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S_(2)/ZIF-8衍生二维多孔氮掺杂碳纳米片复合材料的锂硫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新玲 周娜 +5 位作者 田亚文 周明冉 韩静茹 申远升 胡执一 李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8-946,I0001-I0003,共12页
锂硫电池(LSBs)因能量密度高、原料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反应过程中较大的体积膨胀以及硫较差的电子电导率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发展。本研究设计了一种SnS_(2)纳米颗粒与ZIF-8衍生的花... 锂硫电池(LSBs)因能量密度高、原料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反应过程中较大的体积膨胀以及硫较差的电子电导率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发展。本研究设计了一种SnS_(2)纳米颗粒与ZIF-8衍生的花状二维多孔碳纳米片/硫复合材料(ZCN-SnS_(2)-S),并研究了其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其独特的二维花状多孔结构不仅有效缓解了反应过程中的体积膨胀,而且为Li+和电子的传输提供了快速通道,杂原子N也促进了对多硫化物的吸附作用。并且负载的极性SnS_(2)纳米颗粒极大地增强了对多硫化物的吸附,从而使ZCN-SnS_(2)-S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2C(1C=1675 mA·g^(–1))电流密度下,ZCN-SnS_(2)-S电极循环100次后仍能保持948 mAh·g^(–1)的高可逆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83.7%。即使在2C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300圈,ZCN-SnS_(2)-S电极仍具有546 mAh·g^(–1)的可逆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二维多孔氮掺杂碳纳米片 SnS_(2) 多硫化物 穿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氮多孔碳纳米片的氮掺杂构型调控及其储锌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思宇 杨卷 +4 位作者 陈培 陈祖田 闫斌 刘育红 邱介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73-2683,共11页
基于多孔碳正极和锌金属负极构建的水性锌离子电容器(ZICs)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安全性高和长期耐用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具有共价有机框架结构(COF)的富氮聚合物为碳源前体,通过简单的炭化自活化策略,合成了富氮多孔碳... 基于多孔碳正极和锌金属负极构建的水性锌离子电容器(ZICs)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安全性高和长期耐用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具有共价有机框架结构(COF)的富氮聚合物为碳源前体,通过简单的炭化自活化策略,合成了富氮多孔碳纳米片(NPCN-x)。研究表明,基于聚合物前体丰富的COF结构特点,炭化温度对所制备碳材料的氮含量和氮掺杂构型有显著影响,且碳材料表面的吡咯氮含量与其储锌性能呈现高度线性相关。优化后的NPCN-800其吡咯氮原子分数高达2.15%,作为ZICs的正极材料,在0.5A/g的电流密度下,展现出158mAh/g的高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碳材料表面的吡咯氮构型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活性,能够显著增强Zn离子的化学吸脱附过程。该研究为高性能ZICs用碳基电极材料的设计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纳米 掺杂调控 锌离子存储 电化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氮掺杂碳纳米片负载单原子镍用于高效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小雄 马英杰 智林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120,共9页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是缓解当前能源危机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策略之一,但此法受限于缺乏高活性与高选择性的电催化剂。因此,我们通过热解含镍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和二氰二胺制得负载高含量镍单原子(7.77%(w)...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是缓解当前能源危机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策略之一,但此法受限于缺乏高活性与高选择性的电催化剂。因此,我们通过热解含镍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和二氰二胺制得负载高含量镍单原子(7.77%(w))的超薄氮掺杂二维碳纳米片用于电催化还原CO_(2)生成CO。研究发现高温热解能将MOF中Ni^(2+)转化为Ni^(+)-N-C和Ni^(2+)-N-C结构,且Ni^(+)-N-C含量依赖于热解温度——其含量随热解温度增加呈现火山型变化。800℃下,Ni^(2+)到Ni^(+)-N-C的转化和石墨化的C生成达到最优水平。Ni^(+)-N-C结构有适宜的^(*)CO中间体结合能,能有效地抑制析氢反应的同时还能促进CO生成。因此,800℃热处理制得的材料(Ni-N-C-800)催化CO_(2)生成CO效率最高。调节电解液浓度,能进一步优化电催化性能。当电解液(碳酸氢钾)浓度为0.5 mol·L^(−1)时,Ni-N-C-800的CO生成选择性在较宽电压窗口内(−0.77到^(−1).07 V vs.RHE)都高于90%,且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这些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前躯体通过调控热解温度以及氮掺杂可以有效提高镍基MOF衍生催化剂的二氧化碳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镍 掺杂纳米 Ni-N-C催化剂 热解 氧化还原 电催化 一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MOF衍生多孔碳纳米片构筑高性能超级电容器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晓敏 毛剑 +3 位作者 周志鹏 张臣 卜静婷 李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98-1308,共11页
首先采用溶液法在碳布上生长Co-MOF二维纳米片,通过高温退火和刻蚀后得到MOF衍生多孔碳纳米片。以Co-MOF衍生的多孔碳纳米片/碳布(CNS/CC)作为碳基骨架,采用电化学沉积法负载高活性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制备得到分级多孔结构的N-... 首先采用溶液法在碳布上生长Co-MOF二维纳米片,通过高温退火和刻蚀后得到MOF衍生多孔碳纳米片。以Co-MOF衍生的多孔碳纳米片/碳布(CNS/CC)作为碳基骨架,采用电化学沉积法负载高活性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制备得到分级多孔结构的N-GQD/CNS/CC复合材料。组装成自支撑且无粘结剂的N-GQD/CNS/CC电极,当电流密度为1 A·g^-1时,其比电容高达423 F·g^-1。通过储能机制和电容贡献机制的研究表明,在碳纤维上原位生长的具有高双电层电容的CNS和表面负载具有高赝电容的N-GQDs之间相互协同作用,使得N-GQD/CNS/CC电极具有高电容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电极材料的高导电、分级多孔结构有利于电子的传输和电解质离子的扩散,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能快速充放电和具有优异的倍率特性。将电极组装成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为250 W·kg^-1时对应的能量密度达到7.9 Wh·kg^-1,且经过10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1.2%,说明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MOF衍生多孔碳纳米片复合材料是一种电化学性能稳定的具有高电容性能的全碳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纳米 掺杂 量子点 电化学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碳化钼/硼氮共掺杂二维碳复合结构催化剂制备及电化学析氢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占明 吴籼虹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4,共7页
基于可再生生物质在二维层状晶体表面的组装,开发了一种内嵌纳米碳化钼的超薄硼氮共掺杂二维碳复合结构催化剂。此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电化学析氢反应中,表现出类铂的催化活性、更优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速率及良好的反应稳定性。
关键词 纳米结构 掺杂 化钼 再生生物质 析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法制备氮掺杂多孔碳材料氧还原性能研究
6
作者 尹艳红 苏可可 +1 位作者 万宵绮 高荣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3,F0002,共7页
以水溶性盐NaCl和Na2SiO3为双重模板,以葡萄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通过冷冻干燥以及随后的热解过程,合成了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氮掺杂碳纳米片作为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并探究了不同模板剂对碳纳米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Cl和Na2SiO3... 以水溶性盐NaCl和Na2SiO3为双重模板,以葡萄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通过冷冻干燥以及随后的热解过程,合成了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氮掺杂碳纳米片作为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并探究了不同模板剂对碳纳米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Cl和Na2SiO3为模板可使碳源、氮源分散,形成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分级多孔结构的碳纳米片.这种结构不但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和电解质的有效接触面积,促进氧分子的扩散,缩短电催化过程中电子和离子的传输路径,还有助于产生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氧还原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盐模 网络结构 多孔纳米 掺杂 氧还原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交联法制备具有优异电容去离子脱盐性能的硼碳氮纳米片/石墨烯复合电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刚 张云启 +3 位作者 汪仕勇 王建韧 李天竹 邱介山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4-393,共10页
电容去离子脱盐(CDI)是一种去除水中盐离子的有效方法,具有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众多技术优势。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硼碳氮纳米片材料,其具有比表面积高、电化学稳定性良好等特点,通过与石墨烯材料的共价交联,制备了具有高脱盐量、优异... 电容去离子脱盐(CDI)是一种去除水中盐离子的有效方法,具有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众多技术优势。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硼碳氮纳米片材料,其具有比表面积高、电化学稳定性良好等特点,通过与石墨烯材料的共价交联,制备了具有高脱盐量、优异循环稳定性的硼碳氮纳米片/石墨烯复合CDI电极。此结构中,硼碳氮纳米片的高比表面积为盐离子提供了丰富的吸附位点,其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提高了CDI循环性能;石墨烯材料为复合电极构建了电子传输网络,提高了复合电极的导电性。将其与活性炭负极组装成非对称CDI模块,在3200 mg L-1的盐浓度、1.4 V电压下,脱盐量达到了20.16 mg g-1;在1.0 V电压下,经30圈循环,容量保持率达到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电容去离子 纳米/石墨烯 材料 共价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镶嵌于NH_(2)-MIL-125(Ti)衍生氮掺多孔碳中的花状超细纳米TiO_(2)作为高活性和稳定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越 朱加伟 +5 位作者 王鹏彦 刘海咪 曾炜豪 陈磊 陈志祥 木士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129,共9页
由于具有高安全性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二氧化钛(TiO_(2))作为负极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但是较差的导电性和离子传输速率限制了TiO_(2)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鉴于此,我们以花状NH_(2)-MIL-125(Ti)为前驱体和硬模板,成功合... 由于具有高安全性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二氧化钛(TiO_(2))作为负极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但是较差的导电性和离子传输速率限制了TiO_(2)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鉴于此,我们以花状NH_(2)-MIL-125(Ti)为前驱体和硬模板,成功合成出了具有花状结构的超细纳米TiO_(2)/多孔氮掺杂碳片(N-doped porous carbon)复合物(记为FL-TiO_(2)/NPC)。过程中所制备的纳米TiO_(2)-金属有机构架(Ti-MOF)展现出由二维褶皱多孔纳米片堆积、组装而成的花状结构。一方面,二维褶皱纳米片包含TiO_(2)纳米颗粒可以增大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氮掺杂多孔碳基体可以提高整体复合物的导电性和结构完整性。将所获得的FL-TiO_(2)/NPC作为负极组装成的锂半电池,在0.5 A·g^(−1)、300圈后仍有384.2 mAh·g^(−1)以及在1 A·g^(−1)、500圈仍有279.1 mAh·g^(−1)的比容量。进一步性能测试表明,在2 A·g^(−1)、2000圈长循环测试后,其仍能保持256.5 mAh·g^(−1)的比容量和接近100%的库伦效率。该优异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主要起源于材料独特的花状结构。我们的合成策略为今后制备高储锂性能的金属氧化物/多孔氮掺杂碳负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_(2) 掺杂多孔纳米 花状结构 NH2-MIL-125(Ti) 负极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氮掺杂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储能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米盼盼 李媛 +1 位作者 郭明钢 代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29,共7页
以氧化石墨烯为结构诱导试剂,以葡萄糖酸锌为碳源,尿素为氮源制备二维氮掺杂多孔碳。氧化石墨烯可以诱导二维结构的形成,并且高温炭化得到的石墨烯可有效地改善多孔碳材料的电子传输能力,葡萄糖酸锌中的锌离子可在高温下挥发继而作为造... 以氧化石墨烯为结构诱导试剂,以葡萄糖酸锌为碳源,尿素为氮源制备二维氮掺杂多孔碳。氧化石墨烯可以诱导二维结构的形成,并且高温炭化得到的石墨烯可有效地改善多孔碳材料的电子传输能力,葡萄糖酸锌中的锌离子可在高温下挥发继而作为造孔剂改善多孔碳的孔道结构,而尿素引入的氮原子可以提供赝电容改善电化学性能。通过尿素用量以及炭化温度的调控,优化二维氮掺杂多孔碳的制备条件,以其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展现了优异的性能。结果表明:在0.1A/g的电流密度下,二维氮掺杂多孔碳电极展现了176.8F/g的容量,在10A/g下依旧可以保持71.9%的倍率。以二维氮掺杂多孔碳为电极制备的对称电容器在5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0次后依然可以保持初始容量的80.4%,展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氧化石墨烯 掺杂多孔 葡萄糖酸锌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片的模板诱导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10
作者 黄涛 陶广智 +3 位作者 杨重庆 鲁登 马列 吴东清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4-609,共6页
兼具有优良的导电能力、高的比表面积和极佳的化学/机械稳定性,具有二维形貌的纳米碳材料近年来逐渐成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作者首次报道一种模板诱导方法以制备具有规整片状形貌的氮掺杂碳材料.将作为硬模板的片状镁铝双金... 兼具有优良的导电能力、高的比表面积和极佳的化学/机械稳定性,具有二维形貌的纳米碳材料近年来逐渐成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作者首次报道一种模板诱导方法以制备具有规整片状形貌的氮掺杂碳材料.将作为硬模板的片状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与熔融的邻苯二胺混合后加入三氯化铁催化剂,进而通过加热使邻苯二胺聚合并碳化,随后刻蚀除去其中的氧化物成分即可以得到具有规整六边形片状氮掺杂碳材料.通过改变碳化时的温度,可以有效地调节利用该方法所得到的氮掺杂碳片的形貌、结构、石墨化程度、氮含量以及比表面积.更重要的是,这些氮掺杂碳片在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体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其比容量可以达到290.0 F·g^(-1).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0周循环测试后,其容量仍然可以达到初始值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纳米材料 掺杂 模板诱导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α-Al_(2)O_(3)载体管的新型MXene膜异丙醇脱水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国春 周志辉 吴红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381-5389,共9页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Ti_(3)C_(2)T_(x))因其亲水性且层间距可调在膜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层流状MXene膜易从基底上剥离,因而选取合适的基底材料并增加MXene膜与基底材料的黏附性是其工业应用的关键。以大孔α-Al_(2)O_...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Ti_(3)C_(2)T_(x))因其亲水性且层间距可调在膜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层流状MXene膜易从基底上剥离,因而选取合适的基底材料并增加MXene膜与基底材料的黏附性是其工业应用的关键。以大孔α-Al_(2)O_(3)陶瓷管为载体,采用α-Al_(2)O_(3)颗粒和SiO_(2)-ZrO_(2)溶胶对其进行修饰,通过自交联反应制备得到MXene渗透汽化分离膜材料。探究了Ti_(3)C_(2)T_(x)纳米片负载量、异丙醇浓度、运行温度对MXene膜在异丙醇/水体系中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Xene纳米片形成的层状结构有利于阻隔大直径的异丙醇分子通过层间孔道,当MXene纳米片负载量为1.97mg/cm^(2)时,MXene膜在55℃对质量分数为90%的异丙醇/水溶液表现出较高的脱水性能,其渗透侧含水率为95.51%,通量可达485.13g/(m^(2)·h)。基于大孔α-Al_(2)O_(3)载体管的新型MXene膜结构稳定,分离性能良好,在渗透汽化有机溶剂脱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化合物 Ti_(3)C_(2)T_(x)纳米 α-Al_(2)O_(3)载体管 渗透汽化 异丙醇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