页
为考察微反应器对纳米燃烧催化剂合成的影响,采用硝酸铜和2,4-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利用星型微流混合器合成了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铜催化剂;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LSA)、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技术(... 为考察微反应器对纳米燃烧催化剂合成的影响,采用硝酸铜和2,4-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利用星型微流混合器合成了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铜催化剂;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LSA)、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技术(TG)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考察了微流反应时间对催化剂晶型、比表面积、形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环境、进样流速为1mL/min,混合时间为15min的实验条件下,所制备出的催化剂形貌为规则的片状结构,平均粒径为100nm,比表面积为21.6265m^(2)/g;将燃烧催化剂与RDX混合后的DSC结果表明,2,4-二羟基苯甲酸铜-15使得RDX的分解峰温度由242.3℃降低到239.1℃,催化热分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燃烧催化剂 2 4-二羟基苯甲酸铜 微反应器 硝酸 星型混合器 纳米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2,4-二羟基苯甲酸铜粉体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裕 郭雨 +2 位作者 刘有智 石国亮 谢五喜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2-35,共4页
以五水硫酸铜和2,4-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利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合成了超细燃烧催化剂2,4-二羟基苯甲酸铜粉体,用TEM、激光粒度分析仪、BET和热重分析技术表征了最终粉体,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撞击初速u和后处理方式对粉... 以五水硫酸铜和2,4-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利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合成了超细燃烧催化剂2,4-二羟基苯甲酸铜粉体,用TEM、激光粒度分析仪、BET和热重分析技术表征了最终粉体,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撞击初速u和后处理方式对粉体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速1000r/min和撞击初速28m/s以及100℃真空干燥温度的操作条件下,粉体产品为形貌规则的片状结构,平均粒径610nm,大部分粒子分布在0.12~0.363μm,比表面积为11.6265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2 4-二羟基苯甲酸铜 合成 超细粉体 燃烧催化剂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β-Cu的制备及其对超细AP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郝嘎子 刘杰 +5 位作者 侯晓婷 高寒 肖磊 柯香 乔羽 姜炜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7-951,共5页
采用湿法机械研磨法制备了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铜(β-Cu)。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β-Cu颗粒的结构、粒径及形貌。同时,研究了纳米β-Cu对高氯酸铵(AP)的催化性能。结果表... 采用湿法机械研磨法制备了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铜(β-Cu)。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β-Cu颗粒的结构、粒径及形貌。同时,研究了纳米β-Cu对高氯酸铵(AP)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β-Cu颗粒粒径约为100 nm,呈类球形。DSC分析表明,纳米β-Cu对6μm和1μm超细AP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可使二者的高温分解峰温分别降低至373.1℃和351.2℃;表观分解热分别增加至1529 J·g-1和1513 J·g-1;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提高近10倍。相比6μm AP,纳米β-Cu对1μm AP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使其高温分解峰温更低,反应速率常数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2 4-二羟基苯甲酸铜(β-Cu) 高氯酸铵(AP) 热分解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