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房功能与HFpEF-ABA评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佳琪 刘轩昌 +1 位作者 金冬霞 耿婕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患者中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测定的左心房功能与HFpEF-AB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天津大学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207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59.2±14...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患者中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测定的左心房功能与HFpEF-AB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天津大学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207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59.2±14.6)岁,男性107例(48.3%)。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直径、左心房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及肺动脉收缩压等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房容积指数,脉冲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和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间隔侧和侧壁侧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间隔侧e′和侧壁侧e′)。利用2D-STE测定左心房储蓄功能(LASr)、导管功能(LAScd)和收缩功能(LASct)。采用H_(2)FPEF和HFpEF-ABA评分对高血压患者HFpEF风险进行评估,根据HFpEF-ABA评分将患者分为:低概率组(40例)、中概率组(131例)和高概率组(36例)。通过计算Kappa值进行H_(2)FPEF和HFpEF-ABA评分工具的一致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LASr、LAScd和LASct在HFpEF-ABA评分体系下对疑似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预测价值。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LASr、LAScd和LASct与HFpEF-ABA评分的相关性。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变量与HFpEF-AB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HFpEF-ABA评分系统中,3组间年龄,性别,心率,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和脑卒中患者比例,以及B型利钠肽、左心房直径、左心房容积指数、A、E、E/A、间隔侧e′、侧壁侧e′、E/e′和肺动脉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心房功能学参数LASr、LAScd、LASct均随着HFpEF风险的增加而降低,且与HFpEF-ABA评分呈负相关(均为P<0.001)。HFpEF-ABA与H_(2)FPEF评分在高血压人群中对HFpEF风险评估具有一致性(Kappa=0.537,P<0.001)。相较于LAScd和LASct,LASr对疑似HFpEF患者的预测精确度更高(AUC:0.843比0.722和0.798,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Sr与HFpEF-ABA评分呈强相关(β=-0.58,95%CI:-0.81~-0.34,P<0.001)。结论随着HFpEF-ABA评分的增加,2D-STE测得的左心房储蓄、导管和收缩功能下降。LASr对疑似HFpEF高风险人群的预测价值最高,且与HFpEF-ABA评分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左心房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HFpEF-AB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估中华田园猫左心室收缩功能
2
作者 吕瑞奕 冯文红 +5 位作者 张振宇 李承宗 廖雪玉 王婷 牛俊义 许明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为建立猫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应变及达峰时间基础参考区间,比较心壁各区间应变及达峰时间差异,使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检测35只健康猫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基于35只健康猫的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数据,构建了包括心脏各... 为建立猫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应变及达峰时间基础参考区间,比较心壁各区间应变及达峰时间差异,使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检测35只健康猫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基于35只健康猫的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数据,构建了包括心脏各个节段及切面的周向应变、周向达峰时间、纵向应变、纵向达峰时间的健康猫心肌收缩力数据库,周向应变中心尖部极显著弱于乳头肌部(0.001≤P<0.01),纵向应变的心基部极显著弱于乳头肌部(0.001≤P<0.01);纵向达峰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周向达峰时间的心基部极显著长于乳头肌部(0.001≤P<0.01);周向达峰时间的心基部极其显著长于心尖部(P<0.001);乳头肌部前壁和室间隔壁的纵向应变较强,左心室纵向收缩的机械同步性较强,周向收缩的机械同步性较弱。结果表明: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可以为猫左心室收缩功能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中华田园猫 左心室功能 应变 达峰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及预测左心室重构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玮 赵航 +3 位作者 葛恒 丁嵩 沈学东 卜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47-1453,共7页
目的·评价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2D-STE)测量的应变参数在预测心脏节段功能恢复及左心室重构中的价值。方法·入选81名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磁共振成像... 目的·评价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2D-STE)测量的应变参数在预测心脏节段功能恢复及左心室重构中的价值。方法·入选81名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于再灌注治疗后8 d内进行,测量指标包括坏死心肌百分比,以及是否存在心肌微循环障碍或心肌内出血。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与CMR检查同一天进行,2D-STE测量的指标包括节段及左心室整体心肌环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径向应变以及纵向应变。所有对象平均随访14个月后,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随访中未出现功能恢复的节段比较,出现功能恢复的节段基线时具有更高的应变参数绝对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急性期CS≤-7.77%时预测节段功能恢复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77.17%和61.40%[曲线下面积(AUC)=0.74,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坏死心肌百分比,以及整体环周应变(GCS)是预测左心室重构的有力指标(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CS≥-17.48%预测左心室重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69.23%(AUC=0.80,P=0.000)。结论·在2D-STE的应变参数中,CS是预测心肌梗死后节段功能恢复和左心室重构的较为理想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左心室重构 心脏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评价餐后低血压对左室心肌应变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艺彤 汪海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4-889,共6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成像(2D-STI)定量评价餐后低血压(PPH)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的早期损害。方法入选首次诊断PPH患者20例,21例非PPH患者对照。应用2D-STI测定2组餐前及餐后1.5 h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环周应变(GCS)和径向应变(...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成像(2D-STI)定量评价餐后低血压(PPH)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的早期损害。方法入选首次诊断PPH患者20例,21例非PPH患者对照。应用2D-STI测定2组餐前及餐后1.5 h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环周应变(GCS)和径向应变(GRS),同时用常规方法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常规方法检测2组心脏结构功能无显著差异。餐前PPH组GLS显著低于非PPH组(P=0.02),GCS、GRS无显著差异。对比2组患者餐前、餐后心肌应变,发现PPH组餐后1.5 h GLS(P=0.045)显著下降,而非PPH组餐前餐后整体心肌应变无显著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餐前GLS(P=0.02,OR=0.46),餐后GLS(P=0.001,OR=0.27)、GCS(P=0.008,OR=0.41)、GRS(P=0.004,OR=0.33)和PPH具有显著相关性。餐后GL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6,P=0.001)显著大于24 h平均SBP(AUC=0.66,P=0.08)和左室射血分数(AUC=0.44,P=0.47)。结论 PPH可能会引起心脏功能隐匿性损害。相比常规心脏超声检查,STI技术能更容易发现PPH左心室心肌功能的早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后低血压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成像 心脏功能 心肌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在左心室壁增厚患者中鉴别Fabry病的价值
5
作者 王崇慧 王涵 +6 位作者 杨颖 刘琳 范芳芳 赵亚雯 张巍 于扬 马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8期848-853,879,共7页
目的探索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壁增厚患者中鉴别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临床确诊的23例左心室壁增厚Fabry病患者作为左心室壁增厚组,选取同期北京... 目的探索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壁增厚患者中鉴别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临床确诊的23例左心室壁增厚Fabry病患者作为左心室壁增厚组,选取同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各23例,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和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分析左心房应变以及左心室纵向应变,比较3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运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建立鉴别3种疾病的模型。结果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组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心室基底段前壁、前侧壁、中间段下壁纵向应变比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组明显降低(P<0.05)。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组与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心房应变、左心室整体及节段纵向应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超声建立的模型相比,联合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应变的模型诊断效能未明显增加(Z=-1.314~-0.594,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及Fabry病患者较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房、左心室整体及节段纵向应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左心室壁增厚的情况下,相比于常规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测量左心室纵向应变以及左心房应变未显示出对3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里病 超声检查 肥大 左心室 应变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及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功能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沈亚梅 白涛敏 +4 位作者 张雪梅 亢春苗 常小妮 高燕华 严晓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1期1661-1664,1669,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2D-STI)及三维超声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功能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2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行3D-STI检查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行2D-STI检查的42例患儿作为对...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2D-STI)及三维超声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功能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2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行3D-STI检查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行2D-STI检查的4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储存与分析图像时间、冠脉内径大小及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整段应变差异。结果: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心肌质量(LV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储图像时间、分析图像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冠状动脉(LCA)、右冠状动脉(RCA)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前降支(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底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S)、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CS)、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RS)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CS)、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RS)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间段LS、C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STI较2D-STI更能客观、准确的反应川崎病患儿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超声斑点追踪 超声斑点追踪 心肌功能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 被引量:21
7
作者 谢明星 张丽 +6 位作者 吕清 王新房 韩伟 张静 刘莹莹 付倩 项飞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2,I0003,共6页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w)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心功能正常的HCM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取胸骨旁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二维图像对左心室旋转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心底部旋...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w)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心功能正常的HCM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取胸骨旁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二维图像对左心室旋转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心底部旋转角度峰值(MV-Prot)及其达峰时间、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AP-Prot)及其达峰时间、扭转角度峰值(Ptw)及达峰时间、收缩期末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R)、解旋减半时间(HTU),并比较两组间上述各参数的差别。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HCM组MV-Prot、AP-Prot、Ptw、AVCtw、MVOtw和HTU测值增加,UntwR测值减低(P均<0.05)。(2)HCM组左心室扭转角度达峰时间测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3)HCM组内左心室旋转心尖部达峰时间较心底部测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应用STI可无创性评价HCM患者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HCM患者左心室旋转运动力学参数较正常人有明显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肥厚性心肌病 左室扭转 左室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玲利 谢明星 +4 位作者 王新房 张利 吕清 王静 丁尚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获取每个切面的旋转值。左室扭转值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差值。对不同研究对象间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结果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峰值[(6.56±2.19)°/(14.44±1.55)°,P<0.001]显著减低。左室峰值扭转与左心功能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密切(Spearman相关系数r=0.762,P=0.00)。结论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STI技术为准确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 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慧 王禹 +6 位作者 王秋霜 张梅青 姬冬冬 孟娟娟 张丽伟 沈东 张春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对于不同部位心肌梗死,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判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心脏整体收缩功能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二维超声记录左室长轴和短轴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径向、圆周应... 目的探讨对于不同部位心肌梗死,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判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心脏整体收缩功能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二维超声记录左室长轴和短轴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前壁心肌梗死组左室16/17节段的纵向应变值、11/18节段的径向应变值、12/18节段的圆周应变值减低,其中前、侧壁、室间隔及心尖部应变值减低较其余节段更为显著(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左室15/17节段的纵向应变值、5/18节段的径向应变值、10/18节段的圆周应变值减低,其中下、后壁应变值减低较其余节段更为显著(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平均纵向应变、平均圆周应变及平均径向应变值均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值显著相关(r=-0.74,r=-0.78,P<0.001;r=0.69,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仅平均纵向应变值与LVEF值显著相关(r=-0.82,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准确、定量评价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整体收缩功能新的无创方法。纵向应变值可能是全面、准确、定量评价心功能的指标,而圆周及径向应变值的作用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 应变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淑娟 杨军林 +3 位作者 李运泉 王慧深 林约瑟 黄紫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Cobb角30°~125°,其中轻度脊柱侧凸(Cobb角<45°)5例,中度(Cobb角4...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Cobb角30°~125°,其中轻度脊柱侧凸(Cobb角<45°)5例,中度(Cobb角45°~80°)31例,重度(Cobb角>80°)5例;选取年龄相匹配的脊柱与心脏正常的人30例作为对照组。脊柱侧凸组与对照组均用GE Vivid 7超声心动图仪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先用改良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并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然后用二维超声STI检测右心室多节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在两组中选取有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通过三尖瓣返流(TVR)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行组间比较。脊柱侧凸组行肺功能检查,测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FEV1),计算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应用线性相关分别分析右心室整体收缩期二维应变与Cobb角、FV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脊柱侧凸患者的RVEF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脊柱侧凸组右心室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度脊柱侧凸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侧凸组的后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显著低于轻度侧凸组(P<0.05),而与中度侧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侧凸组25例有TVR,对照组18例有TVR,两组PAS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侧凸组的FVC%与FEV1%显著低于轻度侧凸组(P<0.05),中度侧凸组与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整体收缩期二维应变与Cobb角呈负相关(r=-0.93,P<0.05),与FVC%间有低相关性(r=0.47,P<0.05)。结论:二维超声STI可敏感地检测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异常,是评价右心室功能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会引起右心室心肌运动障碍致右心室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特发性脊柱侧凸 右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壁弹性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英 邓又斌 +4 位作者 毕小军 熊莉 刘蓉 伍玉晗 赵策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79-1381,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管壁短轴方向的圆周应变及圆周应变率的分布特点,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方法病例组4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所采集切面斑块的有无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管壁短轴方向的圆周应变及圆周应变率的分布特点,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方法病例组4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所采集切面斑块的有无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照组44例正常人。以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技术测量各组颈总动脉管壁短轴方向整体及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峰值圆周应变率。结果病例组中,有斑块组、无斑块组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及3~5点、5~7点的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斑块组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及3~5点、5~7点、7~9点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峰值圆周应变率较无斑块组明显降低(P〈0.05)。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与僵硬度参数(β,r=-0.26,P〈0.05)、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r=-0.24,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技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管壁弹性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使早期血管壁病变的评价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斑点追踪应变技术 血管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监测45例法布雷病患者心脏早期受累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杰 叶敏 +5 位作者 范瑞 张婧薇 刘艳秋 陈艺莉 董吁钢 姚凤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3-621,共9页
【目的】分析45例临床确诊的法布雷病(AFD)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估法布雷病患者应变图像,以期探索法布雷患者心脏早期受累在超声心动图(UCG)上的表现。【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共纳入确诊... 【目的】分析45例临床确诊的法布雷病(AFD)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估法布雷病患者应变图像,以期探索法布雷患者心脏早期受累在超声心动图(UCG)上的表现。【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共纳入确诊为AFD的患者45例,根据UCG测量左室壁有无肥厚,分为左室壁肥厚组(17例,室间隔或左室后壁厚度≥12 mm)和无左室壁肥厚组(28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UCG检查及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分析。应用TomTec工作站分析超声心动图图像,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UCG常规参数及心肌应变特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例AFD患者,年龄(32.33±16.11)岁,其中男性27例(60.00%)。左室壁肥厚组17例(37.78%),无左室壁肥厚组28例(62.22%)。45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正常(>50%)。与无左室壁肥厚组相比,左室壁肥厚组患者的靶器官受累比例明显增加。与无左室壁肥厚组相比,左室壁肥厚组患者的E/A,平均E/E'明显升高(P<0.05);左室壁肥厚组的整体、心肌层、心内膜以及各节段的纵向应变(LS),周向应变(CS)及径向应变(R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FD患者心肌层的整体和各节段LS、CS的绝对值均低于心内膜的对应值(P值均<0.05)。AFD患者的中间段的LS、RS绝对值较基底段和心尖段高(P值均<0.05)。【结论】早期收缩功能障碍与左室壁厚度无明显关系。2D-STE心肌应变可以早期监测AFD室壁肌层受累较心内膜严重,而中间段受累较心尖段和基底段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雷病 左室壁肥厚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应变 左室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的应变率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兰亭玉 王浩 孙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99-90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技术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2D-STE舒张早期应变率参数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选取70例实施CRT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2D-STE技术获取患者舒张期早期应变率,观...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技术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2D-STE舒张早期应变率参数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选取70例实施CRT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2D-STE技术获取患者舒张期早期应变率,观察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于CRT超声心动图不同反应组中变化差异。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即ROC曲线)下面积。结果:41例患者在12个月的随访中达到了CRT超声心动图反应标准的为CRT超声心动图反应组;29例为超声心动图未反应者为CRT超声心动图未反应组。41患者在CRT超声心动图反应组中观察到大多数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参数较基线显著改善。以2D-STE所测舒张早期应变率预测CRT超声心动图反应与否绘制ROC曲线。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预测CRT超声心动图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预测CRT超声心动图反应性价值更大,可作为评价舒张功能的更为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应变率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纵向应变和机械离散度对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君娴 唐晓敏 +3 位作者 王志东 李情 刘畅 郭耀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二维斑点追踪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机械离散度(MD)以及GLS/MD对心力衰竭(HF)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9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 目的探讨基于二维斑点追踪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机械离散度(MD)以及GLS/MD对心力衰竭(HF)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9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HF患者,依据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VT组(25例)和无VT组(74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T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VT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显著低于无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与无VT组相比,VT组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GLS、MD、GLS/MD值较高,而LVEF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OR=1.194,95%CI:1.024~1.468,P=0.045)、GLS/MD(OR=2.695,95%CI:1.709~6.195,P=0.002)是HF患者发生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GLS/MD是HF患者发生VT的独立预测因素,且GLS/MD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纵向应变 机械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扭转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逊渭 孙兴华 +3 位作者 张晗 肖婷婷 张永为 谢利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9-935,共7页
目的·通过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two-dimension speckle tracking image echocardiography,2D-STI)评价儿童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左心室扭转功能及收缩同步性,为临床早期患儿心功能评估提供理... 目的·通过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two-dimension speckle tracking image echocardiography,2D-STI)评价儿童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左心室扭转功能及收缩同步性,为临床早期患儿心功能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3月确诊的29例HCM患儿,根据有无症状分为无症状组(17例)和有症状组(12例),同时选取30名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运用2D-STI采集左心室不同切面、节段及左心室整体扭转和收缩同步性的相关数据。结果·左心室应变分析显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左心室纵向应变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径向及圆周应变率显著升高(均P<0.05);有症状组6个切面的达峰时间最大差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而无症状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扭转功能分析提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和扭转速度正向峰值显著升高(均P<0.05),标化达峰时间显著延长(均P<0.05),扭转速度负向峰值和解旋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儿童HCM患者的左心室扭转功能增强、舒张功能减弱,有症状患儿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儿童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收缩同步性 扭转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心脏损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乔怡 李廷翠 +1 位作者 崔鸣 朱丹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1期61-65,共5页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 heart damage,RIHD)逐渐成为影响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导致非肿瘤死亡的重要原因,放疗结束后随访过程中早期发现RIHD人群,并探索相应的防护措施...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 heart damage,RIHD)逐渐成为影响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导致非肿瘤死亡的重要原因,放疗结束后随访过程中早期发现RIHD人群,并探索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望改善肿瘤放疗患者远期预后,降低非肿瘤因素导致的死亡风险。现综述其检测方法及评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心脏损伤 心脏毒性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