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三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开孔前后弯曲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朱露露 阎建华 顾海麟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9-595,共7页
采用普通机械方式对不同层数二维三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进行开孔,并对开孔前后材料的弯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孔直径与试样的宽度比为1∶3.88时,铺层数为一、二、三的编织复合材料开孔后最大弯曲载荷和弯曲强度较开孔前分别下降了... 采用普通机械方式对不同层数二维三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进行开孔,并对开孔前后材料的弯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孔直径与试样的宽度比为1∶3.88时,铺层数为一、二、三的编织复合材料开孔后最大弯曲载荷和弯曲强度较开孔前分别下降了1/3左右;弯曲弹性模量分别下降了1/2左右.开孔前后试样的最大弯曲载荷和弯曲弹性模量都随着铺层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当铺层数达到一定层数后,对弯曲性能的改变量减小.材料弯曲破坏试验中表现的主要破坏模式为压缩破坏.开孔对周围的影响主要为距孔边缘1-2mm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三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 编织 开孔结构 弯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三轴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响应及冲击后压缩行为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洋 黄建 +4 位作者 赵振强 周海丽 李超 张立泉 张超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18,共8页
采用树脂传递塑膜工艺制备碳纤维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分别通过空气炮系统和落锤冲击实验系统开展了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在不同冲击能量下的高、低速冲击实验,并通过超声C扫描获取了不同冲击能量下的分层损伤情况,分析了二维三轴编织... 采用树脂传递塑膜工艺制备碳纤维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分别通过空气炮系统和落锤冲击实验系统开展了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在不同冲击能量下的高、低速冲击实验,并通过超声C扫描获取了不同冲击能量下的分层损伤情况,分析了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高、低速冲击响应及损伤失效特性。然后,对低速冲击试样开展压缩实验,结合数字图像同步测试技术,阐明了不同冲击能量下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冲击后压缩性能。结果表明,在低速冲击载荷下,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加,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面积等比例增大,但能量吸收增大了近2倍,在6.7 J/mm的冲击能量下,材料内部产生严重的损伤,导致其剩余强度大幅下降。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弹道极限速度约为138.5 m/s,当弹体入射速度大于弹道极限速度时,其损伤面积随弹体入射速度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 碳纤复合材料 高速冲击 低速冲击 冲击后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三轴向编织混杂层合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文莎 阎建华 顾海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4-61,共8页
为探讨混杂结构与破坏机制关系,本文研究了在铺层数目相同时,4组二维三轴向编织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层合复合材料受到低速冲击后的冲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编织混杂层合复合材料受冲击后表面产生的裂纹均比纯碳纤维或纯玻璃纤维编织层... 为探讨混杂结构与破坏机制关系,本文研究了在铺层数目相同时,4组二维三轴向编织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层合复合材料受到低速冲击后的冲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编织混杂层合复合材料受冲击后表面产生的裂纹均比纯碳纤维或纯玻璃纤维编织层合复合材料多,且正面裂纹纵向扩展范围较大,背面裂纹横向扩展范围较大;碳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编织层合复合材料单位厚度吸收的能量比纯碳纤维编织层合复合材料提高7.61%;玻璃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编织层合复合材料单位厚度吸收的能量比纯玻璃纤维编织片层合复合材料提高2.21%;混杂层合复合材料受冲击后在厚度方向产生的损伤扩展较少;层合复合材料在低速冲击作用下不易分层,通过合适的铺层方式及纤维组合能够实现正的混杂效应,并能有效改善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 复合材料 混杂 裂纹 吸收能量 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预压单胞模型建立及其弹性规律数值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芳芳 段永川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5-91,共7页
针对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预压参数化单胞模型建立困难的问题,结合变形后的预制件模型单元离散数据,采用体素法生成了参数化的单胞模型,同时利用周期三次样条曲线构造了纤维束路径,建立了纤维束任意一点处的材料方向计算方法,以及可以... 针对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预压参数化单胞模型建立困难的问题,结合变形后的预制件模型单元离散数据,采用体素法生成了参数化的单胞模型,同时利用周期三次样条曲线构造了纤维束路径,建立了纤维束任意一点处的材料方向计算方法,以及可以描述非对称透镜形平面曲线的参数方程,然后通过单元切割程序,获得了挤压变形的编织预制件网格模型。结合变形后的预制件单元离散数据,利用体素法生成了在界面上和单胞边界面上均位移连续的参数化单胞模型,分析了不同网格尺寸下有限元模型的收敛性,并验证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可利用该模型对实际预压条件下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规律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网格 刚度预报 参数化单胞 编织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单轴与二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压缩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青青 汤美晶 阎建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6-831,共6页
研究了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分数的变化对二维单轴和二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两种复合材料试样的压缩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当两种结构的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分数相同时,二维单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均高于... 研究了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分数的变化对二维单轴和二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两种复合材料试样的压缩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当两种结构的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分数相同时,二维单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均高于二维二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当承受沿试样长度方向压缩载荷时,两种复合材料试样中编织角较小的区域破坏较为严重,且层内裂纹沿试样厚度方向延伸,但其在层间的延伸并不连续。研究表明二维单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中纤维屈曲的减少对提高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复合材料 编织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 编织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开孔静力学性能及失效行为
6
作者 苑晓洁 陈旭 +3 位作者 肖志远 蔡烨梦 孙树凯 马俊祥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4,共6页
为考察典型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2DTBC)在开孔条件下的静力学性能及失效机理,采用机器人辅助二维三轴编织及真空树脂灌注工艺成型制备了2DTBC试样,并分别考察了其在开孔拉伸(OHT)、开孔压缩(OHC)、单钉单剪(SBS)及单钉双剪(SBD)四种典... 为考察典型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2DTBC)在开孔条件下的静力学性能及失效机理,采用机器人辅助二维三轴编织及真空树脂灌注工艺成型制备了2DTBC试样,并分别考察了其在开孔拉伸(OHT)、开孔压缩(OHC)、单钉单剪(SBS)及单钉双剪(SBD)四种典型开孔静力测试下的力学响应及失效行为。结果表明:较传统层合板而言,2DTBC的开孔性能保持率显著提高,轴向及横向开孔拉伸强度保持率分别达到94.77%和96.88%,轴向及横向开孔压缩强度保持率分别达到93.25%和82.74%。OHT试样的失效模式表现为纤维束断裂、纤维束拉拔损伤、基体破坏和界面分层损伤。OHC试样的失效模式表现为纤维束屈曲失效、分层损伤和基体破坏。SBS及SBD试样的失效模式主要表现为螺钉连接处的分层、纤维束开裂及基体破坏,且试样在达到载荷峰值后没有立即失效,表现出了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复合材料 开孔性能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编织层合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莎 阎建华 顾海麟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53,共7页
主要研究三组二维三轴混杂编织层合复合材料在铺层数目相同时,不同混杂编织方式对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为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和理论基础。由低速冲击以及三点弯曲实验的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编织纱是玻纤、... 主要研究三组二维三轴混杂编织层合复合材料在铺层数目相同时,不同混杂编织方式对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为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和理论基础。由低速冲击以及三点弯曲实验的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编织纱是玻纤、轴纱是碳纤的二维三轴编织片层合制得的复合材料,冲击后其表面产生裂纹较少、单位厚度吸收能量较低、在厚度方向产生损伤范围较小,冲击后弯曲损伤较小,抗冲击性能较好;通过合适的碳纤/玻纤混杂编织方式可实现正的混杂效应,进而增强其层合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编织复合材料 单位厚度吸收能量 低速冲击性能 冲击后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织复合材料弹体和靶板偏航撞击响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许善迎 关玉璞 +2 位作者 刘璐璐 赵振华 陈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5,共9页
为研究复合材料机匣在复合材料弹体撞击过程中弹体的破坏模式与机匣吸能特性,在ANSYS/LS-DYNA软件中基于连续损伤力学模型开展了一系列的复合材料弹体偏航撞击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偏航撞击,随着偏航角度的增加,弹体剩余动能逐渐减小... 为研究复合材料机匣在复合材料弹体撞击过程中弹体的破坏模式与机匣吸能特性,在ANSYS/LS-DYNA软件中基于连续损伤力学模型开展了一系列的复合材料弹体偏航撞击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偏航撞击,随着偏航角度的增加,弹体剩余动能逐渐减小,靶板吸收的能量逐渐增大,主要是因为偏航角度越大,弹体与靶板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同时通过仿真得到钛合金弹体冲击复合材料靶板的计算结果,发现钛合金弹体临界穿透速度比复合材料弹体小,更易击穿靶板,因此复合材料叶片的使用不仅可以减轻叶片的质量,也有助于改善机匣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复合材料 机匣包容机理 数值仿真 偏航撞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