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何满潮 王炀 +2 位作者 刘冬桥 任晓龙 张晓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32-2740,共9页
基于国内外超低摩擦效应的实验研究现状,设计了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模拟实验。制作了中心含圆柱形洞室的花岗岩立方体模型试样,运用自主研发的实验设备研究了在静荷载的基础之上施加动态荷载后块系花岗岩的变化特征。实验过程中采用... 基于国内外超低摩擦效应的实验研究现状,设计了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模拟实验。制作了中心含圆柱形洞室的花岗岩立方体模型试样,运用自主研发的实验设备研究了在静荷载的基础之上施加动态荷载后块系花岗岩的变化特征。实验过程中采用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测试方法(2D-DIC),获得了试件表面的全场位移信息,依据位移信息求出块体加速度值,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试件受力分析,求得了块系岩体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2D-DIC测试技术能够准确的测得石块的位移变化,依据位移变化可以证实伴随着水平向扰动荷载作用,洞口上方岩块左右两侧节理间隙逐步增大,岩块间的摩擦力降低,且摩擦力的变化周期与扰动荷载的周期相同;利用2D-DIC测试技术是有效的,从实验的角度验证了超低摩擦效应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全场位移测量 块系花岗岩 超低摩擦效应 动力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维数字图像置乱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自荣 郭军平 +1 位作者 徐日洲 黄伟杰 《航空兵器》 2005年第2期22-25,共4页
以图像信息安全问题为背景, 针对高维图像置乱加密, 以二维Arnold变换为基础, 按照“拆分—变换—重建—拆分—复原”的思想,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维图像置乱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该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其他一般方法所存在的高维图像轮廓可见... 以图像信息安全问题为背景, 针对高维图像置乱加密, 以二维Arnold变换为基础, 按照“拆分—变换—重建—拆分—复原”的思想,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维图像置乱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该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其他一般方法所存在的高维图像轮廓可见和复原周期难以确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乱技术 数字图像 安全问题 图像信息 图像置乱 试验结果 图像轮廓 一般方法 复原 拆分 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多孔气凝胶基复合材料弹性力学常数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刘 姬晓慧 +2 位作者 郝自清 曲宏亮 贺体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33-1042,共10页
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结合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FEMU),通过2维编织高铝纤维增强多孔气凝胶基复合材料正轴及偏轴拉伸实验,同时识别获得了材料面内多个工程弹性常数.通过力学实验结合有限元数值虚拟实验,... 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结合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FEMU),通过2维编织高铝纤维增强多孔气凝胶基复合材料正轴及偏轴拉伸实验,同时识别获得了材料面内多个工程弹性常数.通过力学实验结合有限元数值虚拟实验,研究了识别过程中目标函数构成、优化方法、参数初值、位移场随机误差水平对识别结果和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针对2维编织多孔气凝胶基复合材料,选取DIC实测位移和有限元数值计算位移的方差作为目标函数,通过L-M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方法,计算参数敏感度矩阵,可同时识别获得多个加载面内材料力学性能参数,识别效率高,识别过程对参数初值、位移场随机误差水平不敏感,鲁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气凝胶基复合材料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有限元模型修正 参数识别 L-M非线性最小乘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维相关提高DOAS技术的温度鲁棒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红莲 魏永杰 +1 位作者 吕传明 陈文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83-2386,共4页
利用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技术对空气中污染气体的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时,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会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为此,提出了通过二维相关光谱技术优选波长来提高DOAS测量中温度鲁棒性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温度下SO2的吸收截面进行... 利用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技术对空气中污染气体的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时,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会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为此,提出了通过二维相关光谱技术优选波长来提高DOAS测量中温度鲁棒性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温度下SO2的吸收截面进行二维相关分析,得到了动态吸收截面同步相关谱对角线的自助峰,据此分析了不同波长下吸收截面随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进而优选出最佳反演波长范围300.5~310nm。在将波长优选前后现场的测量结果和参考值进行对比时显示:采用优选波长前后24h的平均测量误差由22.5%减小至9.9%,测量值和参考值的相关系数由0.780 8提高到了0.949 6。结果表明,二维相关光谱和DOAS技术相结合,可以准确测量污染气体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AS技术 相关分析 温度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因子结合二维荧光光谱相关技术解析丙二醛诱导熟肉糜氧化过程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艳辉 贾小丽 +1 位作者 孟金秀 彭漫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4-1017,共4页
采用前表面三维同步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和二维相关技术研究丙二醛诱导熟肉糜氧化过程的荧光特征。发现丙二醛熟肉糜体系有两个特征同步荧光峰,分别是色氨酸残基的荧光特征(Ex292nm、Δλ50nm)和丙二醛蛋白结合物的荧光特征(Ex400nm、Δ... 采用前表面三维同步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和二维相关技术研究丙二醛诱导熟肉糜氧化过程的荧光特征。发现丙二醛熟肉糜体系有两个特征同步荧光峰,分别是色氨酸残基的荧光特征(Ex292nm、Δλ50nm)和丙二醛蛋白结合物的荧光特征(Ex400nm、Δλ70nm);平行因子分析表明Δλ为50和70nm的同步荧光光谱分别为第一、第二主成分,分别对应的是色氨酸残基的荧光特征和丙二醛蛋白结合物的荧光特征;丙二醛诱导熟肉糜氧化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色氨酸残基特征同步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丙二醛蛋白结合物特征同步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二维相关分析表明,色氨酸残基荧光强度变化速率快于丙二醛蛋白结合物的荧光强度变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 相关技术 熟肉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光谱和二维相关分析技术探究硝磺草酮对玉米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倩 陈盼盼 王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8-1258,共11页
为明确硝磺草酮胁迫对玉米的生理效应及其在玉米田使用的安全性,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二维相关分析(2D-COS)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硝磺草酮对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根、茎、叶鲜重和根系分泌... 为明确硝磺草酮胁迫对玉米的生理效应及其在玉米田使用的安全性,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二维相关分析(2D-COS)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硝磺草酮对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根、茎、叶鲜重和根系分泌物荧光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硝磺草酮质量浓度为5和10 mg/L时,胁迫10及14 d后,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根、茎、叶鲜重均显著降低。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2D-COS技术分析揭示,玉米根系分泌物中类蛋白和类腐殖质的荧光强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随着硝磺草酮浓度升高、胁迫时间延长,上述变化越明显;但其225~235 nm处的类蛋白荧光峰强度在胁迫7、10和14 d时反而增强,结合2D-COS分析发现,280~325 nm处的类蛋白荧光基团先与硝磺草酮进行结合。研究表明,硝磺草酮质量浓度高于5 mg/L,胁迫10 d后对玉米的正常生长会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评价硝磺草酮在玉米田使用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硝磺草酮 光谱技术 相关分析 生理效应 荧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相关技术的氯吡脲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卢丹 赵武奇 +4 位作者 高贵田 孟永宏 曾祥媛 吴妮 雷玉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64-1467,共4页
氯吡脲作为一种苯脲类生长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果蔬中,但是氯吡脲若过量使用,会严重影响果蔬的内在质量,且摄入过多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现有的检测方法,虽然技术上成熟、精度高,但技术条件要求高、样品预处理过程复杂、耗时、检测费用... 氯吡脲作为一种苯脲类生长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果蔬中,但是氯吡脲若过量使用,会严重影响果蔬的内在质量,且摄入过多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现有的检测方法,虽然技术上成熟、精度高,但技术条件要求高、样品预处理过程复杂、耗时、检测费用高。利用二维相关拉曼光谱技术对乙酸乙酯中氯吡脲的浓度变化进行检测研究,建立一种灵敏、快速、高效的检测果蔬中氯吡脲的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对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采集氯吡脲粉末的拉曼光谱图,结合氯吡脲分子的结构图可对拉曼光谱谱图中的峰进行归属。配置浓度分别为2.5, 5.0, 7.5, 10.0, 12.5, 15.0, 17.5和20.0 g·L^(-1)的氯吡脲乙酸乙酯溶液并采集拉曼光谱,对不同浓度的氯吡脲乙酸乙酯溶液的光谱数据进行二维相关分析,得到氯吡脲的拉曼二维相关同步谱图和异步谱图,分析同步谱图得出842, 992, 1 044, 1 442和1 604 cm^(-1)的几处交叉峰具有协同作用,随着氯吡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分析异步谱图得出交叉峰敏感性为1 044 cm^(-1)>992 cm^(-1)>842 cm^(-1), 1 735 cm^(-1)>1 604 cm^(-1)>1 442 cm^(-1), 842 cm^(-1)>1 735 cm^(-1)。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中氯吡脲的拉曼特征吸收峰分别为842, 992, 1 044, 1 442, 1 604和1 735 cm^(-1),其中1 044 cm^(-1)(苯环的环伸缩振动)、 992 cm^(-1)(吡啶环的环呼吸振动)、 842 cm^(-1)(C—O—N假对称的伸缩振动)、 1 735 cm^(-1)(CO伸缩振动)对氯吡脲浓度变化比较敏感,敏感度顺序为苯环的环伸缩振动>吡啶环的环呼吸振动>C—O—N假对称的伸缩振动>CO伸缩振动>多个耦合峰的CC伸缩振动>C—H的变形振动。拉曼光谱与二维相关技术相结合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氯吡脲随浓度变化,为果蔬中氯吡脲含量的检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脲 拉曼光谱 相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相关光谱图像结合深度学习用于皮蛋成熟度的高光谱无损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远哲 王巧华 +2 位作者 范维 刘世伟 林卫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86-296,共11页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腌制期不同成熟度皮蛋进行无损检测。首先,在时间序列下基于一维光谱和二维相关光谱法分别确定最优波段研究区域;进而,对比传统机器学习和改进后的ResNet20_SE模型在最优波段的模型效果,发现改进后的ResNet20_SE模...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腌制期不同成熟度皮蛋进行无损检测。首先,在时间序列下基于一维光谱和二维相关光谱法分别确定最优波段研究区域;进而,对比传统机器学习和改进后的ResNet20_SE模型在最优波段的模型效果,发现改进后的ResNet20_SE模型最优,对同步光谱数据集的整体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7.29%,且单张图像平均检测时间为24.62 ms;最后,采用较优的同步光谱集ResNet20_SE模型应用于高光谱图像中,计算每个像素点的数值,并辅以伪彩色技术实现腌制期皮蛋成熟度的空间分布可视化检测。结果表明,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深度学习可以实现皮蛋腌制期成熟度的无损检测,能为后期皮蛋成熟度的高通量在线分选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蛋 相关光谱 高光谱技术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相关彩色编码技术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9
作者 徐桃 杨自安 +1 位作者 肖燃 刘清泉 《遥感信息》 CSCD 2012年第2期91-95,共5页
通过对"背景"、"干扰"与"异常"在二维散点图的空间结构分析,选取最优提取蚀变信息的波段组合。结合"遥感蚀变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模型,主要采用二维相关彩色编码技术与Mask技术逐步去除干扰信... 通过对"背景"、"干扰"与"异常"在二维散点图的空间结构分析,选取最优提取蚀变信息的波段组合。结合"遥感蚀变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模型,主要采用二维相关彩色编码技术与Mask技术逐步去除干扰信息,实现蚀变异常二次提取,使得矿化蚀变信息一步步分离提取出来。实践证明此方法在解决地物混合复杂的地区的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指数 相关彩色编码技术 散点图 空间结构分析 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相关二维测速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德明 陈福如 《舰船科学技术》 1999年第3期42-44,共3页
本文阐述了已研制的声相关二维速度计程仪的主要指标、声基阵、解算步骤、相关解算数学模型,最后介绍了样机的湖试结果。
关键词 相关 测速技术 测速仪 速度计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相关谱技术在荧光谱重叠峰解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婧 柳春雨 +3 位作者 连增艳 杨延荣 孙国红 杨仁杰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95-99,共5页
多环芳烃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环境中的多环芳烃残留量低、种类繁多,常规荧光光谱法难以对复杂体系中的多环芳烃重叠荧光峰进行有效解析。采用二维荧光相关谱方法对苯并[a]芘、苯并[ghi]苝、苯并[k]荧蒽三种多环芳烃的混合溶液进行荧光... 多环芳烃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环境中的多环芳烃残留量低、种类繁多,常规荧光光谱法难以对复杂体系中的多环芳烃重叠荧光峰进行有效解析。采用二维荧光相关谱方法对苯并[a]芘、苯并[ghi]苝、苯并[k]荧蒽三种多环芳烃的混合溶液进行荧光峰解析。配置三种多环芳烃混合溶液,共30个样本,并采集其随浓度变化的一维动态荧光谱。在此基础上,以浓度为外扰,分别对动态荧光谱进行同步和异步二维相关谱计算。以一维荧光光谱图中未被覆盖的500 nm苯并[ghi]苝荧光峰为线索,根据同步谱中交叉峰的正负和异步谱中交叉峰的有无,推断出405、425、459和491 nm处的荧光峰来自于苯并[a]芘;471、480和500 nm处的荧光峰来自于苯并[ghi]苝;417、433和443 nm处的荧光峰来自于苯并[k]荧蒽。研究结果表明,二维荧光相关谱技术可以实现复杂体系中多种多环芳烃重叠荧光峰的有效解析,能够提供更多的光谱特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相关技术 苯并[A]芘 苯并[ghi]苝 苯并[k]荧蒽 重叠峰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数字水印的可变二维码技术研发
12
作者 吕伟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7-38,共2页
物联网通过装置在物体上的射频识别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网络相连,基于互联网、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物体实现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人与物体以及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二维码在物联网的... 物联网通过装置在物体上的射频识别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网络相连,基于互联网、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物体实现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人与物体以及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二维码在物联网的应用上,较射频标签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预处理 码防伪 数字图像 可见数字水印 水印图像 图像编码 数字半色调技术 防伪功能 半色调加网 基于视觉 宿主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分析对十二烷氧基苯甲酸的相变过程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强 李晨曦 +1 位作者 李学臣 李燕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78-782,共5页
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在宽范围的温度区域跟踪对十二烷氧基苯甲酸相变过程 ,经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 ,来描述对十二烷氧基苯甲酸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分子动态变化。结果认为固态由烷基相互缠结以多种羧酸聚集体的状态存在 ,95℃发生的相转... 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在宽范围的温度区域跟踪对十二烷氧基苯甲酸相变过程 ,经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 ,来描述对十二烷氧基苯甲酸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分子动态变化。结果认为固态由烷基相互缠结以多种羧酸聚集体的状态存在 ,95℃发生的相转变主要是非均相的十二烷基熔融和氧基苯甲酸部分重结晶的过程 ,132℃以后的相转变主要是羧酸聚集体部分氢键集中断裂和羧酸苯醚基团迅速熔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红外技术 红外相关光谱 对十烷氧基苯甲酸 相变过程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序列DEPT-(90+45)的二维核磁共振谱编辑技术
14
作者 丁克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8-50,共3页
基于作者提出的脉冲序列DEPT(distortionless enhancement by polarization transfer)-(90+45),拟定了一个二维破-氢相关实验,用于测定所有甲基的碳-氢相关信息... 基于作者提出的脉冲序列DEPT(distortionless enhancement by polarization transfer)-(90+45),拟定了一个二维破-氢相关实验,用于测定所有甲基的碳-氢相关信息。联合应用二维DEPT-135实验,从而实现了二维碳-氢相关谱的编辑,对于简化二维碳-氢相关谱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技术 DEPT 碳-氢相关谱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相关荧光谱定量分析水中的PAHs
15
作者 连增艳 杨仁杰 +3 位作者 董桂梅 杨延荣 杨帆 孙国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61-262,共2页
针对水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现状,提出并建立一种基于二维相关荧光谱水体中PAHs的检测方法。以菲和荧蒽为研究对象,配置36个蒽荧蒽混合水溶液样品(蒽和荧蒽的浓度范围均为1×10-4~1×10^(-6) g·L^(-1)),采集了所有样... 针对水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现状,提出并建立一种基于二维相关荧光谱水体中PAHs的检测方法。以菲和荧蒽为研究对象,配置36个蒽荧蒽混合水溶液样品(蒽和荧蒽的浓度范围均为1×10-4~1×10^(-6) g·L^(-1)),采集了所有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以激发波长为外扰,构建同步二维相关荧光谱。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定量分析水溶液中蒽和荧蒽浓度的多维偏最小二乘(N-PLS)模型,对蒽和荧蒽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5.48×10^(-6) g·L^(-1)和6.25×10^(-6) g·L^(-1)。为了比较,基于常用的三维荧光谱建立了NPLS模型,对蒽和荧蒽的RMSEP分别为5.92×10^(-6) g·L^(-1)和7.33×10^(-6) g·L^(-1)。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二维相关荧光谱检测环境中PAHs污染物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荧光光谱技术 多环芳烃 污染物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一维二维电泳法分析疟原虫子孢子蛋白质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颖 张锡林 +1 位作者 段建华 黄复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目的 建立及优化一维和二维凝胶电泳技术显示不同时期约氏疟原虫子孢子的蛋白差异表达的实验条件, 为进一步研究疟原虫具有感染性的唾液腺子孢子和不具感染性的卵囊成熟子孢子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研究奠定基础。方 法 采用优化的蛋... 目的 建立及优化一维和二维凝胶电泳技术显示不同时期约氏疟原虫子孢子的蛋白差异表达的实验条件, 为进一步研究疟原虫具有感染性的唾液腺子孢子和不具感染性的卵囊成熟子孢子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研究奠定基础。方 法 采用优化的蛋白质抽提试剂、方法分别获得疟原虫具有感染性的唾液腺子孢子和不具感染性的卵囊成熟子孢子蛋 白。采用一维和二维蛋白电泳技术对不同时期约氏疟原虫子孢子蛋白进行分析比较,建立约氏疟原虫子孢子蛋白质一 维、二维电泳图谱。结果 采用一维和二维蛋白电泳技术能够有效显示疟原虫具有感染性的唾液腺子孢子和不具感染性 的卵囊成熟子孢子蛋白,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子孢子侵入相关蛋白,进行功能学的分析奠定基础。结论 所采用的一维和 二维蛋白电泳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斯氏按蚊中约氏疟原虫唾液腺子孢子和卵囊成熟子孢子蛋白质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 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子孢子 蛋白质 电泳法 凝胶电泳技术 差异表达蛋白 电泳图谱 不同时期 感染性 约氏疟原虫 唾液腺 实验条件 分析比较 相关蛋白 斯氏按蚊 蛋白电泳 步研究 成熟 卵囊 功能学 分辨率 重复性 显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域拟合的二维数据生成
17
作者 孙晓军 张晔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400-402,共3页
关键词 局部域 数据 拟合 数字信号处理 数据缺损 数字图像处理 生成的数据 图像编码 相关 信息与电子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相关谱测定Oplopanone的结构 被引量:14
18
作者 彭国平 楼凤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6期9-11,共3页
从四川产泽泻 (AlismaorientalisJuzep .)中分离出一个倍半萜成分 ,经碳碳相关等核磁谱测定为Oplopanone。该成分为首次从泽泻科中分得 ,利用碳碳相关信息对该成分的碳谱进行了全归属 ,并讨论了该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关键词 泽泻 Oplopanone 碳碳相关谱分析技术 中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2D-COS和光谱融合技术的小麦淀粉回生特性定量表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安焕炯 翟晨 +4 位作者 马倩云 张凡 王书雅 孙剑锋 王文秀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168,共7页
回生是淀粉加工、运输和储藏过程中的重要理化性质,快速检测淀粉回生程度对淀粉制品的品质和保质期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二维相关光谱法(2D-COS)优选回生淀粉特征变量的可行性,研究结合2D-COS和光谱融合技术对小麦淀粉的回生特性进行定... 回生是淀粉加工、运输和储藏过程中的重要理化性质,快速检测淀粉回生程度对淀粉制品的品质和保质期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二维相关光谱法(2D-COS)优选回生淀粉特征变量的可行性,研究结合2D-COS和光谱融合技术对小麦淀粉的回生特性进行定量表征。首先,将不同回生时间的小麦淀粉测定结晶度和回生度,从淀粉体系中晶体含量和对淀粉酶水解抗性的角度表征淀粉回生特性。然后,分别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数据,对采集的原始光谱进行Savitzky-Golay平滑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后,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基于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和融合光谱构建全光谱的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回生天数为外部扰动,分别选取回生0,1,2,3,5,7,10,14,21和35 d的10条淀粉光谱进行2D-COS分析。通过分析同步谱和自相关谱,辨识了近红外13个和中红外11个与回生特性有关的特征波长。最后,基于这些特征波长进一步建立回生度和结晶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全光谱模型结果中,光谱融合后的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结晶度模型的相对分析误差(RPD)值由1.2034和2.0690提高至3.9809,回生度模型的RPD值由2.5940和2.1099提高至4.5763,表明光谱融合能提高模型性能。利用2D-COS筛选特征波长后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有大幅度提高,结晶度模型的RPD值提高至8.0959,回生度模型的RPD值提高至14.1836。与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筛选特征波长建立的模型结果相比,2D-COS更能提高光谱分辨率,获得更多的化学结构信息,因此光谱融合技术结合2D-COS的模型结果更佳。研究结果表明,将2D-COS用于筛选与淀粉回生特性有关的特征波长是可行的,为融合光谱的特征变量优选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表明光谱融合技术结合2D-COS可以实现淀粉回生程度的快速检测,为淀粉食品的质量和保质期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回生特性 光谱融合技术 相关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下层理页岩的致裂机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国梁 毕京九 +3 位作者 董智文 赵桐德 赵建宇 赵康朴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共15页
为探究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下层理页岩的爆破致裂机理,采用切缝药包,对四种切缝角度下的页岩立方体试件进行爆破试验,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页岩试件表面应变场的演化过程进行监测,分析了微裂纹孕育至宏观裂纹贯通的内在机理,并基于... 为探究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下层理页岩的爆破致裂机理,采用切缝药包,对四种切缝角度下的页岩立方体试件进行爆破试验,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页岩试件表面应变场的演化过程进行监测,分析了微裂纹孕育至宏观裂纹贯通的内在机理,并基于盒维数理论计算了不同切缝角度下页岩试件表面裂纹的分形维数,采用Matlab软件对爆后块度的筛分方法进行了编程分析,开发了全自动的粒径分析程序,实现了粒径圈定的可视化。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在不同比例爆距内的裂纹总密度与比例爆距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切缝方向与层理弱面的夹角对微观损伤区域出现的位置影响显著,当层理弱面与切缝方向平行时,损伤区域多集中于层理弱面处,对宏观裂纹的扩展路径影响显著,易于形成单一裂纹;层理弱面处的能量泄漏是造成页岩爆破破碎效果较差的重要因素,当切缝方向与层理弱面一致时,试件爆后的大块占比较高,爆后块度的分形维数平均值在各组间最低,仅为0.7843,而当切缝方向与层理面垂直时,试件的爆后块度分布较为均匀,爆后块度的分形维数平均值达到了2.5233,爆破破碎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爆破 裂隙场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块度筛分程序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