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氧化酶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杜翠红 刘静雯 周集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5-321,共7页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氧化酶(RubisCO)(EC4.1.139)是光合细菌通过卡尔文循环固定二氧化碳的关键酶。本文采用PCR方法,从沼泽红假单胞菌株No.9中克隆到RubisCO基因(cbbM)序列(该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GU061327)。采用同源建模法...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氧化酶(RubisCO)(EC4.1.139)是光合细菌通过卡尔文循环固定二氧化碳的关键酶。本文采用PCR方法,从沼泽红假单胞菌株No.9中克隆到RubisCO基因(cbbM)序列(该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GU061327)。采用同源建模法,建立了该RubisCO蛋白的三维结构模型,预测其活性位点。将cbbM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TV118N上,构建表达质粒pTV-CBBM,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表达菌株BL21(DE3)/pTV-CBBM,该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检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破菌上清中的RubisCO酶活。结果表明:①cbbM基因编码461个氨基酸,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株DCP3和DH1的RubisCO蛋白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和99%;②推测沼泽红假单胞菌No.9中RubisCO蛋白的活性中心由Asn112、Lys192、Asp194、Glu195、His288、Arg289、His322、Gly424、Ser369、Gly370和Gly394等氨基酸残基组成;③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50kDa左右,与预测相符;④破菌上清中的RubisCO酶比活高于原始菌株中的酶活,说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有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红假单胞菌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氧化酶(RubisCO) 基因克隆 大肠杆菌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叶片内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酶蛋白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尚胜 童启庆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53-57,共5页
茶树叶片内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蛋白水平,随着新梢叶片的逐渐成熟而增加,当叶龄在33~48天,叶片完全成熟时,蛋白水平达最高值并持续稳定,以后随叶龄的进一步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叶位试验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以芽下第4~6叶位叶中的蛋... 茶树叶片内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蛋白水平,随着新梢叶片的逐渐成熟而增加,当叶龄在33~48天,叶片完全成熟时,蛋白水平达最高值并持续稳定,以后随叶龄的进一步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叶位试验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以芽下第4~6叶位叶中的蛋白水平为稳定最高;在年生育过程中,不同品种春梢叶在春、夏、秋三季中的蛋白水平均以夏季最低,但福鼎大白茶表现为春>秋,而龙井43与龙井长叶表现为秋>春;不同品种春、夏、秋三季新梢叶中的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蛋白水平差异,福鼎大白茶与政和大白茶表现为春>秋>夏的规律,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水古四品种则以秋季最高,春、夏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 茶树 蛋白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些栽培作物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动力学特征
3
作者 宁正祥 李明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47-52,共6页
在相同条件下,对C_2植物中的9种双子叶植物和3种单子叶植物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测定。K_m(CO_2)(K_c)和K_m(O_2)(K_(?))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3~30μmol/L和300~1000μmol/L。变异系数分别为52%... 在相同条件下,对C_2植物中的9种双子叶植物和3种单子叶植物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测定。K_m(CO_2)(K_c)和K_m(O_2)(K_(?))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3~30μmol/L和300~1000μmol/L。变异系数分别为52%和38%。K_c值的变异明显高于K_o值。V_(max)(CO_2)(V_c)和V_(max)(O_2)(V_(?))分别为50~1500和16~500n mol/mg酶蛋白·min,变异系数相应为97%和87%。专一性因子的变化相对较小,为78~121,变异系数为15%。说明在C_3植物中,Rubisoo动力学特性的差异主要反应在V_(max)值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的动力学特性变化大于核酮糖-1,5-二磷酸加氧酶(Rubiso)。随着物种的进化,K_c、K_o值明显降低,而V_c、V_o值显著增加,致使Rubisco活性显著提高。Rubisco的羧化/加氧比也依物种的进化而上升。K_c与K_o、V_c与V_o之间具有显著的同步变化趋势,相关系数均超过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酮糖 二磷酸羧化酶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对水稻幼苗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永泽 林清华 +2 位作者 张楚富 王其海 魏国威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219-222,共4页
报道了在光照和暗处培养下 ,不同浓度的蔗糖对水稻幼苗叶片 GS及其同工酶、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Rubisco)的影响。无论是在光照或在暗处 ,蔗糖对 GS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尤其是在较高蔗糖浓度下作用更为明显 ;虽然 Rubisco及... 报道了在光照和暗处培养下 ,不同浓度的蔗糖对水稻幼苗叶片 GS及其同工酶、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Rubisco)的影响。无论是在光照或在暗处 ,蔗糖对 GS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尤其是在较高蔗糖浓度下作用更为明显 ;虽然 Rubisco及可溶性蛋白的水平在光照和暗处有显著的差别 ,但蔗糖对其未见明显影响。 Native-PAGE与活性染色表明 ,在光照下或在暗处 ,蔗糖对 GS2的抑制作用随蔗糖浓度升高而加强 ,但对 GS1未有明显影响。这些结果提示 ,在水稻幼苗生长中 ,蔗糖不能象光一样诱导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水稻幼苗 叶片 谷氨酰胺合成酶 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加氧酶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叶片内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由53000到50000裂解反应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芮琪 张列峰 徐朗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7,共5页
研究了小麦叶片内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 isco,EC 4.1.1.39)大亚基(LSU)由53 000裂解为50 000的反应。结果显示,成熟叶片的粗提液在pH 5.5的条件下反应后能检测到50 000的裂解产物,而暗诱导衰老叶片的粗提液在pH 7.5的条件... 研究了小麦叶片内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 isco,EC 4.1.1.39)大亚基(LSU)由53 000裂解为50 000的反应。结果显示,成熟叶片的粗提液在pH 5.5的条件下反应后能检测到50 000的裂解产物,而暗诱导衰老叶片的粗提液在pH 7.5的条件下也能发现LSU的这一降解。分别从成熟叶片和衰老叶片中提取叶绿体,以其裂解液为反应体系研究LSU由53 000裂解为50 000这步反应的细胞器定位。结果显示,衰老叶片中的叶绿体裂解液在pH 7.5时反应1 h后能检测到50 000降解产物,而成熟叶片叶绿体裂解液在pH 5.5和pH 7.5的条件下反应后均未检测到LSU的50 000裂解产物。上述结果表明:衰老叶片中LSU由53 000部分裂解为50 000的反应定位于叶绿体内,而成熟叶片中LSU由53 000裂解为50 000的反应可能定位于叶绿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 EC 4.1.1.39) 蛋白质降解 细胞定位 叶衰老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化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原核表达与植物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6
作者 冀宪领 盖英萍 +1 位作者 王洪利 牟志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2,共7页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化酶(RCA)对桑树的光合作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以桑树幼叶为材料分离m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第1链为模板,根据RCA的保守区域设计1对兼并引物,经PCR扩增获得RCA的基因功能区中间片段。对得到的桑树RCA的cDN...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化酶(RCA)对桑树的光合作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以桑树幼叶为材料分离m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第1链为模板,根据RCA的保守区域设计1对兼并引物,经PCR扩增获得RCA的基因功能区中间片段。对得到的桑树RCA的cDNA片段编码氨基酸进行BLAST分析表明,其与GenBank中其它植物来源的RCA有较高同源性。将RCA的部分编码区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并转化到大肠杆菌菌株BL21中,经IPTG诱导,RCA的部分编码区在BL21菌株成功表达。将得到的RCA基因片段反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构建了RCA基因反义表达载体pBI121-RCA,以利于进一步阐明RCA与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相互作用和调控关系以及用基因工程手段深入探讨桑树光合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化酶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反义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RuBisCO基因的趋同演化
7
作者 曹阳 贺雄雷 王建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70,共10页
植物碳固定,作为碳循环中的核心环节,对全球粮食产量与气候变迁具有深远影响。在此过程中,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的作用举足轻重。其催化速率与特异性间存在微妙的平衡:特异性降低,催化速率上升,但副反应中的有毒副产物亦随... 植物碳固定,作为碳循环中的核心环节,对全球粮食产量与气候变迁具有深远影响。在此过程中,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的作用举足轻重。其催化速率与特异性间存在微妙的平衡:特异性降低,催化速率上升,但副反应中的有毒副产物亦随之增多,从而影响整体效率。然而,水生植物却拥有独特的CO_(2)富集机制,有效减少了副反应的影响,为酶创造了优越的工作环境。本文以高等水生植物入水事件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大亚基蛋白的趋同进化。旨在寻找与入水事件紧密相关的趋同进化位点,并探究CO_(2)富集机制下该酶理化性质的变化,为酶的优化提供新思路。收集了泽泻目、唇形目、虎耳草目、水韭目、山茱萸目和金鱼藻目等6个目共48个物种的酶蛋白质序列信息,并确定了6次关键的入水事件。采用PCOC分析方法,整合了这6次入水事件的数据,深入剖析了水生植物的进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水生植物中可能存在一个关键的趋同进化位点,位于蛋白质序列的第328号位置,紧邻酶的活性中心。推测该位点的替换可能增强了反应底物进入活性中心区域的灵活性,使CO_(2)更易进入,从而提升了酶的催化速率。这一发现为后续的酶改进突变实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优化该酶的催化效率和适应性,也为深入研究植物碳固定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 高等水生植物入水事件 CO_(2)富集机制 趋同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植物蛋白来源RuBisCO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冯文娟 高思聪 +3 位作者 黄文选 李赟高 黄志超 缪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40-348,共9页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RuBisCO)是决定植物光合作用碳同化速率和光呼吸的关键酶,在C4植物(如玉米或高粱)中构成15%的叶可溶性蛋白质,在C3植物(如小麦、烟草、苜蓿)中占总氮...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RuBisCO)是决定植物光合作用碳同化速率和光呼吸的关键酶,在C4植物(如玉米或高粱)中构成15%的叶可溶性蛋白质,在C3植物(如小麦、烟草、苜蓿)中占总氮的50%以上。RuBisCO的分子质量约为560 kDa,由8个大亚基和8个小亚基组成,形状近似空心球体或圆柱体,在一定条件下大小亚基可以发生解离。RuBisCO的提取和纯化工艺主要受到多酚、叶绿素、纤维和多糖等物质的影响,目前的提取方法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工艺复杂等问题,应当严格把控原材料的品质,开拓经济性和质量兼具的提取和纯化方法,并且考虑附加子产品开发。在理化性质方面,RuBisCO具有出色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和可在低浓度下形成脆性凝胶的特性,极具应用潜力。在营养与功能特性方面,RuBisCO富含必需氨基酸,其衍生的多肽在体外已被证实具有促进健康的功能。本文对RuBisCO的来源、结构、提取工艺、理化特性、营养及功能特性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提取方法 理化特性 营养与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低温对佛手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卫东 郑建树 +2 位作者 张真真 陈文荣 郭延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86-2293,共8页
佛手(Citrus medicavar.sarcodactylisSwingle)是一种对冷胁迫较为敏感的观果植物,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冷害影响植物生长的现象。通过模拟浙中地区冬季设施种植中常见的短暂低温弱光条件,研究了佛手叶片的光合生理变化。研究表明,15℃低... 佛手(Citrus medicavar.sarcodactylisSwingle)是一种对冷胁迫较为敏感的观果植物,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冷害影响植物生长的现象。通过模拟浙中地区冬季设施种植中常见的短暂低温弱光条件,研究了佛手叶片的光合生理变化。研究表明,15℃低温即显著降低佛手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显著提高胞间CO2浓度;引起Fv/Fm显著性下降及初始荧光Fo显著上升的拐点温度为10℃,但延长处理时间至72h情况下,15℃亦显著降低Fv/Fm;低温处理还降低佛手光合羧化效率、最大光合速率,并导致光抑制现象发生时对应光强降低;低温条件下佛手叶片质膜透性及MDA含量高于对照,SOD、POD、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则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短暂低温弱光胁迫首先是降低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等碳固定关键酶活性,引起氧自由基积聚,进而引发光抑制及光合速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冷胁迫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 光合作用 光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短柄叶光合衰退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俊 张春雷 +2 位作者 赵懿 马霓 余利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4-469,共6页
以中双9号、中油杂11号和华油杂14号油菜为材料,测定花后短柄叶光合速率及生理指标,探讨短柄叶光合衰退与叶绿素含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短柄叶光合速率随叶片衰老而逐渐降低,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 以中双9号、中油杂11号和华油杂14号油菜为材料,测定花后短柄叶光合速率及生理指标,探讨短柄叶光合衰退与叶绿素含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短柄叶光合速率随叶片衰老而逐渐降低,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在叶片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含量逐渐上升。油菜叶片光合衰退与RuBPCase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光合速率的下降可能与油菜叶片衰老过程中N含量、叶绿素降解及蛋白质合成受抑制相关;SOD和CAT水平逐渐降低及MDA含量升高也表明,叶片衰老过程中氧自由基胁迫抑制光合作用。叶片光合作用与油菜单株产量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短柄叶光合速率,特别是短柄叶衰退的中后期光合速率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短柄叶 光合衰退 1 5-二磷酸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养微生物同化CO_2的分子生态研究及同化碳在土壤中的转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小红 简燕 +5 位作者 陈晓娟 李宝珍 袁红朝 葛体达 邹冬生 吴金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1-709,共9页
大气中CO2浓度持续升高和全球气候变暖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自养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分布,能直接参与CO2的同化,因此研究自养微生物同化CO2的分子生态学机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以往对自养微生物的研究多针对基因组DNA,从DNA水平... 大气中CO2浓度持续升高和全球气候变暖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自养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分布,能直接参与CO2的同化,因此研究自养微生物同化CO2的分子生态学机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以往对自养微生物的研究多针对基因组DNA,从DNA水平揭示了不同生态系统中碳同化自养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多样性,但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功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转录组学研究技术和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SIP)的发展,自养微生物同化CO2的生态机理研究不断深入,这些研究明确揭示了碳同化自养微生物是河流、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中CO2固定作用的驱动者,并新发现了一些具有CO2同化功能的微生物群落。基于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从DNA和RNA水平上对自养微生物同化CO2的分子机理以及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SIP)在碳同化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初步展望了RNA-SIP技术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同化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前景。同时,探讨了陆地生态系统同化碳的转化和稳定性机理,以期为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同化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 加氧酶 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 同化碳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Rubisco活性中心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熊晓然 陈蔚梅 +3 位作者 冯胜彦 郭明雄 艾建宇 吴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3-498,共6页
通过对与不同配基结合的植物Rubisco复合物结构的重叠比较分析 ,发现Rubisco的活性差异是由其中一段Loop6环序列所造成的 ;金属离子与活性中心的结合会造成活性中心巨大的构象变化 .进一步用SwissPDBViewer软件模拟不同配基的植物Rubisc... 通过对与不同配基结合的植物Rubisco复合物结构的重叠比较分析 ,发现Rubisco的活性差异是由其中一段Loop6环序列所造成的 ;金属离子与活性中心的结合会造成活性中心巨大的构象变化 .进一步用SwissPDBViewer软件模拟不同配基的植物Rubisco活性中心与此Loop环的氢键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有 3个Lys残基Lys2 0 1、Lys334、Lys175与Rubisco是否处于活性状态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RUBISCO 活性中心 模拟分析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尾蕨科植物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森林 苏应娟 +1 位作者 张冰 王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为深入理解蕨类植物辐射式物种分化的分子适应机制,在时间框架下,采用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对凤尾蕨科植物rbcL基因的进化式样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模型M1a/M2a和M7/M8,在氨基酸水平上共鉴定出6个正选择位点:149I、251M、255V、282F... 为深入理解蕨类植物辐射式物种分化的分子适应机制,在时间框架下,采用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对凤尾蕨科植物rbcL基因的进化式样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模型M1a/M2a和M7/M8,在氨基酸水平上共鉴定出6个正选择位点:149I、251M、255V、282F、359S和375F,其中位点282F对维持Rubisco功能有重要作用。分别检验凤尾蕨科的附生分支和水蕨类分支发现,前者不具适应性进化位点,而后者有两个位点(230A和247C)经历正选择。相对于荫蔽的光条件,水生生境可能对RbcL亚基的选择作用更强。另外,基于UCLD分子钟模型估算出的凤尾蕨科各分支分化时间表明,该科物种丰富度的辐射式增长发生在新生代渐新世,推测古、始新世最热事件可能对物种分化的形成也产生一定作用。这对认识薄囊蕨类如何应对被子植物兴起导致的陆地生态系统改变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科 RBCL基因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放松分子钟模型 正选择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pH值对烟草Rubisco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劲松 高学云 +1 位作者 黄镇 方宇澄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1997年第2期1-5,共5页
烟草Rubisco可以通过控制离子强度与pH形成六角形、十二面体结晶。晶体的形成受Rubisco沉淀过程中的pH值的影响。对Rubisco等电点pH的研究发现,pH5.0、pH5.1、pH5.2、pH5.3、pH5.... 烟草Rubisco可以通过控制离子强度与pH形成六角形、十二面体结晶。晶体的形成受Rubisco沉淀过程中的pH值的影响。对Rubisco等电点pH的研究发现,pH5.0、pH5.1、pH5.2、pH5.3、pH5.4对Rubisco结晶的影响有明显的规律性;pH低,Rubisco沉淀速率与沉淀率高,沉淀物不规则,沉淀物复溶率低,结晶速率与结晶率低,对结晶时pH与离子强度选择范围窄,不利于晶体制备;pH高,Rubisco缓慢沉淀并形成晶体,沉淀速率与沉淀率虽低,但沉淀物复溶率高,结晶速率与结晶率高,对结晶时pH与离子强度的选择范围宽,有利于晶体制备。沉淀过程中,pH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核酮糖 二磷酸羧化酶 加氧酶 沉淀pH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Rubisco的纯化、鉴定及其活性测定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卫芳 姚晓群 王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2期146-148,共3页
以小麦叶片为材料 ,根据Rubisco的溶解度、分子大小和形状、电荷种类等特性采用盐析、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技术进行该酶的分离、纯化。纯化的Rubisco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呈一条谱带 ,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呈 2条谱带 ,一... 以小麦叶片为材料 ,根据Rubisco的溶解度、分子大小和形状、电荷种类等特性采用盐析、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技术进行该酶的分离、纯化。纯化的Rubisco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呈一条谱带 ,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呈 2条谱带 ,一条带为Rubisco大亚基 ,分子量 5 5 0 0 0左右 ;另一条为Rubisco小亚基 ,分子量 14 8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RUBISCO 纯化 鉴定 酶活性测定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龙骨科附生蕨类Rubisco大亚基的适应性进化:正向选择位点的鉴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苏应娟 王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80,共7页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EC 4.1.1.39)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既负责碳同化又引发光呼吸。催化固定CO2的活性位点位于Rubisco大亚基,由叶绿体rbcL基因编码。水龙骨科是现存蕨类中最为衍生的类群,多为附生植物。为...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EC 4.1.1.39)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既负责碳同化又引发光呼吸。催化固定CO2的活性位点位于Rubisco大亚基,由叶绿体rbcL基因编码。水龙骨科是现存蕨类中最为衍生的类群,多为附生植物。为验证蕨类植物在白垩纪适应被子植物兴起而发生分化的观点,本研究以水龙骨科附生蕨类为对象,利用位点间可变ω(非同义替换率dN和同义替换率dS的比值)模型对其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模型M1a/M2a和模型M7/M8,在氨基酸水平上,共鉴定出7个正向选择位点:133L,251M,262A,265V,282Y,326I和362I。其中位点262A,265V,282Y及326I对维持Rubisco功能的重要性也得到已发表实验数据的支持。这些结果一方面显示了基于ω比值检验DNA编码序列分子适应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提示水龙骨类可借助rbcL等功能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应对白垩纪被子植物引发的陆地生态系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龙骨科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RBCL基因 正向选择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对盐胁迫条件下大麦叶片Rubisco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大斌 曹玲珑 +3 位作者 李冬兵 邓利 尹钧 牛洪斌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3-449,共7页
研究了外源脯氨酸对盐胁迫下大麦叶片Rubisc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添加外源脯氨酸可以延缓Rubisco羧化酶活性的降低及加氧酶活性的上升;添加外源脯氨酸可以缓解类囊体膜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富集,并提高幼苗... 研究了外源脯氨酸对盐胁迫下大麦叶片Rubisc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添加外源脯氨酸可以延缓Rubisco羧化酶活性的降低及加氧酶活性的上升;添加外源脯氨酸可以缓解类囊体膜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富集,并提高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类的活性。综合以上分析,脯氨酸能减缓Rubisco羧化酶/加氧酶活性的降低或上升,以及减少Rubisco在类囊体膜上的积累,对盐胁迫下的大麦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盐胁迫 脯氨酸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对两种硅藻光合作用、碳酸酐酶和RubisC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曾晓鹏 夏建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8-374,共7页
为研究海洋浮游硅藻光合固碳能力与光强的关系,以三角褐指藻和威氏海链藻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光强培养下三角褐指藻和威氏海链藻生长、光合特性、碳酸酐酶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活性(Rubis CO)的变化,结果显示高光强促进两... 为研究海洋浮游硅藻光合固碳能力与光强的关系,以三角褐指藻和威氏海链藻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光强培养下三角褐指藻和威氏海链藻生长、光合特性、碳酸酐酶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活性(Rubis CO)的变化,结果显示高光强促进两种硅藻的生长,但对威氏海链藻的影响更明显。高光强导致两种硅藻叶绿素a、c含量、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明显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明显升高,但对光化学淬灭系数并没有明显影响。在高光下威氏海链藻和三角褐指藻胞内外碳酸酐酶活性明显升高。在高光强下培养的威氏海链藻Rubis CO活性明显高于低光下培养,但三角褐指藻正好相反,不管高光还是低光培养威氏海链藻Rubis CO活性始终高于三角褐指藻。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硅藻对光强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它们可以通过调节光合生理特征、光合固碳关键酶和CO2供应以适应光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 三角褐指藻 威氏海链藻 光合作用 碳酸酐酶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调控三角褐指藻对海洋酸化的生理学响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晓鹏 徐锦涛 +3 位作者 邓子权 方逸麟 何铭华 夏建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9-195,共7页
光和海洋酸化(CO_2浓度升高)分别对海洋硅藻的光合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两者的耦合响应被较少关注。研究以三角褐指藻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光强下CO_2浓度升高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净光合速率、生化组分、胞外碳酸酐酶(eCA)活... 光和海洋酸化(CO_2浓度升高)分别对海洋硅藻的光合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两者的耦合响应被较少关注。研究以三角褐指藻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光强下CO_2浓度升高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净光合速率、生化组分、胞外碳酸酐酶(eCA)活性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Rubisco)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光下, CO_2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和净光合速率(Pn)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在高光下,具有明显的影响。无论是在高光或是低光下, eCA活性、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随着CO_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低光下,高浓度CO_2 (HC)培养下的Rubisco活性分别是低浓度CO_2 (LC)和中浓度CO_2 (MC)的2.42和1.39倍,而在高光下,HC培养下的Rubisco活性分别是LC和MC的6.72和3.45倍。以上结果表明硅藻能够通过调节光合生理特征和CCM运行中能量的分配来适应环境中光强和CO_2浓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 海洋酸化 三角褐指藻 碳酸酐酶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叶片CO_2传导与碳同化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江力 张荣铣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98-601,共4页
研究了不同部位烟草 (N icotiana tabacum L.)叶片光合作用 CO2 传导与碳同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叶位降低 ,光合速率、叶肉导度 (gm)、碳酸酐酶 (CA)活性和核酮糖 -1,5 -二磷酸羧化酶 (Ru BPCase)初始活性快速下降 ,气孔导度(gs)... 研究了不同部位烟草 (N icotiana tabacum L.)叶片光合作用 CO2 传导与碳同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叶位降低 ,光合速率、叶肉导度 (gm)、碳酸酐酶 (CA)活性和核酮糖 -1,5 -二磷酸羧化酶 (Ru BPCase)初始活性快速下降 ,气孔导度(gs)先保持相对稳定后迅速下降 ,胞间 CO2 浓度 (ci)呈现升高、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光合速率与叶肉导度显著正相关 ,非气孔因素是烟叶光合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CO2传导 碳酸酐酶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 烟叶 碳同化酶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