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或碳氮化物在储能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谢丹艳 张燕 +2 位作者 陈江 梅毅 廉培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25,29,共4页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或碳氮化物(MXene)具有优异的电子、力学和磁学性能,在储能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聚焦于最新的研究进展,概述了MXene在锂离子电池、新型二次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或碳氮化物(MXene)具有优异的电子、力学和磁学性能,在储能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聚焦于最新的研究进展,概述了MXene在锂离子电池、新型二次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或碳氮化物 储能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石宝宝 贾志军 +1 位作者 王毅 齐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20,共5页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类似石墨烯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磁性、低温热电性和能量存储等诸多新颖的性能。总结近年来MXene结构和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预测了其可能的应用领域和未来的发展...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类似石墨烯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磁性、低温热电性和能量存储等诸多新颖的性能。总结近年来MXene结构和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预测了其可能的应用领域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 晶体材料 制备 应用 电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Ti_(3)C_(2)T_(x))对棉针织物的功能整理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一飞 郑敏 +3 位作者 常朱宁子 李丽艳 曹元鸣 翟旺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127,共8页
为拓展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基于LiF/HCl选择性刻蚀作用原理,以Ti_(3)AlC_(2)为前驱体,制备出二维纳米材料Ti_(3)C_(2)T_(x)。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衍射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等对Ti_... 为拓展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基于LiF/HCl选择性刻蚀作用原理,以Ti_(3)AlC_(2)为前驱体,制备出二维纳米材料Ti_(3)C_(2)T_(x)。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衍射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等对Ti_(3)C_(2)T_(x)表面形貌、结构、化学组成进行表征。采用浸轧-预烘-焙烘工艺将Ti_(3)C_(2)T_(x)整理到织物上,优化了整理工艺,并研究了织物的防紫外线及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当Ti_(3)C_(2)T_(x)质量浓度为8 g/L,轧余率为100%,浸渍40 min,150℃焙烘3 min时,经过4次重复整理后,织物表面电阻达到最低值0.602 kΩ/□,此时Ti_(3)C_(2)T_(x)质量分数为1.25%;经过数次整理的织物有极好的防紫外线性能,紫外线防护系数达到500;整理后织物能保持良好的透气性,整理5次的织物经过20次水洗后表面电阻低于5 k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 导电织物 抗紫外线性能 导电性能 功能整理 棉针织物 智能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碳化物Ti_(3)C_(2)T_(x)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俊 徐丽慧 +5 位作者 卢光明 潘虹 沈勇 王黎明 徐天阳 蔡央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7-1103,共7页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良好的柔韧性和亲水性等特点,其中Ti_(3)C_(2)T_(x)在电磁波屏蔽领域研究广泛。Ti_(3)C_(2)T_(x)是通过选择性刻蚀MAX相Ti 3AlC 2中Al元素后进一步剥离得到,因此刻蚀和剥离工艺直接决定了Ti...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良好的柔韧性和亲水性等特点,其中Ti_(3)C_(2)T_(x)在电磁波屏蔽领域研究广泛。Ti_(3)C_(2)T_(x)是通过选择性刻蚀MAX相Ti 3AlC 2中Al元素后进一步剥离得到,因此刻蚀和剥离工艺直接决定了Ti_(3)C_(2)T_(x)的物化性质。采用LiF/HCl选择性刻蚀前驱体Ti 3AlC 2,优化刻蚀时间和剥离时间,制备了单/少层Ti_(3)C_(2)T_(x)。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等对Ti_(3)C_(2)T_(x)表面形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并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和四探针测试仪等研究了Ti_(3)C_(2)T_(x)的电磁屏蔽效能及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采用LiF/HCl选择性刻蚀法能够有效制备单/少层Ti_(3)C_(2)T_(x),在刻蚀时间为48 h,超声剥离时间为50 min时,获得的Ti_(3)C_(2)T_(x)薄膜电磁屏蔽性能最高达到52.5 dB,电导率可达7342.1 S/m。同时,Ti_(3)C_(2)T_(x)自支撑薄膜在低厚度下绝对屏蔽效能达18347.65 dB cm^(2)g^(-1),表现出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 电磁屏蔽 导电 单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碳化物在柔性电磁吸波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恒宇 张宪胜 +1 位作者 肖红 施楣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187,共6页
针对传统电磁屏蔽材料因反射电磁波导致二次污染,现有吸波材料厚重、易腐蚀、柔韧性差、吸波频带窄等问题,归纳总结了新型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及其柔性复合材料在吸波领域的应用研究。分析了MXene所具有的本征缺陷、官能团... 针对传统电磁屏蔽材料因反射电磁波导致二次污染,现有吸波材料厚重、易腐蚀、柔韧性差、吸波频带窄等问题,归纳总结了新型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及其柔性复合材料在吸波领域的应用研究。分析了MXene所具有的本征缺陷、官能团、高导电率、大的比表面积对吸波性能的影响,提炼出MXene及其柔性复合材料的吸波机制。指出MXene及其柔性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改变化合物结构和形态结构、层层自组装、复合改性等方法,制备以吸收电磁波为主的电磁屏蔽材料,为新一代轻质超薄、柔性宽频、吸收型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及其在便携可穿戴电子设备上的应用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 碳化物 电磁屏蔽 吸波 柔性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MXene/热塑性聚氨酯纤维的制备及其应力应变传感性能
6
作者 刘锦锋 杜康存 +2 位作者 肖畅 付少海 张丽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8,共8页
为改善热塑性聚氨酯(TPU)作为应力应变传感纤维基材时传感灵敏度不足的问题,以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碳氮化物(MXene)为导电填料,TPU为纤维基材,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了多孔MXene/TPU应力应变传感纤维,并研究了TPU和MXene不同占比对纤维结构... 为改善热塑性聚氨酯(TPU)作为应力应变传感纤维基材时传感灵敏度不足的问题,以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碳氮化物(MXene)为导电填料,TPU为纤维基材,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了多孔MXene/TPU应力应变传感纤维,并研究了TPU和MXene不同占比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导电填料MXene质量分数为15.09%时,MXene/TPU纤维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断裂强度为2.12 MPa,断裂伸长率为622%;该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其电导率为0.86 S/m,在10%和50%的拉伸应变下其灵敏度分别达到20.45和151.12,且经过500 s的循环拉伸后电阻信号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碳氮化物 热塑性聚氨酯 导电纤 湿法纺丝 应力应变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一体针织结构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性能
7
作者 陈露 石宝 +2 位作者 魏赛男 贾立霞 阎若思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为提高能源储存器件的柔韧性及安全性,开发柔性可穿戴三维一体储能设备。制备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Ti_(3)C_(2)T_(x)(MXene)/锌(Zn)三维一体针织结构超级电容器(ZSC)。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MXene纳米片微观形貌和涂层情况进... 为提高能源储存器件的柔韧性及安全性,开发柔性可穿戴三维一体储能设备。制备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Ti_(3)C_(2)T_(x)(MXene)/锌(Zn)三维一体针织结构超级电容器(ZSC)。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MXene纳米片微观形貌和涂层情况进行表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探究其储能性能。结果表明,ZSC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 mA/cm^(2)时,ZSC面积电容为345.56 mF/cm^(2)。分析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制为负极侧的可逆Zn沉积/剥离和正极离子吸附/解吸。经过10000次充放电循环,ZSC仍具有93.51%的电容保持率和92.43%的库伦效率,且能量密度为25.05μW·h/cm^(2)时,功率密度为10 mW/cm^(2)。ZSC在空气中放置30 d,其储能性能保持稳定,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耐久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超级电容器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 智能可穿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MXene/聚吡咯水凝胶制备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8
作者 杨洋 张智淇 +1 位作者 曹洲 陈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5-1064,共10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导电性、亲水性、生物相容性等特性会影响微生物的附着、生长、代谢以及细胞外电子转移,进而直接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各项重要性能。通过化学氧化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结构的多孔MXene/聚吡咯(MXene/PPy)水凝胶,采...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导电性、亲水性、生物相容性等特性会影响微生物的附着、生长、代谢以及细胞外电子转移,进而直接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各项重要性能。通过化学氧化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结构的多孔MXene/聚吡咯(MXene/PPy)水凝胶,采用NaH_(2)PO_(2)退火对制备的MXene/PPy水凝胶进行磷化改性,并以改性前后的水凝胶材料作为阳极,研究其电化学性能以及其组装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结果表明:多孔MXene/PPy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而磷化改性可以使MXene暴露更多反应位点,电化学性能进一步提升。其中以特定磷化程度(NaH_(2)PO_(2)加入量为0.005 g/mL)的MXene-PPy水凝胶(P-MXene/PPy-5)作为电极材料时,面积比电容和交换电流密度分别提高至948.55 F/m2和0.73 mA/cm^(2),而电荷转移电阻下降至6.84Ω;其组装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与非磷化阳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相比,最大输出功率密度提升了49.62%,达7.87 W/m^(3),阳极蛋白质含量提升了37.53%,达59.07 mg/cm^(2)。研究结果为未来开发更高性能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 聚吡咯(PPy) 磷化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掺杂二氧化钛/碳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继梅 孟瑞晋 杨金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5-931,共7页
通过二维层状Ti_3C_2的原位水热氧化和气相硫化反应,制备了硫掺杂二氧化钛/碳化钛(S-TiO_2/Ti_3C_2)复合材料,并用于电化学储锂。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原位生长在碳化钛片层上,且硫成功掺杂到二氧化钛中。这种S-TiO_2/Ti_3C_2复合... 通过二维层状Ti_3C_2的原位水热氧化和气相硫化反应,制备了硫掺杂二氧化钛/碳化钛(S-TiO_2/Ti_3C_2)复合材料,并用于电化学储锂。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原位生长在碳化钛片层上,且硫成功掺杂到二氧化钛中。这种S-TiO_2/Ti_3C_2复合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2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放电比容量稳定在288 m A·h/g,远高于纯Ti_3C_2和TiO_2/Ti_3C_2电极的放电比容量。S-TiO_2/Ti_3C_2复合材料表现出的较高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主要归因于复合材料的特殊纳米结构优势:二氧化钛原位生长在碳化钛上,使复合材料具有稳定良好的接触界面,能够促进电子的快速转移,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循环过程中两种组分的分离;硫在二氧化钛中的掺杂可以提高二氧化钛的导电性,并引入缺陷,提高反应活性。此研究工作为二维材料的原位转化及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掺杂 氧化钛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 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磁性异质结材料的制备及其光降解染料废水的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燕 郭明 +2 位作者 孙雨婷 吴荣晖 胡智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9-688,共10页
为了解决光催化剂在光生电子与空穴中分离效率低且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以钛碳化铝(Ti_(3)AlC_(2))为原料,通过LiF+HCl刻蚀法、共沉淀法、溶剂热法和异种电荷静电自组装,获得具有磁分离性能的新型异质结光催化材料AMHNTs/TiO_(2)-Ti_(3)C... 为了解决光催化剂在光生电子与空穴中分离效率低且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以钛碳化铝(Ti_(3)AlC_(2))为原料,通过LiF+HCl刻蚀法、共沉淀法、溶剂热法和异种电荷静电自组装,获得具有磁分离性能的新型异质结光催化材料AMHNTs/TiO_(2)-Ti_(3)C_(2)T_(x)(H&M),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选取偶氮类染料甲基橙(MO)为污染物模型,考察模拟太阳光下H&M的降污性能及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异质结H&M融合了二维层状与一维管状的结构特征,提高电子的传导输送,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磁回收性,且对MO有较好的降解性能,为构筑新型磁性无机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和染料的光降解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石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 光催化 磁分离 原位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3C2TX/Au@Pt纳米花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无酶H2O2传感器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广现 姚瑶 +2 位作者 褚光雷 张慧 郭业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54-1259,共6页
基于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Ti3C2Tx材料的导电性与Au@Pt纳米花的催化活性,组装了一种用于超灵敏和快速检测H2O2含量的Ti3C2Tx/Au@Pt纳米花无酶传感器。通过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制备的Ti3C2Tx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3C2Tx材料... 基于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Ti3C2Tx材料的导电性与Au@Pt纳米花的催化活性,组装了一种用于超灵敏和快速检测H2O2含量的Ti3C2Tx/Au@Pt纳米花无酶传感器。通过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制备的Ti3C2Tx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3C2Tx材料表现出特有的手风琴结构,Ti3C2Tx/Au@Pt为以Au粒子为中心,Pt粒子环绕周围组成蒲公英状纳米球。研究了H2O2在Ti3C2Tx/Au@Pt纳米花修饰玻碳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和时间电流曲线,结果显示该修饰电极检测H2O2具有线性范围良好(0.03~1100μmol/L)、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0.02μmol/L)、抗干扰性和再现性好等优点。与传统滴定法相比,该新型无酶传感器能在复杂环境下快速准确检出H2O2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 Ti3C2Tx Au@Pt纳米花 H2O2 无酶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Ti_(3)C_(2)导电纱制备及其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博宇 李露红 丛洪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7-54,共8页
为了探究类石墨烯二维结构材料(MXene)与天然纤维的结合效果,及其所得导电纱线在柔性电容式传感器中的应用情况,以一种新型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Ti_(3)C_(2)为导电材料、以棉纱为基体纤维,实现了导电纱线的连续化制备;然后以此导电纱线为... 为了探究类石墨烯二维结构材料(MXene)与天然纤维的结合效果,及其所得导电纱线在柔性电容式传感器中的应用情况,以一种新型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Ti_(3)C_(2)为导电材料、以棉纱为基体纤维,实现了导电纱线的连续化制备;然后以此导电纱线为电极、以横编间隔织物为介电层,设计了一款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研究了处理时间对纱线微观形貌、结合效果以及导电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该压力传感器的力学性能与电容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Ti_(3)C_(2)材料与棉纱复合得到的纱线电导率可达0.872 S/cm;制备的传感器压缩回复性好、电容特性显著,灵敏度最高达到0.028 kPa^(-1),能在150 ms内对压力快速响应,200次压缩循环中展现了良好的耐久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 导电纱 横编间隔织物 电容式传感器 柔性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基Ti_(3)C_(2)T_(x)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强 王晓 +2 位作者 郭亚杰 陈茹 魏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177,共6页
为了开发工艺简单、可重复使用、油水分离效率高的棉基油水分离材料,以实现废旧棉织物的低能耗高附加值利用,通过超声波喷涂的方式将具有亲水性的柔性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纳米片施加于棉织物上,借助离子液体对棉纤维的溶胀作... 为了开发工艺简单、可重复使用、油水分离效率高的棉基油水分离材料,以实现废旧棉织物的低能耗高附加值利用,通过超声波喷涂的方式将具有亲水性的柔性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纳米片施加于棉织物上,借助离子液体对棉纤维的溶胀作用以增加棉织物表面的粗糙度,进一步提高MXene在棉织物上的固载率,制备棉基MXene油水分离膜。借助扫描电镜和接触角测试仪等分析油水分离膜的表面形貌和润湿性能。对棉基MXene油水分离膜的油水分离效率、膜通量、耐酸碱性和可循环使用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以棉织物为基体的MXene油水分离膜的分离效率最高,可达99.1%;10次重复实验后仍具有98.6%的分离效率;在pH值为1~13的范围内分离效率无明显变化,空气中水接触角为30°,保持了原棉织物80.1%的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油水分离膜 棉织物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Ti_(3)C_(2)T_(x)) 复合膜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