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解析牛肉热加工过程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
1
作者 谢安国 王廷敏 +2 位作者 张芹华 李超 王满生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谱技术,对60~120℃下加热0~15 min的66个牛肉样品进行光谱分析,并通过二维相关光谱技术揭示蛋白质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显示,随着加热温度的上升,酰胺A带和酰胺I带的吸收峰发...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谱技术,对60~120℃下加热0~15 min的66个牛肉样品进行光谱分析,并通过二维相关光谱技术揭示蛋白质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显示,随着加热温度的上升,酰胺A带和酰胺I带的吸收峰发生位移,N—H和C—N的振动增强。β-折叠相对含量增加,β-转角相对含量降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时序为β-转角、β-折叠、α-螺旋、无规卷曲。此外,基于NIR光谱数据构建的牛肉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预测模型具有高精度的预测能力(校正相关系数>0.9)。本研究基于大量样本揭示了牛肉加热过程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规律,而且为实现快速、无需复杂预处理的肉类产品蛋白质结构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加热 级结构 相关 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对不同产地山茱萸快速鉴别
2
作者 王磊 陈园杰 +6 位作者 栗磊 刘永红 徐可可 余焕英 杨林林 董诚明 乔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1-767,共7页
利用中红外光谱结合二维相关红外方法,对不同产地山茱萸的快速鉴别。运用中红外技术对三个省七个产地共30批山茱萸药材进行扫描,对原始光谱进行基线校正、平滑,二阶导数等预处理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同时将山茱萸药材红外光谱与马钱苷... 利用中红外光谱结合二维相关红外方法,对不同产地山茱萸的快速鉴别。运用中红外技术对三个省七个产地共30批山茱萸药材进行扫描,对原始光谱进行基线校正、平滑,二阶导数等预处理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同时将山茱萸药材红外光谱与马钱苷、莫诺苷、熊果酸三种标准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二维红外相关图谱。利用分析软件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结合不同产地的气候因素对其差异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七个产地平均光谱的峰位和峰形相似度较高,而二阶导数光谱和二维红外相关谱差异在2370~2400、2200~2300、1500~1650 cm^(-1)三个波段基团频率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山茱萸在空间分布上相互独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七个产地划分为三个表征群,其中陕西丹凤、陕西佛坪、陕西商洛、陕西周至聚为一类,浙江临安聚为一类,河南西峡和河南栾川聚为一类。中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法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可以实现对不同产地山茱萸药材进行产地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山茱萸 相关红外光 产地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变量筛选-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的铁皮石斛产地无损溯源 被引量:11
3
作者 柳薇 邱熙文 +3 位作者 蒋立文 范伟 李跑 郑郁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2,共7页
基于近红外(NIR)光谱技术与变量筛选-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建立了一种铁皮石斛产地的无损溯源方法。利用光栅型便携式NIR光谱仪采集了3个积分时间(25、45、65 ms)下3个产地共900份铁皮石斛枫斗的光谱。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消... 基于近红外(NIR)光谱技术与变量筛选-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建立了一种铁皮石斛产地的无损溯源方法。利用光栅型便携式NIR光谱仪采集了3个积分时间(25、45、65 ms)下3个产地共900份铁皮石斛枫斗的光谱。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消除光谱中的干扰;以主成分分析(PCA)、PLS-DA方法建立了铁皮石斛产地的鉴别模型;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CUVE)及连续投影算法(SPA)筛选获得特征变量进一步提升PLS-DA模型鉴别准确性;此外,首次探究了积分时间对铁皮石斛产地溯源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原始光谱还是优化预处理后的光谱,PCA方法均无法实现铁皮石斛产地的准确鉴别;45 ms和65 ms积分时间的PLS-DA模型可以实现石斛产地的100%鉴别分析;CARS和MC-UVE模型显著优于SPA模型,可在获得较少变量数的前提下实现石斛产地的100%鉴别分析。以上结果表明,基于便携式NIR光谱技术与变量筛选-PLS-DA方法可实现对铁皮石斛产地的准确鉴别,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技术 铁皮石斛 产地溯源 变量筛选方法 偏最小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pH值影响大豆分离蛋白二级结构含量的快速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畅 吴丹丹 +4 位作者 王宁 王睿莹 王立琦 刘峰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34,共9页
为满足不同种类食品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不同功能性的需求,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快速采集70组不同pH值处理后SPI的数据,探讨pH值变化对SPI结构含量的影响。使用均值中心化、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归... 为满足不同种类食品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不同功能性的需求,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快速采集70组不同pH值处理后SPI的数据,探讨pH值变化对SPI结构含量的影响。使用均值中心化、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归一化算法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提取特征波段,再利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法和算术优化算法-随机森林(arithme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random forests,AOA-RF)建立不同pH值条件下SPI结构及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经均值中心化和多元散射校正结合处理后,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模型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9%、1.60%、1.37%、7.28%,两者结合对光谱数据的预处理效果最佳。预测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最优模型为AOA-RF(特征波段),校正集决定系数为0.9350和0.9266,预测集决定系数为0.8568和0.8701;预测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最优模型为PLS(特征波段),校正集决定系数为0.9154和0.8817,预测集决定系数为0.8913和0.7843。本研究结果可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和工艺条件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红外光 大豆分离蛋白 级结构 PH值变化 预测模型 快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间隔年限栽培丹参土壤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5
作者 乔璐 刘永红 +5 位作者 徐可可 余焕英 陈园杰 杨林林 董诚明 王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3-491,共9页
植物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根际有益菌和病原菌差异性变化导致的连作障碍是制约丹参栽培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丹参根际分泌物组成及含量变化。采集同一地区本底土(未种植丹参CK)、正... 植物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根际有益菌和病原菌差异性变化导致的连作障碍是制约丹参栽培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丹参根际分泌物组成及含量变化。采集同一地区本底土(未种植丹参CK)、正在种植丹参(19-ING)、丹参刚采收(19-ED、23-ED)、轮休1年(23-One)、轮休2年(23-Two)、轮休5年(19-Five)等7种丹参土壤样品的光谱,进行平滑降噪、一阶导数等,提取特征图谱,分析土壤化合物指纹图谱。不同间隔年限栽培丹参土壤的红外光谱峰位和峰形相同,主要差异波段在特征吸收峰3622、3380、1638、995、777、693、524和463 cm^(-1)附近,分别表征酚酸中酚羟基—OH、酯类和有机酸类中羰基C=O、亚甲基、苯环的吸收取代、环状酮类等物质的官能团,轮休1年的土壤在各个特征峰处吸光度增强,表明种植过程中酚酸类、酯类等自毒物质不断积累。不同茬次丹参种植土壤2维相关光谱在波段3750~3600、2170~2145、2060~2030和530~585 cm^(-1)处吸收峰的位置、个数、以及颜色都不相同,清晰地表征出官能团的差异。表明采用红外光谱和2D相关光谱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和监测土壤化合物动态变化,为探索丹参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及消减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土壤 红外光 红外光 酚酸类 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相关中红外光谱技术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检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丽君 高磊 +2 位作者 衣玲学 姜晨 赵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利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对正己烷中常用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浓度变化进行了检测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溶于正己烷中的DBP进行检测,得到742,1 078,1 123,1 281,1 467,1 728,2 873,2 933和2 961cm^(-1)特征吸收峰... 利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对正己烷中常用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浓度变化进行了检测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溶于正己烷中的DBP进行检测,得到742,1 078,1 123,1 281,1 467,1 728,2 873,2 933和2 961cm^(-1)特征吸收峰。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波段400~1 200,1 200~1 900和2 900~4 000cm^(-1),通过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得知在1 123cm^(-1)波段(苯环面外摇摆及O-—C—O单键伸缩运动)、1 728cm^(-1)(C—O双键的伸缩运动)、2 873和2 961cm^(-1)(CH3伸缩运动)以及3 436cm^(-1)(苯环C—H的面内伸缩运动)对DBP浓度变化比较敏感。结合红外光谱宏观指纹技术以及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方法,能够较准确的分析出正己烷中的DBP的浓度变化,为食品中塑化剂含量的检测以及研究塑化剂的迁移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相关 邻苯甲酸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最小二乘法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发酵黄芪茎叶中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燕 贾阳 +4 位作者 杜涓 刘娜 王园 齐景伟 安晓萍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0-75,共6页
试验测定发酵前、后黄芪茎叶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结合化学计量学法快速预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为定量检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黄芪茎叶深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硝酸铝-亚硝... 试验测定发酵前、后黄芪茎叶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结合化学计量学法快速预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为定量检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黄芪茎叶深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发酵黄芪茎叶黄酮的含量,测定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构建发酵黄芪茎叶黄酮的快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发酵黄芪茎叶黄酮抗氧化能力强于发酵前,构建快速预测模型采用了二阶导数(SD)+正态变量变换(SNV)+去趋势算法(Detred)的方法对全谱图进行预处理的效果较好,优化后的模型决定系数(R^(2))、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校准标准差(SEC)分别为0.92、0.24、0.24,其相对分析误差(PRD)为3.46,外部验证R2为0.88。研究表明,构建的NIR模型校正和交互验证决定系数均较大,PRD均大于2,说明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建立的模型有助于检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黄芪茎叶 黄酮 抗氧化性 红外光技术 偏最小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判别天然绿棉掺杂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斌 刘苔苔 +2 位作者 王晓娟 王豪 陆道礼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30-1834,共5页
以天然绿棉、染色绿棉、天然绿棉+50%染色绿棉、天然绿棉+30%染色绿棉等4组棉花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对天然绿棉中是否掺入染色绿棉进行判别。结果表明,4组绿棉在4 000~5 500 cm^(-1)波段范围内二维... 以天然绿棉、染色绿棉、天然绿棉+50%染色绿棉、天然绿棉+30%染色绿棉等4组棉花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对天然绿棉中是否掺入染色绿棉进行判别。结果表明,4组绿棉在4 000~5 500 cm^(-1)波段范围内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图在自动峰和交叉峰的出峰数目、位置及峰强上有明显的差异。这表明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判别天然绿棉的掺杂,为天然彩棉掺杂的识别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绿棉 红外光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改良偏最小二乘法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葵花籽皮营养成分含量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欣荣 李飞 +10 位作者 翁秀秀 刘保仓 邓晓裕 王新基 史艳丽 郭涛 王力 李钰 李开栋 李建栋 田多湖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35-7345,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不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葵花籽皮营养成分含量的预测模型。采集101份葵花籽皮样品,测定水分、粗蛋白质(CP)、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灰分(A... 本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不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葵花籽皮营养成分含量的预测模型。采集101份葵花籽皮样品,测定水分、粗蛋白质(CP)、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灰分(Ash)、钾(K)、钙(Ca)、磷(P)、镁(Mg)、铁(Fe)、锰(Mn)、锌(Zn)和铜(Cu)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剔除异常值后,利用KS算法将剩余样品分为定标集和验证集,利用NIRS技术结合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分别建立葵花籽皮营养成分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葵花籽皮中水分、NDF、ADF、Ash、Mg、Fe和Mn含量的预测决定系数(RSQ)为0.88~0.99,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82~8.36,利用MPLS和BPNN模型定标结果较好,且预测准确性较好,能够用于实际测量。2)葵花籽皮中K和Zn含量的MPLS模型的PRD分别为2.75和2.44,而BPNN模型的PRD分别为1.76和1.69,K和Zn含量可利用MPLS模型进行实际预测。3)葵花籽皮中CP、Ca和P含量的BPNN模型的RSQ分别为0.9、0.89和0.83,而MPLS模型的RSQ分别为0.75、0.62和0.71,CP、Ca和P含量可通过BPNN模型进行实际预测。4)葵花籽皮中ADL和Cu含量的MPLS和BPNN模型的RSQ为0.30~0.68,RPD为1.03~1.79,预测结果不可用于实际预测。综上所述,利用NIRS技术结合MPLS和BPNN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葵花籽皮中水分、CP、NDF、ADF、Ash、K、Ca、P、Mg、Fe、Mn和Zn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皮 红外光技术 改良偏最小乘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种不同产地仙鹤草原药材及提取物的红外光谱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23
10
作者 武晓丹 金哲雄 +2 位作者 孙素琴 金蕊 宛春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22-3227,共6页
采用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七种不同产地的仙鹤草原药材及其总鞣酸提取物进行了鉴别分析。仙鹤草原药材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1 151,1 101,1 032 cm-1的淀粉特征峰,同时还出现了1 618,1 318,780 cm-1的草酸钙... 采用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七种不同产地的仙鹤草原药材及其总鞣酸提取物进行了鉴别分析。仙鹤草原药材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1 151,1 101,1 032 cm-1的淀粉特征峰,同时还出现了1 618,1 318,780 cm-1的草酸钙特征峰,说明在原药材粉末中同时有淀粉和草酸钙存在。原药材丙酮提取物中所含淀粉等基本成分大为减少,而总鞣酸等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增加,因此不同产地仙鹤草丙酮提取物的红外光谱中均出现1 711与1 447 cm-1的鞣酸特征峰。应用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不仅可以提供仙鹤草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对不同产地的仙鹤草药材进行很好的区分。因此红外光谱法是考察中药资源的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鹤草 红外光 阶导数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加皮和五加皮的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鉴别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浩 相秉仁 +1 位作者 屈凌波 徐建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4,共4页
Aim:The fast and nondestructive identification of Cortex Periplocae and Cortex Acanthopanacis by Fourier transform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generalized two-dimensional(2D)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were perform... Aim:The fast and nondestructive identification of Cortex Periplocae and Cortex Acanthopanacis by Fourier transform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generalized two-dimensional(2D)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were performed.Methods:Near infrared spectra of Cortex Periplocae and Cortex Acanthopanacis was used for computation of the 2D correlation spectra and comparison of the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2D correlation spectra.Results:Two of the analytes had similar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in one-dimensional near infrared while quite different in 2D correlation spectra.Cortex Periplocae and Cortex Acanthopanacis were identified visually using the 2D correlation spectra in region 5 600~4 700 cm-1and 7 200~6 600 cm-1.Conclusion:The results prove that 2D correlation spectra could enhance the resolution of near infrared spectra and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identification.The combination of 2D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and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llow a new and convenient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the medicinal her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相关 红外光 香加皮 五加皮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伪半夏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孙素琴 周群 +1 位作者 刘军 黄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本文采用红外光谱法 (FTIR)并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 (Two DimensionalCorrelationSpectroscopy) ,对正品半夏和伪品水半夏进行了无损快速鉴别研究。半夏和水半夏在一维谱图上差别不显著 ,而在二维谱图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别。在 12 2 0... 本文采用红外光谱法 (FTIR)并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 (Two DimensionalCorrelationSpectroscopy) ,对正品半夏和伪品水半夏进行了无损快速鉴别研究。半夏和水半夏在一维谱图上差别不显著 ,而在二维谱图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别。在 12 2 0~ 170 0cm- 1 波段范围内 ,半夏在同步图上有 1个较强的自动峰 ,在 14 10cm- 1 附近。而水半夏不仅在 14 10cm- 1 有一个比正品半夏较强的自动峰 ,还在 15 4 0和 16 80cm- 1 附近出现了自动峰 ;同样在 94 0~ 12 2 0cm- 1 波段范围内半夏有 3个较强的自动峰 ,分别在 980 ,10 80和 115 0cm- 1 附近 ,而水半夏只有 2个较强的自动峰 ,在 10 80和 115 0cm- 1 附近。在 980cm- 1 处未出现自动峰。两个波段的异步谱也显示出较大的差别。结果表明 :正品半夏和伪品水半夏的二维相关谱可以用于药材真伪品的鉴别依据。该法快速、准确 ,为中药材的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红外光 半夏 天南星科植物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头和归尾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吕光华 孙素琴 +1 位作者 梁曦云 陈金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1-314,共4页
采用红外光谱法 (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scopy ,FTIR)并结合二维相关 (Two dimensionalcorrelationspectroscopy)分析技术分析鉴别了来自甘肃岷县的两批当归药材各自的归头和归尾。尽管归头和归尾属于同种药材的不同药用部位 ... 采用红外光谱法 (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scopy ,FTIR)并结合二维相关 (Two dimensionalcorrelationspectroscopy)分析技术分析鉴别了来自甘肃岷县的两批当归药材各自的归头和归尾。尽管归头和归尾属于同种药材的不同药用部位 ,在红外的一维谱图上较为相似 ,但由于氨基酸和挥发油在当归的根头部分和归尾部分的分布不均一而引起二维相关红外谱的不同而可方便的加以区分鉴别。该法快速、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头 归尾 相关红外光 当归 中药材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结合二维相关分析研究堆肥过程腐殖酸演化规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卜贵军 于静 +3 位作者 邸慧慧 罗世家 周大寨 肖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2-366,共5页
堆肥材料中腐殖酸的组成和结构直接影响堆肥产品品质和腐熟度。为研究堆肥腐殖酸的组成和形成过程,进行了生活垃圾堆肥并提取了不同堆肥阶段样品中的胡敏酸和富里酸,采用红外光谱和二维相关分析,探讨了堆肥过程胡敏酸、富里酸的组成、... 堆肥材料中腐殖酸的组成和结构直接影响堆肥产品品质和腐熟度。为研究堆肥腐殖酸的组成和形成过程,进行了生活垃圾堆肥并提取了不同堆肥阶段样品中的胡敏酸和富里酸,采用红外光谱和二维相关分析,探讨了堆肥过程胡敏酸、富里酸的组成、结构及随时间演化规律。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堆肥胡敏酸组成复杂,在2 917~2 924,2 844~2 852,2 549,1 662,1 566,1 454,1 398,1 351,990~1 063,839,711cm-1均出现了吸收峰;相对于胡敏酸,堆肥富里酸结构简单,仅在1 725,1 637,990cm-1出现了吸收峰。上述吸收峰的出现表明堆肥胡敏酸和富里酸均含有木质素来源的苯环和糖类结构,但胡敏酸还含有丰富的脂族和蛋白类结构,这些在富里酸中含量较低;堆肥过程糖类、脂类、蛋白类及木质素结构均发生了降解,但是在胡敏酸和富里酸中它们的降解优先顺序不同。二维相关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胡敏酸中降解先后顺序为脂肪类—蛋白类—多糖类和木质素,而富里酸中为蛋白质—多糖和脂肪类,降解过程均生成了羧酸、酮类和酯类结构,其中羧酸类物质一部分在堆肥中形成了碳酸盐。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结合二维相关分析不仅可以获得堆肥腐殖酸官能团组成,还可以揭示堆肥过程这些官能团降解顺序,确定堆肥腐殖酸合成机制和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腐殖酸 红外光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及其提取物红外光谱与二维相关光谱的鉴别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春晖 张贵君 +1 位作者 孙素琴 图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74-1779,共6页
采用二维红外相关技术,对黄芩原药材、饮片及其提取物进行分析研究。在一维红外光谱中,各样本间的谱图十分相似,导数光谱分析发现,经过炮制之后在1745和1411 cm-1处吸收峰向高波数位移,1357 cm-1处吸收峰向低波数位移。二维红外谱图显... 采用二维红外相关技术,对黄芩原药材、饮片及其提取物进行分析研究。在一维红外光谱中,各样本间的谱图十分相似,导数光谱分析发现,经过炮制之后在1745和1411 cm-1处吸收峰向高波数位移,1357 cm-1处吸收峰向低波数位移。二维红外谱图显示的药效组分特征差异明显,生黄芩在1300~1800cm-1波数范围内有4个特征峰,以1575 cm-1最强;黄芩片的自动峰有3个区域;酒黄芩的自动峰有2个区域。各区域内自动峰均为正相关。不同样品总苷提取物的一维谱图显示,在1615,1585,1450 cm-1(苯环骨架振动)和1658 cm-1(=C—O)附近均有特征吸收,二阶导数谱图给出在1656 cm-1(黄酮的C=O)附近有特征峰,推测共有的成分为酚苷类化合物。二维谱图在800~1800 cm-1波段均体现苯环骨架振动的5个自动峰1366,1420,1508,1585,1669 cm-1。可见红外光谱宏观指纹技术可提供大量整体信息,能够较准地把握黄芩的整体质量。可用于研究黄芩药材及饮片特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红外光 阶导数 相关 药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相关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支持向量机评价猪肉新鲜度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文秀 彭彦昆 +2 位作者 孙宏伟 魏文松 郑晓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73-279,共7页
为探究二维相关同步光谱优选生鲜肉新鲜度特征变量的可行性,采集生鲜猪肉在1~15 d共58个样品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信息,并参照国标方法测定其挥发性盐基氮值(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然后,以TVB-N为"外界扰动&quo... 为探究二维相关同步光谱优选生鲜肉新鲜度特征变量的可行性,采集生鲜猪肉在1~15 d共58个样品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信息,并参照国标方法测定其挥发性盐基氮值(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然后,以TVB-N为"外界扰动",选择10条代表性光谱并进行包络线去除,结合光谱差异选取了7个子区间。通过对每个子区间作二维相关分析,解析其二维相关同步谱和自相关谱,获取与TVB-N变化密切相关的敏感变量。最后,利用所选特征变量,分别基于原始、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和归一化预处理的光谱,建立猪肉新鲜度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利用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共提取到17个特征波长,仅占总变量个数的1.61%,建立的SVM模型总体正确率分别为94.83%、98.28%和98.28%。这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也说明二维相关分析用于筛选与生鲜肉新鲜度相关特征变量的方法是可行的。这有利于解析生鲜肉在腐败变质过程中的光谱特征信息变化,也为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变量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 相关 新鲜度 生鲜肉 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掺伪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树 乐健 +2 位作者 陈桂良 柴逸峰 陆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12-2215,共4页
旨在建立基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 IR spectra)的分析技术,以进行中药中是否掺杂化学药物的判别。以减肥药盐酸芬氟拉明(fenfluramine hydrochloride,FH)、盐酸西布曲明(sibutramine hydrochloride,SH)为待检化合物,确定二者同步相关谱... 旨在建立基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 IR spectra)的分析技术,以进行中药中是否掺杂化学药物的判别。以减肥药盐酸芬氟拉明(fenfluramine hydrochloride,FH)、盐酸西布曲明(sibutramine hydrochloride,SH)为待检化合物,确定二者同步相关谱中的特征相关峰。首先通过比较掺杂中药与盐酸芬氟拉明的同步谱中特征相关峰的相似性,初步对掺杂化合物盐酸芬氟拉明进行判定,而后利用掺杂中药异步谱能确认相关峰来源的特性,进一步确证盐酸芬氟拉明的存在;此外,根据掺杂中药同步谱中未出现与盐酸西布曲明同步谱相似的特征相关峰,可以直接判别其中未掺杂盐酸西布曲明。实验所建立的方法无需样品分离,速度快,成本低,为快速简便地进行复杂体系中是否存在化学药物的判别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红外光 中药掺伪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与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的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冬兰 孙素琴 +1 位作者 徐永群 陈小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96-2400,共5页
采用红外光谱的三级鉴定法分析鉴别了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在一维红外光谱中,刺果甘草的1 737 cm-1C O伸缩振动峰,明显高于黄芪的1 737 cm-1特征峰,说明刺果甘草含有机酯类化合物的量相对高于黄芪。在高分辨的二阶导数谱中,刺果甘草... 采用红外光谱的三级鉴定法分析鉴别了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在一维红外光谱中,刺果甘草的1 737 cm-1C O伸缩振动峰,明显高于黄芪的1 737 cm-1特征峰,说明刺果甘草含有机酯类化合物的量相对高于黄芪。在高分辨的二阶导数谱中,刺果甘草有明显的1 620,1 317,782和516 cm-1的草酸钙特征峰,而黄芪没有。此外,两者都存在1 463,1 511和1 596 cm-1的芳香类化合物的特征峰,不同的是刺果甘草的1 468 cm-1峰的右侧还有一个1 453 cm-1的小肩峰。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两者都存在1 070,1 095和1 140 cm-1的糖苷类化合物的自动峰,不同的是黄芪的1 140 cm-1的自动峰强度最大,但刺果甘草的1 090 cm-1自动峰强度最大。谱图的三级鉴定验证了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在糖苷类化合物、芳香类化合物和有机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上都是不一致的。该方法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别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还提供了两者的有机酯类化合物以及芳香类和糖苷类化合物具有很大差别的一些有用的结构信息。因此,运用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析和鉴定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红外光 黄芪 刺果甘草 真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研究蛋白质分子的热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9
19
作者 袁波 赵海鹰 +1 位作者 黄梅珍 窦晓鸣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利用傅立叶变化红外 (FT IR)二维样本和波数相关光谱研究了水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 (Bovineserumalbumin)的热动力学过程 .二维样本相关分析的结果给出了牛血清白蛋白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剧烈的结构变化开始于 6 6℃ ;而... 利用傅立叶变化红外 (FT IR)二维样本和波数相关光谱研究了水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 (Bovineserumalbumin)的热动力学过程 .二维样本相关分析的结果给出了牛血清白蛋白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剧烈的结构变化开始于 6 6℃ ;而二维波数相关分析提供了在升温过程中牛血清白蛋白结构上变化和各结构变化次序的细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分析 红外光 热动力学 牛血清白蛋白 傅立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研究竹原纤维的热微扰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安民 王戈 +2 位作者 周群 刘君良 孙素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7-1241,共5页
采用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对竹原纤维的热微扰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竹材和服用竹原纤维的红外光谱图的比较,可以看出,和竹材相比,服用竹原纤维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明显降低。从不同温度(50-120℃)服用竹原纤维的动态红... 采用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对竹原纤维的热微扰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竹材和服用竹原纤维的红外光谱图的比较,可以看出,和竹材相比,服用竹原纤维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明显降低。从不同温度(50-120℃)服用竹原纤维的动态红外光谱图得出,在这个缓慢升温的过程中,温度只是一种微扰,并没有发生剧烈的氧化作用。最后,借助于二维相关光谱分析,研究了服用竹原纤维和竹材在温度微扰作用下,红外光谱中各基团的相关变化情况。二者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服用竹原纤维和竹材都在1 655 cm^-1处出现最强自相关峰,说明其对应的化学基团对于温度变化十分敏感。二者的区别在于,在800-1 300 cm^-1波段,竹原纤维只有几个较弱的自相关峰和交叉峰,而竹材在这一波段出现一个较强的5×5峰组,说明服用竹原纤维和竹材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差别,其对热微扰的敏感性大大降低。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二维相关红外分析可以作为分析服用竹原纤维热微扰过程中结构动态变化的一种新方法,也为竹原纤维氧化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分析 傅里叶红外光 竹原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