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的PTP1B抑制剂的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咏梅 计明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95-700,共6页
利用遗传算法,并结合线性回归和交叉验证方法,对一系列43个苯并呋喃/噻吩联二苯类PTP1B抑制剂作了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计算得到了一组效果较好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模型不仅具有好的回归能力,而且还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同时,通过分... 利用遗传算法,并结合线性回归和交叉验证方法,对一系列43个苯并呋喃/噻吩联二苯类PTP1B抑制剂作了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计算得到了一组效果较好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模型不仅具有好的回归能力,而且还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同时,通过分析在遗传优化过程中参数在精华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还得到了可能对活性影响较大的成分.计算结果表明,分子的4个参数:lgP(分配系数)、Area(表面积)、MW(分子量)以及Dip(偶极距)是影响化合物活性的最重要的参数,这对抑制剂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PTPlB抑制剂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 糖尿病 药物 分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vβ3小分子拮抗药的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2
作者 林克江 黄振桂 +4 位作者 黄敏 王舒 韩沐芮 李鹃利 唐翊铭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2-507,共6页
整合素αvβ3在肿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膜有高度特异性表达,在静息期的内皮细胞以及大部分正常器官系统缺失表达,当其功能受到抑制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肿瘤生长受到抑制。通过对20个非肽类整合素αvβ3小分子拮抗药进行二维定量... 整合素αvβ3在肿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膜有高度特异性表达,在静息期的内皮细胞以及大部分正常器官系统缺失表达,当其功能受到抑制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肿瘤生长受到抑制。通过对20个非肽类整合素αvβ3小分子拮抗药进行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发现整合素αvβ3小分子拮抗药的活性与零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偶极矩、最大正电荷、最大负电荷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91),获得较好的定量构效关系方程,并经分子对接验证,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的非肽类小分子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vβ3抑制剂 非肽类小分子拮抗药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选择性齐聚取代PNP-Cr催化体系的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唐思扬 刘振 +3 位作者 占兴稳 程瑞华 何雪莲 刘柏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42,共12页
1-己烯和1-辛烯是制备高性能聚烯烃产品的重要共聚单体,近年来,PNP型铬系乙烯选择性三聚/四聚催化体系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针对实验研究报道的系列氮上取代PNP型铬系催化剂,采用二维定量构效关系(QSPR)方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建立... 1-己烯和1-辛烯是制备高性能聚烯烃产品的重要共聚单体,近年来,PNP型铬系乙烯选择性三聚/四聚催化体系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针对实验研究报道的系列氮上取代PNP型铬系催化剂,采用二维定量构效关系(QSPR)方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建立了该催化体系1-己烯、1-辛烯选择性的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中同时采用了启发式方法和最佳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考察了自定义描述符和铬金属活性中心价态(包括一价和二价)对线性回归模型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基于DFT的自定义描述符的引入能够明显提高模型的相关性和稳定性;基于一价Cr的活性中心模型更适合关联乙烯三聚选择性,二价Cr的活性中心模型更适合关联乙烯四聚选择性;PNP-Cr骨架几何结构尤其是较小的PNP角度是获得较高1-己烯和1-辛烯选择性的关键。最后,根据最佳线性回归模型对新型PNP配体进行了预测,发现了9种新的PNP配体结构可能具有更高的1-辛烯或1-己烯/1-辛烯共选择性,为进一步的实验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计算化学 乙烯三聚 四聚催化剂 分子模拟 启发式方法 最佳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衍生物作为P糖蛋白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燕 王永华 +4 位作者 杨凌 张述伟 蒋达 刘长厚 杨胜利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0,共6页
黄酮类化合物对P糖蛋白外泵作用的抑制效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M o lconnZ分子参数计算程序,首次成功地构建了特异性地结合到P糖蛋白NBD 2位点的黄酮类抑制剂的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 SAR)模型.所得到的模型(... 黄酮类化合物对P糖蛋白外泵作用的抑制效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M o lconnZ分子参数计算程序,首次成功地构建了特异性地结合到P糖蛋白NBD 2位点的黄酮类抑制剂的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 SAR)模型.所得到的模型(尤其是模型D)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和预测性,较好地关联了该类化合物结构特点和其对P糖蛋白抑制活性.这些模型对进一步合成和开发黄酮类P糖蛋白抑制剂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 P糖蛋白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偏最小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黄酮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方雅静 何梦影 +1 位作者 潘思轶 徐晓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6-154,共9页
类黄酮在植物中大量存在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具有C6-C3-C6骨架结构的类黄酮结构特征鲜明,对其结构与不同生理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是筛选和利用类黄酮的重要依据。随着类黄酮构效关系的研究方法不断地深入发展,从最初的定性构效关系研究... 类黄酮在植物中大量存在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具有C6-C3-C6骨架结构的类黄酮结构特征鲜明,对其结构与不同生理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是筛选和利用类黄酮的重要依据。随着类黄酮构效关系的研究方法不断地深入发展,从最初的定性构效关系研究,逐渐发展到依次出现的二维、三维和全息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对类黄酮活性研究的效率。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近年来的类黄酮构效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定量关系 全息定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探究
6
作者 康家雄 李爱秀 +1 位作者 靳玉瑞 肖泽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16-21,34,共7页
以25个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法(GFA)构建了10个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模型,从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检验其预测可靠性,并分析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 以25个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法(GFA)构建了10个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模型,从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检验其预测可靠性,并分析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结果表明,最优2D-QSAR模型的R^(2)=0.7776、Q^(2)=0.6421、r^(2)=0.87、(r^(2)-r′02)/r^(2)=0.01、k′=0.97、r^(2)_(m)=0.58,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外部预测能力;热力学描述符AlogP、电拓扑状态描述符ES_Sum_sssN、ES_Sum_ssCH 2和空间描述符Shadow_nu是影响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其中Shadow_nu是最重要的微观结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1-羟基-2-氧-1 8-萘啶-3-甲酰胺 整合酶链转移 抑制剂 遗传函数逼近法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黄酮衍生物的合成、肿瘤多药耐药逆转活性及2D-QSAR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芦金荣 王凤潇 +4 位作者 李运曼 杨煜 莫荣珍 王艺玮 黄文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6-302,共7页
细胞膜P-糖蛋白(P-gp)介导的药物外流是肿瘤多药耐药(MDR)产生的重要机制,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P-gp活性发挥MDR逆转作用。通过对P-gp抑制剂进行结构分析,以大豆苷元及金雀异黄素为母体,在其7位、8位及4'位分别引进碱性边链,... 细胞膜P-糖蛋白(P-gp)介导的药物外流是肿瘤多药耐药(MDR)产生的重要机制,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P-gp活性发挥MDR逆转作用。通过对P-gp抑制剂进行结构分析,以大豆苷元及金雀异黄素为母体,在其7位、8位及4'位分别引进碱性边链,设计、合成了29个衍生物,并检测了其多药耐药逆转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人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逆转作用,其中目标化合物8b逆转作用较强,逆转倍数为3.74。结合本课题组前期工作,运用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选用32个化合物构建构效关系模型,所建2D-QSAR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821,交叉验证系数q2为0.692,研究结果可以为异黄酮类化合物MDR逆转作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酮 多药耐药逆转活性 P-糖蛋白抑制剂 合成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