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表面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自组装膜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沈阳 廖强强 +3 位作者 徐少迪 杨冬 赵璐璐 葛红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601,共6页
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缓蚀剂——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DTCG)。采用该缓蚀剂在铜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并运用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方法研究了该膜在3%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TCG自组装膜对铜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缓蚀剂——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DTCG)。采用该缓蚀剂在铜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并运用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方法研究了该膜在3%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TCG自组装膜对铜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在自组装时间为4 h、自组装浓度为120 mg/L的缓蚀效率接近于97%。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也证明了DTCG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 自组装膜 电化学方法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GO材料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伟杰 李杰 +1 位作者 李艳霞 赵辉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4-451,共8页
将三乙烯四胺(TETA)接枝到氧化石墨烯(GO)表面,再与CS+(2)反应,制备得到基于TETA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GO材料(GO-TETA-DTC).采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O-TETA-DTC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该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 将三乙烯四胺(TETA)接枝到氧化石墨烯(GO)表面,再与CS+(2)反应,制备得到基于TETA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GO材料(GO-TETA-DTC).采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O-TETA-DTC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该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考察溶液pH值、Cu^(2+)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O-TETA-DTC对水中Cu^(2+)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方程以及Langmuir方程;从Langmuir方程计算得到的GO-TETA-DTC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294.12 mg/g;吸附过程以吸热和熵增的形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氨基甲酸 铜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香兰素对铜的缓蚀行为
3
作者 魏荣博 谭轶童 +2 位作者 杨冬 黄磊 廖强强 《化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0,53,共6页
针对铜在NaCl溶液中腐蚀的特点,以二硫化碳、乙二胺、香兰素为原料合成了DTCV(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香兰素),采用电化学方法、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量色散谱)评价DTCV在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并探讨其在铜表... 针对铜在NaCl溶液中腐蚀的特点,以二硫化碳、乙二胺、香兰素为原料合成了DTCV(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香兰素),采用电化学方法、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量色散谱)评价DTCV在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并探讨其在铜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DTCV同时抑制铜电极的阳极反应过程和阴极反应过程。当添加0.30 mmol/L的DTCV时,其缓蚀效率可以达到98.34%。DTCV的吸附方式为化学吸附,且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DTCV可以认为是铜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良好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氨基甲酸改性香兰素 化学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淀粉对重金属吸附选择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相波 李倩倩 +1 位作者 李义久 倪亚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8-41,共4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重金属螯合剂-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淀粉(DTCS),并研究了在单一重金属溶液和混合溶液中DTCS对金属的去除情况,及影响其螯合作用的各种因素,包括重金属种类、pH值、硬度、DTCS投加量等。结果表明:DTCS对重...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重金属螯合剂-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淀粉(DTCS),并研究了在单一重金属溶液和混合溶液中DTCS对金属的去除情况,及影响其螯合作用的各种因素,包括重金属种类、pH值、硬度、DTCS投加量等。结果表明:DTCS对重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u2+>Pb2+>Cd2+>Zn2+>Ni2+;在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DTCS对重金属螯合速度的顺序为Cu2+>Cd2+>Pb2+>Zn2+>Ni2+,当DTCS过量投加时,对几种重金属都可以螯合完全并从水中去除。DTCS与重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红外谱图说明DTCS中与金属离子键合的是S原子,从而进一步解释了所得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 淀粉 重金属 吸附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检测22种基质中的4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37
5
作者 秦曙 乔雄梧 +1 位作者 王霞 赵丽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2-1167,共6页
在密闭加热的容器中用SnCl2-HCl溶液酸解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农药,反应生成的二硫化碳气体被瓶中的正己烷吸收,形成二硫化碳的正己烷溶液;使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硫滤光片)测定有机相中二硫化碳的含量,即得到DTC农药的残留... 在密闭加热的容器中用SnCl2-HCl溶液酸解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农药,反应生成的二硫化碳气体被瓶中的正己烷吸收,形成二硫化碳的正己烷溶液;使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硫滤光片)测定有机相中二硫化碳的含量,即得到DTC农药的残留量。采用该方法对苹果、葡萄等22种基质中残留的代森锰锌、代森联、丙森锌和福美双进行了方法确证:添加水平为0.06~3.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72%~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8%~22.0%,采用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范围为0.01~0.1mg/kg(信噪比(S/N)为3),定量限范围为0.02~0.2mg/kg(S/N=10)。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不同基质中DTCs农药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氨基甲酸盐农药 残留 蔬菜 水果 植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絮凝作用机理及除油性能 被引量:25
6
作者 贾玉岩 高宝玉 +2 位作者 卢磊 王小宁 徐秀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用2种端氨基聚醚化合物Jeffamine-T403和Jeffamine-D230作原料分别合成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型絮凝剂DTC-1和DTC-2,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产物分子的结构.以高岭土悬浊液为处理对象,通过考察DTC分子结构、投药量和Fe2+络离子浓度对絮凝... 用2种端氨基聚醚化合物Jeffamine-T403和Jeffamine-D230作原料分别合成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型絮凝剂DTC-1和DTC-2,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产物分子的结构.以高岭土悬浊液为处理对象,通过考察DTC分子结构、投药量和Fe2+络离子浓度对絮凝的影响及Zeta电位的变化,讨论了DTC的作用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与DTC-2相比,DTC-1与Fe2+络合可形成网状超分子结构,故产生的絮体具有较好的网捕作用.金属离子为Fe3+时,絮凝性能较差.DTC-1除油能力强,在Fe2+的配合下,20mg/L的投加量可使油浓度从93.9,404.3,878.6mg/L分别降至1.1,3.2,6.4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 氨基聚醚 螯合 网捕 除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衍生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鹭平 李久兴 +4 位作者 吴敏 林立毅 陈达捷 周昱 徐敦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2,共6页
通过优化质谱、液相色谱和萃取缓冲液等条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测定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代森锌(EBDC)、丙森锌(PBDC)的线性范围为2~100μg/L,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7。在花椰菜、萝卜和豌豆中EBDC和P... 通过优化质谱、液相色谱和萃取缓冲液等条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测定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代森锌(EBDC)、丙森锌(PBDC)的线性范围为2~100μg/L,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7。在花椰菜、萝卜和豌豆中EBDC和PBDC的检出限(S/N>3)为2μg/kg;萝卜和豌豆中EB-DC和PBDC的定量下限(S/N>10)为10μg/kg,而花椰菜中EBDC和PBDC的定量下限(S/N>10)为15μg/kg。在花椰菜、萝卜和豌豆基质中加标5~100μg/kg的EBDC和PBDC时,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3%~96%,相对标准偏差为4.4%~10.5%,方法可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 MS 食品 氨基甲酸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40
8
作者 马婧玮 潘灿平 +1 位作者 张玲 张军锋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30,共9页
综述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杀菌剂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分析研究现状,并对当前主要的残留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对DTCs类杀菌剂残留分析方... 综述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杀菌剂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分析研究现状,并对当前主要的残留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对DTCs类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衍生化液相色谱法虽然操作步骤较繁琐、耗时长,但结果稳定可靠,并能区分不同结构类型,是目前重点且被广泛采用的方法,而同时测定DTCs类杀菌剂母体及其代谢物的串联质谱方法将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热点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盐(DTCs) 杀菌剂 残留分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夏迪 陈国需 +3 位作者 程鹏 杨鑫 任改梅 陈汉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1,共7页
制备了不含磷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1),并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和元素含量。考察了N1的热稳定性能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400SN基础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N1与国外2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2、N3)产品在基础油中的... 制备了不含磷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1),并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和元素含量。考察了N1的热稳定性能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400SN基础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N1与国外2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2、N3)产品在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差异,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表征推测了N1的润滑作用机理。结果表明,N1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能显著提高400SN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相同实验条件下,与N2、N3相比,N1表现出更好的摩擦学性能。由于润滑过程中,N1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在摩擦表面形成了含Mo、S元素的化学反应膜,从而减小了摩擦和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氨基甲酸 润滑油 抗氧化性能 摩擦学性能 润滑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副材料对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添加剂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瑞军 李生华 +1 位作者 崔小浩 金元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8-372,共5页
选择等离子喷涂钼合金层、渗氮层以及镀铬层为摩擦副材料 ,以全配方矿物基发动机油 SJ/ 5 W- 30作为基础润滑油 ,研究了上述 3种摩擦副材料对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Mo DTC)添加剂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Mo DTC的摩擦学... 选择等离子喷涂钼合金层、渗氮层以及镀铬层为摩擦副材料 ,以全配方矿物基发动机油 SJ/ 5 W- 30作为基础润滑油 ,研究了上述 3种摩擦副材料对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Mo DTC)添加剂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Mo DTC的摩擦学特性与摩擦副材料类型有关 ;采用喷钼层、渗氮层及镀铬层作为摩擦副材料 ,Mo DTC均表现出减摩和抗磨作用 ,对渗氮层的减摩抗磨效果最佳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 :摩擦副材料类型对添加剂中的 Mo和 S的化学状态和相对含量均有影响 ;摩擦副材料类型不同时 ,Mo DTC摩擦学行为的差异与其在磨损表面形成的 Mo S2 以及 Mo O3 、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副材料 烷基氨基甲酸 MODTC 喷钼合金层 渗氨层 镀铬层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苄基锡吗啉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10
11
作者 尹汉东 王传华 +2 位作者 马春林 王勇 张如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7-350,共4页
利用三苄基氯化锡和吗啉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反应,合成了三苄基锡吗啉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珔,a=0.98... 利用三苄基氯化锡和吗啉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反应,合成了三苄基锡吗啉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珔,a=0.98417(16)nm,b=1.08163(19)nm,c=1.3788(2)nm,α=72.850(3)°,β=88.895(3)°,γ=64.231(3)°,Z=2,V=1.2528(4)nm3,Dx=1.469g·cm-3,μ(MoKα)=1.204mm-1,F(000)=564,R1=0.0215,wR2=0.0531。化合物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苄基锡吗啉氨基甲酸 合成 晶体结构 有机锡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基锗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尹汉东 王勇 +1 位作者 张如芬 马春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231-1233,共3页
Thirteen title compounds Ph 3GeS 2CNR 2(1—13)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orre\|\}sponding triphenylgermanium chloride with dithiocarbamates.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Thirteen title compounds Ph 3GeS 2CNR 2(1—13)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orre\|\}sponding triphenylgermanium chloride with dithiocarbamates.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NMR, UV and MS. Some of these compounds showed antitumor activities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抗癌活性 三苯基锗氨基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除油机理 被引量:9
13
作者 葛际江 张贵才 +2 位作者 宋昭峥 薛海辉 赵福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共8页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是一类除油速率快、效果好的新型油田污水处理剂。为了推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在我国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合成了 4种简单分子结构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并探讨了其除油机理。结果表明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是通过与污水中...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是一类除油速率快、效果好的新型油田污水处理剂。为了推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在我国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合成了 4种简单分子结构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并探讨了其除油机理。结果表明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是通过与污水中的Fe2 + 反应生成絮体 ,在搅拌过程中依靠絮体卷扫污水中的分散油滴而达到除油的目的。污水中金属亚铁离子的含量越多 ,生成的絮体越多 ,除油效果越好。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除油效果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二硫代甲酸根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能与污水中的Fe2 + 生成卷扫能力较强的网状絮体 ,因而除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 絮体 卷扫作用 油田污水 除油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配合物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许旋 方亮 +3 位作者 徐志广 陈兆星 钟昀 章伟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49-1054,共6页
The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of binuclear Zinc( complex Zn2[(n-Bu)2NCSS]4 and the ligand Na[(n-Bu)2 NCSS] have been optimized by B3LYP quantum chemical metho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have been performed by density ... The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of binuclear Zinc( complex Zn2[(n-Bu)2NCSS]4 and the ligand Na[(n-Bu)2 NCSS] have been optimized by B3LYP quantum chemical metho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have been perform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t B3LYP/6-31G* level. The electronic spectrums of the complex and ligand were calculated by ZINDO/S-CIS method. It is indicated from the calculation that: (1) The coordination effect of bridging ligand is bigger than that of chelating one, and the bridging ligands also translate more charge to Zn than the chelating one. (2)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bout electronic spectrums are similarly to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and farther explain that absorption band at λ=267 nm of complex is assigned to two n → π* transitions :one arising from the bridging ligands and the another mainly arising from the chelating ligands;but absorption band at λ=236 nm of complex is assigned to π → π* transition which the electron mainly translates from the bridging ligands to the chelating ligands. (3) By consideration of delocalization and polar effects in coordination, the charge transfer from ligand to metal decreases the π-π and p-π conjugation effects in the chromophore group NCS2 and to increase the energy needed for the π → π* and n → π* transitions, and results in the absorption bands shifting towards the short wavelength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 量子化学研究 锌配合物 experimental complex effects 正丁基 quantum direct the and The B3LYP polar metal group Zinc more LIGA to is at one are for 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羟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伊辉 李芬芳 +1 位作者 尤建伟 陈波水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64,共5页
合成了2-乙羟基-吗啡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HMCT)和2-乙羟基-二正丁胺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HDCT)两种添加剂。考察了HMCT和HDCT在菜籽油中的油溶性、抗腐蚀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菜籽油对这两种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感受性,能显著提高菜... 合成了2-乙羟基-吗啡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HMCT)和2-乙羟基-二正丁胺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HDCT)两种添加剂。考察了HMCT和HDCT在菜籽油中的油溶性、抗腐蚀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菜籽油对这两种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感受性,能显著提高菜籽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可有效提高菜籽油的摩擦学性能。含有吗啡啉结构的HMCT抗磨性能优于含有二正丁胺基结构的HDCT,两种添加剂的减摩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羟基氨基甲酸 菜籽油 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EBDCs)杀菌剂残留检测及降解动态综述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孔祥吉 马山山 +2 位作者 单正军 孔德洋 吴文铸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12期23-30,共8页
鉴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EBDCs)农药的代谢物乙撑硫脲(ETU)具有致癌、致畸特性,其环境残留性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EBDCs和ETU环境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在土壤和农产品中的降解动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是测定EBDCs的传统方法,缺点是不... 鉴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EBDCs)农药的代谢物乙撑硫脲(ETU)具有致癌、致畸特性,其环境残留性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EBDCs和ETU环境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在土壤和农产品中的降解动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是测定EBDCs的传统方法,缺点是不能进行定性测定。改进的衍生化-液相色谱/质谱法检出限低,精密度可靠,为目前推荐的方法;直接液相色谱法为水中ETU快速检出的方法。大量田间试验研究表明,施药后EBDCs及其代谢物ETU在土壤和作物中降解半衰期<30d,属易降解类农药。未来EBDCs类农药残留研究应更多关注于原药及代谢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生物富集特性,以为其生态安全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 检测 残留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羟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杀菌活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曾明华 梁宏 +3 位作者 胡瑞祥 刘旭红 邓业成 黄社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37-839,共3页
铋具有一系列的特殊性质,特别是铋的无毒性与不致癌性使铋具有特殊用途.铋化合物在医学中更是有特别的应用,铋药剂具有收敛,止泄,防腐作用,可吸附毒素,对细菌,病毒乃至锥虫及螺旋体等有极好的抑制与杀灭活性[1,2].在广泛使用的农用杀菌... 铋具有一系列的特殊性质,特别是铋的无毒性与不致癌性使铋具有特殊用途.铋化合物在医学中更是有特别的应用,铋药剂具有收敛,止泄,防腐作用,可吸附毒素,对细菌,病毒乃至锥虫及螺旋体等有极好的抑制与杀灭活性[1,2].在广泛使用的农用杀菌剂中,以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及其类似物最为有效.鉴于铋在经济上与环境上有农用的可能性[3],而铋配合物的合成研究报道很少[4],我们将二者结合,合成了一种水溶性好,且有因配位后协同效应而增效的杀菌剂(Bi2(deadtc)6配合物A),并希望能制备该杀菌剂以水为溶剂的绿色环保水乳剂型.本文报道该配合物的合成,杀菌活性及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配合物 杀菌活性 晶体结构 合成 杀菌剂 羟乙基氨基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型除油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葛际江 赵福麟 冷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分别用二乙胺、乙二胺、三乙烯四胺与CS2 反应 ,合成了三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试验了其除油性能 .结果表明 ,三 ( 1 ,2 亚乙基 )四氨基四 (二硫代甲酸钠 )对含有一定量Fe2 + 的油田污水有较好的除油效果 .每升污水中加入 1 0mg除油剂 ... 分别用二乙胺、乙二胺、三乙烯四胺与CS2 反应 ,合成了三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试验了其除油性能 .结果表明 ,三 ( 1 ,2 亚乙基 )四氨基四 (二硫代甲酸钠 )对含有一定量Fe2 + 的油田污水有较好的除油效果 .每升污水中加入 1 0mg除油剂 ,就能在1 5min内将污水中的油含量降至 1 0mg·l- 1.通过改变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浓度、污水中Fe2 + 的浓度、搅拌速度、氨基的结构 ,发现多官能团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在较低的搅拌速度下 ,除油效果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 除油剂 氨基甲酸 油田污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书海 张鸣珊 +2 位作者 李腾崖 曹小聪 陈表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80-1883,共4页
本文通过优化前处理条件、样品保存条件、顶空条件、色谱条件等,建立了土壤和沉积物中4种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的自动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在80℃,顶空瓶内土壤或沉积物中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在含氯化亚锡的无机酸介... 本文通过优化前处理条件、样品保存条件、顶空条件、色谱条件等,建立了土壤和沉积物中4种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的自动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在80℃,顶空瓶内土壤或沉积物中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在含氯化亚锡的无机酸介质中反应生成二硫化碳,用顶空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对二硫化碳进行检测,根据二硫化碳的量计算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表明,4种组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检出限均为0.04 mg·kg^(-1),在低、中、高水平下,5种基质(砂土型土壤、壤土型土壤、黏土型土壤、湖库型沉积物和河流型沉积物)中4种组分的回收率分别为88%—116%、86%—115%、85%—11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10.2%、0.8%—12.3%、1.0%—5.2%,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 顶空/气相色谱法 农药残留 土壤和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新杰 刘建坤 +3 位作者 高冬梅 张怡梅 朱铁年 赵瑞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07-1811,共5页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NC)组和高脂饮食(HFD)组。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以随机血糖≥16...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NC)组和高脂饮食(HFD)组。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以随机血糖≥16.7 mmol/L为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模型(DM)组和PDTC(50 mg.kg-1.d-1,ip)治疗组。治疗1周后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各组血浆、尿液及肾脏标本。测定各组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肾皮质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经HE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小球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脏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观察肾脏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硝基酪氨酸(NT)的表达。结果:PDTC治疗组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较DM组明显降低(P<0.01)。DM组肾皮质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高于NC组,GSH-Px和SOD的活性明显低于NC组(P<0.05)。HE及Masson染色显示,DM组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系膜区扩张,Masson染色阳性物质增多,提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PDTC治疗组病理改变较DM组明显改善。电镜超微结构显示,DM组基底膜高度增厚,厚度不均,有断裂层,足突融合;PDTC治疗组基底膜轻度增厚,足突轻度融合。免疫组化显示,DM组iNOS和NT表达量较NC组明显增多(P<0.05);PDTC治疗组iNOS和NT表达量较DM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PDTC不仅具有降低血糖作用,而且可通过减少iN-OS和NT表达改善糖尿病肾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吡咯烷氨基甲酸 氧化性应激 一氧化氮合酶 硝基酪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