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维度傅里叶红外光谱与两种神经网络模型对昭通苹果的鉴别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殿旭 蔡彦 +4 位作者 李孝攀 程立君 杨海涛 单长吉 杜国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43-1550,共8页
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对8种不同种类的昭通苹果进行分析,并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了鉴别。在8种昭通苹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中,均在3500~2850、1650~1400和1250~800 cm^(... 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对8种不同种类的昭通苹果进行分析,并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了鉴别。在8种昭通苹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中,均在3500~2850、1650~1400和1250~800 cm^(-1)等范围表现出了较强吸收峰,可以看出苹果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氨基酸、脂质、有机酸、酚类和黄酮类等物质,且8种昭通苹果光谱非常相似,只在吸收峰的强弱和峰位置上有非常小的差异,依据光谱来区分鉴别8种昭通苹果,显然是不可能的。以温度为微扰,采集8种苹果的动态光谱,并对动态光谱800~1800 cm^(-1)进行2D-IR分析,在2D-IR的同步光谱中,可以清晰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2D-IR在1010和1642 cm^(-1)附近出现了相对较强的自动峰,说明苹果中的酯类、酸类和蛋白质出现一定的分解,而且酯类和酸类分解较强,蛋白质相对较弱;另外在8种样品的2D-IR中,红富士片红中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出现的自动峰1642 cm^(-1)相对其他样品来说是最强的自动峰,出现的负交叉峰(1006,1642 cm^(-1))最弱;在阿克苏苹果中只出现了1010 cm^(-1)一个强自动峰;在秦冠苹果中出现了三个自动峰;另外在2001苹果和新世纪苹果中,最强自动峰出现在1020 cm^(-1),对比其他苹果有10个波数的移动,依据2D-IR,可以区分部分苹果样品。进一步对8种苹果216个苹果光谱进行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分析,随机选择152个样品光谱数据进行模型训练,通过一定迭代和训练,使得两种模型在训练集上的分类准确率达到100%的最优状态,再对64个样品光谱进行预测,在CNN分析中准确率为89.06%,而在RBF神经网络分析中准确率达到90.6%,两种神经网络模型都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分类准确率。因此FTIR、2D-IR、CNN和RBF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苹果分析鉴别研究中相互补充,可以对昭通苹果进行准确分类,并且该方法可以运用到其他物质分类鉴别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苹果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相关红外光谱(2D-IR) 神经网络分析模型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二维线性鉴别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宇杰 杨静宇 +1 位作者 吴小俊 李勇智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2期49-53,共5页
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是一种直接基于矩阵的特征提取方法,跳过传统的基于Fisher鉴别准则的线性鉴别分析方法中必须先将二维矩阵转化成一维矢量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特征提取速度且避免了小样本问题,其识别率优于传统的Fisherface方法... 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是一种直接基于矩阵的特征提取方法,跳过传统的基于Fisher鉴别准则的线性鉴别分析方法中必须先将二维矩阵转化成一维矢量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特征提取速度且避免了小样本问题,其识别率优于传统的Fisherface方法。结合模糊集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2DLDA算法———模糊2DLDA(F1DLDA)算法。首先采用FKNN算法得到相应的样本分布信息,并按其对最后得到的特征向量所作的贡献融入到特征抽取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样本特征向量集。实验表明,F2DLDA算法的性能优于传统的2DLDA算法和Fisherface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鉴别分析 模糊线性鉴别分析 模糊集理论 特征提取 模糊k近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线性鉴别分析和协同表示的面部识别方法
3
作者 林克正 邓旭 张玉伦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88-1693,共6页
针对图像特征提取方法提取单一特征不能很好地表示图像的问题,提出了二维线性鉴别分析和协同表示的面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二维线性鉴别分析(Two-Dimensional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2DLDA)分别对训练样本的类间散布矩阵和... 针对图像特征提取方法提取单一特征不能很好地表示图像的问题,提出了二维线性鉴别分析和协同表示的面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二维线性鉴别分析(Two-Dimensional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2DLDA)分别对训练样本的类间散布矩阵和类内散布矩阵提取特征,之后利用得到的特征重建图像,包括类间虚拟图像和类内虚拟图像.其次,将类间虚拟图像、类内虚拟图像和原始图像利用协同表示(Collaborative Representation,CR)算法进行得分.最后,采用加权得分融合算法将上述得分进行融合以获得最终得分,并利用最终得分进行图像识别.该方法不仅有效的抑制了光照和表情对面部识别的影响,同时根据获得的类间虚拟图像、类内虚拟图像与原始图像互补,有效的提高面部图像识别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的数据库下(ORL、AR、GT)具有较好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线性鉴别分析 协同表示 得分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适应加权的双向二维线性鉴别分析算法
4
作者 林玉娥 顾国昌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4-488,共5页
二维线性鉴别分析是一种直接基于矩阵的特征提取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特征提取速度且避免了小样本问题,但是提取的特征向量维数高,不利于后期分类,而且获得的最佳投影矩阵只是来自于图像的列信息.另外,不同的样本在求取最佳投影矩阵时,所... 二维线性鉴别分析是一种直接基于矩阵的特征提取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特征提取速度且避免了小样本问题,但是提取的特征向量维数高,不利于后期分类,而且获得的最佳投影矩阵只是来自于图像的列信息.另外,不同的样本在求取最佳投影矩阵时,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加权的双向二维线性鉴别分析算法,即是对图像矩阵顺序地进行水平和垂直2个方向的二维线性鉴别分析,自适应加权处理则是使不同的样本带有不同的权值,以提高样本在低维线性空间中的可分性.在ORL和Yale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降低了原算法提取的特征向量维数的同时,较原二维线性鉴别分析的识别性能有了较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鉴别分析 最佳投影矩阵 双向线性鉴别分析 白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二维子类鉴别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莹 李文辉 +2 位作者 傅博 林逸峰 倪洪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2-996,共5页
针对图像数据的多子类线性不可分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核二维子类鉴别分析算法(K2DSDA).算法从理论证明K2DSDA等价于基于核样本列(行)向量的2DSDA,并结合快速核样本图像近似定义实现最优判别向量计算,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实验显示,本文算法... 针对图像数据的多子类线性不可分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核二维子类鉴别分析算法(K2DSDA).算法从理论证明K2DSDA等价于基于核样本列(行)向量的2DSDA,并结合快速核样本图像近似定义实现最优判别向量计算,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实验显示,本文算法在多个标准人脸库上的分类准确率优于其他鉴别分析算法,这证实了K2DSDA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别分析 核方法 子类鉴别分析 多子类 线性不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结构二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大长 孙伟民 陆伟东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1-7,共7页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材料的特殊性,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材料本构模型特别是混凝土的材料模型对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对RC结构的二维有限元分析(2D-FEA)的钢筋、混凝土的材料本构模型的合理选取进行了探讨,通过RC...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材料的特殊性,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材料本构模型特别是混凝土的材料模型对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对RC结构的二维有限元分析(2D-FEA)的钢筋、混凝土的材料本构模型的合理选取进行了探讨,通过RC平板和单层剪力墙的二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得出文中所探讨的材料本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RC结构的非线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RC) 线性 有限元分析(2D-FEA) 应力-应变关系 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鉴别特征抽取能力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伏兵 韦相和 +1 位作者 严云洋 杨静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7期69-72,75,共5页
基于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文章提出了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M2DPCA)人脸识别方法。M2DPCA从模式的原始数字图像出发,先对图像进行分块,对分块得到的子图像矩阵采用2DPCA方法进行特征抽取,从而实现模式的分类。新方法的特点是能有效地抽... 基于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文章提出了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M2DPCA)人脸识别方法。M2DPCA从模式的原始数字图像出发,先对图像进行分块,对分块得到的子图像矩阵采用2DPCA方法进行特征抽取,从而实现模式的分类。新方法的特点是能有效地抽取图像的局部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此类模式区别于彼类。在ORL人脸数据库上测试了该方法的鉴别能力。实验的结果表明,M2DPCA在鉴别性能上优于通常的2DPCA和PCA方法,也优于基于Fisher鉴别准则的鉴别分析方法:Fisherfaces方法、F-S方法和J-Y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鉴别分析 特征抽取 主成分分析 分块主成分分析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抽样重组的2维核鉴别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程正东 樊祥 章毓晋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58-2962,共5页
2维核鉴别分析(2DKDA)存在离散度量矩阵过大而无法计算的问题。该文通过将图像抽样重组与2DKDA的结合,提出了3种基于图像抽样重组的2DKDA(SR2DKDA),它们不仅克服了2DKDA在计算上的困难,识别性能也优于2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在ORL人... 2维核鉴别分析(2DKDA)存在离散度量矩阵过大而无法计算的问题。该文通过将图像抽样重组与2DKDA的结合,提出了3种基于图像抽样重组的2DKDA(SR2DKDA),它们不仅克服了2DKDA在计算上的困难,识别性能也优于2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在ORL人脸库和UMIST人脸库的实验验证了SR2DKDA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线性鉴别分析 2鉴别分析 图像抽样重组 抽样重组2鉴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2D-LDA的食用油掺假鉴别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海洋 崔耀耀 +1 位作者 贾彦国 谌志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79-3185,共7页
食用油掺假行为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并扰乱社会市场秩序。研究有效的食用油掺假鉴别方法对于构建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链和提升消费者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食用油中的香油为例开展食用油掺假鉴别方法研究。通过芝麻香精与玉米油、... 食用油掺假行为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并扰乱社会市场秩序。研究有效的食用油掺假鉴别方法对于构建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链和提升消费者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食用油中的香油为例开展食用油掺假鉴别方法研究。通过芝麻香精与玉米油、大豆油以及菜籽油三种食用油配制了3类掺假香油;使用FLS920稳态荧光光谱仪采集了这3类掺假香油以及不同品牌香油共计45个实验样本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基于2D-LDA方法提取了实验样本的二维特征,并以此为依据采用最近邻分类原理实现了掺假食用油的准确鉴别。将所述方法与平行因子结合非线性判别分析(PARAFAC-QDA)、多维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NPLS-DA)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D-LDA方法能够有效提取掺假香油的二维特征。这些特征能够使不同类别的实验样本在投影子空间中实现最大程度分离;同时可使相同类别的实验样本在子空间中尽可能地紧密聚集,进而使得样本在低维子空间中具有更好的可分性,从而获得了100%的鉴别准确率。而PARAFAC-QDA和NPLS-DA两种方法仅分别获得了85%和95%的鉴别准确率。2D-LDA方法相比于这两种方法在食用油掺假鉴别特别是现场快速检测的实际应用中更具优势和潜力,其鉴别过程与结果更加简捷和精确。研究为现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一种高效可行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荧光光谱 线性判别分析(2D-LDA) 掺假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双向二维线性判别分析的人脸识别
10
作者 叶延亮 徐正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88-190,共3页
针对传统的二维线性判别方法提取出的人脸特征系数维数大的问题,提出一个改进的双向二维线性判别分析方法GB2DLDA。双向压缩类内和类间散布矩阵,用压缩后的散布矩阵构成两个Fisher鉴别准则函数,求出两个投影矩阵,然后人脸图像矩阵向投... 针对传统的二维线性判别方法提取出的人脸特征系数维数大的问题,提出一个改进的双向二维线性判别分析方法GB2DLDA。双向压缩类内和类间散布矩阵,用压缩后的散布矩阵构成两个Fisher鉴别准则函数,求出两个投影矩阵,然后人脸图像矩阵向投影矩阵投影,提取出特征系数。实验证明在相同识别率下,用此方法提取的特征系数维数明显少于其它二维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在选择合适的特征向量的情况下,此方法的识别率要好于其它二维线性判别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元分析 双向线性鉴别分析方法 改进的双向线性判别分析方法 压缩 投影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推广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伏兵 陈秀宏 +1 位作者 高秀梅 杨静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767-1770,共4页
提出了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分块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分块2DPCA方法先对图像矩阵进行分块,对分块得到的子图像矩阵直接进行鉴别分析。其特点是:能方便地降低鉴别特征的维数;可以完全避免使用矩阵的奇异值分解,特征抽取方便;与2DPCA方... 提出了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分块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分块2DPCA方法先对图像矩阵进行分块,对分块得到的子图像矩阵直接进行鉴别分析。其特点是:能方便地降低鉴别特征的维数;可以完全避免使用矩阵的奇异值分解,特征抽取方便;与2DPCA方法相比,使用低维的鉴别特征矩阵,而达到较高(至少是不低)的正确识别率。此外,2DPCA是分块2DPCA的特例。在ORL和NUST603人脸库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识别性能上优于2DPC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鉴别分析 特征抽取 分块主成分分析 特征矩阵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列最近邻的线性鉴别分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伟 王晓辉 江玉珍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11-215,222,共6页
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中线性鉴别方法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列最近邻的线性鉴别方法(CBLDA)。CBLDA为每一类找到一个投影矩阵,使得人脸图像中的每一列经过投影矩阵投影后,... 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中线性鉴别方法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列最近邻的线性鉴别方法(CBLDA)。CBLDA为每一类找到一个投影矩阵,使得人脸图像中的每一列经过投影矩阵投影后,能够更靠近类内列最近邻同时离类间列最近邻越远。当测试样本与经过其类别的投影矩阵投影后能够得到更有利于分类的结果。CBLDA类似于分块或者子图的方法,选择最近邻列作为分块的策略的主要优点:(1)列是图像的固有尺寸,会随分辨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需要决定分块的大小;(2)人脸具有对称性,对列求得类内列最近邻可以较好克服一些左右姿态和光照变化的影响,提高算法的鲁棒性。为了验证CBLDA的有效性,在ORL和FERET人脸数据库中与2D-LDA、2D-LPP和2D-LGEDA等二维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BLDA在识别率有大幅的提升,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鉴别分析 人脸识别 局部方法 线性鉴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复判别分析的人脸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晓 俞王新 余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14-2518,共5页
为了提高人脸正确识别率和效率,在行列方向的二维线性判别分析((2D)2LDA)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二维复判别分析(2DCCDA)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2D)2LDA并行提取到的行和列特征矩阵,利用复二维鉴别式分析(C2DLDA)将行和列特征融合成... 为了提高人脸正确识别率和效率,在行列方向的二维线性判别分析((2D)2LDA)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二维复判别分析(2DCCDA)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2D)2LDA并行提取到的行和列特征矩阵,利用复二维鉴别式分析(C2DLDA)将行和列特征融合成复数特征矩阵,从复数特征矩阵中提取出最具分类能力的系数组成特征向量。相比较二维线性判别分析(2DLDA)和(2D)2LDA方法,2DCCDA需要更少的特征系数来表征一幅图像,并且正确识别率也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主成份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鉴别分析 复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新型纹理特征的2DLDA人脸识别算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建清 葛主贝 +2 位作者 曾焕强 陈婧 蔡灿辉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1-818,共8页
针对现有基于纹理特征的人脸识别算法中纹理特征维数偏大且对噪声较敏感等不足,提出了用于描述人脸图像大尺度局部特征的中心四点二元模式(Center Quad Binary Pattern,C-QBP)和用于描述图像小尺度局部特征的简化四点二元模式(Simplifie... 针对现有基于纹理特征的人脸识别算法中纹理特征维数偏大且对噪声较敏感等不足,提出了用于描述人脸图像大尺度局部特征的中心四点二元模式(Center Quad Binary Pattern,C-QBP)和用于描述图像小尺度局部特征的简化四点二元模式(Simplified Quad Binary Pattern,S-QBP)两种互补的新型纹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新型纹理特征的2DLDA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多级分割,再对所产生的图像块提取C-QBP和S-QBP纹理特征,构建纹理特征矩阵。最后,采用2DLDA子空间学习算法实现基于新型纹理特征的人脸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人脸识别算法的识别率明显高于其他基于纹理特征和子空间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当每一类训练样本数统一设置为5,特征维数为48×4时,在ORL人脸库上,本文所提出的人脸识别算法的识别率达98.68%;在YALE人脸库上,特征维数为48×36时,识别率达99.42%;在FERET人脸库上,特征维数为48×26时,识别率为9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新型纹理特征 线性鉴别分析(2dl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二维最大间距准则的局部放电灰度图像特征提取 被引量:16
15
作者 唐炬 魏钢 +1 位作者 李伟 张晓星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9-134,共6页
针对高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绝缘缺陷的辨识问题,提出一种局部放电灰度图像特征提取的双向二维最大间距准则方法,对获取的局部放电灰度图像从水平和垂直2个方向进行投影,得到了不同类别灰度图的鉴别矢量,选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 针对高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绝缘缺陷的辨识问题,提出一种局部放电灰度图像特征提取的双向二维最大间距准则方法,对获取的局部放电灰度图像从水平和垂直2个方向进行投影,得到了不同类别灰度图的鉴别矢量,选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局部放电分类,以辨识电缆中间接头出现的不同绝缘缺陷。该方法解决了局部放电灰度图像特征提取维数大、识别样本少的难题。在对实验室4种典型电缆接头绝缘缺陷产生的PD信号进行对比辨识表明,其局部放电特征提取的速度和绝缘缺陷的识别率优于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或Fisher鉴别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PE电缆 局部放电灰度图像 最大间距准则 线性鉴别分析 鉴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or-2DLDA方法的人脸识别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程万里 李伟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79-181,共3页
结合Gabor小波、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的特点,提出一种人脸识别方法。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Gabor小波变换,然后进行2DLDA处理,最后使用最近邻法则进行分类。使用这种方法在ORL、Yale人脸库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Gabor-2DLDA方法比... 结合Gabor小波、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的特点,提出一种人脸识别方法。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Gabor小波变换,然后进行2DLDA处理,最后使用最近邻法则进行分类。使用这种方法在ORL、Yale人脸库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Gabor-2DLDA方法比其它传统方法具有更优的性能,而且在提高识别率的同时算法的复杂程度并没有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线性鉴别分析(2dlda) GABOR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2DPCA和模糊2DLDA的人脸识别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冬娟 梁久祯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0-422,449,共4页
结合模糊集理论、双向二维主成分-线性鉴别分析((2D)2PCALDA)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处理,再用模糊K近邻算法计算图像的隶属度矩阵,并将其融入到2DLDA过程中,从而得到... 结合模糊集理论、双向二维主成分-线性鉴别分析((2D)2PCALDA)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处理,再用模糊K近邻算法计算图像的隶属度矩阵,并将其融入到2DLDA过程中,从而得到模糊类间散射矩阵和模糊类内散射矩阵。与(2D)2PCALDA相比,该算法充分利用了(2D)2PCALDA的优点,有效地提取了行和列的识别信息,并充分考虑了样本的分布信息。在Yale和FERET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效果优于(2D)2PCALDA、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2D)2PCA)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主成分分析 线性鉴别分析 模糊Fisherface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泛滑动窗与加权2DLDA的单样本人脸识别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才扣 黄建平 刘永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8-211,248,共5页
对于单训练样本人脸识别,基于每人多个训练样本的传统人脸识别算法效果均不太理想。尤其是基于Fisher线性鉴别准则的一些方法,由于类内散布矩阵为零矩阵,根本无法进行识别。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样本扩充方法,即... 对于单训练样本人脸识别,基于每人多个训练样本的传统人脸识别算法效果均不太理想。尤其是基于Fisher线性鉴别准则的一些方法,由于类内散布矩阵为零矩阵,根本无法进行识别。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样本扩充方法,即泛滑动窗法。采用"大窗口,小步长"的机制进行窗口图像采集和样本扩充,不仅增加了训练样本,而且充分保持和强化了原始样本模式固有的类内和类间信息。然后,使用加权二维线性鉴别分析方法(Weighted2DLDA)对上面获得的窗口图像进行特征抽取。在ORL国际标准人脸库上进行的实验表明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样本 泛滑动窗 加权线性鉴别分析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DLDA与SVM的人脸识别算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甘俊英 何思斌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27-1929,共3页
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算法能有效解决线性鉴别分析(LDA)算法的"小样本"效应,支持向量机(SVM)具有结构风险最小化的特点,将两者结合起来用于人脸识别。首先,利用小波变换获取人脸图像的低频分量,忽略高频分量;然后,用2DLDA... 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算法能有效解决线性鉴别分析(LDA)算法的"小样本"效应,支持向量机(SVM)具有结构风险最小化的特点,将两者结合起来用于人脸识别。首先,利用小波变换获取人脸图像的低频分量,忽略高频分量;然后,用2DLDA算法提取人脸图像低频分量的线性鉴别特征,用"一对多"的SVM多类分类算法完成人脸识别。基于ORL人脸数据库和Yale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验证了2DLDA+SVM算法应用于人脸识别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线性鉴别分析 支持向量机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双向二维局部保持投影的人脸识别算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斌 王利龙 邵延华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4-909,924,共7页
为更好地处理图像小样本问题,且克服二维局部保持投影(2DLPP)算法只能保持数据局部性质的缺陷,通过结合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和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的算法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向二维局部保持投影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引入样本... 为更好地处理图像小样本问题,且克服二维局部保持投影(2DLPP)算法只能保持数据局部性质的缺陷,通过结合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和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的算法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向二维局部保持投影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引入样本类别信息改进权重矩阵,增强2DLPP算法对样本变化的鲁棒性;其次,提出改进2DLPP+2DPCA、2DLPP+2DLDA两种融合算法并分别用于输入样本图像数据的行、列方向特征提取.在特征选择后得到行、列方向上的最优投影;最后,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行、列方向投影,利用最近邻分类器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类并获得在给定数据集上的识别结果.在人脸数据集ORL、YALE和AR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人脸识别性能上总体优于2DPCA、2DLDA、2DLPP、(2D)2PCA、(2D)2LDA、(2D)2PCALDA和(2D)2LPP-PCA等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特征提取 线性鉴别分析 局部保持投影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