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素网格划分的二维DDA接触粗检测优化算法
1
作者 程晓龙 程章焱 +2 位作者 肖俊 张龙 王颖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0-546,共7页
接触检测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计算流程中耗时占比最高。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体素网格划分的接触粗检测算法。该算法将符合特定条件的复杂块体剖到网格中,有效减少预检测获得的块体对数。本文的算法已整合到非连续变形分析程序中,经过经... 接触检测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计算流程中耗时占比最高。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体素网格划分的接触粗检测算法。该算法将符合特定条件的复杂块体剖到网格中,有效减少预检测获得的块体对数。本文的算法已整合到非连续变形分析程序中,经过经典算例测试,该算法相比现有算法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网格划分 二维dda 接触粗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颗粒非连续变形分析粘结算法改进
2
作者 张开雨 刘丰 +1 位作者 于长一 夏开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128,共8页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采用隐式格式,使用位移作为未知数,通过势能最小原理建立平衡方程将块体间的接触问题与块体本身的变形统一到方程中,具有理论推导严密、计算精度高等特点。基于颗粒的DDA方法在模拟砂土、岩石破坏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采用隐式格式,使用位移作为未知数,通过势能最小原理建立平衡方程将块体间的接触问题与块体本身的变形统一到方程中,具有理论推导严密、计算精度高等特点。基于颗粒的DDA方法在模拟砂土、岩石破坏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并逐渐得到重视。为了模拟岩石破坏,需要引入粘结算法来描述连续介质的变形特征,而合理的粘结算法能够更好地模拟颗粒间的胶结作用。在二维颗粒DDA的框架下,建立了一种新的粘结模型。该粘结模型由法向粘结、切向粘结和转动粘结三部分组成,除了能抵抗颗粒间的嵌入和滑移外,还能抵抗颗粒间的相互转动。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粘结破坏准则。最后基于Matlab模拟了岩石的单轴压缩和直剪实验,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dda 圆盘接触 开闭迭代 粘结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河口滑坡高速远程运动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小琴 富海鹰 +3 位作者 张迎宾 王宝瑞 余鹏程 郑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6-175,共10页
东河口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典型高速远程滑坡之一,本文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建立包含整体运动距离、前缘运动距离、整体速度和高速水平4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影响东河口滑坡高速远程运动特性的3个重要因素(滑体内摩擦角φT... 东河口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典型高速远程滑坡之一,本文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建立包含整体运动距离、前缘运动距离、整体速度和高速水平4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影响东河口滑坡高速远程运动特性的3个重要因素(滑体内摩擦角φT、滑面内摩擦角φM、滑坡体节理形态)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发现,滑面内摩擦角对4个评价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滑体内摩擦角对滑坡的整体运动距离、前缘运动距离及整体速度具有明显影响,但对最大速度影响较小,仅为滑面内摩擦角影响下的21.8%,证实了滑体强度对滑坡高速远程运动能力的积极作用;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节理形态对滑坡远程运动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在本文3种不同节理形态的算例中,原生块状节理对东河口滑坡总动能峰值分别约为散体结构和原坡体节理45°方向节理条件下的2倍和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河口滑坡 二维dda 岩土体性质 运动评价体系 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