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二程洛学的传承、分化与走向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敬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以往学术史对二程洛学传承与衍化的研究多是粗线条或概论式的,这就无法系统而全面地展现洛学的流变史。洛学在二程之后,其衍化首先是二程弟子对洛学的传承与发展,以程门“四大弟子”为代表的门人,他们思想旨趣接近程颢,分化并不明显,但...
以往学术史对二程洛学传承与衍化的研究多是粗线条或概论式的,这就无法系统而全面地展现洛学的流变史。洛学在二程之后,其衍化首先是二程弟子对洛学的传承与发展,以程门“四大弟子”为代表的门人,他们思想旨趣接近程颢,分化并不明显,但却接续洛学话语和延续学脉,使洛学在两宋之际得以薪火相传;其次是洛学的内部分化与学派分立,程门弟子四方传道,开宗立派,形成道南、湖湘、永嘉、兼山、涪陵以及金代郝氏等六大学派,旨趣不一,将洛学思想在尽可能的方向上推阐出来;最后是洛学的历史走向和影响,洛学后学虽然建构众多学派,但最终朝着闽学、心学和事功三个方向转化和定型,它们同源异流,尤其是所开出的理学与心学主导着两宋以来近千年的学术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洛学
弟子
学派
分化
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正确评价二程洛学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岱年
《中州学刊》
1988年第4期54-56,共3页
近年来,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评价问题意见很多,有的同志对传统文化有较高的评价,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价值,有它的精华。也有许多同志认为传统文化没有什么价值,基本上应该否定。还有人要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所以这么落后,主...
近年来,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评价问题意见很多,有的同志对传统文化有较高的评价,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价值,有它的精华。也有许多同志认为传统文化没有什么价值,基本上应该否定。还有人要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所以这么落后,主要是传统文化的关系。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洛学
中国传统文化
全盘否定
学术界
精华
评价问题
程
朱学派
宗教
理性主义
封建专制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谈二程思想的异同
3
作者
张恒寿
《中州学刊》
1988年第5期50-62,共2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中,最有影响最有生命力的是儒家思想。儒家的传统中,能继承孔孟的主要精神,有所发挥的,是宋明时期的新儒家哲学。而在理学各派中,又以二程开始的洛学,包罗较广,影响较大。因此,深入研究二程洛学,对于重新对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中,最有影响最有生命力的是儒家思想。儒家的传统中,能继承孔孟的主要精神,有所发挥的,是宋明时期的新儒家哲学。而在理学各派中,又以二程开始的洛学,包罗较广,影响较大。因此,深入研究二程洛学,对于重新对中国传统有所认识,有所批判,有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二程洛学
异同
儒家思想
生命力
儒家哲学
理学
孔孟
宋明
朱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载关学与程朱理学的关系及张载关学的继承诸问题
被引量:
1
4
作者
蔺恩昌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63-67,共5页
对张载关学与二程洛学主要精神之不同,学者之间还有异议,如张恒寿先生说:“从整体看,从学术的主要精神看,张载和程朱相同的部分还是主要的。”(《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四期)陈俊民同志在《关学序说》(《陕西师大学报》1982年第二期)...
对张载关学与二程洛学主要精神之不同,学者之间还有异议,如张恒寿先生说:“从整体看,从学术的主要精神看,张载和程朱相同的部分还是主要的。”(《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四期)陈俊民同志在《关学序说》(《陕西师大学报》1982年第二期)一文中,认为张载关学与明清关中诸儒所讲的关学,都是宋明理学。他列成:张载——吕楠——李颙的发展次序,认为宋明理学有唯心的,也有唯物的。明朝调停朱王的唯心主义的吕楠,也可以将包括张载在内的关学发展到集大成的全盛时期。张载关学与二程洛学有原则区别,他们的学说主要精神根本不同,张载研究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程
朱理学
客观唯心主义
诸问题
二程洛学
理学家
本体论
程
朱陆王
张载研究
朴素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洛学及其中原后学
5
作者
卢连章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34,共4页
北宋中期,程颢、程颐、程颐讲学洛阳,号为洛学。宋末元初,洛学在其发祥地中原一带的传播,虽不及江南,但仍有余续;明清以降,语学在中原地区日趋兴盛。研究洛学的这种演变规律,有助于推动中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北宋理学奠基阶段的主要人...
北宋中期,程颢、程颐、程颐讲学洛阳,号为洛学。宋末元初,洛学在其发祥地中原一带的传播,虽不及江南,但仍有余续;明清以降,语学在中原地区日趋兴盛。研究洛学的这种演变规律,有助于推动中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北宋理学奠基阶段的主要人物,按照朱熹的说法,有周敦颐、司马光、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六先生。实际上,邵雍、司马光在研究《易》的方法上是象数学。在六先生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学派逐渐由兴盛趋向衰落,个别学派虽有余脉,却无大影响。所以,由北宋到南宋这种学统的传递,实际上只有二程洛学比较广泛,得到了迅速发展。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洛学
程
朱理学
明儒学
心学
中原地区
王守仁
程
颐
孙奇逢
理本论
宋明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洛学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6
作者
高康
《中州学刊》
1988年第4期56-59,共4页
由中国哲学史学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联和河南省哲学学会联合发起的洛学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4月23日至27日在古都洛学举行。到会的中外专家学者七十余人,提交论文四十余篇,学术专著三部,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关键词
洛学
文化学术
河南省
中外专家学者
中国哲学史
学术专著
二程洛学
讨论会
社会科学院
理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评王宇《道行天地:南宋浙东学派论》
7
作者
范立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9-150,共2页
1932年,现代中国新史学派钜子何炳松出版了《浙东学派溯源》,在书中他热切地说道,中国文化史上要数浙东学派最有光彩,因为这一派的学者大都是史学家,讲究经济,最切实用,和道佛两家的玄谈大不相同。但何氏又发现,浙东学派的源流最不分明...
1932年,现代中国新史学派钜子何炳松出版了《浙东学派溯源》,在书中他热切地说道,中国文化史上要数浙东学派最有光彩,因为这一派的学者大都是史学家,讲究经济,最切实用,和道佛两家的玄谈大不相同。但何氏又发现,浙东学派的源流最不分明。的确,深入系统地研究南宋以来浙东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演进路径,它与地域环境、民间文化传统、不同的思想学说的相互关系、互动机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学派
吕祖谦
南宋
地方性知识
地域环境
民间文化传统
二程洛学
互动机制
中国文化史
新史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时略论
被引量:
3
8
作者
黎昕
《东南学术》
CSSCI
1990年第3期47-52,共6页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谥文靖,南剑州将乐(今福建将乐县)人。生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登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土,历官浏阳、余杭、肖山知县,秘书郎,著作郎,迩英殿说书,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国子祭酒,龙图...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谥文靖,南剑州将乐(今福建将乐县)人。生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登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土,历官浏阳、余杭、肖山知县,秘书郎,著作郎,迩英殿说书,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国子祭酒,龙图阁直学士等。杨时是二程的得意门生,他29岁先拜程颢为师,40岁又从程颐,素有“孔子道脉,程子箴规”(朱熹语)之誉。而且,他也是北宋末南宋初传播“伊洛之学”的首要人物。二程洛学影响江南士人,传至江西、福建,实得力于杨时和游定夫,而又以杨时为最,“龟山独邀耆寿,遂为南渡洛学大宗,晦翁,南轩,东莱皆其所出。”(《宋元学案》卷三十五《龟山学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宋元学案》
二程洛学
福建将乐
游定夫
著作郎
宋高宗
宋仁宗
朱熹
程
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程洛学的传承、分化与走向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敬峰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关学《四书》学研究”(18CZX025)
文摘
以往学术史对二程洛学传承与衍化的研究多是粗线条或概论式的,这就无法系统而全面地展现洛学的流变史。洛学在二程之后,其衍化首先是二程弟子对洛学的传承与发展,以程门“四大弟子”为代表的门人,他们思想旨趣接近程颢,分化并不明显,但却接续洛学话语和延续学脉,使洛学在两宋之际得以薪火相传;其次是洛学的内部分化与学派分立,程门弟子四方传道,开宗立派,形成道南、湖湘、永嘉、兼山、涪陵以及金代郝氏等六大学派,旨趣不一,将洛学思想在尽可能的方向上推阐出来;最后是洛学的历史走向和影响,洛学后学虽然建构众多学派,但最终朝着闽学、心学和事功三个方向转化和定型,它们同源异流,尤其是所开出的理学与心学主导着两宋以来近千年的学术格局。
关键词
二程洛学
弟子
学派
分化
走向
Keywords
Cheng brothers′Luo Studies
disciples
schools
differentiation
trend
分类号
B244.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确评价二程洛学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岱年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州学刊》
1988年第4期54-56,共3页
文摘
近年来,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评价问题意见很多,有的同志对传统文化有较高的评价,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价值,有它的精华。也有许多同志认为传统文化没有什么价值,基本上应该否定。还有人要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所以这么落后,主要是传统文化的关系。所以。
关键词
二程洛学
中国传统文化
全盘否定
学术界
精华
评价问题
程
朱学派
宗教
理性主义
封建专制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谈二程思想的异同
3
作者
张恒寿
机构
河北师范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1988年第5期50-62,共2页
文摘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中,最有影响最有生命力的是儒家思想。儒家的传统中,能继承孔孟的主要精神,有所发挥的,是宋明时期的新儒家哲学。而在理学各派中,又以二程开始的洛学,包罗较广,影响较大。因此,深入研究二程洛学,对于重新对中国传统有所认识,有所批判,有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二程洛学
异同
儒家思想
生命力
儒家哲学
理学
孔孟
宋明
朱子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载关学与程朱理学的关系及张载关学的继承诸问题
被引量:
1
4
作者
蔺恩昌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63-67,共5页
文摘
对张载关学与二程洛学主要精神之不同,学者之间还有异议,如张恒寿先生说:“从整体看,从学术的主要精神看,张载和程朱相同的部分还是主要的。”(《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四期)陈俊民同志在《关学序说》(《陕西师大学报》1982年第二期)一文中,认为张载关学与明清关中诸儒所讲的关学,都是宋明理学。他列成:张载——吕楠——李颙的发展次序,认为宋明理学有唯心的,也有唯物的。明朝调停朱王的唯心主义的吕楠,也可以将包括张载在内的关学发展到集大成的全盛时期。张载关学与二程洛学有原则区别,他们的学说主要精神根本不同,张载研究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
关键词
宋明理学
程
朱理学
客观唯心主义
诸问题
二程洛学
理学家
本体论
程
朱陆王
张载研究
朴素唯物主义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洛学及其中原后学
5
作者
卢连章
出处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34,共4页
文摘
北宋中期,程颢、程颐、程颐讲学洛阳,号为洛学。宋末元初,洛学在其发祥地中原一带的传播,虽不及江南,但仍有余续;明清以降,语学在中原地区日趋兴盛。研究洛学的这种演变规律,有助于推动中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北宋理学奠基阶段的主要人物,按照朱熹的说法,有周敦颐、司马光、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六先生。实际上,邵雍、司马光在研究《易》的方法上是象数学。在六先生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学派逐渐由兴盛趋向衰落,个别学派虽有余脉,却无大影响。所以,由北宋到南宋这种学统的传递,实际上只有二程洛学比较广泛,得到了迅速发展。因为。
关键词
二程洛学
程
朱理学
明儒学
心学
中原地区
王守仁
程
颐
孙奇逢
理本论
宋明理学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洛学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6
作者
高康
出处
《中州学刊》
1988年第4期56-59,共4页
文摘
由中国哲学史学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联和河南省哲学学会联合发起的洛学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4月23日至27日在古都洛学举行。到会的中外专家学者七十余人,提交论文四十余篇,学术专著三部,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关键词
洛学
文化学术
河南省
中外专家学者
中国哲学史
学术专著
二程洛学
讨论会
社会科学院
理性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评王宇《道行天地:南宋浙东学派论》
7
作者
范立舟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9-150,共2页
文摘
1932年,现代中国新史学派钜子何炳松出版了《浙东学派溯源》,在书中他热切地说道,中国文化史上要数浙东学派最有光彩,因为这一派的学者大都是史学家,讲究经济,最切实用,和道佛两家的玄谈大不相同。但何氏又发现,浙东学派的源流最不分明。的确,深入系统地研究南宋以来浙东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演进路径,它与地域环境、民间文化传统、不同的思想学说的相互关系、互动机制等问题。
关键词
浙东学派
吕祖谦
南宋
地方性知识
地域环境
民间文化传统
二程洛学
互动机制
中国文化史
新史学派
分类号
K245-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时略论
被引量:
3
8
作者
黎昕
机构
福建社科院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1990年第3期47-52,共6页
文摘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谥文靖,南剑州将乐(今福建将乐县)人。生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登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土,历官浏阳、余杭、肖山知县,秘书郎,著作郎,迩英殿说书,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国子祭酒,龙图阁直学士等。杨时是二程的得意门生,他29岁先拜程颢为师,40岁又从程颐,素有“孔子道脉,程子箴规”(朱熹语)之誉。而且,他也是北宋末南宋初传播“伊洛之学”的首要人物。二程洛学影响江南士人,传至江西、福建,实得力于杨时和游定夫,而又以杨时为最,“龟山独邀耆寿,遂为南渡洛学大宗,晦翁,南轩,东莱皆其所出。”(《宋元学案》卷三十五《龟山学案》)
关键词
杨时
《宋元学案》
二程洛学
福建将乐
游定夫
著作郎
宋高宗
宋仁宗
朱熹
程
颐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二程洛学的传承、分化与走向
李敬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正确评价二程洛学
张岱年
《中州学刊》
198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也谈二程思想的异同
张恒寿
《中州学刊》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张载关学与程朱理学的关系及张载关学的继承诸问题
蔺恩昌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洛学及其中原后学
卢连章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洛学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高康
《中州学刊》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评王宇《道行天地:南宋浙东学派论》
范立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杨时略论
黎昕
《东南学术》
CSSCI
199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