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上盖建筑车致振动竖向二级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乾瑛 吴宗欢 +1 位作者 李帅 高晓敏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2,共10页
为了有效评估地铁运行引起的上盖建筑振动污染对结构舒适度的影响,分析了车致振动下上盖建筑的振动响应规律。采用分离式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上盖结构的二级竖向振动响应动力模型,用集中质量法对上盖结构的响应规律做了整体分析,基于欧拉-... 为了有效评估地铁运行引起的上盖建筑振动污染对结构舒适度的影响,分析了车致振动下上盖建筑的振动响应规律。采用分离式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上盖结构的二级竖向振动响应动力模型,用集中质量法对上盖结构的响应规律做了整体分析,基于欧拉-伯努利梁建立了楼层内振动响应模型。基于所建立的二级振动理论模型,利用MATLAB_Appdesigner工具箱开发了结构振(震)动信号分析系统。结果表明:随着楼层的增加,振动响应呈现上升趋势,增幅随着楼层的增大趋于稳定;随着结构的自振周期延长,动力响应会从高频段向中低频段发生偏移;板内的振动响应并非单纯发生在基频附近,而应该根据荷载的动力特性与结构自身特性综合考虑;位移响应体现了荷载全频段的作用效果,加速度响应更加体现荷载卓越频段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盖建筑 竖向振动 频谱分析 二级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对微囊藻的生长效应及被富集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俊 李韬 +4 位作者 沈宏 周培疆 宋立荣 沈银武 刘永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8,19,共3页
研究了稀土元素Ce4+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效应及其被铜绿微囊藻富集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当Ce4+的添加浓度小于0.2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当Ce4+的添加浓度大于0.2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抑制。Ce4+在铜绿微囊藻中富... 研究了稀土元素Ce4+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效应及其被铜绿微囊藻富集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当Ce4+的添加浓度小于0.2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当Ce4+的添加浓度大于0.2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抑制。Ce4+在铜绿微囊藻中富集的动力学过程可用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Ce^4+ 铜绿微囊藻 富集 生长效应 二级吸附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水共混溶剂中的甲基橙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湖敏 石刚 +4 位作者 顾文秀 王大伟 桑欣欣 倪才华 李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09-2313,共5页
探究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水共混溶剂中的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基活性炭对甲基橙的最大单层吸附量为80. 4 mg/g。相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于描述有机-水共混溶剂中活性炭吸附甲基... 探究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水共混溶剂中的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基活性炭对甲基橙的最大单层吸附量为80. 4 mg/g。相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于描述有机-水共混溶剂中活性炭吸附甲基橙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活性炭 有机-水共混溶剂 吸附平衡 二级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提铝残渣制备4A分子筛及Cu(Ⅱ)吸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世永 肖雨辰 +3 位作者 马清清 杨珍妮 王纪镇 樊晓萍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4,共8页
4A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优良的吸附材料。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粉煤灰酸法提铝残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再经水热原位转化合成体型化4A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BET、TGA等手段对4A沸石进行... 4A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优良的吸附材料。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粉煤灰酸法提铝残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再经水热原位转化合成体型化4A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BET、TGA等手段对4A沸石进行表征,探讨吸附时间、Cu(Ⅱ)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及溶液p 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动力学方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4A分子筛孔隙发达且微孔含量较多,总比表面积为71.85 m^(2)/g,其中微孔比表面积为53.91 m^(2)/g,微孔孔径主要集中在1.3 nm左右。体型化4A分子筛吸附Cu(Ⅱ)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为240 min、Cu(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剂用量为2.0 g/L、溶液p H为6~9,此时吸附量为32.97 mg/g,Cu(Ⅱ)的去除率可达65.93%。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表明Cu(Ⅱ)在合成4A沸石上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且拟合得到的Cu(Ⅱ)的最大吸附量为37.0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提铝残渣 体型化4A分子筛 Cu(Ⅱ)吸附 二级动力模型 LANGMU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沸石对猪场沼液氮磷吸附特性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文艺 郑泽鑫 +1 位作者 韩有法 占明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37-1842,共6页
针对猪场沼液氮磷含量高、有机污染严重、难以处理的问题,采用经氯化钠溶液改性沸石为载体对沼液中氮磷吸附特性和去除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了沸石投加量、吸附时间、沼液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沸石投加量为每100mL10g、吸... 针对猪场沼液氮磷含量高、有机污染严重、难以处理的问题,采用经氯化钠溶液改性沸石为载体对沼液中氮磷吸附特性和去除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了沸石投加量、吸附时间、沼液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沸石投加量为每100mL10g、吸附时间48 h时,最大氨氮去除率可达90.66%,氨氮饱和吸附量可达1.43 mg·g-1,最大总磷去除率可达85.97%,磷饱和吸附量可达0.16 mg·g-1。吸附后的沸石污泥含有大量氮磷元素,是一种优质缓释肥料。Freundlich、Langmuir方程均能较好地解析改性沸石的等温吸附过程,其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均达0.98以上。沸石对猪场沼液中有机态氮磷去除主要基于物理性吸附和沸石中的活性基团与有机官能团所产生的配位络合,无机态氮磷则主要以离子交换及吸附沉淀方式得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沸石 猪场沼液 吸附等温线模型 二级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沸石对猪场厌氧发酵液中氨氮吸附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琳 吴树彪 +3 位作者 郭建斌 程彬 董仁杰 庞昌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30-2135,共6页
为达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高氨氮污水的目的,采用天然沸石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比研究了天然沸石对NH4Cl溶液和猪场厌氧发酵液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沸石用量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 为达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高氨氮污水的目的,采用天然沸石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比研究了天然沸石对NH4Cl溶液和猪场厌氧发酵液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沸石用量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较Langmuir方程能更为准确地描述天然沸石对两种水质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在两种水质中,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6.20mg·g-1和3.85mg·g-1。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受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及沸石用量影响较大,在两种水质中,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在0~8h内均随时间显著上升,到48h时达到吸附平衡;当采用NH4Cl溶液时,初始氨氮的浓度由10mg·L-1增加到500mg·L-1时,平衡吸附量由0.19mg·g-1增加到5.91mg·g-1;当采用猪场厌氧发酵液时,初始氨氮的浓度由39.4mg·L-1增加到502.9mg·L-1时,平衡吸附量由0.63mg·g-1增加到3.20mg·g-1;增加沸石用量,可以提高氨氮的去除率,但单位质量沸石的氨氮吸附量随之降低。准二级动力学可以很好地描述天然沸石吸附两种水质中氨氮的动力学过程;由模型得出的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与试验所得最大吸附量偏差范围分别为5%~11%和2.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氨氮吸附 NH4Cl溶液 猪场厌氧发酵液 二级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合成聚苯胺/Fe_3O_4磁性纳米吸附剂去除Cr(Ⅵ)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罗米娜 何雪梅 +3 位作者 陈馥 贺杰 卜涛 杨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46-1849,共4页
采用一步加热法合成聚苯胺/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PANI-Fe_3O_4),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探讨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90 min达到吸附饱和状态,吸附温度25℃时可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常温下,Cr(Ⅵ... 采用一步加热法合成聚苯胺/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PANI-Fe_3O_4),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探讨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90 min达到吸附饱和状态,吸附温度25℃时可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常温下,Cr(Ⅵ)最大吸附量可达200. 2 mg/g,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Fe3O4 Cr(Ⅵ) 二级动力模型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再悬浮对双酚A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鹏 李琼琼 蔡赟杰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5-41,共7页
利用PES(particle entrainment simulator)模拟装置,率定PES装置产生的切应力与水浴恒温振荡器转速之间的经验关系,采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解吸作用及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酚A在沉积物上的平... 利用PES(particle entrainment simulator)模拟装置,率定PES装置产生的切应力与水浴恒温振荡器转速之间的经验关系,采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解吸作用及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酚A在沉积物上的平衡吸附量不随切应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吸附行为可用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吸附以快速吸附为主,吸附量占总吸附量的90%以上,慢速吸附对总的吸附进程的贡献很小。切应力主要在快速吸附阶段发挥作用,快速吸附阶段的平均吸附速率与切应力呈正相关,切应力对慢速吸附阶段的影响很小。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不同切应力条件下双酚A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再悬浮 双酚A 吸附解吸作用 切应力 二级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处理黄磷化工渗滤液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冯全芬 李浙华 刘芬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9-102,共4页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对黄磷化工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吸附容量、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对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吸附容量几乎不受渗滤液pH值的影响,吸附45min后基本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更符合修正的Freundlich模型,表明实验中的...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对黄磷化工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吸附容量、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对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吸附容量几乎不受渗滤液pH值的影响,吸附45min后基本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更符合修正的Freundlich模型,表明实验中的吸附主要是多分子层的吸附。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定量描述有机物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吸附过程,速率常数k2=0.12128g/(mg·min),平衡吸附量qe=5.78748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化工渗滤液 活性炭吸附 吸附容量 修正的Freundlich模型 二级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皮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的铬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宏娇 季斌 +5 位作者 杨雨婷 刘扬 龚喜平 王家乐 舒垚荣 孙梦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42-347,共6页
以菠萝皮制成的生物炭为载体负载纳米零价铁(n ZVI)合成功能性生物炭(n ZVI/BC),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p H和初始Cr(Ⅵ)浓度对Cr(Ⅵ)的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研究... 以菠萝皮制成的生物炭为载体负载纳米零价铁(n ZVI)合成功能性生物炭(n ZVI/BC),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p H和初始Cr(Ⅵ)浓度对Cr(Ⅵ)的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 ZVI/BC对Cr(Ⅵ)的去除效率在p H=3时达到峰值90. 3%,而在p H=9时去除效率最低。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PSO)模型;当Cr(Ⅵ)的初始浓度由10 mg/L增加到30 mg/L时,速率常数由0. 466 0 min-1减小到0. 237 1 min-1,说明反应速率随着溶液Cr(Ⅵ)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SEM图像显示n ZVI与生物炭的表面结合良好。反应前后的XRD和XPS分析表明,在反应过程中,n ZVI和Cr(Ⅵ)发生吸附,还原和共沉淀。因此,菠萝皮生物炭负载n ZVI可作为水中Cr(Ⅵ)去除的有效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皮 生物炭 纳米零价铁 二级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α-Fe_2O_3微球对U(Ⅵ)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银 谢水波 +3 位作者 刘迎九 李仕友 荣丽杉 凌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71,共6页
将海藻酸钠与纳米α-Fe2O3制成微球,用于吸附U(Ⅵ)。探讨了纳米α-Fe2O3含量、交联时间、pH值、投加量、浓度、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U(Ⅵ)的吸附过程影响显著,适宜pH值为3。U(Ⅵ)在微球上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 将海藻酸钠与纳米α-Fe2O3制成微球,用于吸附U(Ⅵ)。探讨了纳米α-Fe2O3含量、交联时间、pH值、投加量、浓度、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U(Ⅵ)的吸附过程影响显著,适宜pH值为3。U(Ⅵ)在微球上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初始阶段(1.5 h)反应进行得很快,9 h时达到吸附平衡。当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时,其饱和吸附量为2.64mg/g。准二级动力方程很好地拟合了吸附动力学数据,且R2>0.99。吸附率与温度呈正相关,Lang-muir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固定化微球对U(Ⅵ)的吸附过程(R2>0.99),但Freundlich等温线效果更好。吸附反应中ΔG<0,ΔH>0且小于40 kJ/mol,ΔS>0,这表明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为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放射性三废处理技术 U(Ⅵ) 纳米α-Fe2O3微球 FREUNDLICH方程 二级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活性炭-膜工艺处理黄磷化工渗滤液的研究
12
作者 吴飞 冯全芬 刘芬芬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1,46,共5页
采用混凝—活性炭—膜工艺对黄磷化工渗滤液进行处理,重点考察了该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硫酸铝的投加量为0.2g/L时,渗滤液中各污染物去除率较好;颗粒活性炭对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吸附容量几乎不受渗滤液pH的影响,... 采用混凝—活性炭—膜工艺对黄磷化工渗滤液进行处理,重点考察了该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硫酸铝的投加量为0.2g/L时,渗滤液中各污染物去除率较好;颗粒活性炭对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吸附容量几乎不受渗滤液pH的影响,吸附等温线更符合修正的Freundlich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定量描述有机物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吸附过程;膜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剩余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化工渗滤液 混凝 活性炭吸附 膜工艺 修正的Freundlich模型 二级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除氯剂对水中氯离子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玉强 张胜寒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5-190,共6页
采用高分子除氯剂吸附水中的氯离子,考察了除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竞争离子等对氯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除氯剂投加量增加,氯离子去除率不断提高;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化学吸附可能是氯离子... 采用高分子除氯剂吸附水中的氯离子,考察了除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竞争离子等对氯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除氯剂投加量增加,氯离子去除率不断提高;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化学吸附可能是氯离子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Elovich模型表明除氯剂表面吸附的氯离子存在非均相扩散的吸附-脱附过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结合热力学计算表明该过程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吸热熵增的化学吸附过程,温度越高自发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氯剂 氯离子 吸附 二级动力模型 Elovich模型 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