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新的噻二唑衍生物H_2ADTZ与锰的二维聚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娄新华 朱玉 +4 位作者 高辉 朱爱新 樊耀亭 侯红卫 卢会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6-720,共5页
A new 1,3,4 thiadiazole-derivative ligand 2,5-(s-acetic acid) dimercapto-1,3,4 thiadiazole (H2ADTZ) and its one-dimensional manganese polymer Mn(ADTZ)·4H2O had been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X... A new 1,3,4 thiadiazole-derivative ligand 2,5-(s-acetic acid) dimercapto-1,3,4 thiadiazole (H2ADTZ) and its one-dimensional manganese polymer Mn(ADTZ)·4H2O had been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in this paper. The Mn(Ⅱ) ion is coordinated with a distorted octahedron by two oxygen atoms from neighboring two deprotonated ligands ADTZ2- and other four oxygen atoms from four coordinated water molecules. The structural feature of the title compound is the formation of one-dimensional manganese chains polymer through the bridging of dioxygen O-O units. In the solid state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one-dimensional manganese chains are joined together by the weak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and vander Waals interactions forming a two-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compound. Furthermore, the UV spectra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title compound were also investigated. CCDC: 260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聚合物 晶体结构 衍生物 TOGETHER CRYSTAL complex SPECTRA 合成 vander Mn(Ⅱ) solid with The new its ion are 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聚合物[MnNa(Salicylate)_2(CH_3OH)(H_2O)]_n·0.5n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施伟 徐英凯 +1 位作者 王红梅 刘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6-518,共3页
In this paper, a novel polymeric complex [MnNa(Salicylate)2(CH3OH)(H2O)]n·0.5nH2O was obtain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a, elemental analysis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titled complex is... In this paper, a novel polymeric complex [MnNa(Salicylate)2(CH3OH)(H2O)]n·0.5nH2O was obtain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a, elemental analysis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titled complex is crystallized in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with a=0.763 82(15) nm, b= 1.037 1(2) nm, c=1.290 9(3) nm, α= 103.59(3)°, β=104.65(3)°, γ=109.50(3)°, V=0.873 6(3) nm 3, Z=2, Dc=1.556 Mg/m 3, Mr=409.20, μ=0.823 mm -1, F(000)=418, R=0.0614, wR= 0.147 6. The activity in catalyzing the superoxygen anionic free radical dismutation was determin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聚合物 [MnNa(Salicylate)2(CH3OH)(H2O)]n·0.5nH2o 合成 锰配合物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晶体结构 模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辅助界面聚合法合成结晶性二维聚合物 被引量:1
3
作者 庄小东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二维材料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制备面积大、厚度可控、长程有序的二维聚合物成为新型二维材料研究的难点之一。近几年,许多新型二维材料已被报道。然而,这些二维材料存在结晶性不足、尺寸小等缺点... 二维材料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制备面积大、厚度可控、长程有序的二维聚合物成为新型二维材料研究的难点之一。近几年,许多新型二维材料已被报道。然而,这些二维材料存在结晶性不足、尺寸小等缺点。近期,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冯新亮课题组报道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辅助的界面聚合法(SMAIS)实现了可控制备二维聚合物晶体。该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气-液界面处的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能够将分子或者前驱体限域在二维界面,并诱导单体排列和促进聚合,进而实现对二维材料结构、形貌和结晶性的调控。该课题组利用此方法成功制备出厚度可调的、高结晶性的准二维聚苯胺(q2D PANI)、二维聚酰亚胺(2DPI)和二维聚酰胺(2DPA),为制备二维聚合物晶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二维聚合物晶体 表面活性剂 界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界面法合成芘基二维聚合物薄膜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向丽 关静 +3 位作者 陈乐 赵培 谭伟强 郑治坤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6-482,共7页
以1,3,6,8-四(对胺基苯基)芘为构筑单元,通过席夫碱缩合反应,利用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辅助的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芘基二维聚合物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 以1,3,6,8-四(对胺基苯基)芘为构筑单元,通过席夫碱缩合反应,利用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辅助的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芘基二维聚合物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考察了薄膜形貌、结构、结晶性和荧光强度等。结果表明:薄膜厚度约70 nm,可通过单体浓度进行调控;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的限域作用促进了薄膜的结晶性,而分子内氢键使其具有荧光双发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界面 表面活性剂 共轭有机框架材料 二维聚合物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晶态二维聚合物界面辅助合成研究进展及展望
5
作者 杨浩永 张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1-368,共8页
二维聚合物(two-dimensional pilymers,2DPs)是一种新兴的结晶态二维有机材料,由独立的、单原子/单体厚度的平面网络组成,具有长程的有序结构。得益于二维聚合物单体的多样性以及连接结构的多样性,目前已研究出多种合成二维聚合物的策... 二维聚合物(two-dimensional pilymers,2DPs)是一种新兴的结晶态二维有机材料,由独立的、单原子/单体厚度的平面网络组成,具有长程的有序结构。得益于二维聚合物单体的多样性以及连接结构的多样性,目前已研究出多种合成二维聚合物的策略。其中,界面合成策略可用于合成大尺寸的单层或者少层的结晶态二维聚合物,推动了电子、催化以及能量领域的发展。目前用于合成二维聚合物的界面主要包括:气液界面、液液界面、气固界面以及液固界面。简要总结了这4类界面辅助合成二维聚合物策略的进展,并讨论了界面辅助合成策略在新型C=C键连接的二维共轭聚合物合成中的发展前景。随着二维聚合物的发展,利用不可逆反应合成C=C键连接的全共轭聚合物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合成的C=C键连接二维聚合物多为粉末状,该形态限制了二维聚合物的应用。相比于粉末状产物,二维聚合物薄膜在多种应用中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得益于界面合成策略的多样性和可设计性,通过设计界面合成策略有望实现全共轭二维聚合物薄膜的合成,为开发高稳定性和高性能的二维聚合物薄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聚合物 结晶态 界面合成 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2)碳连接的二维聚合物 被引量:6
6
作者 康佳玲 王红星 +1 位作者 邱丰 庄小东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共21页
二维多孔聚合物具有光学各向异性、高的电子迁移率、可逆的氧化还原等众多特性,因此它们作为关键材料用于气体吸附与分离、燃料电池膜、超级电容器等领域。这类二维多孔聚合物通常可分为二维金属-有机骨架、二维共价有机骨架、石墨化氮... 二维多孔聚合物具有光学各向异性、高的电子迁移率、可逆的氧化还原等众多特性,因此它们作为关键材料用于气体吸附与分离、燃料电池膜、超级电容器等领域。这类二维多孔聚合物通常可分为二维金属-有机骨架、二维共价有机骨架、石墨化氮化碳、石墨炔和三明治型多孔聚合物纳米片。其中,sp2杂化碳(Csp2)连接的二维多孔聚合物是新兴的研究领域。与C―N、B―O和C≡C键连接的二维多孔聚合物相比,Csp2-二维聚合物因其高的电子迁移率和可调的带隙而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质、高的化学/光稳定性和可调的电化学性质。此外,Csp2-二维多孔聚合物是制备过渡金属单原子的2D多孔碳材料的重要前驱体之一。总结了Csp2-二维多孔聚合物的可控合成方法,并讨论了它们在光电器件、气体分离、发光传感和成像、电化学能源存储和光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聚合物 sp^(2)杂化碳 碳-碳键 聚合方法学 能源存储与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配位聚合物[Cd(C_8H_7NO_2)_2]_n的水热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余迎新 张少峰 宋海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4-387,共4页
在中温水热条件下 ,利用醋酸镉和 3 (3 吡啶基 )丙烯酸反应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二维配位聚合物[Cd(C8H7NO2 ) 2 ]n。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位聚合物属三斜晶系 ,P 1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 :a =0 .5 0 3... 在中温水热条件下 ,利用醋酸镉和 3 (3 吡啶基 )丙烯酸反应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二维配位聚合物[Cd(C8H7NO2 ) 2 ]n。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位聚合物属三斜晶系 ,P 1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 :a =0 .5 0 31(2 )nm ,b =0 .810 9(3)nm ,c =0 .95 31(4 )nm ,α =6 9.4 11(6 )°,β =80 .5 5 4 (6 )° ,γ =76 .0 2 0 (7)°,V =0 .35 19(2 )nm3 ,Z =1,dc=1.92 9g/cm3 ,μ =1.5 75mm-1,F(0 0 0 ) =2 0 2 ,R1=0 .0 313,wR2 =0 .0 6 4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Cd(C8H7NO2)2]n 水热合成工艺 晶体结构 醋酸镉 3-(3-吡啶基)丙烯酸 晶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配位聚合物[K_2(5-nbdc)_2Cd(Ⅱ)·imH·H_2O]_∞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宏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5-708,共4页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K2(5-nbdc)2Cd(Ⅱ)·imH·H2O]∞ (5-nbdc=5-nitro-1,3-benzenedicarbonate, imH=imidazol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data are: tetra...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K2(5-nbdc)2Cd(Ⅱ)·imH·H2O]∞ (5-nbdc=5-nitro-1,3-benzenedicarbonate, imH=imidazol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data are: tetragonal, space group P41, Mr=694.93 for CdC19H12N4O13K2, a=1.018 6(10) nm, b=1.018 6(10) nm, c=2.436 7(5) nm; Z=4, V=2.528 2(6) nm3, F(000)=1 376, Dc=1.826 Mg·m-3, μ=1.267 mm-1. The title polymeric complex exhibits a two-dimensional framework, in which adjacent Cd(Ⅱ) ions are bridged by μ-O4-5-nitro-1,3-benzenedicarbonate groups forming one-dimensional chains that are further linked by μ-O3-5-nitro-1,3-benzenedicarbonate groups into two-dimensional anion rectangle sheets with large 32-membered rings. The strong π-π stacks of the benzene rings link these adjacent sheets into a three-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network. CCDC: 2455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Ⅱ)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CRYSTAL complex framework 合成 STRONG space group The are data with RING the for VAN 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联苯与噻吩的D-A二维共轭甲壳型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9
作者 万里鹰 韩荣梅 +1 位作者 战宝柱 易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分子设计,采用Stille偶联反应成功合成了2种以含有给电子基(D)和吸电子基(A)的三联苯为侧链,聚噻吩为主链的二维共轭甲壳型高分子P1和P2,单体和聚合物的化学结构由核磁共振表征证实。通过热重分析曲线研究表明,甲壳型聚合物P1和P2... 通过分子设计,采用Stille偶联反应成功合成了2种以含有给电子基(D)和吸电子基(A)的三联苯为侧链,聚噻吩为主链的二维共轭甲壳型高分子P1和P2,单体和聚合物的化学结构由核磁共振表征证实。通过热重分析曲线研究表明,甲壳型聚合物P1和P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5%热失重温度高达330℃和280℃。2种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都较低,分别为54℃和16.6℃。甲壳型聚合物P1和P2分子内的推、吸效应有助于提高紫外吸收,其紫外吸收范围为425~650 nm。2种聚合物薄膜紫外的吸收边缘都在654 nm,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其光学带隙为1.90 eV,是一种潜在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也是一种以噻吩为主链的新型甲壳型聚合物。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中有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聚噻吩 三联苯 给体-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配位聚合物(NH_3^+CH_2CH_2NH_3^+)(NH_2CH_2CH_2NH_3^+)_2[(VO)_4(PO_4)_4(H_2O)_2]·2H_2O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
10
作者 牛艳玲 纪建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3-546,共4页
A two-dimensional coordination polymer,(NH3+CH2CH2NH3+)(NH2CH2CH2NH3+)2[(VO)4(PO4)4(H2O)].2H2O has been obtained by using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spectrum and X-ray single cry... A two-dimensional coordination polymer,(NH3+CH2CH2NH3+)(NH2CH2CH2NH3+)2[(VO)4(PO4)4(H2O)].2H2O has been obtained by using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spectrum and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The compound crystallized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space groupP2(1) /c,a=17.034(4) A,b=10.351(2) A,c=17.536(4)A,β=114.641(4)°,z=4,V=2810.3(11)A3,Dc=2.108g/cm3,F(000)=1784,R1=0.0375,ωR2=0.10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二甲酸连接的氢键导致的二维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彬 孙跃飞 +3 位作者 苟少华 姚景才 Suchada Chantrapromma Hoong-Kun Fun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7-920,共4页
A H-bond induced two-dimensional in finite coordination polymer[Zn(1,3-BDC)(Im)2]n·2nCH3 OH(1,3-BDC =1,3-benzenedicarboxylate,Im =imidazole)was synthesized and crystallo-graphically determined by X-ray dif fracti... A H-bond induced two-dimensional in finite coordination polymer[Zn(1,3-BDC)(Im)2]n·2nCH3 OH(1,3-BDC =1,3-benzenedicarboxylate,Im =imidazole)was synthesized and crystallo-graphically determined by X-ray dif fraction.The crystal structure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C2/c.a=23.1836(2),b=10.1905(1),c=17.0118(2)?,β=115.099°,V=3639.58(6)?3,D=1.499g·cm-3,Z =8,F000=1688,μ=1.384mm-1,R1=0.0715,wR2=0.1645.Each Zn?ion is four-coordinated with a geome try of distorted tetrahedron.Each 1,3-BDC acts as a bridge to bond two neighboring zinc ions,leading to an infinite o ne-dimensional chainlike coordination polymer.Each chain wa s linked by hydrogen bonds with its neighbors to form a two-dimensional 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Ⅱ)配合物 氢键 晶体结构 配位聚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间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体-受体型二维共轭聚合物的分子共平面性对阻变均一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磊 何智龙 +1 位作者 刘书智 刘钢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50,共9页
有机忆阻器具有超快速度、超低功耗、非易失性存储等优势,有希望成为突破当前冯·诺依曼瓶颈和摩尔定律极限的关键电子元器件。利用2,6-双(三甲基锡)-4,8-双(5-己基-2-噻吩)-苯并[1,2-b:4,5-b’]二噻吩,4,9-二溴-6,7-双苯基[1,2,5]... 有机忆阻器具有超快速度、超低功耗、非易失性存储等优势,有希望成为突破当前冯·诺依曼瓶颈和摩尔定律极限的关键电子元器件。利用2,6-双(三甲基锡)-4,8-双(5-己基-2-噻吩)-苯并[1,2-b:4,5-b’]二噻吩,4,9-二溴-6,7-双苯基[1,2,5]噻二唑-[3,4-g]喹喔啉和4,8-二溴苯并[1,2-c:4,5-c']双[1,2,5]噻二唑,通过Stille偶联法合成得到两种新型二维共轭给体-受体型聚合物pBDTT-PTQx和pBDTT-BBT,通过选取位阻较小的取代基、长度较短的烷基链和强推拉电子效应的共轭给体-受体单元优化分子共平面性,并对比研究了共平面性对材料阻变特性的影响。两种材料均具有高鲁棒性的Flash型阻变行为,可循环擦写100圈以上,其中pBDTT-BBT具有更好的分子共平面性,器件表面均方粗糙度仅为1.71 nm,开/关电压的扰动系数仅为9.4%和6.7%,高/低阻态的扰动系数为13.7%和9.4%,相较于PBDTT-PTQx,开/关电压与高/低阻值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获得很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共平面性 共轭聚合物 给体-受体 阻变均一性 有机忆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桥的金属-四氮杂卟啉二维共轭聚合物对Li/SOCl_2电池的催化作用
13
作者 王亚琴 李文杰 +1 位作者 黄小忠 彭正合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研究了金属-四氮杂卟啉二维共轭聚合物P(MPzS8)[M=Fe(Ⅱ)、Co(Ⅱ)和Zn(Ⅱ)]对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的催化作用,发现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Fe(Ⅱ)≥Co(Ⅱ)>Zn(Ⅱ)]。相对于不含P(MPzS8)的电池,含有0.0150%P(ZnPzS8)、P(CoPz... 研究了金属-四氮杂卟啉二维共轭聚合物P(MPzS8)[M=Fe(Ⅱ)、Co(Ⅱ)和Zn(Ⅱ)]对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的催化作用,发现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Fe(Ⅱ)≥Co(Ⅱ)>Zn(Ⅱ)]。相对于不含P(MPzS8)的电池,含有0.0150%P(ZnPzS8)、P(CoPzS8)和P(FePzS8)的电池在低温-40±2℃下,以5 mA/cm2的电流密度放电,放电时间分别延长了约20%、45%和55%,稳定工作电压分别提高了约160 mV、200 mV和300 mV;在室温25±5℃下,以25 mA/cm2的电流密度放电下,放电时间分别延长了约8%、15%和15%,稳定工作电压分别提高了约120 mV、160 mV和180 mV,放电电压滞后时间分别缩短了10 s、15 s和1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四氮杂卟啉共轭聚合物 亚硫酰氯(Li SOCl2)电池 催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配位聚合物[Ni_3(H_2btec)_(1·5)(OH)_3(2,2’-bipy)_3]_n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秀梅 牛艳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71-1076,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N i3(H2btec)1.5(OH)3(2,2-’b ipy)3]n。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9214(12),b=18.012(2),c=20.566(2),β=94.933(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N i3(H2btec)1.5(OH)3(2,2-’b ipy)3]n。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9214(12),b=18.012(2),c=20.566(2),β=94.933(2),°z=4,V=4030.6(8)3,D c=1.765g/cm3,F(000)=2184,R1=0.0483,wR2=0.0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维功能材料及衍生物的设计和制备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赛 张斌 +1 位作者 汪露馨 陈彧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3-441,共29页
二维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机械剥离或液相剥离具有面间弱相互作用、面内强共价键合作用的层状材料生成单层或少数层的二维材料;(2)化学合成方法;(3)Langmuir-Blodgett单分子膜技术法;(4)层层自组装法;(5)化学气相沉积... 二维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机械剥离或液相剥离具有面间弱相互作用、面内强共价键合作用的层状材料生成单层或少数层的二维材料;(2)化学合成方法;(3)Langmuir-Blodgett单分子膜技术法;(4)层层自组装法;(5)化学气相沉积法;(6)分子束外延法和(7)原子层沉积技术法。这些材料及其有机-高分子衍生物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优异的性质,在场效应晶体管、光调制器、锁模和Q开关激光、光限幅、信息和能源存储、射频器件、化学传感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除了众所周知的石墨烯外,其他诸如类石墨烯的无机纳米材料(六方氮化硼、过渡金属卤化物、石墨化氮化碳、层状金属氧化物等)、二维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钙钛矿、黑磷等二维材料也被广泛研究或探索。开发或探索更多二维材料应用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备新颖的二维材料和它们的有机-高分子衍生物。在不久的将来,兼具规模经济和功能行为的二维材料化学的突破将极大地驱动新型二维材料应用领域的拓展。本文综述了二维材料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材料 设计和制备 石墨烯衍生物 二维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电化学和对EY^(2-)的荧光淬灭性能
16
作者 郑会勤 刘露 樊耀亭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7,共7页
以单核钴配位聚合物[Co(dmgH)(dmgH_2)Cl_2](1)为合成中间体,以4,4′-联吡啶(4,4′-bipy)为桥联配体,并加少量的乙二胺调节pH,进行水热合成得到一个新的二维网状配聚物[Co_(1.5)(4,4’-bipy)·(dmgH_2)_(1.5)·(H_2O)]_n·(... 以单核钴配位聚合物[Co(dmgH)(dmgH_2)Cl_2](1)为合成中间体,以4,4′-联吡啶(4,4′-bipy)为桥联配体,并加少量的乙二胺调节pH,进行水热合成得到一个新的二维网状配聚物[Co_(1.5)(4,4’-bipy)·(dmgH_2)_(1.5)·(H_2O)]_n·(en)_n·(13H_2O)_n(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聚物属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60号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546 30(8)nm,b=1.591 56(6)nm,c=1.636 22(5)nm;α=90.00°,β=90.00°,γ=90.00°,V=6.630 9(4)nm_3,Z=4,F(000)=2 812.00.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聚物Co(Ⅲ)中心离子为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通过4,4-联吡啶的N原子桥联成二维网状结构,二维网状结构通过苯环之间弱的π-π作用力堆积成三维固态结构.循环伏安和荧光淬灭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并对曙红Y(EY^(2-))具有很强的荧光淬灭作用,可作为潜在的光化学还原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配位聚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质 荧光淬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代碳酸配体[CS_4]^(2-)生成的新方法──[Me_4N]_n[Cu(CS_4)]_n(I)和[Me_4N]_4[Cu_4(CS_4)_4](Ⅱ)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卡罗 金祥林 +2 位作者 龙耀玲 崔澎 唐有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7-721,共5页
用硒酚铜簇合物和硫酚铜簇合物 [Me4 N]2 [Cu4 (EPh) 6](E=Se和 S)与 CS2 及少量 S反应 ,分别获得了以过硫代碳酸根 [CS4 ]2 -为配体的 [Me4 N]n[Cu(CS4 ) ]n( )和 [Me4 N]4 [Cu4 (CS4 ) 4]( ) .并用 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 用硒酚铜簇合物和硫酚铜簇合物 [Me4 N]2 [Cu4 (EPh) 6](E=Se和 S)与 CS2 及少量 S反应 ,分别获得了以过硫代碳酸根 [CS4 ]2 -为配体的 [Me4 N]n[Cu(CS4 ) ]n( )和 [Me4 N]4 [Cu4 (CS4 ) 4]( ) .并用 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 . 为二维层状聚合物 , 为四核铜簇阴离子化合物 .并对 [CS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代碳酸配体 四核铜簇合物 层状聚合物 晶体结构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