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瞬态电场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海燕 李成榕 王文端 《华北电力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46,共6页
阐明了用球形探头测量时变电场的基本理论;介绍了瞬态电场传感器的整体结构及研制原理;描述了该传感器的设计参数及系统特性;并将其初步用于瞬态电场的测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电磁场 二维瞬态电场 传感器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镍单液流电池二维瞬态放电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姚寿广 赵倩 +2 位作者 赵云辉 孙晓飞 程杰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5,共8页
[目的]为研究锌镍单液流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的内部机理,[方法]以某公司第2代锌镍单液流电池为例,综合考虑动质量传递、电荷守恒以及反应动力学方程建立电池的二维瞬态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进行耦合计算并分析电池内部流场、浓度场的分布。通... [目的]为研究锌镍单液流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的内部机理,[方法]以某公司第2代锌镍单液流电池为例,综合考虑动质量传递、电荷守恒以及反应动力学方程建立电池的二维瞬态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进行耦合计算并分析电池内部流场、浓度场的分布。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电解液流量和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大流量加快了电化学反应,流量每增大(或减小)0.5倍,氢氧根离子浓度区间减小(或增大)36%~41%,锌离子浓度区间增大(或减小)6.5%~6.6%;增大流量使离子浓度分布趋于均匀,而改变初始离子浓度并不影响浓度分布均匀性;当氢氧根离子初始浓度提高22%时,电池放电电压平均增大27 mV,而较大的锌离子初始浓度则不利于提升电池放电性能。[结论]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计算电池的放电性能,适用于锌镍单液流电池的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镍单液流电池 二维瞬态模型 内部机理 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直接方法和希耳伯变换计算二维瞬态势及其梯度(英文)
3
作者 王建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5-380,共6页
本文用直接方法和希耳伯变换给出了计算二维瞬态势及其梯度的新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计算复杂度从传统的 O(N2t)降低到 O(Nt) .在计算势及其梯度时 ,该方法的直接计算中所用的权重因子不随时间变化 ,因此它们只需在第一个时间步长时计算一... 本文用直接方法和希耳伯变换给出了计算二维瞬态势及其梯度的新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计算复杂度从传统的 O(N2t)降低到 O(Nt) .在计算势及其梯度时 ,该方法的直接计算中所用的权重因子不随时间变化 ,因此它们只需在第一个时间步长时计算一次 .所以 ,当用于二维瞬态散射的时间推进算法中时 ,该方法可节省大量的 CPU时间 .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度非常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瞬态 希耳伯变换 直接方法 计算复杂度 权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瞬态热传导的PDDO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周保良 李志远 黄丹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0-668,共9页
采用近场动力学微分算子(peridynamic differential operator, PDDO)理论求解了二维瞬态热传导问题.将热传导方程和边界条件由其局部微分形式重构为非局部积分形式,引入Lagrange乘数法,采用变分原理的概念,建立了二维瞬态热传导问题的... 采用近场动力学微分算子(peridynamic differential operator, PDDO)理论求解了二维瞬态热传导问题.将热传导方程和边界条件由其局部微分形式重构为非局部积分形式,引入Lagrange乘数法,采用变分原理的概念,建立了二维瞬态热传导问题的非局部分析模型.通过误差与收敛性分析,与其他数值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将本模型应用于计算不规则边界板和内部含微缺陷(裂纹和圆孔)板的二维瞬态热传导问题.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为计算二维瞬态热传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动力学微分算子 二维瞬态热传导 不规则边界板 含微缺陷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瞬态热传导问题的无单元Galerkin法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红 李小林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0-469,共10页
采用无单元Galerkin(element-free Galerkin,EFG)法求解具有混合边界条件的二维瞬态热传导问题.首先采用二阶向后微分公式离散热传导方程的时间变量,将该问题转化为与时间无关的混合边值问题;然后采用罚函数法处理Dirichlet边界条件,建... 采用无单元Galerkin(element-free Galerkin,EFG)法求解具有混合边界条件的二维瞬态热传导问题.首先采用二阶向后微分公式离散热传导方程的时间变量,将该问题转化为与时间无关的混合边值问题;然后采用罚函数法处理Dirichlet边界条件,建立了二维瞬态热传导问题的无单元Galerkin法;最后基于移动最小二乘近似的误差结果,详细推导了无单元Galerkin法求解二维瞬态热传导问题的误差估计公式.给出的数值算例表明计算结果与解析解或已有数值解吻合较好,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较好的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瞬态热传导问题 无单元Galerkin法 阶BDF格式 误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时间匹配算法的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算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刚 郝世缘 +2 位作者 胡万君 刘云鹏 李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5-1197,共13页
针对传统算法存在的步长调整及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SCAS)的时间匹配算法。首先,在步长调整方面,通过加入自适应(ATS)-启发式(HTS)混合变步长算法,解决步长无法实时调整的问题;然后,针对耦合点选择问题,该... 针对传统算法存在的步长调整及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SCAS)的时间匹配算法。首先,在步长调整方面,通过加入自适应(ATS)-启发式(HTS)混合变步长算法,解决步长无法实时调整的问题;然后,针对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在传统常规串行交错(CSS)时间匹配算法及现有改进方案子循环常规串行交错(SCSS)的基础上,提出SCAS时间匹配算法,采用自适应方案确定计算时间窗及预定耦合点,并引入指数平滑法对其精度进行保证;最后,该文基于110 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建立二维瞬态单分区分匝绕组模型,并将所提算法与其他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度方面,与传统CSS算法相比SCAS算法的流场及温度场最大平均相对误差均不超过0.45%,在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在效率方面,SCAS算法总体计算效率较CSS算法提高了近20倍。同时,为了说明所提算法的工程价值,该文搭建基于110 kV变压器绕组模型的温升实验平台,将SCAS时间匹配算法应用于该模型中,实验结果表明:在精度方面,SCAS算法与实验达到稳态时最大绝对误差为2.7 K;在计算效率上,本文所提算法的计算效率较传统算法提升约46倍,计算步数约为传统的1/47,减少了计算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 混合变步长 二维瞬态流热耦合问题 快速计算方法 温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D-ATS-HTS混合变步长方法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刚 郝世缘 +1 位作者 胡万君 李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9772-9784,共13页
针对当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仿真中,采用固定时间步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变步长方法。首先,采用初始解优化算法,有效减少计算过程中方程的迭代次数;其次,结合本征正交分解算法(proper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 针对当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仿真中,采用固定时间步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变步长方法。首先,采用初始解优化算法,有效减少计算过程中方程的迭代次数;其次,结合本征正交分解算法(proper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改善大规模有限元方程组存在的阶数过高、条件数过大的问题,提高了方程的求解效率和数值稳定性;第三,提出自适应(adaptivetimestepping,ATS)-启发式(heuristic time stepping,HTS)混合变步长算法,通过对时间步长的自适应与启发式调整,有效解决瞬态计算中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的对立问题;最后,建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二维单分区分匝的流热耦合仿真模型,以验证所提算法的正确性与高效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流场中,与固定步长的计算结果相比,混合变步长算法的误差小于0.46%,计算效率提升了18.45倍;在温度场中,与固定步长的计算结果相比,所提算法的误差小于0.04%,计算效率提升了6倍。同时,通过与传统变步长算法的计算结果对比,说明所提混合变步长算法在计算精度、计算效率及变步长效果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此外,还探讨混合变步长计算中,不同的参数设置对瞬态计算结果及状态变化过程的影响,为其工程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解优化 本征正交分解 混合变步长 二维瞬态 流热耦合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瞬态温度场分布测量系统研究
8
作者 常建新 孙雨南 +1 位作者 王琦 秦秉坤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2期141-141,共1页
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瞬态温度场分布测量系统研究常建新孙雨南王琦秦秉坤(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100081)发动机提高效率、降低排放技术研究的关键在于燃烧过程。发动机缸内瞬态温度场的测量对于发动机燃烧过程的研究具有极为重... 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瞬态温度场分布测量系统研究常建新孙雨南王琦秦秉坤(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100081)发动机提高效率、降低排放技术研究的关键在于燃烧过程。发动机缸内瞬态温度场的测量对于发动机燃烧过程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发动机燃烧过程是在密封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燃烧过程 测量系统 二维瞬态温度场 发动机缸 场分布 时间分辨率 光学系统 分布测量 光纤传像束 计算机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绕组对凸极同步发电机空载电势波形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槐树 李朗如 让余奇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7-271,共5页
采用二维瞬态涡流场有限元法,对装有阻尼绕组的凸极同步发电机的空载电势波形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阻尼绕组节距对空载电势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阻尼绕组可以削弱定子齿谐波分量,而对与阻尼绕组节距有关的谐波分量则有加强作用。
关键词 凸极同步发电机 空载电势波形 阻尼绕组 有限元法 二维瞬态涡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详细碳烟模型的柴油燃烧碳烟颗粒物的生成特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亮 成晓北 +2 位作者 颜方沁 鞠洪玲 陈国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4-240,共7页
采用改进的详细碳烟模型,耦合了由正庚烷和甲苯组成的混合燃料的简化反应机理.在碳烟模型中,考虑了反应中生成的乙炔类异构体和多环芳香烃前驱物对碳烟颗粒成长过程的影响作用,分别以可视化发动机和单缸柴油机台架试验的结果,对详细碳... 采用改进的详细碳烟模型,耦合了由正庚烷和甲苯组成的混合燃料的简化反应机理.在碳烟模型中,考虑了反应中生成的乙炔类异构体和多环芳香烃前驱物对碳烟颗粒成长过程的影响作用,分别以可视化发动机和单缸柴油机台架试验的结果,对详细碳烟模型预测柴油机碳烟生成和氧化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缸内压力、放热率曲线以及着火时刻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得到的碳烟浓度瞬态二维分布与采用双色法得到的试验结果较为接近,碳烟排放量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而本文的详细碳烟模型可较好地预测不同工况条件下柴油机碳烟颗粒排放的变化趋势.同时,采用提出的详细碳烟模型对柴油机内碳烟颗粒数密度和平均尺寸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在柴油机缸内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碳烟颗粒的直径在预混燃烧期和急燃期急剧增加,在缓燃期以及燃烧后期收敛于某一稳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详细碳烟模型 碳烟浓度的分布 单缸柴油机 颗粒数密度 平均颗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钻井液压力波衰减模型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博涛 苏义脑 王家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50,共7页
高频钻井液压力波信息传输技术传输速率高,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钻井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高频钻井液压力波在传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衰减,阻碍了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探明其衰减规律对于高速传输技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假设同一钻柱截面钻... 高频钻井液压力波信息传输技术传输速率高,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钻井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高频钻井液压力波在传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衰减,阻碍了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探明其衰减规律对于高速传输技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假设同一钻柱截面钻井液压力相等且钻井液流速存在径向分布的基础上,基于二维轴对称瞬态流动理论,采用小信号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了压力波信号参数、钻柱尺寸及钻井液参数的影响,建立了高频钻井液压力波衰减模型并给出了适用条件。最后采用地面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随后分析钻井液压力波频率、压力波传输距离、钻井液密度及黏度、钻柱内径对高频压力波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频钻井液压力波幅值衰减量随钻井液压力波频率、压力波传输距离及钻井液黏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变化规律为指数型;幅值衰减量受频率影响最大,并随钻井液密度及钻柱内径增加逐渐减小。本研究可为高频钻井液压力波信息传输技术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幅值衰减 高频钻井液压力波 参数分析 轴对称流动 小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