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掺杂二硫化钨基传感器对空气开关柜绝缘缺陷气体NO_(2)的气敏特性研究
1
作者 姚远 黄银阳 +3 位作者 刘立 顾键 周渠 曾文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1-1387,共7页
NO_(2)是空气开关柜绝缘缺陷最重要的特征气体之一,对其进行准确监测可有效评估空气开关柜的运行状态。针对传统WS_(2)基气体传感器检测NO_(2)气敏响应低、响应恢复速度慢、功耗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用金属(Ni和Pd)掺杂WS_(2)基气体传感器... NO_(2)是空气开关柜绝缘缺陷最重要的特征气体之一,对其进行准确监测可有效评估空气开关柜的运行状态。针对传统WS_(2)基气体传感器检测NO_(2)气敏响应低、响应恢复速度慢、功耗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用金属(Ni和Pd)掺杂WS_(2)基气体传感器检测空气开关柜绝缘缺陷气体NO_(2)的方法。利用水热法制备了WS_(2)、Ni-WS_(2)和Pd-WS_(2)三种气敏材料,制作了WS_(2)、Ni-WS_(2)和Pd-WS_(2)气体传感器并测试了其对NO_(2)的气敏特性,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探究了Ni-WS_(2)和Pd-WS_(2)单层的敏感机理。结果表明,两种金属掺杂分别在灵敏度和响应速度方面提升了本征WS_(2)传感器的气敏性能,其中Ni-WS_(2)传感器的气敏性能更好,对5×10^(-6)NO_(2)灵敏度约为本征传感器的3.08倍。通过对Ni-WS_(2)和Pd-WS_(2)单层的敏感机理探究,验证了金属掺杂WS_(2)对NO_(2)气体吸附性能提升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开关柜 NO_(2)传感检测 气敏特性 二硫化钨 气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T相二硫化钨/碳化蚕丝导电织物的制备及其水伏发电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宾宾 李伟 +1 位作者 薛阳彪 郑敏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2,共8页
为了制备具有水伏发电性能的纺织品材料,采用高温碳化和水热合成的方法成功制备了1T相二硫化钨/碳化蚕丝(1T-WS_(2)/CS)导电织物;并将两个铝电极连接在该织物两端,制备了一种水伏发电机(HEG)。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 为了制备具有水伏发电性能的纺织品材料,采用高温碳化和水热合成的方法成功制备了1T相二硫化钨/碳化蚕丝(1T-WS_(2)/CS)导电织物;并将两个铝电极连接在该织物两端,制备了一种水伏发电机(HEG)。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等对1T-WS_(2)、CS和1T-WS_(2)/CS导电织物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使用接触角仪、吉利时Keithley 2400和温湿度柜等对HEG的亲水性能、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T-WS_(2)纳米片均匀地生长在CS表面;所制备的1T-WS_(2)/CS具有优异的亲水性,水接触角从19°减小到0°仅需2 s;在20μL去离子水作用下,尺寸为4 cm×1 cm的HEG可以产生高达0.45 V的输出电压和3.40μA的输出电流。此外,HEG可以集成到医用口罩上用于人体健康呼吸监测,为未来可穿戴自供电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材料 1T相二硫化钨/碳化蚕丝导电织物 水伏发电机 亲水性 人体健康呼吸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碳纤维增强二硫化钨/聚酰胺酰亚胺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赵鼎元 刘思思 +2 位作者 廖君慧 傅兵 刘金刚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5-1135,共11页
通过稀土接枝方法将碳纳米管(CNTs)接枝在碳纤维(CF)表面,得到碳纳米管-碳纤维(CNTs-CF)多尺度增强体;以聚酰胺酰亚胺(PAI)为粘结剂,二硫化钨(WS_(2))为固体润滑填料,制备了二硫化钨/聚酰胺酰亚胺(WS_(2)/PAI)复合涂料.在WS_(2)/PAI复... 通过稀土接枝方法将碳纳米管(CNTs)接枝在碳纤维(CF)表面,得到碳纳米管-碳纤维(CNTs-CF)多尺度增强体;以聚酰胺酰亚胺(PAI)为粘结剂,二硫化钨(WS_(2))为固体润滑填料,制备了二硫化钨/聚酰胺酰亚胺(WS_(2)/PAI)复合涂料.在WS_(2)/PAI复合涂料中添加CNTs-CF,涂覆在铝合金样块表面形成碳纳米管-碳纤维增强二硫化钨/聚酰胺酰亚胺(CNTs-CF/WS_(2)/PAI)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NTs-CF粉末进行表征;采用CFT-Ⅰ型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和VH-2000C型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测试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下CNTs-CF对WS_(2)/PAI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WS_(2)/PAI复合涂层中添加适量CNTs-CF能显著提高涂层材料的结合强度和耐磨性能,并一定程度上改善涂层的润滑效果.当CNTs-CF的质量分数为1.5%时,涂层的耐磨减摩性能最佳,在不同载荷下均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CNTs-CF/WS_(2)/PAI复合涂层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主要归因于WS_(2)的润滑作用、稀土Ce的桥接作用和CNTs-CF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碳纤维 二硫化钨 复合涂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钨纳米粉体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汉林 陈国需 +3 位作者 杜鹏飞 杨皛 邵毅 田忠利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1-657,共7页
制备了二硫化钨纳米粉体作为添加剂的锂基润滑脂,采用SRV-Ⅳ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二硫化钨对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AX)、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元素含量... 制备了二硫化钨纳米粉体作为添加剂的锂基润滑脂,采用SRV-Ⅳ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二硫化钨对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AX)、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元素含量和价态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润滑机理.结果表明:二硫化钨纳米粉体能够显著提高锂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摩擦过程中,二硫化钨纳米粉体在摩擦副表面产生吸附沉积,并在高温高负荷条件下生成含有Fe_2O_3、FeSO_4、WO_3和Fe_3O_4的化学反应膜,从而共同产生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钨纳米粉体 锂基润滑脂 摩擦学性能 润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与二硫化钨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7
5
作者 林启权 毛波 +1 位作者 董文正 阳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1-57,共7页
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了二硫化钼(MoS_2)、二硫化钨(WS_2)单独和复合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对偶钢球上转移膜的表面形态... 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了二硫化钼(MoS_2)、二硫化钨(WS_2)单独和复合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对偶钢球上转移膜的表面形态,并分析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MoS_2和WS_2均能改善复合材料的摩擦稳定性和耐磨性,MoS_2和WS_2分别在质量分数10%、25%时改善效果达到最优,且低于20%时MoS_2改性效果优于WS_2,高于20%则相反;复合填充时耐磨性改善效果最优。添加不同种类的固体润滑剂,PTFE复合材料表现出不同的磨损表面形态,呈现不同的磨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 二硫化钨 聚四氟乙烯 磨损机理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钨超细粉末对高温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俸颢 毛大恒 +1 位作者 刘巧红 孙晓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9-123,共5页
研究新型润滑材料二硫化钨超细粉末(平均粒径小于500 nm)作为添加剂对高温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并研制出一种二硫化钨高温润滑脂。经测试,该润滑脂具有高滴点、高油膜强度、低摩擦因数等良好性能,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钨资源提供... 研究新型润滑材料二硫化钨超细粉末(平均粒径小于500 nm)作为添加剂对高温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并研制出一种二硫化钨高温润滑脂。经测试,该润滑脂具有高滴点、高油膜强度、低摩擦因数等良好性能,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钨资源提供一条新的出路。同时对二硫化钨超细粉末作为高温润滑脂添加剂的抗摩减磨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指出添加二硫化钨超细粉末的高温复合锂基润滑脂之所以具有这些优良的特性,是因为二硫化钨超细粉末具有易剪切、滑移的片层状结构特征,能产生沿弱结合面的剪切效应和微油池效应,在高温下还能在摩擦表面形成牢固的固体润滑转移膜和防止进一步氧化的致密氧化钨保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钨 超细粉末 复合锂基润滑脂 高温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钨在高温锂基润滑脂中摩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熊文 毛大恒 吴尔京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比较了二硫化钨作为高温固体润滑剂和二硫化钼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研究了超细二硫化钨粉末(0.3~0.5 μm)基本特性.以二硫化钨作为新型极压添加剂,制备出一种高滴点、抗高速、具有良好稳定性和优秀极压性的高温锂基润滑脂.试验结... 比较了二硫化钨作为高温固体润滑剂和二硫化钼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研究了超细二硫化钨粉末(0.3~0.5 μm)基本特性.以二硫化钨作为新型极压添加剂,制备出一种高滴点、抗高速、具有良好稳定性和优秀极压性的高温锂基润滑脂.试验结果表明,二硫化钨改善了锂基润滑脂的摩擦磨损性能,特别在高温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抗磨特性,并对其抗磨减摩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基润滑脂 二硫化钨 抗磨 极压添加剂 极压性 摩擦性能 固体润滑剂 超细 新型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纳米二硫化钨含量润滑油抗磨性能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士钊 胡建强 +1 位作者 谢凤 郭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3-548,共6页
研究不同含量无机富勒烯结构二硫化钨(IF-WS2)纳米粒子润滑油的抗磨性能。以油酸为分散剂,通过超声方法将质量分数为0.005%~1%的90nm IF-WS2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分散,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纳米WS2润滑油的抗磨性能,采用SEM和EDX等手段对纳... 研究不同含量无机富勒烯结构二硫化钨(IF-WS2)纳米粒子润滑油的抗磨性能。以油酸为分散剂,通过超声方法将质量分数为0.005%~1%的90nm IF-WS2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分散,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纳米WS2润滑油的抗磨性能,采用SEM和EDX等手段对纳米WS2润滑油抗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WS2质量分数为0.01%的润滑油展现出最佳的抗磨减摩性能,490N负荷下WSD为0.617mm,摩擦系数仅为0.06;低纳米WS2含量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机理可能是分散充分而形成了特殊的"滚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纳米二硫化钨 抗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钨发动机油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石琛 毛大恒 俸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87,共5页
采用矿物油和合成油调配成半合成发动机油基础油,同时,通过表面化学修饰和吸附修饰表面改性超细二硫化钨颗粒,使其作为固体润滑添加剂稳定悬浮于基础油中,并加入一定量的功能添加剂,研制了一种二硫化钨发动机油。与国内外品牌发动机油... 采用矿物油和合成油调配成半合成发动机油基础油,同时,通过表面化学修饰和吸附修饰表面改性超细二硫化钨颗粒,使其作为固体润滑添加剂稳定悬浮于基础油中,并加入一定量的功能添加剂,研制了一种二硫化钨发动机油。与国内外品牌发动机油进行摩擦学性能对比实验,发现该种发动机油的油膜强度分别是壳牌超凡喜力发动机油和国产长城发动机油的1.06倍和1.38倍,烧结载荷分别是它们的1.75倍和2.33倍,并且在392N、1450r/min、30min下长时间作用时,摩擦副的摩擦因数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少,磨斑直径小,磨斑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犁沟出现。实验表明二硫化钨发动机油具有比国内外品牌发动机油更加优良的抗磨、减摩和极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学 发动机油 二硫化钨 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套球形层状封闭结构纳米二硫化钨的合成与机理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遗凡 宋旭春 +2 位作者 刘波 韩贵 徐铸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53-656,共4页
采用简单的沉淀法制备了WS_3前驱物,在高温下WS_3前驱物与氢气反应在聚乙二醇做分散剂作用得到了具有嵌套球形层状封闭结构WS_2纳米颗粒.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方法对其形貌、结构和... 采用简单的沉淀法制备了WS_3前驱物,在高温下WS_3前驱物与氢气反应在聚乙二醇做分散剂作用得到了具有嵌套球形层状封闭结构WS_2纳米颗粒.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方法对其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类富勒烯 二硫化钨 纳米 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二硫化钨在发动机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琛 毛大恒 俸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7-50,共4页
利用四球摩擦试验机考察了超细二硫化钨粉末在发动机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并与氯化石蜡(T302)、二硫化钼进行比较,同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磨痕表面元素进行分析,探讨二硫化钨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超细二硫化钨粉末在发动机油中具有优... 利用四球摩擦试验机考察了超细二硫化钨粉末在发动机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并与氯化石蜡(T302)、二硫化钼进行比较,同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磨痕表面元素进行分析,探讨二硫化钨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超细二硫化钨粉末在发动机油中具有优良的抗磨减摩性能,其摩擦学性能优于T302和二硫化钼,含有1%超细二硫化钨粉末的发动机油具有最佳的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钨 发动机油 摩擦系数 润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硫化钨颗粒的分散稳定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石琛 毛大恒 毛向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6-482,共7页
为了提高纳米二硫化钨颗粒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采用超声波分散、机械搅拌分散和颗粒表面修饰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纳米二硫化钨颗粒,通过沉降法、粒度分布法和显微镜法评价其分散效果;通过滴定法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纳米二硫化钨... 为了提高纳米二硫化钨颗粒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采用超声波分散、机械搅拌分散和颗粒表面修饰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纳米二硫化钨颗粒,通过沉降法、粒度分布法和显微镜法评价其分散效果;通过滴定法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纳米二硫化钨颗粒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机理;最后考察纳米二硫化钨颗粒对磨损表面的修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和机械搅拌作用下,表面修饰后的纳米二硫化钨颗粒在润滑油中未形成大团聚体,能均匀且稳定地分散于润滑油中;表面修饰剂与纳米二硫化钨颗粒表面羟基作用,使颗粒表面吸附大量长链亲油基团,这些长链亲油基团充分伸展于润滑油中,并形成位阻层,阻碍颗粒的碰撞团聚和重力沉降,从而使得纳米二硫化钨颗粒能稳定分散于润滑油中;而稳定分散与润滑油中的纳米二硫化钨颗粒在摩擦过程中能在磨损表面形成有效的保护膜,对磨损表面起到很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硫化钨 分散稳定性 分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蓝宝石衬底上可控生长大面积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钨 被引量:3
13
作者 巩哲 何大伟 +2 位作者 王永生 许海腾 董艳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4-989,共6页
在常压条件下使用CVD法生长单层WS_2,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现控制晶粒大小或生长成薄膜的目的。采用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致发光谱等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得到了结晶质量高、尺寸达120μm的单层WS_2晶粒。同时讨论了几个重要参数如温度... 在常压条件下使用CVD法生长单层WS_2,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现控制晶粒大小或生长成薄膜的目的。采用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致发光谱等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得到了结晶质量高、尺寸达120μm的单层WS_2晶粒。同时讨论了几个重要参数如温度、生长时间以及钨源用量等对生长单层WS_2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CVD生长WS_2影响最大,高温有助于生长高结晶质量的WS_2。调节生长时间可以控制WS_2晶粒的大小,较长时间能生长出连续的薄膜。过量的S蒸汽会抑制WS_2生长,影响结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二硫化钨 化学气相沉积 拉曼光谱 光致发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钨发动机油的研制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琛 毛大恒 俸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矿物油和合成油调配成半合成发动机油基础油,通过表面化学修饰和吸附修饰表面改性超细二硫化钨颗粒,使其作为固体润滑添加剂稳定悬浮于基础油中,并加入一定量的功能添加剂,研制了一种二硫化钨发动机油。经过摩擦学性能实验以及与国... 采用矿物油和合成油调配成半合成发动机油基础油,通过表面化学修饰和吸附修饰表面改性超细二硫化钨颗粒,使其作为固体润滑添加剂稳定悬浮于基础油中,并加入一定量的功能添加剂,研制了一种二硫化钨发动机油。经过摩擦学性能实验以及与国内外发动机油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该发动机油的油膜强度分别是国外发动机油和国内发动机油的1.06和1.38倍,烧结载荷分别是它们的1.75和2.33倍,并且在392N、1450r/min、30min条件下长时间作用时,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少,磨斑直径减小,磨斑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犁沟出现。表明二硫化钨发动机油具有优良的抗磨、减摩和极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润滑油料 润滑性 二硫化钨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钨纳米片制备及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红航 王云祥 +4 位作者 杨健君 易子川 徐凯 张小文 刘黎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4,共7页
开发新型无机空穴传输层材料是钙钛矿电池实现商业应用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开展了二硫化钨纳米片制备及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应用研究。采用液相超声剥离法成功制备了WS 2纳米片,并将其引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用作空穴传输层... 开发新型无机空穴传输层材料是钙钛矿电池实现商业应用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开展了二硫化钨纳米片制备及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应用研究。采用液相超声剥离法成功制备了WS 2纳米片,并将其引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用作空穴传输层。结果表明,当WS 2纳米片溶液浓度为1 mg/mL时,制备的WS 2纳米片空穴传输层具有较合适的厚度,并且后续在其上生长的钙钛矿活性层成膜质量高、结晶性能好,电池取得6.3%的光电转换效率。结果证实WS 2纳米片可作为新型无机空穴传输层材料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钨纳米片 液相超声剥离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空穴传输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自加压制备纳米二硫化钨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鹏 彭世玉 +1 位作者 裴新意 邵伟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18,61,共3页
提出了一种合成无机类富勒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粒子的方法。用二甲基亚砜作为分散剂,将钨酸钠水溶液经阳离子交换树脂获得的三氧化钨溶胶与硫粉混合,在高压反应釜中用不同的温度加热,可制得不同形貌的二硫化钨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镜(S... 提出了一种合成无机类富勒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粒子的方法。用二甲基亚砜作为分散剂,将钨酸钠水溶液经阳离子交换树脂获得的三氧化钨溶胶与硫粉混合,在高压反应釜中用不同的温度加热,可制得不同形貌的二硫化钨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粉末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证实所得灰黑色产物是不同形貌的纳米二硫化钨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自加压 二硫化钨 无机富勒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钨的生产及发展对策浅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河成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4-47,共4页
在综述新型钨产品二硫化钨(WS2)的生产工艺、主要设备等基础上,分析了产品的应用及市场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二硫化钨 人造白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二硫化钨的生产、应用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河成 《湿法冶金》 CAS 1998年第1期20-21,共2页
综述了新型二硫化钨产品的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生产主要设备、产品的特性、应用与市场情况、发展前景及发展对策,并讨论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 二硫化钨 酸溶 氨溶 硫化 人造酸钙 三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钨改性聚四氟乙烯摩擦摆支座摩擦磨耗性能研究
19
作者 赵桂峰 马玉宏 +1 位作者 洪迪甫 朱震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72-279,共8页
针对摩擦摆隔震支座聚四氟乙烯PTFE摩擦滑移材料存在磨损率高、冷流性和熔体黏度高等问题,在PTFE材料中添加不同掺量的二硫化钨(WS2)。在对摩擦滑移材料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支座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分析加载速度、... 针对摩擦摆隔震支座聚四氟乙烯PTFE摩擦滑移材料存在磨损率高、冷流性和熔体黏度高等问题,在PTFE材料中添加不同掺量的二硫化钨(WS2)。在对摩擦滑移材料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支座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分析加载速度、压应力与摩擦系数的关系,进而综合给出PTFE材料中WS2含量的建议值,同时利用ABAQUS软件对摩擦副支座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级2%、4%WS2对PTFE进行改性,能在确保基本物理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显著改善PTFE的耐磨损性能,且摩擦系数与纯PTFE相差不大,是改进桥梁用摩擦摆支座性能的一种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钨 聚四氟乙烯 摩擦磨损性能 摩擦摆支座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硫化钨纳米材料的全固态脉冲激光器研究
20
作者 孔春霞 罗云 +2 位作者 刘海洋 季晓炜 张雪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5-820,共6页
采用锂离子-插层法制作了二硫化钨(Tungsten disulfide,WS2)纳米片溶液,经超声、离心、旋涂、烘干等流程制备了性能优良的WS2可饱和吸收体(Saturable Absorber,SA)。利用拉曼(Raman)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法对WS2... 采用锂离子-插层法制作了二硫化钨(Tungsten disulfide,WS2)纳米片溶液,经超声、离心、旋涂、烘干等流程制备了性能优良的WS2可饱和吸收体(Saturable Absorber,SA)。利用拉曼(Raman)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法对WS2-SA进行系统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其表面薄膜具有少层片状二维结构。实验将WS2-SA应用于Nd∶YVO4全固态激光器中,获得了脉冲宽度为358 ns、重复频率为1.4 MHz、信噪比为39 dB、最大平均输出功率为570.4 mW的稳定脉冲激光输出。在120 min内,激光器平均输出功率的变化幅度低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钨 被动调Q 全固态脉冲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