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BDC-NH_(2)的二维手性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用作气相色谱固定相
1
作者 杨梅芳 郑康妮 +4 位作者 龙怡幸 李毅洁 王雪萍 章俊辉 袁黎明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5-344,共10页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2D-MOFs)具有易于衍生化、孔隙率高、活性位点充足等特点,目前,鲜有将2D-MOFs应用于色谱分离的研究报道,在气相色谱手性分离分析领域的报道更为罕见。本文通过表面活性剂辅助溶剂热法制备了2D-MOFs纳米片,即Co-BDC...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2D-MOFs)具有易于衍生化、孔隙率高、活性位点充足等特点,目前,鲜有将2D-MOFs应用于色谱分离的研究报道,在气相色谱手性分离分析领域的报道更为罕见。本文通过表面活性剂辅助溶剂热法制备了2D-MOFs纳米片,即Co-BDC-NH_(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后修饰法分别将手性配体甘氨酰-L-天冬氨酸、甘氨酰-L-谷氨酸引入到Co-BDC-NH_(2)中,得到两种具有手性的2D-MOFs纳米片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圆二色谱(CD)、热重分析(TGA)对其进行表征。将两种2D-MOFs纳米片材料用作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采用动态涂覆法分别将其涂覆到石英毛细管柱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确定制备得到两根手性柱,并进行气相色谱分离测试。结果表明:两根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各为3538和3108 N/m,柱效优良;两根柱子的麦氏常数依次为181与208,说明两种手性2D-MOFs纳米片是中等极性。两根色谱柱对位置异构体、外消旋化合物(尤其是氨基酸衍生物类)表现出较好的分离能力,其中,Co-BDC-NH_(2)-甘氨酰-L-天冬氨酸与Co-BDC-NH_(2)-甘氨酰-L-谷氨酸色谱柱分别对7种与8种外消旋化合物表现出手性识别能力。此外,Co-BDC-NH_(2)-甘氨酰-L-天冬氨酸色谱柱对正构烷烃混合物、正构醇混合物及Grob试剂也表现出较好的分离效果。本研究在2D-MOFs纳米片上引入了手性功能团,验证其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可行性,也拓展了其在手性分离分析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 手性固定相 气相色谱 手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手性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Ni/Fe-D-(+)-葡萄糖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手性分析
2
作者 龙怡幸 蒋雪菲 +3 位作者 杨梅芳 王雪萍 李毅洁 袁黎明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本文利用溶剂热法和后修饰法合成了二维手性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Ni/Fe-D-(+)-葡萄糖,然后通过“网包法”将Ni/Fe-D-(+)-葡萄糖固载在硅胶表面,最后将Ni/Fe-D-(+)-葡萄糖用作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NP-HPLC)和反... 本文利用溶剂热法和后修饰法合成了二维手性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Ni/Fe-D-(+)-葡萄糖,然后通过“网包法”将Ni/Fe-D-(+)-葡萄糖固载在硅胶表面,最后将Ni/Fe-D-(+)-葡萄糖用作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NP-HPLC)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系统地测试了Ni/Fe-D-(+)-葡萄糖色谱柱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NP-HPLC对13种手性化合物具有分离效果,RP-HPLC对9种手性化合物具有分离效果,其中有8种手性化合物达到基线分离。该手性色谱柱对位置异构体也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以1,2-二氯丁烷为分析测试物,该色谱柱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二维手性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具有作为手性固定相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 手性固定相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单原子功能化的二维Al-TCPP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用于增强光动力抗菌治疗
3
作者 何世央 储丹丹 +10 位作者 庞志鑫 杜雨航 王嘉怡 陈雨鸿 苏雨蒙 秦建华 潘湘蓉 周战 李景果 马录芳 谭超良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6,共10页
面对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疾病所带来的紧迫挑战,开发新型且高效的抗菌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尽管光动力治疗在抗菌治疗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精确调控光敏剂结构以实现高效光动力性能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本文中,我们将铂单原子(SAs... 面对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疾病所带来的紧迫挑战,开发新型且高效的抗菌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尽管光动力治疗在抗菌治疗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精确调控光敏剂结构以实现高效光动力性能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本文中,我们将铂单原子(SAs)锚定在二维(2D)Al-TCPP金属-有机框架(Pt/Al-TCPP)纳米片上,并将其用作光敏剂增强活性氧(ROS)的产生,实现高效的光动力抗菌治疗。通过将Pt SAs锚定到2D Al-TCPP纳米片上,我们不仅改善了Pt SAs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还利用了MOF晶体多孔结构与Pt SAs之间的协同作用,优化了光子功能和光捕获能力。这种结构增强了Pt SAs与卟啉连接体之间的桥接单元,促进了光照下的高效电荷转移和分离,从而增强ROS的产生。同时,除了Pt SAs的固有光动力性能之外,它的存在还能增加氧气的吸附、加速电子转移、促进电荷分离,从而提高其光动力产生ROS的效率。因此,与Al-TCPP相比,Pt/Al-TCPP光敏剂在660 nm激光照射下显示出更高的ROS生成效率。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表明,在激光照射下,较低剂量的Pt/Al-TCPP纳米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杀灭细菌并促进伤口愈合。本研究结果为抗菌策略的开发提供了新视角,并展示了Pt/Al-TCPP纳米片作为高效伤口愈合治疗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单原子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光动力治疗 抗菌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用作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毅洁 蒋雪菲 +3 位作者 王雪萍 杨梅芳 龙怡幸 袁黎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2-1910,共9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一种二维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Co-NH_(2)-BDC,将(1S)-(+)-10-樟脑磺酰氯衍生到Co-NH_(2)-BDC上,制备了手性材料Co-NH_(2)-BDC-(1S)-(+)-10-樟脑磺酰氯,并对Co-NH_(2)-BDC和手性材料Co-NH_(2)-BDC-(1S)-(+)-10-樟脑磺...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一种二维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Co-NH_(2)-BDC,将(1S)-(+)-10-樟脑磺酰氯衍生到Co-NH_(2)-BDC上,制备了手性材料Co-NH_(2)-BDC-(1S)-(+)-10-樟脑磺酰氯,并对Co-NH_(2)-BDC和手性材料Co-NH_(2)-BDC-(1S)-(+)-10-樟脑磺酰氯进行了表征。通过“网包法”制备了手性固定相,用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其拆分能力进行考察。Co-NH_(2)-BDC-(1S)-(+)-10-樟脑磺酰氯色谱柱共拆分了26种外消旋体和5种苯系位置异构体,且大部分手性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较好,达到基线分离。该色谱柱在不同进样量和柱温下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和较好的重复性,说明Co-NH_(2)-BDC-(1S)-(+)-10-樟脑磺酰氯所制备的HPLC手性固定相分离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 高效液相色谱 手性分离 手性固定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剥离镍基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晶态材料的制备、结构及表征
5
作者 廉洁 陈宝宽 +2 位作者 田洪瑞 郭亚飞 毕研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6-72,共7页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是一类新兴的二维材料,其与块体材料相比具有更多可暴露的活性位点、快速的质子或电子传递等优点。制备易剥离的二维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的前驱体,即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晶态材料是当前的一大挑战。以廉价且毒性...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是一类新兴的二维材料,其与块体材料相比具有更多可暴露的活性位点、快速的质子或电子传递等优点。制备易剥离的二维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的前驱体,即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晶态材料是当前的一大挑战。以廉价且毒性较小的乙醇为反应介质、均苯三甲酸和N-基咪唑为共同配体,通过简单的一锅法制备了结构新颖的镍基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晶态材料Ni(C_(9)H_(3)O_(6))(C_(4)H_(6)N_(2))_(2)·0.6(C_(2)H_(5)OH)(1)和Ni_(3)(C_(9)H_(3)O_(6))_(3)(C_(5)H_(8)N_(2))_(6)·3.25(C_(2)H_(5)OH)(2),并对其进行了相关表征和剥离。实验中采用的反应介质乙醇毒性小、价格低廉、对环境污染性小且可循环利用,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该制备方法可为设计合成易剥离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晶态材料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绿色合成 材料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的合成及在超电容和电催化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万月 宋美娜 赵美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5-594,共20页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2D MOF)纳米片具有丰富且易暴露的表面活性位点、高度有序的孔结构以及多样且可调的化学成分,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化中有利于降低反应电位,提高扩散速率和反应速率.关于2DMOF应用于电化学存储与转化的研究已有大量报...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2D MOF)纳米片具有丰富且易暴露的表面活性位点、高度有序的孔结构以及多样且可调的化学成分,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化中有利于降低反应电位,提高扩散速率和反应速率.关于2DMOF应用于电化学存储与转化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几年2D MOF的合成进展及其在超电容(SC)、析氧反应(OER)、析氢反应(HER)、氧还原反应(ORR)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RR)的应用,并对2D MOF作为电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纳米材料 电化学存储与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粒子修饰的二维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用于光热增强银离子释放抗菌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信硕 邱海燕 +7 位作者 邵依 王攀捷 余石龙 李海 周郁斌 周战 马录芳 谭超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0-109,共10页
近年来,二维(2D)金属-有机框架(MOF)纳米复合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抗菌方面。在此,我们通过光照诱导还银离子成功在二维MOF纳米片上生长银纳米粒子,得到了一种银纳米粒子(AgNPs)修饰的二维ZrFc-MOF(MOF-Ag)纳米片,... 近年来,二维(2D)金属-有机框架(MOF)纳米复合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抗菌方面。在此,我们通过光照诱导还银离子成功在二维MOF纳米片上生长银纳米粒子,得到了一种银纳米粒子(AgNPs)修饰的二维ZrFc-MOF(MOF-Ag)纳米片,并将其用于光热增强Ag+释放抗菌治疗。通过水热法和超声处理合成MOF纳米片,然后通过原位光辐照诱导还原在MOF纳米片上生长AgNPs。系列表征结果表明AgNPs成功负载到MOF纳米片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修饰不仅可以增强MOF-Ag在溶液中的稳定性,还可以增强它的生物相容性。在近红外激光(NIR)照射下,MOF纳米片可以在短时间升温,而温度的升高可以加速AgNPs在溶液中氧化为银离子。通过细菌生长曲线、菌落相对数和细菌形态变化等实验表明PVP@MOF-Ag纳米片具有优异的广谱杀菌性能。此外,2D MOF纳米片良好的光热性能不仅可以增强Ag+的释放,还可以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随后进入细菌中的Ag+可以诱导内源性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引发细菌的氧化应激,实现高效抗菌。基于良好的体外抗菌性能,进一步将PVP@MOF-Ag纳米片用于小鼠伤口愈合,在此期间PVP@MOF-Ag纳米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生物安全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PVP@MOF-Ag纳米片可以作为光热增强Ag+释放抗菌治疗和伤口愈合的有效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复合材料 银离子释放 光热治疗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异相催化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莲芬 陈燕珊 康健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2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s, MONs)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二维多孔材料,具有超薄厚度、比表面积大、结构可调节及大量可接触的不饱和配位点等优点,被应用于分离、导电、传感、催化等诸多领域中.综述... 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s, MONs)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二维多孔材料,具有超薄厚度、比表面积大、结构可调节及大量可接触的不饱和配位点等优点,被应用于分离、导电、传感、催化等诸多领域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MONs的制备、表征及其异相催化相关研究进展.MONs的制备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策略,自上而下策略操作简单,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块状MOFs剥离成MONs;自下而上策略适用范围广,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合成MONs.另外,从结构组成、微观形貌、宏观性质等方面对MONs的表征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讨论.介绍了MONs异相催化主要在有机转化中的应用,包括催化氧化反应、Knoevenagel反应、CO_(2)环加成反应及氢化反应等.最后指出了MONs研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 制备 表征 异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剥层及其在选择性检测叶酸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高雪川 孙旭建 崔瑞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5-862,共8页
与块状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相比,MOFs纳米片由于其超薄的厚度、大表面积及更多的活性位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表面活性剂的辅助作用下,通过自下而上的策略获得了超薄的MOF-2纳米片,与块状MOF-2相比,MOF-2纳米片呈现出肉眼可见... 与块状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相比,MOFs纳米片由于其超薄的厚度、大表面积及更多的活性位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表面活性剂的辅助作用下,通过自下而上的策略获得了超薄的MOF-2纳米片,与块状MOF-2相比,MOF-2纳米片呈现出肉眼可见的蓝色荧光,与此同时,MOF-2纳米片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检测水溶液中叶酸的能力,可作为叶酸的荧光传感器。该项工作通过将MOF-2的形貌从块体调整到2D纳米片,提高了其发光性能,同时也为设计和改进二维层状材料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纳米片层 荧光传感 叶酸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MOF-5/PVDF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重金属离子Cu^(2+)吸附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涛 李成才 +3 位作者 朱海霖 刘国金 雷彩虹 陈建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5-271,共7页
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二维MOF-5/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然后将其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Cu^(2+)。分析MOF-5的形貌、结构和晶型,优化MOF-5/PVDF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参数,并探究最优性能复合膜的可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二维MO... 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二维MOF-5/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然后将其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Cu^(2+)。分析MOF-5的形貌、结构和晶型,优化MOF-5/PVDF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参数,并探究最优性能复合膜的可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二维MOF-5大小均一、呈明显的薄片状;当MOF-5含量为8%与10%时,复合膜表现出良好的Cu^(2+)去除能力;经过7次循环试验后,复合膜依旧能够保持较好的吸附性能,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能。制备了对铜离子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二维MOF-5/PVDF复合膜,并实现了膜的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MOF-5纳米片 聚偏氟乙烯复合膜 膜分离 金属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材料的色谱固定相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德圣 汤雯淇 +1 位作者 朱建平 古志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4-532,共9页
自2004年首次报道以来,二维材料因具有纳米级厚度、高比表面积、独特的层状结构和优异的机械性能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导电、导热、气体存储和分离、膜分离以及催化等领域,二维材料均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最为知名的二维... 自2004年首次报道以来,二维材料因具有纳米级厚度、高比表面积、独特的层状结构和优异的机械性能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导电、导热、气体存储和分离、膜分离以及催化等领域,二维材料均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最为知名的二维材料是石墨烯,其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格结构,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吸附性能,因而备受青睐。除此之外,二维材料还包括类石墨相氮化碳、氮化硼、过渡金属硫化物等。随着网状化学的不断发展,二维多孔框架材料逐渐受到关注,这类材料拥有纳米片状的形态、一维的孔道结构以及特殊的层间作用力,具有作用力丰富和可设计性强等优势,在色谱分离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二维材料的合成方法与分离机理,随后着重介绍了近年来二维多孔框架材料在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固定相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本文也涉及了一些其他二维材料在色谱领域的应用,并对二维材料在色谱分离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基于二维材料的色谱分离材料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 共价有机框架 色谱固定相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MOFs构建MicroRNA荧光传感器的综合分析化学实验及“赛学结合、三位一体评价”的教学模式设计
12
作者 干宁 杨倩 《大学化学》 CAS 2019年第6期38-45,共8页
本综合性实验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2DMOFs)和MicroRNA(miRNA)分析等前沿研究领域引入化学(材料)本科和研究生实验教学中。主要包括2DMOFs材料的合成及表征、基于2DMOFs的荧光核酸探针构建以及将探针用于miRNA荧光分析等,共10个学时。所... 本综合性实验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2DMOFs)和MicroRNA(miRNA)分析等前沿研究领域引入化学(材料)本科和研究生实验教学中。主要包括2DMOFs材料的合成及表征、基于2DMOFs的荧光核酸探针构建以及将探针用于miRNA荧光分析等,共10个学时。所需掌握的实验技能包含溶剂热法、离心分散和外标法等基本材料合成和分析化学操作以及荧光、红外、X射线粉末衍射等材料表征和分析方法。我们在实验中实施了一种新型的“赛学结合、三位一体评价”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学生分组开展团队作业、实验和汇报,不仅要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还需对实验过程录像并总结做成PPT。各组间通过“PPT答辩、实验报告和录像”等进行比赛,三位一体决出成绩。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学习了大量实验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拓展了学术视野;而且通过比赛和教学相结合,激发了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调动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该实验和教学模式也适合推广至其他综合化学实验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分析化学实验 荧光传感器 金属有机框架(2dmofs) MICRORNA 赛学结合 三位一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CVD法生长二维范德华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柳鸣 郭伟玲 孙捷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97-503,共7页
二维范德华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光学和电学特性,自被发现以来一直作为延续集成电路摩尔定律的重要基础电子材料而备受关注。通过机械剥离的方法得到高质量的二维材料进行实验室层面的研究工作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需要。采用金属有机化学... 二维范德华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光学和电学特性,自被发现以来一直作为延续集成电路摩尔定律的重要基础电子材料而备受关注。通过机械剥离的方法得到高质量的二维材料进行实验室层面的研究工作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需要。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大面积二维范德华材料,并具有生长层数和成核密度可控的优势。以过渡金属硫化物(TMDC)为例,分别从生长条件、金属有机源材料、衬底、催化剂等方面综述了采用MOCVD技术生长二维范德华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二维材料的范德华异质结构的特性及应用。利用MOCVD技术优势可以推动二维范德华材料的大规模应用。最后总结了MOCVD法生长二维范德华材料现阶段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 范德华材料 过渡金属硫化物(TMDC) MoS_(2)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44吡啶羧酸配体构筑的Cu(Ⅱ)-MOFs及其染料吸附降解性能
14
作者 巫云龙 唐鹏飞 +1 位作者 范江 燕阳天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反应条件对MOFs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在不同反应条件下,以硫酸铜(CuSO_(4)·5H_(2)O)和6-(吡啶-3′-基)间苯二甲酸(H_(2)L)为材料,制备了2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Cu_(2)(L)_(2)·C _(2) H _(3) N]}n(1)和{[C... 为探究不同反应条件对MOFs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在不同反应条件下,以硫酸铜(CuSO_(4)·5H_(2)O)和6-(吡啶-3′-基)间苯二甲酸(H_(2)L)为材料,制备了2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Cu_(2)(L)_(2)·C _(2) H _(3) N]}n(1)和{[Cu(HL)_(2)]}n(2),并对合成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1和2进行了结构分析、TGA和FTIR表征以及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单晶衍射数据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单斜晶系,P 21/c空间群。配合物1是一种基于双核轮桨次级构筑单元[Cu_(2)(COO)_(4)]构筑的三维紧密堆积化合物,配合物2由于配体部分质子化,结构中存在氢键[O_(3)—H…O_(4)],将二维层状网络结构连接成三维结构。配合物1是rtl拓扑类型的网络结构,拓扑符号为(42.610.83);配合物2是sql拓扑类型的网络结构,拓扑符号为(4^(4).6^(2))。2种配合物在相同时间间隔下对不同染料降解性能表明配合物2对水溶液中的孔雀石绿具有一定的化学吸附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次级构筑单元 紧密堆积结构 层状 染料吸附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Ⅱ)配合物的超分子设计及对甲醇蒸气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娟 赵博文 +2 位作者 黄超 陈冬梅 朱必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9-1074,共6页
采用饱和蒸气扩散技术,将2,4-二羟基苯甲醛缩异烟酰腙(H_2dhbi)配体分别与Zn(ClO_4)2·6H_2O和Zn(NO_3)_2·6H_2O进行配位作用,得到2种不同配位模式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dhbi)_2Zn_2·8H_2O]n(1)和{[(dhbi)_2(H_2O)_2Zn_2]... 采用饱和蒸气扩散技术,将2,4-二羟基苯甲醛缩异烟酰腙(H_2dhbi)配体分别与Zn(ClO_4)2·6H_2O和Zn(NO_3)_2·6H_2O进行配位作用,得到2种不同配位模式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dhbi)_2Zn_2·8H_2O]n(1)和{[(dhbi)_2(H_2O)_2Zn_2]·4DMF]}n(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热分析技术(TG-DTA)和X射线粉末衍射(PXRD)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进一步将配位聚合物1和2用于对甲醇分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是一种理想的微孔材料,其对甲醇分子的吸附能力为化合物2的近5倍,采用PLATON对材料的孔隙体积进行计算得到化合物1和2的孔隙率分别为38.2%和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羟基苯甲醛缩异烟酰腙 锌(Ⅱ)配合物 金属-有机框架 晶体结构 甲醇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的能量Ag(Ⅰ)-MOFs的制备及爆炸与安全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屈晓妮 翟连杰 +5 位作者 夏正强 王伯周 杨奇 谢钢 陈三平 高胜利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37-944,共8页
基于含能配体3,5?二硝基?1?氢?1,2,4?三唑(2?Hntz)和3,4?双(1?氢?5?四唑基)?氧化呋咱(H_2BTOF),水热条件下制备了两例无溶剂的能量Ag(Ⅰ)?MOFs,[Ag_2(2?ntz)_2]_n(1)和[Ag_2(BTOF)]_n(2)。单晶衍射分析表明,Ag^+中心均为三配位,化合物1... 基于含能配体3,5?二硝基?1?氢?1,2,4?三唑(2?Hntz)和3,4?双(1?氢?5?四唑基)?氧化呋咱(H_2BTOF),水热条件下制备了两例无溶剂的能量Ag(Ⅰ)?MOFs,[Ag_2(2?ntz)_2]_n(1)和[Ag_2(BTOF)]_n(2)。单晶衍射分析表明,Ag^+中心均为三配位,化合物1为由2?ntz^-采取μ_3?1,2,4模式桥联金属形成的三维框架结构(ρ_1=2.805 g·cm^(-3)),化合物2是由BTOF^(2-)通过五齿桥连?螯合模式连接金属形成的二维折叠层状结构(ρ_2=3.101 g·cm^(-3))。综合热分析(TG?DSC)测试表明,化合物1和2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240℃以前保持框架稳定。以氧弹热量计测定了化合物1和2的恒容燃烧热并计算得到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1375.74±1.27)k J·mol^(-1)和(1647.42±1.46)k J·mol^(-1)。爆轰和安全性能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的爆热、爆速和爆压值分别为5.55 k J·g^(-1)和3.78 k J·g^(-1),8.97 km·s^(-1)和7.69 km·s^(-1),44.87 GPa和34.37 GPa,对撞击和摩擦不敏感,属潜在的高能钝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金属-有机框架(E-MOFs) 3 5-硝基-1-氢-1 2 4-三唑(2-Hntz) 3 4-双(1-氢-5-四唑基)-氧化呋咱(H2BT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催化材料专题序言
17
作者 《材料研究与应用》编辑部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3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新型催化材料是指能降低反应能垒、加速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选择性和效率,具有高效催化性能和较好稳定性的材料,可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环境保护、能源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 新型催化材料是指能降低反应能垒、加速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选择性和效率,具有高效催化性能和较好稳定性的材料,可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环境保护、能源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提高,新型催化材料的研究日益深入,涌现出许多新型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金属氧化物、二维材料、纳米材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 新型催化材料 新型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反应选择性 金属氧化物 生命科学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