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振动方向变换器的耦合振动 被引量:3
1
作者 皇磊落 朱秀丽 +1 位作者 牛勇 任金莲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5-427,共3页
通过耦合振动理论、模态分析和实验测量研究了二维振动方向变换器的耦合振动的谐振频率方程和特定输出端的位移振幅。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得出的纵向振动谐振频率与实验结果相符,且通过实验与模态分析可知,此二维振动方向变换器有很... 通过耦合振动理论、模态分析和实验测量研究了二维振动方向变换器的耦合振动的谐振频率方程和特定输出端的位移振幅。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得出的纵向振动谐振频率与实验结果相符,且通过实验与模态分析可知,此二维振动方向变换器有很好的聚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振动方向变换器 表观弹性法 耦合振动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振动参数对半固态ZL104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谭建波 张海英 +1 位作者 李增民 李立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3-678,共6页
利用自制的倾斜板内安置扰流柱,可实现三维振动的倾斜剪切流变装置,研究二维振动方向和振动频率对半固态ZL104合金组织的影响,分析振动方向XY、YZ、XZ对半固态ZL104合金组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振动方向为XZ时,倾斜板上向下流动的合... 利用自制的倾斜板内安置扰流柱,可实现三维振动的倾斜剪切流变装置,研究二维振动方向和振动频率对半固态ZL104合金组织的影响,分析振动方向XY、YZ、XZ对半固态ZL104合金组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振动方向为XZ时,倾斜板上向下流动的合金液中,初生枝晶和液体之间产生的相对运动较大,初生晶粒之间发生碰撞和摩擦的几率多,晶粒细小,形状圆整;合金液在倾斜板上滞留的时间长,初生固相率高。随振动频率增大,晶粒尺寸减小,形状因子增大。当振动频率为50 Hz时,初生固相率为56.09%,晶粒尺寸为6.53μm,形状因子为0.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振动 振动方向 振动频率 半固态 ZL104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二维振动超精密抛光实验研究#
3
作者 杨忠高 何冰强 郭钟宁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3,共5页
基于流体二维振动超精密抛光方法对石英玻璃进行了抛光实验研究,将超声波作为振动源,驱动抛光液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耦合振动实现对工件的抛光。测试了振动场中的声强,讨论了不同输入电压对声强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流场状态、工件装夹... 基于流体二维振动超精密抛光方法对石英玻璃进行了抛光实验研究,将超声波作为振动源,驱动抛光液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耦合振动实现对工件的抛光。测试了振动场中的声强,讨论了不同输入电压对声强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流场状态、工件装夹方式、磨料粒度以及抛光时间对抛光效果的影响,并得出了一些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光 超精密 流体二维振动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周向二维振动线阵视觉条纹同步测量
4
作者 钟剑锋 涂钊 +4 位作者 李思钰 刘东明 池守疆 黄跃鑫 钟舜聪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2,99,共8页
针对管道振动监测问题,提出基于线阵相机的管道周向二维振动同步测量方法。在待测管道圆周表面预置单密度正弦条纹,采用线阵相机作为监测器对管道表面条纹图案进行实时采集,利用时频分析方法对采集的条纹进行处理以提取条纹序列的密度... 针对管道振动监测问题,提出基于线阵相机的管道周向二维振动同步测量方法。在待测管道圆周表面预置单密度正弦条纹,采用线阵相机作为监测器对管道表面条纹图案进行实时采集,利用时频分析方法对采集的条纹进行处理以提取条纹序列的密度变化曲线,再通过条纹密度曲线的对称中心变化及其密度值的变化计算管道周向二维振动位移。首先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管道振动测量模型,通过软件视觉成像模块对管道的预设振动进行模拟测量,再对视觉测量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最后搭建实验测量系统并与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测量方法可高效地实现10 mm范围内管道周向二维振动的准确同步测量,位移测量精度优于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相机 正弦条纹 管道 周向二维振动 动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铣削刀具二维振动测量用光纤束设计
5
作者 贾丙辉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163,共5页
由于微铣刀具有尺寸小,振动弱,转速高等显著特征,其振动检测异常困难。为解决该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强调制的微铣刀二维振动测量方法。该方法将发射光纤和接收光纤束对称地布置在微铣削刀具两边,借助刀具对发射光纤与接收光纤之间空... 由于微铣刀具有尺寸小,振动弱,转速高等显著特征,其振动检测异常困难。为解决该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强调制的微铣刀二维振动测量方法。该方法将发射光纤和接收光纤束对称地布置在微铣削刀具两边,借助刀具对发射光纤与接收光纤之间空间光场的调制实现刀具振动测量。为获取合适的光纤束设计参数,分别仿真分析了发射光纤和接收光纤的距离,光纤束设计参数(光纤直径,数值孔径等)对光纤束光强调制特性的影响,基于此,选定了光纤束设计参数。结果表明:所设计光纤束可用于微细刀具横向500μm,纵向150μm范围内二维振动的测量。为微细铣削刀具振动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刀具 微弱振动 光纤 二维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柔性立管二维振动的输出反馈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盘川 侯畅 邬依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5,共8页
考虑了海洋柔性立管在时变内流和海流作用下二维振动控制问题。柔性立管系统动力学行为由两个偏微分方程和六个常微分方程描述。为提高其振动控制效果并避免控制溢出,直接基于其无限维分布参数模型,利用Lyapunov直接法和高增益观测器技... 考虑了海洋柔性立管在时变内流和海流作用下二维振动控制问题。柔性立管系统动力学行为由两个偏微分方程和六个常微分方程描述。为提高其振动控制效果并避免控制溢出,直接基于其无限维分布参数模型,利用Lyapunov直接法和高增益观测器技术研发了输出反馈边界控制来控制立管的二维振动。随后证明了海流扰动作用下控制系统的一致最终有界稳定性和闭环状态的一致有界性。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所设计二维输出反馈边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立管 二维振动 边界控制 输出反馈控制 LYAPUNOV直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阵列径向分布的二维振动能量采集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星 王佩红 +1 位作者 张小舟 赵海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81-2189,共9页
为了有效采集多个方向的振动能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圆柱形的压电阵列径向分布的二维(2D)振动能量采集器。通过将柔性弧形压电阵列径向分布在圆柱体上,该采集器可以收集到二维(2D)平面内任意方向的振动能量。同时,引入了角度带宽来描述采... 为了有效采集多个方向的振动能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圆柱形的压电阵列径向分布的二维(2D)振动能量采集器。通过将柔性弧形压电阵列径向分布在圆柱体上,该采集器可以收集到二维(2D)平面内任意方向的振动能量。同时,引入了角度带宽来描述采集器获取二维振动能量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结构采集器的角度带宽接近180°;而且,通过把对称位置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压电元件进行反向串联,采集器的最大输出电压可以达到11.6V;当把对称位置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压电元件反向并联时,最大输出功率达到13.5μW。与传统的悬臂式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相比,该二维(2D)采集器具有更好的多方向振动能量采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 二维振动 径向分布的压电阵列 角度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纵向垂向二维振动集成半主动可控座椅悬架系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祝安定 李祥 +1 位作者 杨森 白先旭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4-310,共7页
工程车辆、越野车辆等非道路车辆在行进过程中,既会产生垂向振动,也会产生纵向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座椅传递到驾乘人员。为了同时控制座椅纵向和垂向振动,文章根据可实现二维隔振的集成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基于“功能集成”结构设计概念,... 工程车辆、越野车辆等非道路车辆在行进过程中,既会产生垂向振动,也会产生纵向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座椅传递到驾乘人员。为了同时控制座椅纵向和垂向振动,文章根据可实现二维隔振的集成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基于“功能集成”结构设计概念,开发了一种基于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MR)阻尼器的纵向、垂向二维振动集成半主动可控座椅悬架原型系统,搭建了基于该座椅悬架系统的快速控制原型试验系统,并试验测试与分析对比了其在被动控制、模糊控制以及天棚半主动控制情况下的振动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开发的座椅悬架系统能够实现纵向和垂向2个方向的半主动振动控制;模糊控制和天棚半主动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座椅的振动控制效果,其中天棚半主动控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振动 座椅悬架 磁流变(MR)阻尼器 半主动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振动辅助磨削氧化锆表面粗糙度建模研究
9
作者 马廉洁 邱喆 +1 位作者 赵镇 杜文豪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1-706,共6页
硬脆材料2种去除模式在工件表面分别留下塑性沟槽和脆性沟槽,对磨粒形状进行简化并使用瑞利概率密度函数表征磨粒切厚的分布,考虑二维超声振动特性对切屑厚度的影响,建立材料脆塑性去除共存的表面粗糙度模型。以氧化锆陶瓷为实验材料进... 硬脆材料2种去除模式在工件表面分别留下塑性沟槽和脆性沟槽,对磨粒形状进行简化并使用瑞利概率密度函数表征磨粒切厚的分布,考虑二维超声振动特性对切屑厚度的影响,建立材料脆塑性去除共存的表面粗糙度模型。以氧化锆陶瓷为实验材料进行单因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反映磨削参数和振动参数对表面粗糙的影响规律,预测误差为7.7%,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切屑厚度 表面粗糙度 氧化锆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视觉的管道振动监测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彬坤 冯阳 +3 位作者 赖文沁 许贤良 李思钰 钟剑锋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5-120,共6页
为实现管道振动的在线监测,提出一种基于二维视觉相机的管道振动测量系统。通过二维视觉相机对管道表面的人工预制条纹图案进行实时采集,再采用所提出的图像处理算法对条纹图像进行处理,提取管道径向二维振动信息,从而实现管道振动的监... 为实现管道振动的在线监测,提出一种基于二维视觉相机的管道振动测量系统。通过二维视觉相机对管道表面的人工预制条纹图案进行实时采集,再采用所提出的图像处理算法对条纹图像进行处理,提取管道径向二维振动信息,从而实现管道振动的监测与分析。通过SOLIDWORKS运动仿真和成像模块建立管道的视觉测量模型,模拟4种不同振幅和频率的管道振动,并通过仿真成像条纹序列得到各振动模式下的振动信号,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最后与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实现管道径向二维振动的同步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管道 二维振动 视觉测量 人工条纹 图像处理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振动磨削陶瓷的表面质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童景琳 赵波 +3 位作者 吴雁 刘传绍 高国富 焦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7-179,共3页
采用金刚石砂轮对陶瓷材料进行了不同参数下的普通磨削和二维超声振动磨削试验,对获得的不同表面质量特征及不同的加工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加工条件下,超声振动磨削表面的沟槽浅而宽,在超声振动下砂... 采用金刚石砂轮对陶瓷材料进行了不同参数下的普通磨削和二维超声振动磨削试验,对获得的不同表面质量特征及不同的加工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加工条件下,超声振动磨削表面的沟槽浅而宽,在超声振动下砂轮不易堵塞,利于使用细砂轮磨削,因此超声振动磨削可以提高陶瓷材料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超声波振动 磨削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平面内二维超声振动铣削系统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波 赵斌斌 +1 位作者 范凯洋 张跃敏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7-621,共5页
为研究垂直平面内二维超声振动铣削系统的稳定性,建立了垂直平面内二维超声振动铣削稳定性模型,采用全离散法对二维超声振动铣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仿真,获得了系统的稳定性叶瓣图。铣削钛合金材料颤振实验结果... 为研究垂直平面内二维超声振动铣削系统的稳定性,建立了垂直平面内二维超声振动铣削稳定性模型,采用全离散法对二维超声振动铣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仿真,获得了系统的稳定性叶瓣图。铣削钛合金材料颤振实验结果表明,主轴转速在1 000~3 500r/min范围内,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垂直平面内二维超声振动铣削稳定性模型的正确性。在垂直平面内施加二维超声振动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轴向切深极限最大提高了约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铣削 全离散法 稳定性 叶瓣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二维超声振动车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屈盛官 翟荐硕 +2 位作者 段晨风 孙朋飞 李小强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77-185,共9页
钛合金因其优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轮船船舶、武器制备等各类高精尖领域,但如何克服其高比热容、低热导率特性以实现高质高效加工也成为了机械加工领域的热点问题。二维超声振动车削加工工艺具有断续车削特性,能显... 钛合金因其优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轮船船舶、武器制备等各类高精尖领域,但如何克服其高比热容、低热导率特性以实现高质高效加工也成为了机械加工领域的热点问题。二维超声振动车削加工工艺具有断续车削特性,能显著提升复合材料、脆性材料及陶瓷材料等难加工材料的车削效果。因此,采用二维超声振动车削工艺,对TC4钛合金进行车削加工,并从多种加工性能方面与传统车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二维超声振动车削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工件加工质量并降低切削过程中车削力,减小刀屑接触滑动区域与粘着区域的摩擦系数,延长刀具使用寿命的同时使其具有良好的断屑能力。另外,超声振动车削还会增大工件表面的加工硬化程度,细化表层晶粒,并增加工件表面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超声振动车削 表面质量 刀具磨损 切削性能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超声振动的钛合金内孔镗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亮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111,共4页
针对钛合金材料内孔加工过程中镗杆形变与振动问题对加工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超声振动的钛合金辅助镗削工艺路线。首先,基于纵向压电陶瓷的弯曲振动模式设计了超声镗削装置,使刀尖实现了纵弯耦合的二维超声振动;其次,利用有... 针对钛合金材料内孔加工过程中镗杆形变与振动问题对加工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超声振动的钛合金辅助镗削工艺路线。首先,基于纵向压电陶瓷的弯曲振动模式设计了超声镗削装置,使刀尖实现了纵弯耦合的二维超声振动;其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镗杆的仿真模型进行模态分析,从而确定超声振动的频率参数;最后,利用所设计的工艺开展了钛合金内孔镗削实验,以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加工误差及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y方向和z方向超声振幅的增加,直径误差和表面粗糙度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相比于普通镗削,当y方向和z方向振幅达到9μm时直径误差和表面粗糙度分别下降了77.4%和59.1%。可见,超声振动辅助加工能有效地提高钛合金内孔镗削精度,为钛合金镗削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超声振动 镗削加工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导波传输实现二维高频超声振动
15
作者 黄志鹏 皮钧 杨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0-236,共7页
为简化二维超声椭圆振动结构,提高刀尖振动响应精度,利用导波具备单向动态刚度特性,研制了利用导波线传导超声振动的高频二维振动装置。该装置由101.96 kHz的纵振换能器和纵-弯复合振动工具头组成,用导波线将换能器和振动工具头连接起来... 为简化二维超声椭圆振动结构,提高刀尖振动响应精度,利用导波具备单向动态刚度特性,研制了利用导波线传导超声振动的高频二维振动装置。该装置由101.96 kHz的纵振换能器和纵-弯复合振动工具头组成,用导波线将换能器和振动工具头连接起来,通过两路激励电源输出相位差的调节,能够获得相应的二维振动轨迹,并利用有限元仿真模态分析对该装置进行结构优化,确定最优结构。对整体二维振动装置振动特性检测结果表明,振动工具头前端的刀尖能产生一个0.4 mm振幅的纵-弯复合振动。该装置可以应用于超精密切削,如航空航天、军事、电子和光学等需要高精度或难加工零部件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二维振动 模态分析 结构优化 导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振动车削6061铝合金圆筒表面粗糙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自强 童景琳 +2 位作者 卞平艳 宰鹏辉 张志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8-317,共10页
目的研究分析二维超声振动车削加工中切削参数和声学参数对6061铝合金圆筒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结合二维超声振动特性,建立二维超声振动车削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获得二维超声振动车削6061铝合金圆筒过程中... 目的研究分析二维超声振动车削加工中切削参数和声学参数对6061铝合金圆筒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结合二维超声振动特性,建立二维超声振动车削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获得二维超声振动车削6061铝合金圆筒过程中切削参数和声学参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选取其中4组进行二维超声振动车削与普通车削对比实验,并通过白光干涉仪和超景深显微镜对加工后的工件表面进行观测。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切深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明显,超声振幅、转速、进给量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分别为84.35%、11.36%、4.29%。超声和无超声对比实验表明,二维超声振动车削相较于普通车削能显著降低车削表面的粗糙度,最大下降率为47.65%,最小下降率为11.27%;相比于普通车削加工,二维超声振动车削表面具有均匀分布的鱼鳞状微织构。结论加工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显著从高到低为超声振幅>转速>进给量>切深,最优加工参数为fr=0.15 mm/r、n=400 r/min、A=2μm、ap=0.2 mm。采用二维超声振动车削的加工方法,可以显著降低6061铝合金圆筒表面的粗糙度值,并且加工表面有均匀分布的鱼鳞状微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车削 6061铝合金圆筒 单激励椭圆振动车刀 表面粗糙度 微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模态分析的二维频域光学相干振动层析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波 钟舜聪 +3 位作者 林杰文 陈伟强 钟剑锋 张秋坤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6-363,共8页
二维频域光学振动层析(2D-OCVT)以低相干光干涉为原理,以高速COMS相机为检测器,通过分析振动结构表面反射光与系统参考光的干涉信号,可获取振动结构的位移信息,经频谱校正后可得到纳米级超高分辨率的振动位移精度。2D-OCVT系统可以实现... 二维频域光学振动层析(2D-OCVT)以低相干光干涉为原理,以高速COMS相机为检测器,通过分析振动结构表面反射光与系统参考光的干涉信号,可获取振动结构的位移信息,经频谱校正后可得到纳米级超高分辨率的振动位移精度。2D-OCVT系统可以实现线域振动测试,一次采集可同时获取线上多点的位移信息,并且可以利用output-only模态识别方法的优点,无需知道激振输入信号的信息就可以对梁结构进行实时模态分析。因为可以多点同时非接触测量,所以不用多个传感器(比如加速度传感器)或者移动单个传感器来获取梁结构上多点振动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自搭建的2D-OCVT可以实现对0-1000Hz振动信号的精确检测,可满足工程结构高低频检测的需要,为工程结构振动模态分析提供了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线域振动测试 频域光学振动层析系统 频谱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软土二维-三维列车振动响应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强 叶斌 +2 位作者 黄宏伟 张冬梅 张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1-1129,共9页
针对岩土工程中常用二维模型等效三维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列车运行引起的二维和三维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根据钢轨-扣件-隧道-地基纵向模型得到作用于隧道道床上的振动荷载,基于循环流动本构模型和土-水完全耦合理论,计算了列车平... 针对岩土工程中常用二维模型等效三维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列车运行引起的二维和三维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根据钢轨-扣件-隧道-地基纵向模型得到作用于隧道道床上的振动荷载,基于循环流动本构模型和土-水完全耦合理论,计算了列车平均时速下饱和软土层二维和三维的振动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型的地表振动加速度、位移以及隧道周围超孔隙水压力在横截面内规律基本相似但数值相差较大;二维-三维地表加速度比和位移比最大值分别可达9倍和6倍,加速度振级相差可达15 d B;隧道周围的二维-三维超孔压比在1.5~3.5之间,单次振动超孔压累积值可达4.36 k Pa和1.69 k Pa,且在隧道竖轴左右45°及135°位置处超孔压力累积最为明显;振动荷载形式、纵向土层振动、固结速度是造成饱和土软土二维-三维列车振动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土 列车振动荷载 循环流动模型 最大振动加速度 超孔隙水压力 -三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频域光学振动相干层析的悬臂梁模态频率质量称量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波 钟舜聪 +3 位作者 林杰文 陈伟强 钟剑锋 张秋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1,97,共9页
该研究提出了基于二维频域光学振动层析(2D-FOCVT)获得悬臂梁模态频率从而实现对质量的高精度检测。在带集中质量悬臂梁固有频率计算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质量(系数)下悬臂梁前三阶频率(系数)与集中质量(系数)关系做了分析,比较了... 该研究提出了基于二维频域光学振动层析(2D-FOCVT)获得悬臂梁模态频率从而实现对质量的高精度检测。在带集中质量悬臂梁固有频率计算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质量(系数)下悬臂梁前三阶频率(系数)与集中质量(系数)关系做了分析,比较了前三阶频率对集中质量变化的敏感性。利用自研发的2D-FOCVT系统实验测试了悬臂梁结构在附加集中质量下的一阶频率,对悬臂梁集中质量—一阶频率关系做了拟合,由此提出了应用一阶频率对质量变化的敏感性实现质量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自搭建的2D-FOCVT能提供纳米量级的振动位移精度,同时创新性地将2D-FOCVT结合模态分析进行附加质量块的质量称量,拓展了2D-FOCVT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振动层析(2D-FOCVT) 模态分析 质量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振动磨削氧化锆陶瓷表面形貌及粗糙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邱喆 马廉洁 +1 位作者 孙立业 赵镇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5,共6页
对氧化锆陶瓷进行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普通磨削和二维超声振动磨削对比试验,讨论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了二维超声振动磨削对工件表面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二维超声振动磨削... 对氧化锆陶瓷进行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普通磨削和二维超声振动磨削对比试验,讨论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了二维超声振动磨削对工件表面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二维超声振动磨削的表面粗糙度均低于普通磨削,但当砂轮线速度过大时,二维超声振动作用将逐渐减弱;相比于普通磨削,二维超声振动磨削所得表面轮廓较平整,表面峰谷较均匀,二维超声振动磨削能够增加塑性去除的比例,获得更优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磨粒轨迹 工艺参数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